..續本文上一頁度衆生,結果他下山度衆生的時候,因爲他二十年不曾接觸到衆生,他都修苦行,下山,語言不靈活,這樣講也不對,那樣講也不對,雖然他本身很有修行而言,但是他沒有這種功夫,沒有智慧世間的語言、智慧、辯才,不能修包在這個美好的語言、詞句,有,假有的東西他沒有具足這個條件,假有就是要學問,辯才,知道衆生他須要什麼,假有你都要學,簡單講做一個法師,像今天而言除非你開悟,明心見性,不然天文、地理、心理、化學、女衆、男衆,你全都要了解他的心理,包括一切醫學,多少都要涉獵,哲學你都要懂,這就是假有必須要具足的條件,所以這個法師下山講經之後,他一直講,聽衆一直跑,一直講,一直跑,沒有人要聽,雖然他自己很有修持,沒有人要聽,後來他一邊講一邊生氣,我用生命在講,沒有人要聽,就跟佛祖講:佛祖!對不起!從今以後我絕對不度衆生,我生生世世我看到衆生就討厭,我用生命講經給衆生聽,衆生不聽,再到山上躲起來。又上山,晚上睡覺,菩薩,菩薩現身,說:這樣而已就退道心,要如何當菩薩,你不是發一個大心要講經。所以說這種事情沒那麼簡單,要度衆生真的不是很簡單的事情,大家都要躲在山上,有一個人來問師父,說:請問師父!要如何才會沒是非?很簡單,兩種人絕對沒是非,第一避居深山林中,自己種菜,拉屎自己挖洞掩埋,自己煮飯,自己砍柴,都沒有人認識你,都沒有人認識你,在山上,沒是非,這第一點絕對沒是非,第二大開悟的人沒是非,你怎麼搞他,他都沒有感覺,你怎麼搞,就像人家假懷孕來誹謗佛祖這樣,佛祖一點感覺也沒有,他沒感覺這有什麼,他大徹大悟,他的心中已經是大慈悲、平等,他怎麼會跟衆生計較這些,用不實在的證據要害佛祖,佛祖沒感覺,人家提婆達多滾一塊石頭要把他壓死,佛祖也不要報仇,只有大徹大悟的人沒是非,兩種人沒有是非,第一就是躲在深山林中,像凡夫般,沒有人知道;第二就是要像佛祖這樣,沒是非不是別人沒是非,是他的心中沒有是非,他的心沒是非,別人也都誹謗佛祖,那是佛祖過去的業,也是衆生的福報不夠,才會誹謗佛祖,兩種,所以你若在人群當中要能沒有是非的,那怎麼有可能,一百個當中有八十個,八十個說:慧律法師!你講的不錯。唉!我們攬鏡自照,就覺得很安慰了,現在我都不敢要求一百個中有八十個,六十就好,六十,我們若在講經,十個,十個裏面有六個講:噢!法師!你講得很不錯。噢!我們就精神又來了。法師!你講那個爛死了。那時候就要托著下巴,自己觀想,不然就到山上,躲起來。所以這個從空出假是很困難的東西,記住!這個“假”的旁邊你寫幾個字,包括萬有之法,所有一切法你都要學,工藝、哲學、心理、醫學,衆生所懂的你全都要懂,衆生所有須要的你全都要懂,假有就是這麼困難,這麼困難,所以菩薩根本就不可能做,對不對?不可能做,困難,假有,緣起性空是無量法,無量無邊的法你都要學叫做菩薩,涉俗利生,【常修度生之行。上求佛道。故曰進趨極果。】常修度生之行,上求佛道,所以說進趨極果,極果就是佛果。
【解】叁位不退。帶業往生。在同居土。蓮華托質。永離退緣。】我們若帶業往生到凡聖同居土,蓮花,進去蓮花苞裏面,永離退緣,永離退緣,永遠離開這個惡緣,會讓我們退道心的緣叫做退緣。
【講】叁位不退者。娑婆與極樂不同。此土要破我執。斷見思。證阿羅漢。辟支佛果。已經成聖。不退墮凡夫地。名位不退。彼土則不然。】極樂世界就不是這樣。【不必一定斷惑。只要一心念佛。乃至十念功成。】臨命終念這個十聲就成功。【亦得帶業往生。從此娑婆同居穢土。橫超西方極樂同居淨土。】同居穢土一下子刹那間到極樂世界同居淨土。【于九品蓮華托質。】我們的意識進到蓮花裏面,蓮花的旁邊有一些大菩薩爲你說法,爲你說法,一天、一天爲你說法,到極樂世界下品下生,還比我們世界任何哪一層天都還快樂,任何哪一層天都比不上極樂世界,經典講的百千萬億不及一分,娑婆世界的快樂,天人的快樂、(的)神通,不及極樂世界下品下生百千萬億分之一,我就是看到這經典,所以我就說就算會死用爬的也要爬去,佛祖講到這樣,我們難不成你木頭般勸告不來,對不對?但是修行要有善緣,要有師父指導,出家若沒有善知識照樣非常困難,真的,非常困難,剃度若沒有善知識,非常困難,所以說人家爲什麼要現在家, 身,人家有善知識,在家身若有善知識他知道要如何修行,我們若出家沒善知識茫茫然不知道要走向何方,雖然剃個頭來講,但是就是不知道要如何用功,不知道要如何用功,所以我今天建這個講堂就是因爲很感慨,高僧大德有的人寫很多書,要自己看,自己看,一本書放著自己看,看不懂,出家人很想要修行的是很多,不是沒有,是很多,但是這個道場都在念經,趕經忏,這個常住的工作我們不去做又不行,要去做,每天都在趕經忏,這樣枉費我們剃這個頭,所以他就自己很感慨,一方面出家又不能離開常住,一方面又很喜歡聽正法,聽這個淨土法門,這經典又深奧,自己看又看不懂,哇!慘了,很煩惱你知道嗎?剃這個頭是一個頭兩個大,真的,那就很煩惱,所以說修行要兩種條件,第一要善知識,第二要環境,要好的環境,一定要具足這兩個條件才有辦法成就,不然你不可能,你若說他有一個善知識在旁邊,但是他環境很差,叁餐都吃不飽,每天趕經忏,念經、念經……,有啊!師父、善知識在旁邊,每天念經沒時間聽經,對不對?沒有那個環境就沒辦法,你雖然有這個環境,建得很好,像皇宮,建這間建得像皇宮,噢!電燈用得這麼好,對不對?沒有師父,沒有師父,你多行,我不相信你看得懂,看得懂,你整本看得懂,不然你舉手,對不對?所以這種東西就是說福德因緣,噢!這佛經實在很厲害,我說這佛祖在講話每句都是一針見血,不可以多也不可以少,福德因緣,你看,佛祖在講話不會遺漏,要有福德,你還要有福報,還要有一些緣,沒有那種緣你也沒辦法,你有福報,沒錯,你今天出家有福報,在家有福報,出世在臺北,對不對?要聽個經就要坐這麼遠南下,你有福報沒這個因緣,你有辦法嗎?有這因緣,我家住在高雄,我拼命要來聽經,兒子發燒,女兒腹瀉,婆婆住院,急診,他有這個因緣,他住在高雄最近的,整天就忙那些事,所以說人家佛祖在講話實在很行,真的很行,兩千多年前的聖人,怎麼那麼行誰知道,福德因緣,少一個字都不可以,少一個字都不可以,很厲害,真的,所以說橫超西方極樂同居淨土,于九品蓮華托質,【永離退墮之緣。即圓證叁不退。】叁不退,念不退、行不退、位不退,【此點要注意。華開見佛。以常見佛故。念念求成佛道。證念不退。】念念,每一個念,我們若到極樂世界華開見佛,這個極樂世界有講,這個蓮花,一朵蓮花,一由旬是八十裏,有時候六十裏,有時候四十裏,我們現在簡單講一朵蓮花平均六十裏好了,六十裏的蓮花到底說……,我們今天這個色身是這樣,六十裏差不多多大你知道嗎?多這裏(文殊講堂)到臺南四十幾公裏,對不對?四十幾公裏,從這裏差不多臺南再上去是什麼,後壁,新營,六十公裏差不多從這裏,高雄直接到新營,這樣直線畫一個圓圈圈,那麼大朵的蓮花,你想想看!那麼大朵蓮花,看要不要往生?就是這樣,最小朵的,這是極樂世界最小朵的,你知道嗎?一由旬是最小朵的,最小朵的,在極樂世界算最差的,下下品的,若阿彌陀佛那朵,哇!比地球還大,比我們地球還大,所以說我們甚至極樂世界我們就具足清淨的光明智慧,到極樂世界就華開見佛,以常見佛故,念念求生佛道,證念不退,證念不退就是我們所講的證到這個念不退。【永離念退緣。】當然他念念就是佛,念念就是叁寶嘛!【以常聞法故。樂修大乘之行。證行不退。】樂修就是很願意去修,那個字不能讀作lè,當動詞用的話讀yào,樂修大乘之行,很快樂修大乘之行,證行不退,簡單講就是念念佛,就是證念不退,那麼修大乘行,證行不退,【永離行退緣。以常與諸上善人。俱會一處。觀摩熏陶】就是每天都在那裏,每天都在那裏種這個善根,薰陶,【證位不退。永離位退緣。
【解】四畢竟不退。】這是多出來的,畢竟不退。【不論至心散心。有心無心。或解不解。但彌陀名號。或六方佛名。此經名字。一經于耳。假使千萬劫後。畢竟因斯度脫。如聞塗毒鼓。遠近皆喪。食少金剛。決定不消也。】我來解釋一下:第四畢竟不退,就是說種一點善根就永遠不會退,無論你用什麼心,你只有一點善根,念一些阿彌陀佛,也不會退,簡單講就是說我們今天在座諸位,無論你有心、無心,無論你用什麼心來,散心、亂心,對佛教有了解,對佛教不了解,都沒有關系,怎樣?以後都會成佛,哇!這太厲害,太厲害,不論至心,至心就是恭敬心,非常地至誠恭敬心,散心,就是漫不經心,人家在仿佛合個掌,他雖然沒有來聽經照樣會成佛,照樣會成佛,有心,像在座諸位大家都在作筆記,確確實實是真的要來聽佛法的,這是大家有心,無心就是說他不是來聽佛法,他是要來找人的,聽到人家念一句:南無阿彌陀佛。這樣以後也會成佛,這太厲害,你知道嗎?太厲害,就是說不得不成佛,一定要成佛,所以在座諸位!聽到這句就很安慰了,安慰什麼呢?無論多痛苦,多大的委屈,我們走進這個文殊講堂,你看有這個善因緣,將來一定會成佛,這個太好了,太好了,有心也好,無心也好,或解,對佛教有了解嗎?對經典有了解嗎?或是不了解,但彌陀名號,只要你持這個彌陀名號八識田中就有這個善根,有這個善根,只要耳朵聽到,落入八識田中,或者是六方佛的名,六方佛,東、南、西、北、下、上,《彌陀經》裏面六方佛的名。此經名字,一經于耳,只要通過這個耳朵,通…
《勸發菩提心文講義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