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00%">
真 如—理非妄倒,故名真如。————————真實之名 |
(真如亦是假設之名,其實到非言诠所能及。————離言) |
虛 空—真如離諸障礙,猶如虛空故。 擇 滅—由無漏智揀擇力滅諸雜染故。 非擇滅—本性不由揀擇,而自清淨故。 不 動—離前叁禅時,滅苦樂受故。 想受滅—離無所有處欲,想受不行故。 |
底下,【現在末法之世,法弱魔強,】現在的人因爲有錄音帶、錄影帶,有很多諸山長老和這些年輕的法師,共同合作來弘揚佛法,來利益衆生,要不然臺灣的風氣怎麼可能有今天這種情形,早就被邪魔外道障蔽了,障蔽了,【許多左道旁門,】左道旁門就是不正爲左,邪道,【如空心教、無爲教等,名是佛經內部極好之名詞。】空心教、無爲教,他們是偷拿名詞而已,所修之行,不是依照中庸之道理來修,譬如空心教不觀照心性本空,乃是執著心在心裏,執著心在心裏,而隨心地分別、六塵的境界,無爲教不學六種無爲,他不學六種無爲,六種無爲一定要解釋,這個很重要。無爲,什麼叫做六種無爲?這個出自《百法明門論》最後的,《唯識學》最後《百法明門論》,都有講到六種無爲法,無爲就是因緣造作,當體即空,沒有所謂的因緣,簡單講無爲就是因緣當下就是超越因緣,因緣當體即空名爲無爲,所以說沒有因緣造作,也沒有所謂的生、住、異、滅的四相,這個就是真理的異名,就是無爲法,我們一般所講的是生滅法,無爲法就是不生不滅法,大乘唯識家以無爲法爲無體,依照道理是唯識所變,唯識所變,依照道理一切法才是唯識所變,一切當體即空,所以無爲法就是法性本空。六種無爲,把筆拿起來,你做一下筆記。第一叫做虛空無爲。你聽到虛空就知道用比喻來說無爲法,無爲法就是離煩惱、離所知障,所顯現之真如,其無障礙恰如什麼?恰如虛空,虛空表示它的大的意思,廣的意思,廣大妙用的意思,不是說虛空就是無爲法,你如果說虛空就是無爲法,不知道拿虛空來比喻大、廣、妙用,這樣你就誤解佛的本意,所以說虛空無爲,它的意思是藉著虛空來作比喻,我們的真如不生不滅法就像虛空一樣如如不動,就像虛空,這是藉虛空而比喻,其實虛空是無明幻化出來的東西。第二叫做擇滅無爲。擇滅無爲簡單講就是用正知正見,選擇正知正見的佛法修智慧般若之後滅掉束縛,滅就是滅掉束縛,選擇正知正見的佛法滅掉煩惱的執著,離開了束縛進入真如,名爲擇滅無爲。擇滅簡單講有選擇,運用選擇,選擇正確的智慧,而除掉一切有漏的束縛,而顯出真如叫做擇滅無爲。第叁點叫做非擇滅無爲。這一點和第二點剛好成怎麼樣?成顛倒,但是這個也是無爲的一種。什麼叫做非擇滅無爲?就是我們的真如自性本來就清淨不必任何的選擇,不必經過選擇的力量,你本來就有真如的妙用,意思是說一切有爲法緣生,當下就是不生、當下就是不滅,所以不生不滅的道理,就是我們的真理,所以叫做非擇滅無爲。簡單講非擇滅無爲就是不是由無漏智慧的簡擇力,簡單講就是無功用行妙有自然現前,不必經過智慧的選擇,我們的本性本來的清淨,當下就是離開一切的汙染,不必經過選擇,當下就是無爲的意思,簡單講非擇滅無爲就是不必有任何的造作、選擇,清淨的本性本來就是具足,叫做非擇滅無爲。第四叫做不動無爲。不動就是我們所講的離開一切的苦受、樂受,如如不動,除掉一切苦受、樂受,以及一切的感受,所顯現的是空性的寂靜的真理,叫做不動無爲。簡單講就是安詳的意思,內心都沒有被境界影響到,所以這個不動無爲就是不生不滅的無爲,簡單講就是他活在這個世間,無論哪一種情形,他都不會起心動念,恨哪一個人、嫉妒哪一個人,他所保持的都是如如不動,他所有的感受都放得下,舍一切的感受就叫做不動無爲,舍一切的感受,因爲一切的感受都是妄想。第五叫做想受滅無爲。想受滅,簡單講就是滅掉想跟受,這一句話,你把它顛倒過來就是這樣子,滅掉這個想,來掉這個受,簡單講就是滅掉第六意識的苦受、樂受的意思,想受滅無爲簡單講就是滅掉第六意識,簡單講就是斷掉第六意識的分別心,斷掉第六意識的分別心,我們就沒有所謂的苦受、樂受,一切的苦、樂都是我們自心所創造出來的,想受滅無爲又稱爲滅盡定,滅盡定,又稱爲滅盡定無爲。第六叫做真如無爲。真如無爲,無爲乃真實如常而不虛妄變異者,真如無爲,把筆拿起來,就是永遠不變化、不虛妄,是真真實實,確確實實的本來面目,叫做真如無爲,真如無爲。這樣我們對無爲法就有一點點idea,有這個觀念,有這種觀念,要講就比較清楚了。底下,看課本,【但竊取其名,而所修之行,不依名中義理。如空心教,不觀心性本空,仍執心在身內;又隨心分別六塵境界。
如無爲教,不學六種無爲之法,仍念念著有,不修淨行,更有許多非法說法。此等名爲附佛法之外道。】附佛外道,【以爲人師,廣收徒衆。其傳法只許兩人私相授受,不許第叁人觀聽,有雲叁眼不傳道。】叁眼就是兩個人,因爲我們一個人只有兩顆眼睛而已,“叁眼不傳道”,兩個人就有四顆眼睛了,四顆眼睛,如果眼睛壞掉一顆,還剩下一顆也是兩個人,兩個人。“叁眼不傳道”,就是不能讓第叁個人聽。
【又以欺詐手段,誘騙愚夫愚婦。凡欲受其法者,先要一誓詞不得將教中密語,告知于人,如違願遭重譴(或願被雷擊、或願遭火燒、或願被水溺)。即夫妻之間,亦不許說。此以惡咒束縛于人。】束縛于人。諸位!你就知道這是哪一貫的,你就知道了不必再說,你就知道了,哪有佛法如此的,對不對?什麼都可以公開的。
【如有智識之人,】如果有智慧的人,【一聞傳法,不許第叁人觀聽,及教中密語不許告知他人,即知其非正法。何以故?如果正法,必可公開,振法螺,】法螺,嗚……(師父學吹螺號發出“嗚……”的聲音)。以前洪荒時期,洪荒時期,有一部電影叫做《洪荒時期》,我今生今世對什麼都沒有興趣,只有對電影很有興趣,有一部《洪荒時期》,它是描寫恐龍時代,人類跟恐龍的鬥爭,他如果遇到危險就吹一個(螺號),嗚……(師父學吹螺號發出“嗚……”的聲音),這樣子,人家就聽到,那個時候沒有語言,沒有語言。這個法螺就表示在說法,或者是【鳴法鼓,】法鼓,這是比喻佛所說的法像打鼓,若聽到鼓聲就像在打仗,一步一步一直進入戰鬥,法鼓,打這個鼓就是表示要你能夠精進不要被魔打敗,所以打這個法鼓,簡單講就是能夠振作,我們精進的道心,鳴法鼓、振法螺,【堂堂皇皇,】堂堂皇皇就是正正當當、氣勢遼闊,【那有怕人見聞之事乎?】我們勸告講堂人愈多愈好,人愈多愈好,是不是?我們如果像這樣兩、叁個人躲躲藏藏的,這樣來傳道,我也很快就被抓去關,國家就說你搞什麼名堂,兩個人關在房間內慢慢地點,哪有這個樣子的,對不對?沒有這樣的。講經說法公開,公開。
【此中八種,前四種,】(邪、正、真、僞)【乃爲凡夫修行開正眼。以凡夫之人,每多邪正不分,真僞不別,盲從邪教,依照僞修。後四種,】(大、小、偏、圓)【兼爲二乘權教示指歸。以叁乘聖人,抑或囿于小道,】囿就是拘泥、束縛在……。囿(yòu),囿于小道就是拘泥于小道,【不發大心;抑或偏于事行,不明圓理;故須征釋。】
【一牒名竟。
丁二 辨相
世有行人,】行人就是修行人,【一向修行不究自心,】就是沒有明心見性,沒有了解自己的本性,是不必那麼勞碌、那麼忙,整天在忙什麼?【但知外務。】忙外務,就是做外務的,【或求利養,】哪裏供養比較多,我就去那個地方,【或好名聞,】我喜歡出名,【或貪現世欲樂,或望未來果報。如是發心,名之爲邪。】貪名、好利養,現世欲樂、未來果報,這個叫做邪。
【此下辨明八種相,原文分定,即爲八段。此段辨邪之相。世間有一種修行之人,一向以來,發心修行,不究自心。】不了解自心。【自心,即真如自性,本有真心;不從父母所生,非同世人所認現在身內之肉團心也。
肉…
《勸發菩提心文講義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