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勸發菩提心文講義▪P87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全部放下,處處寬恕衆生、處處原諒衆生,不需要計較。爲什麼?生死心切。【六根對境,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,即可斷生死流,】因此是心的問題,不是跑到山上修行的問題,你跑到山上修行想貪、嗔、癡,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照樣沒有用,修行最重要還是心的問題,【出愛欲海。故曰曠劫殊勳,】就是特別要在此下功夫,無量劫以來背水一戰,【在此一舉。是爲發菩提心,第六因緣也。

  六念生死苦竟。】所以一定要下功夫。

  好,休息一下再來。

  

丙七 尊重己靈

  【雲何尊重己靈?】要尊重自己的靈性,【謂我現前一心,直下與釋迦如來無二無別。】就是我們的本性,己靈就是我們的本性、靈性統統和佛一樣無二無別,【雲何世尊無量劫來】佛無量劫以來,【早成正覺,而我等昏迷顛倒尚做凡夫?】意思要說得令我們慚愧,我們本來和佛一樣,但是我們迷惑了,所以無量劫以來佛已經成佛了,我們還在做凡夫。

  【首句征問。己靈,即人人自己本覺靈性,亦即有情分中之佛性。若能覺悟心即是佛,以此始覺智,返照本覺理,離妄證真,令本覺出纏,法身顯現,而不埋沒于五蘊山中(身也),是謂尊重己靈。

  謂我現前一心:非指肉團心,及與妄想心,乃現前靈靈不昧了了常知,一真法界之心。直下與佛無二無別:昔有僧問善知識,如何是佛?指曰汝即是。僧于言下有省。

  雲何世尊下,抱憾之詞。世尊昔日與我同爲凡夫,雲何世尊于無量劫,早成正覺(自覺覺他,覺行圓滿,乃成正覺),而我等昏迷不悟,具足我法二執顛倒,不了生死,尚做凡夫,可憾孰甚。

  又佛世尊則具有無量神通、智慧、功德莊嚴,而我等則但有無量業系、煩惱、】諸佛世尊神通、智慧、功德,而我們是業、煩惱,苦惱無邊,苦惱無邊,【生死纏縛。】生死都把我們綁得死死的,【心性是一,迷悟天淵。】淵本來是水深的樣子,天淵簡單講就是天地差別很大,【靜言思之,豈不可恥?】冷靜想想這個實在是可恥,就是慚愧的意思。

  【此明佛身叁德具足。無量神通者:神妙莫測,通達無礙,屬解脫德。】我們沒有辦法解脫,我們無法解脫,總是自己把心綁得死死的在那裏打轉,在那裏打轉。

  【智慧者:佛有權實二智。】佛有權巧和實智的智慧,【實智即根本智,】每一個人都具足,【又名理智;照理,則理無不徹故。】所有的道理都通達,就是所有的都建立在空性裏面,這樣他當然就通達了,爲什麼我們的心會煩?對空的道理不了解。爲什麼我們一直定不下來?對空的道理不了解。我們只知道空緣生緣滅,嘴巴有辦法說而心無法悟,所以不能如實知、如實見,這個就是意識心,所以心性這種東西唯證相應,只有自己悟到本性,他才能夠體會到那種安詳、自在、解脫。體悟不到的人,嘴巴會說他也會跟人家上課,但是自己做不到,煩、會煩。所以慈航菩薩說:只要自覺心安,東西南北都好。這個心安就是了解自己如何放下,只要自覺心安,你有辦法心安,東南西北都好,你走到哪裏都是一樣。我們的心不安,心不安,心不安會亂闖、會煩,找來找去,當下這一念放下就是本來,找來找去找到最後,你把全世界都走透了,找來找去當下這一念智慧就是你本來面目你找什麼?愈找就愈遠,但是他不找心又不會安,這個沒辦法,凡夫跟聖者,聖者是當下,凡夫就拼命尋找。智慧者,佛有權實二智,實智即根本智,又名理智,照理,則理無不徹故。【權智即後得智】後得智,後得智就是我們所說的差別智,差別智是能夠善于分別世間的萬象,【(後根本智而得有雲差別智),又名事智;照事,則事無不周故,屬般若德。

  功德莊嚴者:即恒沙稱性功德,】就是我們的本性,恒沙本性的功德,【是爲德相,莊嚴本有法身,相不離性,屬法身德。此叁德,我佛世尊已證,我等尚迷。

  而我等則但有無量業系、煩惱、生死纏縛者:此明衆生具足叁障。無量業系:指衆生所作之業,若善若惡,若粗若細,無有數量。業因即成,則這個業繩子,】業就是繩子,【即能系縛衆生,在六道中受苦,不得解脫;此屬業障。】我們都拿繩子綁自己,譬如說我們其實可以不去喝酒,不必喝得醉醺醺的,但是我們控製不住,自己喜歡喝、喝、喝……喝到開車撞死,或是撞斷了手腳,讓妻兒來養,這個可以不要的,可以不要的,對不對?賭博,我們可以不必去賭博,因爲我們叁餐不缺,能夠填飽肚子,就是因爲控製不住,控製不住。他也很不喜歡賭,但是他也很不得已,所以他去賭,賭,在不得已的業力之下,他又很不喜歡賭,但是又不得不去賭,所以造成一連串的業一直牽引,一直痛苦一直煩惱,輸了會不舒服,輸了就想要籌錢就會說謊,賭博的人十個十一個會說謊,他一定要說謊,要不然誰會給他錢,對不對?沒辦法,所以他有一項,就一定要編很多妄語,其實可以不必的,可以不必的,不要染上的人最好,如果染上賭博就很麻煩,非常的麻煩,叁更半夜都去賭沒辦法,所有的業裏面賭最厲害。今天你吃,貪吃,你多會吃,吃到財産破産,嚇死人了吃到財産都吃光了,我不相信,你每天都吃海霸王嗎?或是吃什麼?你多會吃?色,你多會花錢?多會花錢。如果你一次給人家好幾千萬,當然一下子就倒了,色,你一次去找也不必花幾千元。最厲害就是這個賭,一個晚上就全完了,全完了。所以業所牽,我們都是可以省的可以不要的,但是我們人沒有辦法如此,有空閑叫他坐著他坐不住,他一定要說話、喝酒、打麻將、抽煙種種,要不然就做一些壞事,內心寂寞坐不住,和修行人不一樣,修行人,他這樣雙腿一盤眼睛一閉,什麼都很知足,他也不缺少什麼?不一樣。所以我們人的精神領域,如果得到大智慧,擁有大智慧的時候,一切的財富全部具足,所以來講堂叫做賺錢,賺智慧之財,讓你一生一世用不完的智慧之財,每天來講堂就是每天賺錢,撿一些,撿一些,積沙成塔,撿一些,撿一些,以後來。若能一切隨它去,便是世間自在人。若能一切隨它去,因爲了解佛法是因緣法,他就隨它、隨它……便是世間的自在人,馬上就解脫了,任何事情都好辦了。隨它去,隨緣,所以,我們今天的痛苦,都是自己造的不必埋怨,都是自己造作的。明明這一句話,譬如說黑道的來,黑道的來,外面的黑道來找我們,剛好師父在那裏,剛好師父在那裏,他說話的口氣不是很好,口氣不是很好,我就說:請坐,喝杯茶,你吃飽了沒有?你就是對他很好,同樣一句話,對不對?世間人不一樣,對不對?誰怕誰?現在人的名言:“誰怕誰?”你不怕我,我也不怕你。說不到叁句話起沖突,其實這個不必要的,語言,不必要沖突的,簡單講一句話,人是最會製造痛苦的動物,製造來自己束縛,自己痛苦。這種話不需要說得那麼重,你就是要說得那麼重。他來我就對他很好:請坐,吃飽了沒有?吃飽了沒有?吃飽就可以准備嫁了。所以,都是自己的問題,你冷靜思惟看看,我們很多很多的痛苦,不必要的痛苦自己在造,可以說都是自己的問題,自己的問題。話他不說直的,他偏要說歪的,沒辦法!他不好好地說,就是要說到生氣真奇怪。

  【煩惱,乃昏煩之法,能惱亂真性,故名煩惱,即迷惑心之總名。貪心、嗔心、癡心、疑心、慢心、邪見心等,共有八萬四千,皆名煩惱。世人每多錯解,以心中不如意謂之煩惱,非也。乃本末無明,】本無明、末無明,末就是枝,枝末無明,本就是根本無明,末就是枝末無明,本無明叫做根本無明,枝末無明叫做見思無明,見思惑叫做枝末無明。生相無明叫做根本無明,所以乃本末無明,【障蔽真心,】障礙到我們的真心,【而起妄念,昏煩惱亂;此屬煩惱障。

  生死纏縛:生死是苦果,果必由因,前煩惱障業障,皆因也。因能成果,成此生死果報,纏縛不脫;此屬報障。

  心性四句,是覺察我等與佛,心性是一,無有差殊。然而迷悟不同,幾如天淵相隔。天高淵低,】天高淵低,所以說高低差很多,【喻生佛相隔甚遠。靜言思之,豈不可恥者:思佛已成正覺,具足叁德;我等尚在輪回,具足叁障,則可恥孰甚。

  譬如無價珠寶沒在淤泥,】價值連城的寶珠,結果掉落在汙泥裏面,【視同瓦礫,】礫就是小石頭,就像沒有用的小石頭,【不加愛重。

  此舉譬喻。以性喻珠寶,煩惱喻淤泥,靈魂喻瓦礫。自己本覺佛性,墮在煩惱之中,則名靈魂,那有貴重?故不加愛惜。

  是故宜應(平聲)以無量善法,對治煩惱。】以無量善法,對治煩惱,所以以什麼來對治煩惱呢?以禅宗的平等心對治一切煩惱,令心不要高下,用什麼來對治煩惱呢?用《金剛經》那一句:如如不動,不取于相。如如不動不要著相,著相你一定會痛苦。你如果說:師父!你很有智慧,我沒有智慧。這麼說是不對的。你也是有智慧的,只是我肯放下你不肯放下,你每天都要跟人家計較,當然會痛苦、煩惱,你也是很在智慧,我也很有智慧。爲什麼?本來大家都是佛,所以以無量善法,對治煩惱,【修德有功,則性德方顯。

  此承上以法合喻。既佛性墮在煩惱之中,應當用八萬四千法門,無量善法,對治八萬四千塵勞煩惱。末二句,修德,指修持法門之智。始覺智有功,則性具叁德秘藏,本覺理方顯。

  如珠被濯,】濯(zhuó)就是洗滌。這一顆珠掉落到汙泥裏,把它拿起來洗一洗,【懸在高幢,】把它放在高的地方,【洞達光明,】如此就可以通達光明,【映被一切。】被光明照耀一切,【可謂不孤佛化,】如此我們就不會辜負佛的恩德,辜負佛的恩德,【不負己靈。】如此也不會辜負自己的本性,【是爲發菩提心第七因緣也。】第七因緣。

  【此再以喻合法。如無價寶珠,雖墮在淤泥,既被洗濯,自然清淨。懸在高幢之上,洞達朗徹,光明照耀,自能映被一切。被濯,合上無量善法對治之修德。洞達光明二句,合上性德方顯,具足權…

《勸發菩提心文講義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