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劝发菩提心文讲义▪P86

  ..续本文上一页每一世都是做人,不可能的,不一定每一世你都可以做人,不可能的事情,所以说心无定形,【似房屋而频频迁徙。】一次又一次地搬迁,【大千尘点,难穷往返之身。】三千大千世界太多、太多了,太久远了,生死轮回的次数,千万遍的轮回,但是很难能了解到底有多少生死、有多少身体。难穷往返之身,到底有多少次轮回你无法计算,【四海波涛,】就像大海水,意思是说我们所流的眼泪统统像四大海一样,四海波涛,【孰计别离之泪。】孰就是谁。我们所流的眼泪就像四大海的海水,波涛就是大海水,谁能了解生生世世要离开的时候大家都在哭,我们的爱人如果要离开,大家都会哭,我们生生世世所哭的眼泪如果把它加起来,就像四大海的海水那么多,你想想看。【峨峨积骨,过彼崇山。】峨峨就是山很高的样子,我们生生世世无量劫死去的骨头,死了一次又一次,死了一次又一次的骨头,把它堆起来就像高山那么高,不得了。【莽莽横尸,多于大地。】我们如果把死去的尸体,把它排起来,把它排起来就比大地还大,【向使不闻佛语,】以前如果未曾听闻佛的教化,【此事谁见谁闻。】这种事情谁会知道呢?【未睹佛经,此理焉知焉觉。

  心无常主:此心乃指六识之心,无有一定主宰,常随境转,攀缘六尘境界。类商贾而处处奔驰:类,似也,似商贾之人,出外贸易,处处奔驰,无暂停息。身无定形:此身乃指四大之身,无有一定形貌,随善恶业,受苦乐报,轮转六趣之中,似房屋而频频迁徙。舍身受身,出一皮袋,入一皮袋,改形易报,似房屋频频(常常也)迁徙(迁移)。或高楼大厦,或破壁颓垣,不得常住。

  大千尘点,难穷往返之身:承上自从旷劫,生死轮回,不知经过几千万遍。譬如大千世界中之尘点,一尘一身,尚难穷尽,六道往来之身;死别生离,所出之泪,踰于海水,故曰四海波涛,孰计别离之泪。

  峨峨积骨,过彼崇山,莽莽横尸,多于大地:峨峨山高貌,莽莽草多貌;喻积骨过彼高山,横尸多于大地。如上之事,向使不闻佛语,此事谁人见过,谁人闻过。未睹(看也)佛经,此理安能知觉。

  其或依前贪恋,】前世留恋、贪恋今生依旧如此,贪痴不断、生死不了,贪恋,贪恋什么?贪恋五欲六尘,简单讲就是执迷不悟,【仍旧痴迷。】就是执迷不悟,当然没有听到佛法的人谁会觉悟,在座诸位,没有听到佛法的人,你会知道要觉悟、要修行?哪有可能?【只恐万劫千生,一错百错。】一次又一次,一次又一次,【人身难得而易失,】人身难得很容易就消失,【良时易往而难追。】好日子容易过,好景不常,【道路冥冥,】冥冥就是昏暗。六道轮回这条路是昏暗、坎坷的,没有遇到佛法都不能了生脱死,【别离长久。三途恶报,还自受之,痛不可言,谁当相代?】谁能代替你?因此两三地劝告,我们要拼命地念佛,一点都不能懈怠,尤其是听经闻法不能停息,所以我们法会一结束,马上就讲经不能休息,【兴言及此,能不寒心。】话说至此实在令人恐怖,寒心。

  【以上从无始来,不知经过多少生死。生死全由贪痴所致,贪痴不断,生死不了。故曰依前贪恋五欲,仍旧痴迷不悟,只恐万劫千生,一错百错。人身难得而易失,经云:得人身,如爪上土,失人身,如大地土。良时易往而难追:光阴迅速,犹如白驹过隙,去已难追。是日已过,命亦随减。道路冥冥:即死后九泉路上,杳杳冥冥。别离长久:从前恩爱,到此成空。昔日风流,如今安在。】【

  三途恶报者:上品恶业】恶业造得最重的【堕地狱,中品恶业做饿鬼,下品恶业变畜生。

  还自受之:依业受报,自作自受。痛不可言,谁当相代,】谁能代替你?【兴言及此,】话说至此,【能不寒心】能不寒心?“能不酸心”,我们的心酸酸的,【:此四句,如狮子峰和尚云:纵使妻儿相惜,无计留君。假饶骨肉满前,有谁替汝?】意思是说纵然妻儿很疼惜你,但是他们也留不住你,无计就是没有办法,没有办法留得住你,妻儿很疼惜你,但是他们也留不住你。假使你家很富有,有谁替汝?有谁能代替你?【生者空自悲啼痛切,死者不免神识奔驰,前途不见光明,举眼全无伴侣。】没办法活着没有结善缘,也没有念佛,死后就迷迷茫茫的,【过奈河岸,见之无不悲伤。】过奈河岸。那一天我听电视上演唱《牵亡歌》,电视上唱《牵亡歌》,唱着:孝顺的媳妇三餐热。我刚好听到这一句,刚好听到这一句,不知道在唱什么?唱这个不知道是什么调子,绑着红带子摇一下倒退走,拿着一把灯摇一下退一下,摇一下退一下,依我看只有台湾才有这种情形,这个如果被日本人拍摄回去,他们如果问这是什么?依我看全日本没有人猜得到是牵亡魂,日本电视台如果播出这个,我看没有人猜得到是什么。底下,【入鬼门关,到此尽皆凄惨】所以在座诸位,【(望各熟思《津梁》预布)。】《饬终津梁》就是上次师父讲过的众生最后的一件事,临命终要怎么处理。

  【是故宜应断生死流,】要断生死流,【出爱欲海。】这四个字最重要,执著于男女的欲望,一定要断,简单讲感情能看得开,以平淡处之,如此你才有办法,要不然爱跟欲这个很难,【自他兼济,】能够自己帮助自己,又能够帮助别人,【彼岸同登。旷劫殊勋,】勋就是有功劳的意思,意思是说无量劫以来,特别要在这个地方下功夫,【在此一举。】简单讲就是背水一战,今生如果你听到佛法,就是要背水一战,要不然生生世世六道轮回,你往哪里逃,你无处可逃,阎罗王召请咒一请你又到了,【是为发菩提心第六因缘也。】第六因缘也。欲望是生死的根本,你要拿起智慧剑砍断生死之流,当然你才能超出爱欲,但是没有几个有办法,爱大部分都是指男女,欲大部分是指淫,其他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都可以叫做欲,但是最难断的就是男女。

  【是故二字,承上生死。既有如是苦患之故,则宜应断绝生死流,超出爱欲海。但欲断生死流,须研穷此流根源从何而起?溯流穷源,源止则流息矣。经云:爱为生死本。由爱生欲,因欲受身,爱欲为生死流之根源。果能提起智慧剑,斩断生死流之源,自可超出爱欲海之苦。

  试问:智慧剑在何处?】智慧剑在哪里呢?【如何提起?慧剑不在他处,乃在自心。即由自心,提起慧照。观察此身,命因欲有,欲自爱生。更为照察一切诸法,本性空寂,无可爱乐。则爱心永息,而生死流断,爱欲海出矣。】如此即可出爱欲之海,【自他兼济,彼岸同登者:以此慧照观察之功,自行化他。个个皆提智慧剑,斩绝生死流,而出爱欲海,同登彼岸,此即发菩提心。旷劫莫大功勋,在此一举。一举者何?乃是念生死苦。生死心切,彼岸可登。

  昔梁武帝,礼宝志公为国师。一日请宝志公看戏,戏子更加留心,唱得好听,做得好看。帝甚喜,问国师:“今日戏做得好么?”国师曰:“不知。”又问:“唱得好么?”国师亦曰:“不知。”】皇帝这么问,【帝曰:“同在看着听着,何以不知?国师云:生死事大,】生死这是大事,【那里有心看戏听戏。”

  此即修行人,随流不变。】绝对不变。今天无论是咖啡厅、舞厅、电影院,假设这么说,当然我不可能去这种地方,假设说我去了也没有差别,我带着念珠他跳他的,他唱他的歌,我照样念佛,因为这个没有用,我们知道这个不能了生死,没有作用,【虽同坐看戏,依然究明生死大事。】生死大事。今生没有解脱来世做猪,做猪还算不错,跑到地狱去就麻烦了,跑到地狱砍头、用锯子锯断手断脚,让你下拔舌地狱,麻烦大了。

  【帝闻言不解不信,国师请帝】请皇帝,【令明日依旧做戏,】皇帝听了不了解,也不相信国师所说的,所以国师就证明给他看,请他明天依旧做戏,【再来同看。国师次日向刑部】刑部就是判死刑,就是我们现在执行枪决的(人关押的)地方,刑部就是准备处斩的地方,刑部简单讲就是枪毙的场所,我们现在是用枪,以前是用砍头的,【借一应处死刑囚犯,带来看戏。对帝云:今日带一囚犯来,请帝下令,令其跪在台前,看戏听戏。更取一面盆水,令其双手扶着,顶在头上,】就是端一盆水,端这样子(师父学他人把水盆放头上,用双手扶着的动作),端这样子。【若戏毕水不倾出,今天赦其无罪还乡;水若倾出,戏毕即在台前斩首。囚犯领旨,心中自思:今日乃生死关头,】这盆水如果掉落,头就飞走了,【始终注意盆中水】他怎么会去看戏?要是我,我也会注意那盆水会不会洒出来,要是你,你会去看戏吗?说:好看,好看,哪有可能?不可能的事,谁都会注意那盆水,那盆水如果洒出来头就没了,对不对?【(即生死心切),】我们念佛如果以这种心境就不得了了,所以,我们下一个命令,今晚九点半听完经以后,如果师父问问题,不会的马上拖出去枪毙,大家就会认真地听还作笔记,赶快抄起来、赶快抄起来……要不然等一下回答不出来,就要拖出去枪毙了,整晚绝对都在抄笔记,很认真、很认真。生死大事,所以是我们没遇到。【戏毕并不倾出。是日戏子更加出力,做得唱得更好。国师令人将囚犯顶上水取下,要他谢帝圣恩。请帝问囚犯,今日戏做得好么?囚犯云:“不知。”更问:“唱得好么?”亦云:“不知。”】什么都不知道,【帝责曰:“叫汝看着听着,何以皆云不知?”囚犯云:“陛下!】陛下(陛下bì xià:对君主的尊称,秦朝以后只用以称皇帝。陛为宫殿台阶。据东汉蔡邕《独断》,谓群臣与天子言,因距离远,先呼立陛下。)就是墙壁的底下,(师父笑)陛下,墙壁的底下。他就问陛下,皇帝,囚犯就说:陛下,皇帝,【我顾着此盆水,都来不及,那里还有心看戏听戏。”于是帝始悟国师昨日之言,修行人生死事大,那里有心看戏听戏。

  以此而观,念生死苦,则生死心切,】在此我要再劝告一句话,既然你的心放在生死,在座诸位,是非也全部放下,是非心、斗争…

《劝发菩提心文讲义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