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過這個耳朵,假使千萬劫後,千萬劫之後,畢竟因斯度脫,究竟能夠因爲這樣而解脫。如聞塗毒鼓,遠近皆喪,食少金剛,決定不消。什麼叫做塗毒鼓呢?這個字我想很久,想很久,塗毒鼓我想很久,這是不是一種毒藥的名稱,我查,查不到,所以我就是自己這樣想,用我自己意思去解釋,可能是這樣,古早,古早,再過去那個古早,有一種毒藥是很毒,這種毒藥你都不用吃到也不用喝到,這種毒藥把它抹在什麼?抹在鼓裏,鼓皮,鼓皮的上面,打下去空氣中是不是有這個毒藥的氣,對不對?遠的也中,中毒,近的也中毒,意思是說在這裏仿佛遠的也入、成就,近的也入、成就,全都進入(成就),它的意思是這樣,這是我個人的淺解,因爲講錯要負因果,你知道嗎?我又查不到,所以暫時借我的,暫時用我的意思。塗毒鼓可能是抹在鼓上的一種毒氣,打下去的時候這氣會跑出來,跑出來,遠也中毒,近也中毒,這是我個人的淺見,不知諸位大德你意下如何(衆鼓掌),因爲我沒得查這個字,塗毒鼓我沒得查,所以暫時用我的,遠近皆喪,遠的、近的都要死,一定要死,意思是說念佛絕對要成佛,無論他有修沒修,無論吵架也沒關系,你罵他:阿彌陀佛。他有聽到,這樣他也會成佛。所以吵架罵他一句:阿彌陀佛,不但無罪又有功德,以前我拿念珠,人家一直看我,我就對他念:阿彌陀佛。不管他對我們的觀感如何我都不管他。食少金剛,決定不消,吃這個金剛下去,金剛是不壞的東西,這就永遠不消,永遠不消。(塗毒鼓:①謂塗有毒料,使人聞其聲即死之鼓。禅宗以此比喻師家令學人喪心或滅盡貪、嗔、癡之一言一句之機言。《景德傳燈錄•卷十六》全豁禅師條(大五一•叁二六中):“吾教意猶如塗毒鼓,擊一聲,遠近聞者皆喪。”(《北本涅槃經•卷九》)【佛光大辭典】②(雜語)以毒料塗于鼓上,使人聞聲而即死者也。《傳燈錄》曰:“全豁禅師上堂,一僧出禮拜請。師曰:吾教意猶如塗毒鼓。擊一聲,遠近聞者皆喪。”【丁福保《佛學大辭典》】)
【講】四畢竟不退者。以顯佛號。經名。不可思議功德。不論至心念。】恭敬心念,不論他漫不經心,【散心】就是漫不經心【念。有心念。無心(即不存心也)念。】“無心”就是不是故意的。“即不存心也”,不存在,沒有存心要念佛的,突然聽到的,無心就是不注意念的,像小孩來:阿彌陀佛,師父!阿彌陀佛。這小孩將來也會成佛,真的,所以你們若要教小孩,我教你們最重要的,以後你兒子若在叫媽媽,你就告訴他以後……,妹妹以後你叫的時候要講:媽媽!阿彌陀佛。你教她,聽得懂嗎?從小就教她,媽媽!阿彌陀佛。如果她沒念阿彌陀佛,蘋果不要拿給她吃,叫一聲,來,媽媽!念阿彌陀佛才給你吃,媽媽!阿彌陀佛。這樣拿給她,以後吃什麼,每句都念佛,真的,以後要做什麼,每句都念佛。爸爸!爸爸!阿彌陀佛。我要吃東西,小孩最喜歡吃東西,你拿糖果騙他,他每句都念佛,你說:念一聲一塊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……。小孩最好騙的,對不對?從小就跟他種這個善根。【或解義。不解義。】是了解,或是不了解。【只要佛名經名。一經曆到耳根。納入八識藏中。】我們的第六意識。【即成善根種子。永遠不壞。假使過千萬劫後。善根成熟。畢竟因斯(念佛名經名)得度。】就是因爲“念佛名經名”得度。【如佛世一老人。八萬劫前。因畏虎扒上樹避難。虎過念南無佛一聲(此即無心念佛一聲)。以此善根成熟得度。故曰因斯度脫。】所以我告訴諸位不要瞧不起出家人就是這樣,出家人他有受二百五十條戒,他若破一條戒,五位戒神就不在,受這個比丘戒,一條戒有五位戒神,所以我告訴他出家人再沒修行都遠遠勝過在家人,二百五十條戒律,乘以五,一條戒律五位戒神在保護,我若受比丘戒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位戒神,若破一條還有一千二百四十五位在保護,對不對?有那麼會破嗎?二百五十條都破完,很驚人,豈不是得拼命一直搞,亂搞,一條戒就有五位戒神,所以我告訴你出家人再沒修行,在家人不可以誹謗出家人,對不對?最笨的,你覺得他很沒有修行,他現出家相,他比你還厲害,戒神至少比你還多,戒神至少比你還多,他二百五十條戒,他那麼會破,嚇死人,所以我們在家要恭敬叁寶,一定要恭敬叁寶。若念一句佛,人此善根來出家,所以這出家人不曉得修多久才能夠剃度,無論他是結過婚才出家,結地婚出家也沒關系,五十歲出家也沒關系,六十歲出家也沒關系,他有這個緣,對不對?但是我告訴各位:出家若沒有這個福德因緣,遇不到善知識跟好的環境,沒辦法,沒辦法,不會成就,等于一棵樹沒有澆水,這是一個人才,沒錯,這棵樹會長得很高,沒有在澆水,沒有陽光,沒有施肥,你多行,沒有那個根,沒有那個緣,你就活不起來。
【下立二喻。】兩種譬喻。【一喻普及。】很普通,每一個衆生都會得利益。【如聞塗毒之鼓。】這個鼓上面抹這個毒,抹這個毒,【遠近聞者。皆要喪命。】要死。【古雲:欲撾塗毒鼓。須佩返魂香。】這個提手旁再一個過,我旁邊查好了,我只有寫四個字,查無此字,我整本《康熙字典》翻遍,怎麼找都沒有這個字,你們這裏有沒有當老師的,讀中文系的,知道這個字什麼意思嗎?沒有人知道,上面有沒有,有沒有人當老師的,知道的舉手,這個字我確實不懂,查無此字,我找了多久,怎麼找都沒有這個字,這個字不曉得怎麼解釋也不曉得怎麼注音,你們曾看過這個字?不曾,(撾(撾)zhuā:打,敲打:鞭撾。撾鼓。撾殺。古同“抓”,用指或爪撓。)沒辦法,所以這個字暫時用我的,沒辦法,有邊讀過,無邊就讀中間,沒有就自己編,我們就讀作“guò”。“欲撾塗毒鼓”,想要逃避,避過這個塗毒鼓,“須佩返魂香”,返魂香就是專門在召魂回來的,第一個譬喻,很普遍的意思。(後法師進行更正)撾念作zhuā,撾就是敲打的意思,有人查出來,撾zhuā,撾塗毒鼓,撾就是敲打的意思,講到這裏突然想到,若不趕緊講又忘記了。【二喻不壞。食少許金剛。決定不得消化也。四不退四義講竟。】四種不退四義講完。
【解】複次】這不能讀作fù次,複次【只帶業生同居淨。證位不退者。皆與補處俱。亦皆一生。必補佛處。】這就是在說比賽、比較,意思是說只要你能帶業往生來到同居的淨土,凡聖同居的淨土就證到這個位不退,剛才我們講過位不退,絕對成佛,皆與補處,補處就是等覺菩薩,等覺菩薩,皆與補處俱,補處俱就是等覺菩薩,就是說我們一往生到極樂世界,那裏大家都是等覺菩薩,就是好鄰居,所以說極樂世界是一個最好的環境,善知識,每一個都是大菩薩,你試想看看,不是像我們娑婆世界,講兩句話不中聽就要讓我們死你知道嗎?就是這樣,所以皆與補處俱,亦皆一生必補佛處,會補這個佛位。
【講】此判較力用。前二句指往生之人。】指往生的人,前面二句是講指往生的人。【不講上叁土。】上面叁個土就是方便有余土、實報莊嚴、常寂光淨土,都沒有在講那些。【只論帶業往生。】就是在講我們這個時候凡夫用得到的地方,我們將來到極樂世界都是要帶業往生的,沒有一個有辦法斷惑的,沒那麼簡單,只帶業往生。【同居淨土。】凡聖同居土,【證入位不退之者。皆與補處俱】就是跟補處,跟等覺菩薩一樣,皆與實處俱,全都跟等覺菩薩【(同也)。】那個地位。【雖證位不退。亦具行念二不退。】意思就是說你若在極樂世界,只要你證到位不退,同時也是行不退跟念不退,亦具行念,也具足行不退跟念不退,兩種不退。【經中雲L衆生生者。皆是阿鞞跋致(不退轉地)。其中多有一生補處。】補處佛就是等覺菩薩,一輩子就可以到等覺菩薩,【其數甚多。乃至應當發願。願生彼國。所以者何。得與如是諸上善人(補處菩薩方稱上善)。俱會一處。既與俱會。】就是大家在一起,【必學利生之行也】能夠利益衆生,【(具行不退)。】能夠學利生之行,【末二句亦皆一生。必補佛位者。】亦皆一生必補佛位。【指雖生同居。即登補處。】就是到等覺菩薩,這不可能說修哪一種行有辦法像念佛那麼好,你若在娑婆世界,斷見惑,證初果,斷這個思惑,證雨果、叁果、四果,在娑婆世界這個方便有余土,實報莊嚴土,再修菩薩行,再從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,一直到等覺,你想想有多難,極樂世界你只要念佛,不用斷惑,一到極樂世界就是等覺菩薩,所以無量的諸佛,無量的叁千大千世界就是贊歎這本淨土,贊歎這本淨土,但是因爲淨土法門深奧,很少人在講解這本,所以我就發一個心跟諸位參考一下,參考一下,我不敢說教你們,因爲在座諸位程度都很高,我怎麼敢說教你們,所以向大家學習,向大家學習,登這個補處佛,【必補佛位。念念入佛果海】念念入這個果海,就是【(具念不退)。】念不退。
【解】夫上善一處(根據了了)。是生同居。即已橫生上叁土。一生補佛。是位不退。即已圓證叁不退。】這句話我先簡單解釋一下,不用翻過去。夫上善一處,這有“根據”,寫得“了了”,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,夫上善一處,是生凡聖同居土,是生同居,雖然是往生到這個凡聖同居土,即已就是等于,就是等于橫超叁界,往生叫做橫生,即已就是等于,橫超叁界往生上叁土,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有四土,四土就是凡聖同居土、方便有余土、實報莊嚴土、常寂光淨土,你只要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就是已經超過叁土,上面這叁土,直接就等于到一生補佛,就是到等覺菩薩了,看這樣有多了不起,在娑婆世界凡聖同居土,修一修到方便有余土,再跳入實報莊嚴土,到最後才證到常寂光淨土,極樂世界你只要念佛往生一下子就到補佛的位,是位不退,即已圓證叁不退,念不退、行不退、位不退,意思是說雖然…
《勸發菩提心文講義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