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劝发菩提心文讲义▪P88

  ..续本文上一页实二智,双照理事,无所不彻,故曰映被一切。

  可谓不孤佛化二句,佛从大悲心海,流出教法,化度众生。众生能依教修治自性,令己灵终不埋没,可谓不孤佛化,不负己灵矣。是为发菩提心,第七因缘也。

  七尊重己灵竟。

  

丙八 忏悔业障

  云何忏悔业障?经言:犯一吉罗,】吉罗叫做恶作,恶作,就是恶作,就是比丘戒里面最轻的罪,【如四天王寿五百岁,堕泥犁】泥犁就是地狱。地狱【中。】意思是说你在比丘戒稍微犯一点点戒律,就要堕入地狱,受像四天王天的寿命五百岁,我们人间五十年是四天王天的一天,你犯了戒律要受四天王天五百岁那么长的时间的痛苦,【吉罗小罪,尚获此报,何况重罪,其报难言。

  此承上无量业系而来。既然有业,定能为障。障菩提心,障菩提行,障菩提果。非特凡夫有漏之业,应当忏悔。二乘圣人,一向偏空之业;权教菩萨,未能离相之业,皆应共行忏悔。

  忏悔有理事二忏:理忏,若欲忏悔者,端坐念实相】实相就是空,空观的意思,观一切法皆空,【(实相无相、大乘真理),我心自空,罪福无主。

  又偈云:

  

“罪性本空由心造,心若灭时罪亦亡。

  

心灭罪亡两俱空,是则名为真忏悔。”

  “罪性本空由心造,心若灭时罪亦亡。”心若灭的时候,妄想心若灭,因为你所有的罪都是由妄想而来,你的妄想心如果没有了,心若灭就是妄想心如果没有了,罪当然就亡了,就没有了。“心灭罪亡”心若灭,罪亦亡,当下不能执著一个无,空,心灭罪亡,“两俱空”,统统空,“是则名为真忏悔。”简单讲忏悔的本身还不能有灭罪相,不能说我灭罪了,我已经灭罪了,都不能有灭罪相,才叫做真忏悔。

  【事忏,则须假坛仪事相,结坛修法,身旋礼,口读诵(或经或咒或忏文或佛号),心策观。观身口意三业,累生所作众罪。今以三业,同时忏悔,承三宝慈力,及忏悔心力,一切业障,悉皆除灭。】

  底下说吉罗这个地方,这个地方因为大律不准讲《五篇》让在家居士听,虽然他现在列出来,列出来,《五篇》我在这里不讲,我们亲近广化老和尚,他也不对在家人讲《五篇》的名相。所以,为了遵从戒律,有的戒律有谈到这个《五篇》不能向在家人讲,就是名词也不准,包括我们亲近的老和尚,亲近的老和尚也不曾对在家人讲这个,所以我们要尊重法也尊师重道,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,因为你们不是比丘,也不是比丘尼,所以我们在这里不讲比丘、比丘尼戒里面的《五篇》的名相。对不起,尊师重道所以不讲。

  【吉罗即突吉罗(译恶作,但属身口,不属于意),是五篇戒法,第五篇之名。

  一、波罗夷罪(译云弃,又译断头)。如犯此罪,永弃佛法海外,为佛法所不容,又如人断头,不能再生,犯者,不得再为僧。比丘,淫杀盗妄四戒。比丘尼,加触八覆随四种,共八戒。

  二、僧伽婆尸沙(译僧残)。僧犯此罪,殆濒于死,仅有残余之命,须向僧众忏悔,以全残命。比丘十三戒,比丘尼十七戒。

  三、波逸提罪(译曰堕)。堕狱之人也。此有舍堕,与堕二种。二种合之,比丘一百二十戒,比丘尼二百八戒。

  四、波罗提舍尼(译曰向彼悔)。向他比丘忏悔,便得灭除之罪也。比丘四戒,比丘尼八戒。

  五、突吉罗(译云恶作)。所作之恶也,其罪尤轻。比丘二不定,百众学,七灭诤,合有一百九戒。比丘尼亦同。而五篇合共:比丘二百五十戒,比丘尼加一百。

  此一吉罗,乃犯一种突吉罗罪,应堕泥犁(地狱)中受苦,如四天王天寿命五百岁。此天以人间五十年,为一昼夜。照三十日为一月计算,一月合人间一千五百年。复以十二月为一年计算,一年合人间一万八千年。五百岁,合人间九百万年。应当观察:吉罗小罪,尚获如此久长时间堕狱之报。何况重罪,其报难言。反显重罪,必招极苦。

  今我等日用之中,一举一动恒违戒律,】我们一举一动都违背戒律,【一餐一水频犯尸罗。】一次又一次的犯戒律,【一日所犯亦应无量,何况终身历劫所起之罪,更不可言矣。】意思是说我们业障重,戒律没有办法持,所以犯戒的机会很多,譬如说我们煮开水,水里就有很有虫,有时候会伤害到众生,蚂蚁、蟑螂,这个就有很多,这个就有很多。

  【此叙业障深重。我等日用之中,常犯戒律。一餐一水,即煮饭烹茶,水内有虫,难免伤生害命,故曰频(常也)犯。尸罗译云戒。只就一日而论,所犯之戒,亦应(平声)无量。何况下三句反显,终身历劫所起之罪,更不可言。如普贤菩萨云:“罪若有体相者,尽虚空界,不能容受。”

  且以五戒言之,十八九犯,】意思是说在这个世间持戒清净的人可以说没有,十个人受戒八、九个都会犯戒,多多少少都会,【少露多藏。】很少人会显露出来,【五戒名为优婆塞戒,】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,【尚不具足。】还没有办法持,【何况沙弥、比丘、菩萨等戒,又不必言矣。问其名,则曰:我比丘也。问其实,则尚不足为优婆塞也。岂不可愧哉!】意思是说我们连五戒都持不好,别说我们比丘、沙弥、菩萨。

  【此段警词,自警警人。现在我等出家比丘,姑且以五戒言之,十人之中,八九皆犯。犯之少有发露忏悔,多是包藏瑕疵。五戒乃是在家优婆塞(译曰近事男)戒,尚且持之不完全。下反显,何况沙弥十戒,比丘二百五十戒,菩萨十重四十八轻等戒,又不必言矣。问其名下,名实不相符,名是比丘,实则不足为优婆塞,岂不愧哉!

  当知佛戒不受则已,受则不可毁犯。不犯则已,犯则终必堕落。若非自愍愍他,自伤伤他,身口并切,】自愍愍他就是我们犯了戒或是犯错,我们以前有伤害到他人,要忏悔,身口并切就是很恳切,【声泪俱下;普与众生,求哀忏悔。】因此求哀忏悔多拜八十八佛,【则千生万劫,恶报难逃。】我们如果不如此做,千生万劫,恶报难逃。【是为发菩提心第八因缘也。】因此我们为了不堕入三恶道,所以大家好好地念佛,好好地求忏悔拜八十八佛,多念《大悲咒》,《大悲咒》可以灭无量罪,《大悲咒》,《大悲咒》可以灭无量罪,所以,我们百千万劫当中,你的业不尽百千万劫难逃,因此我们为了要超越生死,所以要发菩提心、要忏悔业障。因为忏悔业障,好好地忏悔以后发菩提心,我们如果不忏悔,业障一定都缠住。

  今天就上到这个地方,后面就剩下很少了,剩下很少了,后面剩下非常、非常地少,可能,可能下星期日,礼拜天这个《劝发菩提心文》就可以讲得完,因为这些字不是很困难,字不是很困难,一百三十页的地方就结束了,一百三十一页以后《弘一大师讲发菩提心》,这个你们自己看看,看看就好,后面的可以自己看,一百三十一页以后,后面自己看,礼拜天讲《劝发菩提心文》,礼拜一我们来讲《金刚经》,我们讲《金刚经》,《金刚经》不必很长时间就可以讲完,我不会采用江味农居士那一本那么厚做注解,以后我讲经都要以消文释义为主,尽量要浓缩时间,一部经、一部经……一直讲,为什么?因为你们的注解已经听多了,如果《楞严经》就不可以,《楞严经》就非常深奥,非常深奥,就不能念一念、念一念,《金刚经》是每天诵的,每天诵的不必讲江味农那一本,江味农那一本看完就往生了,那一本好几百页,实在很厚。再来我们讲般若就是《金刚经》,再来就是《六祖坛经》、《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》、禅的思想,到那个时候你们的功夫就不一样了,功夫就不一样了,好,大家好好地多多念佛。下课。

  【当知,乃劝导意。应当以慧照观察,了知佛戒不受则已,既受则应终身持守,不可毁犯。不犯自然无过,故曰则已。犯则有罪,定招恶报。终,谓末后结果,必致堕落三恶道也。

  若非自愍愍他,自伤伤他:乃悲己以及人。身口并切者:三业同时恳切,身则虔诚礼拜,口则发露罪愆。身口二业,必由于意。声泪俱下:即形容恳切之状,普与众生求哀忏悔:上有若非二字,即谓若不如是,则罪业不消,千生万劫,堕在苦趣,恶报难逃。是为发菩提心第八因缘也。

  八忏悔业障竟。

  一百一十一页,今天要把这部经讲完。

  

丙九 求生净土

  【云何求生净土?】为什么叫做求生净土?我们在娑婆世界修行,【谓在此土修行,其进道也难。】非常难修行,烦恼重、坏人多,邪知邪见也很多,【彼土往生,其成佛也易。】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要修行就简单了,【易故一生可致,难故累劫未成。】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,要成佛就很简单。为什么说很简单呢?一生可致——一生就可以完成我们的佛道。娑婆世界为什么难呢?累修行都不修不成功,恶缘太多了,恶缘太多了。所以我们在娑婆世界要修行,发心修行多多少少都会有障碍。诸位翻天一百一十二页第三行。

  【首句征问,云何定要求生净土?谓下释其所以。谓此土娑婆世界,发心修行,障道缘多,助道缘少,故其进道也难。往生彼土,极乐世界,常得见佛,常闻佛法,故其成佛也易。

  慈云忏主,开此土彼土,修行难易十种。今以苦乐对显:】对显就是让我们了解娑婆世界的痛苦,极乐世界的好处,而来发起欢喜心。

  【一者、此土有不常值佛苦;彼土有花开见佛,】你就可以常常亲近,这是很快乐的事,【常得亲近之乐。

  二者、此土有不闻说法苦;】要听闻佛法在我们娑婆世界,除了有佛法的地方,如果没有佛法的地方,要听也听不到,【彼土有水鸟树林,皆宣妙法之乐。】就是随时都可以听法。

  【三者、此土有恶友牵缠苦;】这是事实,女众如果长得庄严一点就有人来纠缠,你不理他,他就找上门来,你不理他,他硬是死赖着你。如果男人小有成就,人家就要拖去喝酒、赌博,因为有钱。接下…

《劝发菩提心文讲义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