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每一世都是做人,不可能的,不一定每一世你都可以做人,不可能的事情,所以說心無定形,【似房屋而頻頻遷徙。】一次又一次地搬遷,【大千塵點,難窮往返之身。】叁千大千世界太多、太多了,太久遠了,生死輪回的次數,千萬遍的輪回,但是很難能了解到底有多少生死、有多少身體。難窮往返之身,到底有多少次輪回你無法計算,【四海波濤,】就像大海水,意思是說我們所流的眼淚統統像四大海一樣,四海波濤,【孰計別離之淚。】孰就是誰。我們所流的眼淚就像四大海的海水,波濤就是大海水,誰能了解生生世世要離開的時候大家都在哭,我們的愛人如果要離開,大家都會哭,我們生生世世所哭的眼淚如果把它加起來,就像四大海的海水那麼多,你想想看。【峨峨積骨,過彼崇山。】峨峨就是山很高的樣子,我們生生世世無量劫死去的骨頭,死了一次又一次,死了一次又一次的骨頭,把它堆起來就像高山那麼高,不得了。【莽莽橫屍,多于大地。】我們如果把死去的屍體,把它排起來,把它排起來就比大地還大,【向使不聞佛語,】以前如果未曾聽聞佛的教化,【此事誰見誰聞。】這種事情誰會知道呢?【未睹佛經,此理焉知焉覺。
心無常主:此心乃指六識之心,無有一定主宰,常隨境轉,攀緣六塵境界。類商賈而處處奔馳:類,似也,似商賈之人,出外貿易,處處奔馳,無暫停息。身無定形:此身乃指四大之身,無有一定形貌,隨善惡業,受苦樂報,輪轉六趣之中,似房屋而頻頻遷徙。舍身受身,出一皮袋,入一皮袋,改形易報,似房屋頻頻(常常也)遷徙(遷移)。或高樓大廈,或破壁頹垣,不得常住。
大千塵點,難窮往返之身:承上自從曠劫,生死輪回,不知經過幾千萬遍。譬如大千世界中之塵點,一塵一身,尚難窮盡,六道往來之身;死別生離,所出之淚,踰于海水,故曰四海波濤,孰計別離之淚。
峨峨積骨,過彼崇山,莽莽橫屍,多于大地:峨峨山高貌,莽莽草多貌;喻積骨過彼高山,橫屍多于大地。如上之事,向使不聞佛語,此事誰人見過,誰人聞過。未睹(看也)佛經,此理安能知覺。
其或依前貪戀,】前世留戀、貪戀今生依舊如此,貪癡不斷、生死不了,貪戀,貪戀什麼?貪戀五欲六塵,簡單講就是執迷不悟,【仍舊癡迷。】就是執迷不悟,當然沒有聽到佛法的人誰會覺悟,在座諸位,沒有聽到佛法的人,你會知道要覺悟、要修行?哪有可能?【只恐萬劫千生,一錯百錯。】一次又一次,一次又一次,【人身難得而易失,】人身難得很容易就消失,【良時易往而難追。】好日子容易過,好景不常,【道路冥冥,】冥冥就是昏暗。六道輪回這條路是昏暗、坎坷的,沒有遇到佛法都不能了生脫死,【別離長久。叁途惡報,還自受之,痛不可言,誰當相代?】誰能代替你?因此兩叁地勸告,我們要拼命地念佛,一點都不能懈怠,尤其是聽經聞法不能停息,所以我們法會一結束,馬上就講經不能休息,【興言及此,能不寒心。】話說至此實在令人恐怖,寒心。
【以上從無始來,不知經過多少生死。生死全由貪癡所致,貪癡不斷,生死不了。故曰依前貪戀五欲,仍舊癡迷不悟,只恐萬劫千生,一錯百錯。人身難得而易失,經雲:得人身,如爪上土,失人身,如大地土。良時易往而難追:光陰迅速,猶如白駒過隙,去已難追。是日已過,命亦隨減。道路冥冥:即死後九泉路上,杳杳冥冥。別離長久:從前恩愛,到此成空。昔日風流,如今安在。】【
叁途惡報者:上品惡業】惡業造得最重的【墮地獄,中品惡業做餓鬼,下品惡業變畜生。
還自受之:依業受報,自作自受。痛不可言,誰當相代,】誰能代替你?【興言及此,】話說至此,【能不寒心】能不寒心?“能不酸心”,我們的心酸酸的,【:此四句,如獅子峰和尚雲:縱使妻兒相惜,無計留君。假饒骨肉滿前,有誰替汝?】意思是說縱然妻兒很疼惜你,但是他們也留不住你,無計就是沒有辦法,沒有辦法留得住你,妻兒很疼惜你,但是他們也留不住你。假使你家很富有,有誰替汝?有誰能代替你?【生者空自悲啼痛切,死者不免神識奔馳,前途不見光明,舉眼全無伴侶。】沒辦法活著沒有結善緣,也沒有念佛,死後就迷迷茫茫的,【過奈河岸,見之無不悲傷。】過奈河岸。那一天我聽電視上演唱《牽亡歌》,電視上唱《牽亡歌》,唱著:孝順的媳婦叁餐熱。我剛好聽到這一句,剛好聽到這一句,不知道在唱什麼?唱這個不知道是什麼調子,綁著紅帶子搖一下倒退走,拿著一把燈搖一下退一下,搖一下退一下,依我看只有臺灣才有這種情形,這個如果被日本人拍攝回去,他們如果問這是什麼?依我看全日本沒有人猜得到是牽亡魂,日本電視臺如果播出這個,我看沒有人猜得到是什麼。底下,【入鬼門關,到此盡皆淒慘】所以在座諸位,【(望各熟思《津梁》預布)。】《饬終津梁》就是上次師父講過的衆生最後的一件事,臨命終要怎麼處理。
【是故宜應斷生死流,】要斷生死流,【出愛欲海。】這四個字最重要,執著于男女的欲望,一定要斷,簡單講感情能看得開,以平淡處之,如此你才有辦法,要不然愛跟欲這個很難,【自他兼濟,】能夠自己幫助自己,又能夠幫助別人,【彼岸同登。曠劫殊勳,】勳就是有功勞的意思,意思是說無量劫以來,特別要在這個地方下功夫,【在此一舉。】簡單講就是背水一戰,今生如果你聽到佛法,就是要背水一戰,要不然生生世世六道輪回,你往哪裏逃,你無處可逃,閻羅王召請咒一請你又到了,【是爲發菩提心第六因緣也。】第六因緣也。欲望是生死的根本,你要拿起智慧劍砍斷生死之流,當然你才能超出愛欲,但是沒有幾個有辦法,愛大部分都是指男女,欲大部分是指淫,其他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都可以叫做欲,但是最難斷的就是男女。
【是故二字,承上生死。既有如是苦患之故,則宜應斷絕生死流,超出愛欲海。但欲斷生死流,須研窮此流根源從何而起?溯流窮源,源止則流息矣。經雲:愛爲生死本。由愛生欲,因欲受身,愛欲爲生死流之根源。果能提起智慧劍,斬斷生死流之源,自可超出愛欲海之苦。
試問:智慧劍在何處?】智慧劍在哪裏呢?【如何提起?慧劍不在他處,乃在自心。即由自心,提起慧照。觀察此身,命因欲有,欲自愛生。更爲照察一切諸法,本性空寂,無可愛樂。則愛心永息,而生死流斷,愛欲海出矣。】如此即可出愛欲之海,【自他兼濟,彼岸同登者:以此慧照觀察之功,自行化他。個個皆提智慧劍,斬絕生死流,而出愛欲海,同登彼岸,此即發菩提心。曠劫莫大功勳,在此一舉。一舉者何?乃是念生死苦。生死心切,彼岸可登。
昔梁武帝,禮寶志公爲國師。一日請寶志公看戲,戲子更加留心,唱得好聽,做得好看。帝甚喜,問國師:“今日戲做得好麼?”國師曰:“不知。”又問:“唱得好麼?”國師亦曰:“不知。”】皇帝這麼問,【帝曰:“同在看著聽著,何以不知?國師雲:生死事大,】生死這是大事,【那裏有心看戲聽戲。”
此即修行人,隨流不變。】絕對不變。今天無論是咖啡廳、舞廳、電影院,假設這麼說,當然我不可能去這種地方,假設說我去了也沒有差別,我帶著念珠他跳他的,他唱他的歌,我照樣念佛,因爲這個沒有用,我們知道這個不能了生死,沒有作用,【雖同坐看戲,依然究明生死大事。】生死大事。今生沒有解脫來世做豬,做豬還算不錯,跑到地獄去就麻煩了,跑到地獄砍頭、用鋸子鋸斷手斷腳,讓你下拔舌地獄,麻煩大了。
【帝聞言不解不信,國師請帝】請皇帝,【令明日依舊做戲,】皇帝聽了不了解,也不相信國師所說的,所以國師就證明給他看,請他明天依舊做戲,【再來同看。國師次日向刑部】刑部就是判死刑,就是我們現在執行槍決的(人關押的)地方,刑部就是准備處斬的地方,刑部簡單講就是槍斃的場所,我們現在是用槍,以前是用砍頭的,【借一應處死刑囚犯,帶來看戲。對帝雲:今日帶一囚犯來,請帝下令,令其跪在臺前,看戲聽戲。更取一面盆水,令其雙手扶著,頂在頭上,】就是端一盆水,端這樣子(師父學他人把水盆放頭上,用雙手扶著的動作),端這樣子。【若戲畢水不傾出,今天赦其無罪還鄉;水若傾出,戲畢即在臺前斬首。囚犯領旨,心中自思:今日乃生死關頭,】這盆水如果掉落,頭就飛走了,【始終注意盆中水】他怎麼會去看戲?要是我,我也會注意那盆水會不會灑出來,要是你,你會去看戲嗎?說:好看,好看,哪有可能?不可能的事,誰都會注意那盆水,那盆水如果灑出來頭就沒了,對不對?【(即生死心切),】我們念佛如果以這種心境就不得了了,所以,我們下一個命令,今晚九點半聽完經以後,如果師父問問題,不會的馬上拖出去槍斃,大家就會認真地聽還作筆記,趕快抄起來、趕快抄起來……要不然等一下回答不出來,就要拖出去槍斃了,整晚絕對都在抄筆記,很認真、很認真。生死大事,所以是我們沒遇到。【戲畢並不傾出。是日戲子更加出力,做得唱得更好。國師令人將囚犯頂上水取下,要他謝帝聖恩。請帝問囚犯,今日戲做得好麼?囚犯雲:“不知。”更問:“唱得好麼?”亦雲:“不知。”】什麼都不知道,【帝責曰:“叫汝看著聽著,何以皆雲不知?”囚犯雲:“陛下!】陛下(陛下bì xià:對君主的尊稱,秦朝以後只用以稱皇帝。陛爲宮殿臺階。據東漢蔡邕《獨斷》,謂群臣與天子言,因距離遠,先呼立陛下。)就是牆壁的底下,(師父笑)陛下,牆壁的底下。他就問陛下,皇帝,囚犯就說:陛下,皇帝,【我顧著此盆水,都來不及,那裏還有心看戲聽戲。”于是帝始悟國師昨日之言,修行人生死事大,那裏有心看戲聽戲。
以此而觀,念生死苦,則生死心切,】在此我要再勸告一句話,既然你的心放在生死,在座諸位,是非也全部放下,是非心、鬥爭…
《勸發菩提心文講義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