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勸發菩提心文講義▪P90

  ..續本文上一頁》)【徹悟諸禅師,以及慧遠、善導蓮宗諸祖,皆宏揚淨土,臨終念佛往生;故曰人人趣向。

  千經萬論,】“處處指歸”,不論任何經典都叫我們往生極樂世界。“末世修行,無越于此。”千經萬論,【如《華嚴經》、《寶積經》、《佛說無量壽經》、《觀無量壽佛經》、《佛說阿彌陀經》、《文殊問般若經》、《法華經》、《智度論》、《起信論》等,】我們目前只有《法華經》和《智度論》《起信論》尚未講到,將來我們這叁部經典都會講到。【皆宗尚念佛法門,求生淨土;故曰處處指歸。末世之法,衆生障重,經雲:多障衆生念佛觀。】障礙很重的人要念佛,【故修行之法,無越(超也)于此淨土法門。此門有四種念佛:曰實相念佛,】實相就是理念同時,事理圓融,我念佛也是通達無生,就是念而無念,無念而念,名實相念佛,雖然念佛而無一佛可執著,雖無可執著,確實有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,事理圓融。【觀想念佛,】單靠記憶,單憑觀想,沒有任何境界叫做觀想。【觀像念佛,】佛像擺在面前,我們好好地觀看,看著莊嚴的佛像這樣來念佛,這個叫做觀像念佛。【持名念佛。】一般都是用持名念佛,心念、口出、耳聞,這個叫做持名念佛。【四種之中,無越乎持名念佛,】就是一直精進的念佛,持名念佛,【乃爲徑中之捷徑也。

  然經稱“少善不生,多福乃至。”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往生極樂世界,【言多福】何謂多福?【則莫若執持名號,】你如果想要福報很大,就要精進念佛,一直念佛,念佛念到最後面相都會改變,面相都會改變,我們的耳垂慢慢會變大,耳垂、福報愈來愈大,福報愈來愈大,貌相愈來愈莊嚴,愈來愈莊嚴。所以,我看我們這裏出家的徒弟,剛剛出家貌相有的不是很莊嚴,出家以後就不一樣了,就不一樣了。一看就是差很多,差很多。【言多善則莫若發廣大心。】你若要多善,當然要多就要心廣善就多,【是以暫持聖號勝于布施百年,一發大心超過修行曆劫。】都是以本性爲主。

  【《佛說阿彌陀經》雲:不可以少善根、福德、因緣,得生彼國。故曰少善不生,多福乃至。佛名俱足萬德,持之自得多福。大心修行六度,發之必生多善。故暫持聖號,勝于布施百年,一發大心,超過修行累劫。】所以一定要發大心,發大心。第一發大心,我教你發,先原諒一切衆生的無知,這樣你的脾氣慢慢就會改;第二發大心,深深覺悟無常,通常我們道理都會講,你發一個大心好好體會,無常這兩個字的意思是什麼,如此你什麼境界現前,無常;放下,什麼放得下,無常。今天你很委屈,無常;得到很多,無常;失去很多,無常;我的女朋友離開我,無常;男朋友擁有,無常;夫妻恩愛,無常。用這個無常但觀無常,必能入道,只是我們衆生就是道本來就在你面前,就是要重複一直講,重複一起講他才會覺悟,他每天都在對人家講:無常、無常、無常,碰到這個境界很痛苦,那個就體會無常,體會得不深。有一天他來聽師父講經的時候,他才深入體會到這個無常,其實他每天都在講無常,但是他的體會不像今天這麼深,那個就不是真才實學,不是真正的修行人,真正在修行的修行人,他的悟入是一針見血。無常,他常放在心裏,沒有什麼好計較的,不要看人家的缺點,不要常常講自己對,也沒有什麼好好貢高我慢的,自然就擺平了,用無常兩個字,他什麼都有辦法擺平,譬如說發一個心,我是出家好或是在家好,你觀察無常你不出家,什麼時候死你不知道,那就剃度,所以用無常你就能夠精進、能夠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般若,統統就是六度具足,就是無常兩個字,你好好地放在心裏觀照,這樣去發大心,發大心。所以說,一發大心超過修行的累劫,修行的累劫。

  【念佛爲成佛之因,布施乃生天之福,故念佛勝于布施。大心一發,頓超二乘。

  昔優婆毱(毱jū古同“鞠”,古時一種遊戲用的皮球。)多尊者,】這個毱就是打球的球,優婆毱多,有的人念qiú,這個毱有的人念jú,優婆毱多尊者,【已證阿羅漢果,一日偕弟子出外,】他就命令他的徒弟揹他的背包,揹(揹bēi同“背”。)他的袋子,【命攜衣包隨行。

  其弟子見牛犁田,泥中蟲出,鳥取食之,】所以說做蟲也是很可憐,一出來鳥就取食了,【心生憐愍,欲思拯度。】他就發個菩薩心欲救它,因爲他的師父已證阿羅漢果。

  【尊者令其前行,】你走前面因爲你發了大心,走、走……證阿羅漢果的優婆毱多尊者,【自攜衣包。】因爲他的弟子發了菩薩心。

  【其弟子複念:“衆生類廣,難度難周。”】

  他的師父知道他退道心,一下子就想衆生難度。【尊者即令】你揹包袱走我後面,【攜包後行。】換走他(師父)的後面,【其弟子不知何故?特申詢問。】

  你發一個大心要救度衆生,你是菩薩心,我證阿羅漢果不如你,所以你走前面,因爲是菩薩,所以背包我自己背,不過你現在已經退道心,你是凡夫,我證阿羅漢果,我又是你的師父,包袱當然由你來揹,換你走後面。一下子走前面,一下子走後面,如果是我,你放心,我都叫他走前面,我怕被蛇咬到,說:你走前面。說:師父,怎麼了?說,我發大心?說:不是,我怕被蛇咬,要咬,咬你就好了。【尊者曰:“汝愍衆生受苦,發大悲心,即是菩薩。我乃羅漢,應尊汝前行。汝念衆生難度,旋退道心,則我是久修,汝乃新學,應在我後。”

  蓋念佛本期作佛,】本期就是本來是希望將來能夠做佛、成佛,【大心不發】不發大心怎麼能成佛?怎麼可能?【則雖念奚爲?】就是有什麼用呢?你大心不發,心與佛不相應,奚爲,何爲呢?有什麼用呢?【發心原爲修行,淨土不生則雖發易退。】發心原爲修行,你如果沒有往生到極樂世界,你雖發大心容易退失,容易退失。

  【一切諸佛,因中皆發大心,果上而成大覺。大心不發,無因不能致果,故曰奚爲。發心原爲修行者:發大心,原爲修大行。若不生淨土,只恐雖發易退。

  如舍利弗,過去遇乞眼因緣。舍利弗過去發大乘心,修菩薩行。天人現身試之,乃現一婆羅門,從路中號泣而來。

  菩薩聞聲,料知有故,】一定有原因,【即趨前問曰:“爲何大哭?”

  門雲:“母病笃。”】門雲就是婆羅門,婆羅門說:我母親生重病。笃就是重病。他就說了。

  【對曰:“母病笃,延醫診治,】延醫就是請,請醫生來診斷。他說他母親重病,請醫生來治療就好了,【何必哭爲?”

  門雲:“醫已診,藥難求。”】要吃什麼藥,醫生已經說好了,但是藥難求。

  【菩薩曰:】舍利弗行菩薩道就說:真奇怪,【“有方必有藥,何難之有?”

  門雲:“醫謂須有道心人之眼,】就是你有道心,真正發大心的修行人的眼睛,【煎湯服之乃愈,】煎藥服用才會治好,【此藥難求,焉得不哭?”

  菩薩自思:】舍利弗自己想:【“我已發大道心,應取我眼,付之爲藥。”

  囑曰:“不必哭,我當取眼,以救你母。”

  門稱謝。】外道婆羅門感謝他。他是天人示現的。

  【菩薩即以自手,將右眼取出(此難行能行也)與之。】要人家的眼睛就挖眼睛出來給他,都不必動到刀子,如果是我們怎麼有辦法?別說挖眼睛,他如果說:法師,我跟你化緣兩滴眼淚,我都哭不出來,還要把眼睛挖給他,要不然你等一下,我不知道該如何才能哭,不可能的事情。你要跟我化緣眼睛,是不可能的事。說真的,我在此宣布我不可能,如果是你看看可不可能,我挖給你?算了吧!我要度衆生,要看經典怎能挖給你?“門”就是婆羅門。

  【門早見欲取右眼,默默不言,】取右眼,【待眼取出交與時,則言醫說:“右眼不能用,須得左眼,】我剛才沒講清楚,你挖錯眼睛了。糟糕了,這下說錯了真糟糕,挖到右眼這下糟了,【方可爲藥。”】要左眼。

  【菩薩複將左眼取出(此難舍能舍也)與之。】兩顆眼睛都挖給他就瞎了。

  【門接向鼻中一齅】(“齅”)跟“嗅”是一樣的。【遂擲于地,】丟在地上又踩一下,【乃雲此眼臭穢,安可爲藥。

  菩薩爲欲救其母,乃舍兩目,甯受終身瞎眼之苦,彼尚嫌臭穢,】尚嫌臭穢,做菩薩那麼簡單?所以我們常常說:師父,我最近去受菩薩戒。對,菩薩戒,土虱戒,讀重音一點是土虱戒,不是那麼簡單的,我們受菩薩戒的哪一個發大心,只是爲了早一點洗澡,或晚一點洗澡,就在浴室爭執不休了,什麼菩薩戒?裏面的快一點。爲了一個洗澡而已,前後就在鬥爭了,對不對?受菩薩戒,如果入內壇就排在後面,對不對?入內壇排在後面什麼的。我也出了二萬元,才只站在這裏,對不對?所以種種的抱怨,種種的爭執,像我們現在沒有一個真正的菩薩,別說菩薩,說阿羅漢我們都不如,別說阿羅漢,說一個初果羅漢我們都不如,別說初果阿羅漢,說一個念佛念到能夠心定的,我們都不如他,所以末法時期,包括我也是凡夫,沒有辦法。你還說要挖眼睛,因此不要說菩薩,不要說菩薩,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慚愧心,說你多行都是騙人的,要不然你要施舍嗎?真的。有一種可能會施舍,爲什麼?譬如說,這是假設說,譬如說師父的眼睛瞎了,假設說雙眼都瞎了,有沒有人要捐眼角膜?絕對有人會捐。假如說師父的腎髒,譬如說洗腎,這是假設說,我吃邱醫師的藥,我相信沒有問題的,洗腎。醫生說:法師,你兩顆腎髒一定要趕快換一個,換一個,一定要換一個,要不然你尿毒會死。只要我一宣布,絕對會有衆生說:師父,我一定一個給你。保證的,因爲他知道法師一個人影響幾百萬的衆生,他這一個腎髒就做一百萬的功德,他怎麼不敢,對不對?他敢,對不對?像這種情形他爲了救師父,他一定會捐的,他看清楚,他知道是穩當的,平常人,你叫他捐一個腎髒怎麼可能?不可能的。不相信等一下我們調查,對不對?師父如果真的腎髒壞掉,有人要捐的,等一下至少有十個來簽名,一定會有的,我不必用十個,…

《勸發菩提心文講義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