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全部放下,处处宽恕众生、处处原谅众生,不需要计较。为什么?生死心切。【六根对境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即可断生死流,】因此是心的问题,不是跑到山上修行的问题,你跑到山上修行想贪、嗔、痴,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照样没有用,修行最重要还是心的问题,【出爱欲海。故曰旷劫殊勋,】就是特别要在此下功夫,无量劫以来背水一战,【在此一举。是为发菩提心,第六因缘也。
六念生死苦竟。】所以一定要下功夫。
好,休息一下再来。
丙七 尊重己灵
【云何尊重己灵?】要尊重自己的灵性,【谓我现前一心,直下与释迦如来无二无别。】就是我们的本性,己灵就是我们的本性、灵性统统和佛一样无二无别,【云何世尊无量劫来】佛无量劫以来,【早成正觉,而我等昏迷颠倒尚做凡夫?】意思要说得令我们惭愧,我们本来和佛一样,但是我们迷惑了,所以无量劫以来佛已经成佛了,我们还在做凡夫。
【首句征问。己灵,即人人自己本觉灵性,亦即有情分中之佛性。若能觉悟心即是佛,以此始觉智,返照本觉理,离妄证真,令本觉出缠,法身显现,而不埋没于五蕴山中(身也),是谓尊重己灵。
谓我现前一心:非指肉团心,及与妄想心,乃现前灵灵不昧了了常知,一真法界之心。直下与佛无二无别:昔有僧问善知识,如何是佛?指曰汝即是。僧于言下有省。
云何世尊下,抱憾之词。世尊昔日与我同为凡夫,云何世尊于无量劫,早成正觉(自觉觉他,觉行圆满,乃成正觉),而我等昏迷不悟,具足我法二执颠倒,不了生死,尚做凡夫,可憾孰甚。
又佛世尊则具有无量神通、智慧、功德庄严,而我等则但有无量业系、烦恼、】诸佛世尊神通、智慧、功德,而我们是业、烦恼,苦恼无边,苦恼无边,【生死缠缚。】生死都把我们绑得死死的,【心性是一,迷悟天渊。】渊本来是水深的样子,天渊简单讲就是天地差别很大,【静言思之,岂不可耻?】冷静想想这个实在是可耻,就是惭愧的意思。
【此明佛身三德具足。无量神通者:神妙莫测,通达无碍,属解脱德。】我们没有办法解脱,我们无法解脱,总是自己把心绑得死死的在那里打转,在那里打转。
【智慧者:佛有权实二智。】佛有权巧和实智的智慧,【实智即根本智,】每一个人都具足,【又名理智;照理,则理无不彻故。】所有的道理都通达,就是所有的都建立在空性里面,这样他当然就通达了,为什么我们的心会烦?对空的道理不了解。为什么我们一直定不下来?对空的道理不了解。我们只知道空缘生缘灭,嘴巴有办法说而心无法悟,所以不能如实知、如实见,这个就是意识心,所以心性这种东西唯证相应,只有自己悟到本性,他才能够体会到那种安详、自在、解脱。体悟不到的人,嘴巴会说他也会跟人家上课,但是自己做不到,烦、会烦。所以慈航菩萨说:只要自觉心安,东西南北都好。这个心安就是了解自己如何放下,只要自觉心安,你有办法心安,东南西北都好,你走到哪里都是一样。我们的心不安,心不安,心不安会乱闯、会烦,找来找去,当下这一念放下就是本来,找来找去找到最后,你把全世界都走透了,找来找去当下这一念智慧就是你本来面目你找什么?愈找就愈远,但是他不找心又不会安,这个没办法,凡夫跟圣者,圣者是当下,凡夫就拼命寻找。智慧者,佛有权实二智,实智即根本智,又名理智,照理,则理无不彻故。【权智即后得智】后得智,后得智就是我们所说的差别智,差别智是能够善于分别世间的万象,【(后根本智而得有云差别智),又名事智;照事,则事无不周故,属般若德。
功德庄严者:即恒沙称性功德,】就是我们的本性,恒沙本性的功德,【是为德相,庄严本有法身,相不离性,属法身德。此三德,我佛世尊已证,我等尚迷。
而我等则但有无量业系、烦恼、生死缠缚者:此明众生具足三障。无量业系:指众生所作之业,若善若恶,若粗若细,无有数量。业因即成,则这个业绳子,】业就是绳子,【即能系缚众生,在六道中受苦,不得解脱;此属业障。】我们都拿绳子绑自己,譬如说我们其实可以不去喝酒,不必喝得醉醺醺的,但是我们控制不住,自己喜欢喝、喝、喝……喝到开车撞死,或是撞断了手脚,让妻儿来养,这个可以不要的,可以不要的,对不对?赌博,我们可以不必去赌博,因为我们三餐不缺,能够填饱肚子,就是因为控制不住,控制不住。他也很不喜欢赌,但是他也很不得已,所以他去赌,赌,在不得已的业力之下,他又很不喜欢赌,但是又不得不去赌,所以造成一连串的业一直牵引,一直痛苦一直烦恼,输了会不舒服,输了就想要筹钱就会说谎,赌博的人十个十一个会说谎,他一定要说谎,要不然谁会给他钱,对不对?没办法,所以他有一项,就一定要编很多妄语,其实可以不必的,可以不必的,不要染上的人最好,如果染上赌博就很麻烦,非常的麻烦,三更半夜都去赌没办法,所有的业里面赌最厉害。今天你吃,贪吃,你多会吃,吃到财产破产,吓死人了吃到财产都吃光了,我不相信,你每天都吃海霸王吗?或是吃什么?你多会吃?色,你多会花钱?多会花钱。如果你一次给人家好几千万,当然一下子就倒了,色,你一次去找也不必花几千元。最厉害就是这个赌,一个晚上就全完了,全完了。所以业所牵,我们都是可以省的可以不要的,但是我们人没有办法如此,有空闲叫他坐着他坐不住,他一定要说话、喝酒、打麻将、抽烟种种,要不然就做一些坏事,内心寂寞坐不住,和修行人不一样,修行人,他这样双腿一盘眼睛一闭,什么都很知足,他也不缺少什么?不一样。所以我们人的精神领域,如果得到大智慧,拥有大智慧的时候,一切的财富全部具足,所以来讲堂叫做赚钱,赚智慧之财,让你一生一世用不完的智慧之财,每天来讲堂就是每天赚钱,捡一些,捡一些,积沙成塔,捡一些,捡一些,以后来。若能一切随它去,便是世间自在人。若能一切随它去,因为了解佛法是因缘法,他就随它、随它……便是世间的自在人,马上就解脱了,任何事情都好办了。随它去,随缘,所以,我们今天的痛苦,都是自己造的不必埋怨,都是自己造作的。明明这一句话,譬如说黑道的来,黑道的来,外面的黑道来找我们,刚好师父在那里,刚好师父在那里,他说话的口气不是很好,口气不是很好,我就说:请坐,喝杯茶,你吃饱了没有?你就是对他很好,同样一句话,对不对?世间人不一样,对不对?谁怕谁?现在人的名言:“谁怕谁?”你不怕我,我也不怕你。说不到三句话起冲突,其实这个不必要的,语言,不必要冲突的,简单讲一句话,人是最会制造痛苦的动物,制造来自己束缚,自己痛苦。这种话不需要说得那么重,你就是要说得那么重。他来我就对他很好:请坐,吃饱了没有?吃饱了没有?吃饱就可以准备嫁了。所以,都是自己的问题,你冷静思惟看看,我们很多很多的痛苦,不必要的痛苦自己在造,可以说都是自己的问题,自己的问题。话他不说直的,他偏要说歪的,没办法!他不好好地说,就是要说到生气真奇怪。
【烦恼,乃昏烦之法,能恼乱真性,故名烦恼,即迷惑心之总名。贪心、嗔心、痴心、疑心、慢心、邪见心等,共有八万四千,皆名烦恼。世人每多错解,以心中不如意谓之烦恼,非也。乃本末无明,】本无明、末无明,末就是枝,枝末无明,本就是根本无明,末就是枝末无明,本无明叫做根本无明,枝末无明叫做见思无明,见思惑叫做枝末无明。生相无明叫做根本无明,所以乃本末无明,【障蔽真心,】障碍到我们的真心,【而起妄念,昏烦恼乱;此属烦恼障。
生死缠缚:生死是苦果,果必由因,前烦恼障业障,皆因也。因能成果,成此生死果报,缠缚不脱;此属报障。
心性四句,是觉察我等与佛,心性是一,无有差殊。然而迷悟不同,几如天渊相隔。天高渊低,】天高渊低,所以说高低差很多,【喻生佛相隔甚远。静言思之,岂不可耻者:思佛已成正觉,具足三德;我等尚在轮回,具足三障,则可耻孰甚。
譬如无价珠宝没在淤泥,】价值连城的宝珠,结果掉落在污泥里面,【视同瓦砾,】砾就是小石头,就像没有用的小石头,【不加爱重。
此举譬喻。以性喻珠宝,烦恼喻淤泥,灵魂喻瓦砾。自己本觉佛性,堕在烦恼之中,则名灵魂,那有贵重?故不加爱惜。
是故宜应(平声)以无量善法,对治烦恼。】以无量善法,对治烦恼,所以以什么来对治烦恼呢?以禅宗的平等心对治一切烦恼,令心不要高下,用什么来对治烦恼呢?用《金刚经》那一句:如如不动,不取于相。如如不动不要著相,著相你一定会痛苦。你如果说:师父!你很有智慧,我没有智慧。这么说是不对的。你也是有智慧的,只是我肯放下你不肯放下,你每天都要跟人家计较,当然会痛苦、烦恼,你也是很在智慧,我也很有智慧。为什么?本来大家都是佛,所以以无量善法,对治烦恼,【修德有功,则性德方显。
此承上以法合喻。既佛性堕在烦恼之中,应当用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善法,对治八万四千尘劳烦恼。末二句,修德,指修持法门之智。始觉智有功,则性具三德秘藏,本觉理方显。
如珠被濯,】濯(zhuó)就是洗涤。这一颗珠掉落到污泥里,把它拿起来洗一洗,【悬在高幢,】把它放在高的地方,【洞达光明,】如此就可以通达光明,【映被一切。】被光明照耀一切,【可谓不孤佛化,】如此我们就不会辜负佛的恩德,辜负佛的恩德,【不负己灵。】如此也不会辜负自己的本性,【是为发菩提心第七因缘也。】第七因缘。
【此再以喻合法。如无价宝珠,虽堕在淤泥,既被洗濯,自然清净。悬在高幢之上,洞达朗彻,光明照耀,自能映被一切。被濯,合上无量善法对治之修德。洞达光明二句,合上性德方显,具足权…
《劝发菩提心文讲义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