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来求道,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发个心要修行把你牵往外道去,把你牵往外道去,所以恶友牵缠苦。【彼土有诸上善人,俱会一处之乐。】极乐世界所有的人,每一个都是断贪嗔痴的人,所以他不会跟你斗争,因此只有善没有恶,所以我们冷静想想看,这个娑婆世界说我们这个家庭就好了,小小的一个家庭就好了,婆媳之间的问题,父子的问题、母子的问题、夫妻的问题、经济的问题,苦恼无边,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苦恼无边。。
【四者、此土有群魔恼乱苦;彼土有诸佛护念,远离魔事之乐。
五者、此土有轮回不息苦;彼土有横截生死,】横截生死就是你不必断惑、伏惑,伏惑就是临命终的时候暂时伏惑,就可以了生脱死叫做横截生死。【永脱轮回之乐。
六者、此土有难免三途苦;】饿鬼、地狱、畜生,【彼土有恶道永离,】我们如果念佛往生极乐世界,我们就不可能堕入地狱,因为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,【名且不闻之乐。】三恶道连听都没听过,又怎么会有呢?
【七者、此土有尘缘障道苦;】尘缘——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所以我们如果贪著每一样,地狱就五条根,极乐世界不一样,极乐世界不管什么东西受用,思食得食、思衣得衣,神通自在,看要往哪里都可以说很快活。譬如说我在内门买一块地四十二甲,想要好好地建设一下,今天村长去阻挠我们,叫我不能盖死人塔,说:我们这个村子,忌讳这种东西,你如果再盖纳骨塔,我们就要包围你们,说要包围我,所以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有佛法这么好的东西,如果要传给众生,对不对?他也不能接受,那个叫做边地,边地,所以说今生没有修行来世就投胎到没有正知正见的,譬如说海边,从小就捕鱼捕惯了,他认为那个很正常。他出生在山里,山野,连听都没听过,所以中土难生,经典说中土难生,不是中国很难出世,不是说要出生在中国很难,是说要出生一个经济、文化、宗教的正知正法的中心很难,很难。要听到佛法有困难。《金刚经》里面说:若卵生、胎生、湿生、化生,我皆令入无余涅槃。菩萨要怎么做?就是无论卵、胎、湿、化,每一个众生,我都要度到他们入无余涅槃,你看这个有多难、多难,慢慢感化,所以那个叫边地,边地。什么叫做僧?没有听过什么叫出家人,把出家人跟道士都混淆在一起,这个就是替死人念经的叫做僧,替死人念经的,因此这个娑婆世界,你要修行难如登天,非常地难,障碍太多了,障道太大。此土有尘缘障道苦,【彼土有受用自然,不俟经营之乐。】不必等待。俟就是不必等待经营。娑婆世界拼死命为了三餐,极乐世界饮食具足,我常常说傻到极点的人都要念求往生极乐世界,谁要在娑婆世界?但是有一件事情我要跟诸位叮咛和交代,你如果对娑婆世界有一念的执著,你就很难往生极乐世界,你要记住我这一句话,简单讲任何事情就是受了天大的委屈,你就是要放下,所以我到内门乡,老乡亲对我说话,我说:是、是、是……。说:法师,你要如何如何。说:好、好、好……。说:山水很大,你要把水沟做大一点。说:我花五百万元一定做得很坚固。说:不要伤害我们内门乡。说:保证不会伤害到你们。他们说什么我都说好,要不然怎么办?没有办法,对不对?我这种人能屈能伸,我如果要达到我的目标,要度众生我一定会忍辱,因为道场不盖起来不行,一定忍辱。所以我觉得我的修养不错,因为我有目的,因为我有目的:一定要度他们。
【八者、此土有寿命短促苦;】刚要学佛就生重病,得癌症、血癌了。【彼土有寿与佛同,更无限量之乐。】你要活多久就活多久,就是没有界限的,没有界限的,所以说这个娑婆世界连一点点快乐都没有,连一点点快乐都没有。你活一活、活一活,很快就懒得呼吸就死了,很快就死了,死了就烂了,死了就烂了。从我跟人家助念到现在两、三百人来算,很少活过七十岁的,我很少加持超过七十岁的,都是三、四十岁就死了,五十岁这样子,很少……八十岁更别提了。我加持过的或是单子来给师父,超过八十岁的,到目前为止好像不曾听过,很少。所以我们说寿命一百岁,那是一种形容而已,不可能,我们的生命绝对不可能超过八十岁,Almost can not over eighty years old.不可能超过八十岁,很难、很难。你如果不相信去纳骨塔算算看。有一次我去圆光佛学院,那里的纳骨塔很大,去看看骨灰坛一个一个算,何年生、何年死,这样算起来,三十几岁、四十几岁、五十几岁,很少超过七十岁的,八十岁的更难见,当然有少数,所以你要冷静,你不要把你的生命订在一百岁,你要把你的生命订在六十岁到七十岁这样就好了,这样我四十岁了,蛋糕也吃了,四十岁了,你想看看,当然我看起来还很年轻,但是四十岁了,如果以六十岁来讲,只剩下二十年而已,再建设那间道场,你想看看,我以活到六十岁来计算,和慈航菩萨一样,慈航菩萨也是活到六十岁,六十岁而已,我今年四十岁,只剩下二十年而已,你不要订八十岁,没有几个能像妙广老和尚、广钦老和尚那种年纪,李炳南九十几岁,那个很少,印光大师是活到八十岁,八十岁,弘一大师是活到六十多岁,所以说我们人的寿命很短,你要把握,不要再迷惑在这个娑婆世界的五欲六尘里面,要随时随地用功。
【九者、此土有修行退失苦;】这是当然的,入佛门的人到退失的,不必多说出家还俗的就很多了,不要说在家来皈依的,接下来又写一张纸条给我,写着:我现在拜清海为师,通知单不必再寄来。你想想看他已经来皈依了,接触到正信,又打电话费来说他现在信清海,叫我们通知单不要再寄去。所以说这个很难讲,所以说修行要成就,退失的太多了,多如牛毛,成就的少如麟角。因此我昨天告诉诸位:你听经闻法要把它当成生命当中最为重要的事情,吃饭、衣食、穿衣,行、住、坐、卧,你要记住,生命真正的意义是要解脱,你才会得到永久性的生命,若在这个娑婆世界,你没有悟到这一点,你还在执著的生命当中那么永恒的法身慧命你得不到。【彼土有入正定聚,】正定聚就是决定成佛,叫做正定聚,正定聚就是到极乐世界决定成佛,【永无退转之乐。
十者、此土有佛道难成苦;彼土有一生行满,位居补处之乐。】就是等觉菩萨,补处就是等觉菩萨。我们一生的修行圆满,我们就能够到等觉菩萨的位子。所以进道【苦,故进道也难;乐,故成佛也易。】因为娑婆世界的苦太多了,所以进道难。乐,到极乐世界因为快乐,所以成佛就很简单。
【末二句云,易故一生可致(佛位),难故累劫未成(正觉)。】所以因为娑婆世界我们要修行很难。
【问:诸方佛国,多有净土;何以今解,独指极乐?
答:一、依省庵法师本意。法师为莲宗第九祖,一生精进念佛,临终往生极乐。知其劝人求生净土,必是西方极乐世界。二、推阿弥陀佛本愿。诸佛净土虽同,诸佛愿力不一。弥陀四十八之愿海,专为我等苦恼众生,方便接引,令离诸苦,而得安乐,超过诸佛,故独指西方也。
是以往圣前贤,】往圣就是以前的圣人和贤人,【人人趣向。千经万论,处处指归。末世修行,无越于此。
往圣如《文殊菩萨愿生西方偈》云:】譬如文殊师利菩萨他发愿:
【愿我命终时,尽除诸障碍。
面见弥陀佛,往生安乐刹。】
他也是发这种愿,因为文字很简单一看便知。【普贤菩萨,偈意全同,不过五言易为七言。偈云:
愿我临欲命终时,】希望我临命终时,
【尽除一切诸障碍。】我告诉诸位,临命终唯一最障碍的只有一个字:“执”。两个字:“执著”,三个字是:“放不下”,放不下。所以,有一些出家众或是在家众都来跟师父顶礼,下跪顶礼,他们都请教师父:师父,我的业障很重。我都会问:业障多重?要不然你拿给我看看,有几斤重?所有的业障都离不开我们的心,都离不开我们的心,我们的心不执著就没有业障,心若执著业障就现前,这是一个字而已。你说修行很难,我说很简单,看得破一句话,看不破千言万语,心还是有千千结,一样没有用。说破了嘴,他也是认为他的业障很重,其实业障就是一个观念而已。
【面见彼佛阿弥陀,即得往生安乐国。
前贤如天亲、马鸣、龙树诸菩萨,中峰、】(中峰明本禅师是元代最为杰出的高僧。明本(1263—1323),元朝僧人。俗姓孙,号中峰,法号智觉,西天目山住持,钱塘(今杭州)人。明本从小喜欢佛事,稍通文墨就诵经不止,常伴灯诵到深夜。24岁赴天目山,受道于禅宗寺,白天劳作,夜晚孜孜不倦诵经学道,遂成高僧。仁宗曾赐号“广慧禅师”,并赐谥“普应国师”。憩止处曰幻住山房。)【楚石、】(梵琦(1296—1370)字楚石,俗姓朱。象山人。自幼出家在海盐天宁永祚禅寺,16岁受戒。元英宗时,诏写金字大藏经,梵琦因善于书法而应选入京。元天历元年(1328)回海盐住持天宁寺,至元三年(1337)主持重建天宁寺镇海塔。至正七年(1347),顺帝赐号“佛日普照慧辩禅师”。晚年,自称西斋老人,作《西斋净土诗》数百首。明洪武元年(1368),主持重建天宁寺千佛阁。是年与翌年,明太祖两次大作法事,均请梵琦参加,并“亲承顾问”,“出内府白金以赐”。翰林学士宋濂在为其所作的《佛日普照慧辩禅师塔铭》中说梵琦“凡所莅之处,黑白向幕,如水归壑,由是内而燕、齐、秦、楚,外而日本、高丽,咨决心要,奔走座下,得师片言,装璜袭藏,不翅拱璧”。明《皇明名僧辑》一书中,把梵琦称为“本朝第一流宗师”。去世后葬于天宁寺大雄宝殿西北塔院。著有《楚石集》、《楚石梵琦禅师语录》。著作《西斋净土诗》数百首、《楚石集》、《楚石梵琦禅师语录…
《劝发菩提心文讲义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