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勸發菩提心文講義▪P9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、看一看,待久了講講是非,攻擊來、攻擊去的,看這個出家衆怎麼樣,那個出家衆怎麼樣,那個法師不好,那個法師不發了,說起來他最好。你麻煩大了,你是一個念佛的人,你是一個叁寶弟子,動不動就毀謗法師,你毀謗法師爲什麼你給他皈依叁寶?雖然他是很壞,別的法師也是出家人,你毀謗這個法師就等于毀謗另外一個法師,因爲別人會說出家人不會只講一個、兩個,你爲什麼要給他授五戒?你爲什麼要給他授菩薩戒?你所依止的統統是出家人,你又毀謗出家人?你算老幾?你算什麼?對不對?有的在家居士他讀了一點書就毀謗,毀謗,結果一問起來受菩薩戒,皈依也是出家人,給你授五戒也是出家人,給你授菩薩戒也是出家人,阿彌陀佛也是出家人,釋迦牟尼佛也是出家人,你全部統統要靠出家人,竟然口出狂言毀謗叁寶,你這個算什麼?你有沒有冷靜想想看?你要到極樂世界去,阿彌陀佛是一個出家人,他會贊歎法藏比丘嗎?因地修行法藏比丘嗎?對不對?你一直毀謗另外一個出家人,雖然那個出家人沒有修行,阿彌陀佛不會痛心嗎?我們是同類的,你們是異類,對不對?我們跟阿彌陀佛都是比丘,他是法藏比丘,雖然我們沒有修行,你毀謗我們,阿彌陀佛也會痛心的,他是比丘,釋迦牟尼佛也是出家衆,對不對?我說這個在家人顛倒夢想,所依靠的都是出家人,再來毀謗出家人,腦袋有沒有問題?所以我告訴諸位,不管這個出家有修沒有修,跟我們在家居士沒有關系,各人造業各人負因果,你造功德你無量福德。你冷靜想想看。

  【此省庵法師,因感慨佛法衰殘,忽發菩提大心。頓忘鄙陋:乃自謙之詞;末運:即末法之劫運。雖然無力挽回,使同正法之時。亦決定當圖護持正法于來世也。

  是故偕諸善友】偕就是共同,【同到道場,述爲忏摩,】把它發露出來,述爲就是把它發露出來,發露出來。述爲就是講出來,忏摩就是忏悔,【建茲法會。】茲就是這個,建立這個法會,【發四十八之大願,願願度生。期百千劫之深心,心心作佛。從于今日,盡未來際,畢此一形,誓歸安養。】安養就是極樂世界。

  【是發心圖護正法之故,偕諸善友,同到舍利道場,禮忏修法。仿彌陀如來,發四十八願;願願度生,心心作佛。從今爲始,盡此一生,一心念佛。以極樂爲家鄉,彌陀爲慈父,故曰誓歸安養。安養即極樂之別名。】【

  既登九品,回入娑婆。俾】就是使,使【得佛日重輝,法門再闡。】闡就是顯,發揚光大,發揚光大,【僧海澄清于此界,】僧海就是出家衆多如大海,澄清就是持戒清淨,【人民被化于東方。】衆生受到感化,感化,除掉一些惡,東方就是娑婆,是對西方極樂世界而講的,說人民被化于東方,就是一些衆生被感化,在哪裏?在娑婆世界就被感化,所以東方就是娑婆世界,【劫運爲之更延,】就是劫數往後延,【正法得以久住。】正法才能夠久住,【此則區區真實苦心,】這是小小的,區區就是不大,區區,我這個省庵實在很苦心地勸告你,【是爲發菩提心第十因緣也。

  西方蓮分九品,上中下各叁品。十方衆生,發心念佛,極樂七寶池中,即時生一蓮蕊,】蕊就是還沒有開放的花苞,叫做蕊(ruǐ),你如果在(ruǐ)螞蟻,ruǐ死的,ruǐ那個音,那個音,蕊(ruǐ),【芷即標名。隨其念力,而爲增長。】就是看你有沒有認真,【勤】就是精進念佛,蓮花就一直開,你如果懶【惰】就變小朵的,念到睡著了就變睡蓮。真糟糕念到睡著了,常常睡在花苞裏不會開花,【才分,榮枯頓異。是爲感應冥符,不可思議。又上中下品,隨其功行,而分等級。無量往生,絲毫不混,】而分等級,無量往生,絲毫不可以混亂,【是爲勝劣分明,不可思議。九品蓮華,乃卸凡殼之玄宮,】卸就是除,除去我們凡夫的身體之玄宮,【安慧命之神宅。】玄宮就是不可思議的地方,除去我們凡夫的軀殼之玄宮,將來我們會往生到極樂世界,安頓我們法身慧命的神宅,【往生衆生,皆以此蓮華爲父母。故極樂稱爲蓮邦,念佛之會爲蓮社,道侶曰蓮友。既得往生九品,花開見佛,聞法得忍,然後回入娑婆世界,大作佛事。俾得佛日重輝,】*輪常轉,【法門再闡。】闡就是弘揚,【俾得二字貫下六句。

  僧海澄清者:衆僧如海,各各持戒清淨,無有染汙。又衆僧心海澄清,斷除五濁,修諸梵行,人民悉皆被化。東方即娑婆,對西方而稱。劫運爲之更延;劫運當指正法之劫運,雖日一千年,當爲延長。】因爲大家都有正法,【人民既已被化,自能信解修證,如同正法之時,故曰:正法得以久住。

  此則區區苦心,爲衆生故,爲正法故,是爲發菩提心,第十因緣也。

  十令正法久住竟。

  大科正宗分十科之文已竟。

  

甲叁 流通分

  如是十緣備識,八法周知。則趣向有門,開發有地。】我們剛才講的發菩提心十大因緣統統已經了解了,八法周知。翻開五十叁頁倒數第一行。“然心願差別,其相乃多,若不指陳”,如果沒有說出來,“如何趣向?今爲大衆略而言之,相有其八。”有八種,“所謂邪發心是邪,發心是正,發心爲真,發心爲僞,發心大,發心小,發心偏,發心圓”。這八法都已經講得很清楚,叫做八法周知。一百二十二頁,翻回來。“趣向有門,開發有地。”

  【如是承上總結。十緣備(全也)識,則開發菩提心有地。八法周(盡也)知,則趣向涅槃城有門,不至錯入邪僞小乘偏教也。

  相與得此人身,】人身難得,【居于華夏。】華夏就是中國,【六根無恙,】沒有生病,【四大輕安。具有信心,幸無魔障。】話又說回來,雖然末法但是還是很幸運。

  【古雲:人身難得,中國難生。今已得人身,已生華夏(即中國之別稱),六根具足,無有病恙,四大調和,輕安順適。具有信仰叁寶之心,幸無諸魔爲障,故得成就出世間志。

  況今我等又得出家,】當然這是專指出家人,在家人可以發個大心,將來有因緣再走修行的路線,【又受具戒,又遇道場,又聞佛法,又瞻舍利,又修忏法,又值善友,又具勝緣,不于今日發此大心更待何日!?】更待何日。

  【上得人身,生中國等,已敘慶幸之意。此段更敘八種,乃慶幸中之慶幸。

  一、出世俗家,割愛辭親,】出家都有割愛辭親,報父母恩頂禮叁拜。【從師學道。

  二、受具足戒(即比丘二百五十戒),止作雙持,】止持跟作持,止持就是不要去造惡,作持就是積極去行善。止持就是不要去造惡,如果以比丘戒來講,作持叫做羯磨,要多做羯磨,簡單講要多開會檢討這個僧團裏面的缺失,作持,所謂的止持、作持,所以說毘尼作持,毘尼作持就是這個意思,戒律是止持,就是比丘戒叫你停止造業,羯磨,譬如說結夏安居、結大界,毘尼作持,作持,舍缽、衣,怎麼樣處罰這一此犯戒的,怎麼樣做僧羯磨,這些都是叫做作持。雙持,【精修梵行。

  叁、遇道場,即阿育王寺,名山道場(衆僧修道之場所)。

  四、聞佛法,聞佛所說,“涅槃”妙法。

  五、瞻舍利,得瞻釋迦如來真身舍利(譯靈骨)。

  六、修忏法,修持忏摩(梵語忏摩,此雲悔過)之法,消除業障。

  七、值(遇也)善友,與諸善友俱會一處。

  八、具勝緣,佛法僧叁寶具足,是爲殊勝因緣;當發菩提大心。】今天我們這八個因緣全部具足,對不對?

  【末叁句反言,不于今日發此大心(即菩提心),更待何日。意望大衆,慎勿錯過。】意思是說大衆一定要發大心。

  【唯願大衆愍我愚誠,】憐愍我很愚癡,我省庵很愚癡,但是我很誠懇,【憐我苦志,同立此願,同發是心。未發者今發,已發者增長,已增長者今令相續。】此段就是警告大衆。

  【此段乃下段,乃勸誡之意。先勸後誡。唯願現前大衆,憐愍于我,我之愚誠苦志,總望大衆:同立菩提願,同發菩提心。過去未發者,今日當發;已發者,當令增長;已增長者,當令相續不斷,早得成熟,而得解脫也。

  勿】就是不可以,【畏難而退怯,】不能說這個很難而退道心,膽小畏懼叫做怯,膽小畏懼,【勿視易而輕浮,】也不要說這個很簡單,你就輕浮氣躁,輕浮,【勿欲速而不久長,】發個大心我要精進我要如何,這個有很多,每一個出家人都會這樣,要出家以前都會想:我要學弘一大師。走路都不講話、持戒律,經過出家一年以後就不同了,半年以後就不同了,就偷懶了,早課也不做、晚課也不做,經典也不看,整天遊手好閑到外面買冰棒吃,給他太多錢都跑去買冰棒吃,很奇怪,所以他本來發個大心,久了就不行,久了就不行。所以說修行佛法,沒有師父在旁邊你完蛋了,沒有道場你絕對會很慘,就像講堂的幾個法師說要出去參都很慘,屢勸不聽沒有辦法,留不住沒有辦法,他欲速則不達,我常常說我學佛到今天二十年,包括我出家至今二十年,我從大學一年級至今,將近二十年的時間,對不對?以二十年的經驗來告訴徒弟修行應該怎麼樣怎麼樣,會聽師父的話的人是個大智慧的人,不聽也沒有辦法,留不住,留不住。所以有時候我們出家人講起來很慚愧也很贊歎,所以說欲速而不久長,不要發個大心之後又沒了,【勿懈怠而無勇猛,】也不要偷懶,【勿委靡而不振起,】精神萎靡,不振作,【勿因循】因循是什麼意思?因循就是一天拖過一天,一天拖過一天,因循就是明日得明日,明日能幾何?意思是說今天的事明天再作打算,明天。今天《大悲咒》沒念完,明天再說,後天,後天再補,每天都在補。所以說勿因循,【而更期待,勿因愚而一向無心,】我這樣愚癡,簡直愚癡到家了,蚊子叮右邊我打左邊,打錯邊了,我傻到這種程度。一向無心,【勿以根淺而自鄙無分。】我的根機太差了,我沒有分,我成佛沒有分,不要這麼想。

  【此八句,八個勿字不可也,即警誡之語。既發菩提心,而修菩薩行,前雲要難行能行,難忍能忍。不可畏…

《勸發菩提心文講義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