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勸發菩提心文講義▪P9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難,而生退轉怯弱之心。亦不可視爲容易,而輕躁浮動。亦不可欲速,而無久長之心。古雲欲速則不達。行菩薩道者,須發廣大心,常心,第一心,不顛倒心,亦不可懈怠從事,而無勇猛精進之氣。亦不可委靡懦弱,而不振起精神。亦不可因循過日,而更期待將來。亦不可因秉性愚鈍,而無心進修。愈愚,則愈當修持。亦不可以根機淺薄,而自鄙無分。經雲:大地衆生,皆當作佛,切莫自卑而退屈。

  譬諸種樹,】譬如種樹,【種久則根淺而日深。又如磨刀,】夜夜磨刀的男人,又如磨刀,【磨久則刀鈍而成利。豈可因淺勿種,任其自枯;因鈍弗磨,置之無用。

  此兩譬喻。譬種樹者,久則根深;磨刀者,久則刀利。末四句勸慰。豈可因根淺而不種,任其自枯;因刀鈍而不磨,置之無用。

  又若以修行爲苦,則不知懈怠尤苦。】修行是苦但是有功德,但是你如果認爲修行是苦,懈怠更苦,爲什麼?【修行則勤勞暫時,安樂永劫。懈怠則偷安一世,受苦多生。】所以在座諸位,我再勸告諸位,我一定要做早晚課,你一定要記得聽我的話,你一定要做早晚課,無論如何睡覺以前,早上騎摩車、開車出去,無論你在任何地方念珠都要戴著,統統要用功,那只嘴巴一定要守口德,那一只嘴巴,然後這裏有課,你一定要來聽不准缺席,也不可能缺席,如此今生今世你要了生死,我認爲易如反掌,就怕沒有道心,人家兩叁句話洗腦馬上就出去,簡單講兩句道心又退失,悲哀,佛也沒有辦法救你。

  【此勸修精進度,度卻懈怠之心。修行爲苦,此苦是樂之因,故曰勤勞暫時,安樂永劫。懈怠雖安,此安是危之患,故曰偷安一世,受苦多生。

  況乎以淨土爲舟航,】淨土的舟因爲彌陀的大願可以普載衆生,都來到蓮池海會,【則何愁退轉。又得無生爲忍力,】無生忍力,爲什麼?往生極樂世界是淨土,所以是蓮花,花開就見佛說法,就證得無生法忍,所以我們的身口意叁輪就不可思議,不可思議,【則何慮艱難。當知地獄罪人尚發菩提于往劫,】地獄的罪人尚發菩提心于往劫,都有發過菩提心,敢可我們爲人類,【豈可人倫佛子不立大願于今生!?】豈可說佛子不立大願于今生?

  【此以善巧勸導。以淨土爲舟航者,即是彌陀大願船,能普載衆生同赴蓮池會也,則何愁退轉。又得無生爲忍力者,往生淨土,托質蓮胞,花開見佛,聞佛說法,證無生忍,即得身口意叁輪不思議業。意輪鑒機,隨機施化;身輪現通,應以何身得度,即現何身;口輪說法,應以何法得度,即說何法。則何慮艱難,只要不畏難,而大心自可任運而發。當知下勉勵意。地獄罪人,尚發菩提心于往劫,豈可人倫佛子,不立大願于今生乎。

  無始昏迷,】無始劫以來,一念不覺所以無明現前,將本來的本性昏迷,從迷又去造惡,無明言行,又去造惡,經曆無量塵沙劫都是不覺悟,無始昏迷,【往者既不可谏,】谏就是用語言來糾正別人的過錯叫做谏,過去就算了,【而今覺悟,將來猶尚可追。】現在覺悟,不可谏,往者既不可谏,過去我們就不必啰啰嗦嗦講那麼多,現在覺悟,將來你還可以急起直追,可以修行,【然迷而未悟固可哀憐,】迷而未悟,我們當然很悲哀、很可憐,【苟知而不行尤爲痛惜。】今天你是佛教徒,你來這裏聽經,結果來聽什麼?來聽笑話而已。有一天我在講經,有一個人坐在前面一直作筆記,筆記寫得很認真,我講完就去看他,我說:你怎麼寫這個?作筆記,師父講的笑話他都把它記下來,其余的都沒記。我說:你在做什麼?說:我在上班,公司由我負責,我都沒有笑話可講,我想把笑話記下來講給別人聽。以你的立場換的立場,如果把慧律法師換掉換我,就變成笑話了。來作筆記記笑話,沒有記到重點,你們是不是來聽笑話,我不知道。

  【無始昏迷:指自從最初一念不覺,妄有無明以來,將本有真性昏迷。從迷積迷,經曆塵劫,往者既不可谏。而今聞法覺悟,既經覺悟,不可複迷,故曰將來猶尚可追。然世間泛泛衆生,迷而未悟。不知一切衆生,本來是佛,不發大心修證,固可哀憐。苟有人知而不行,明知佛是衆生修成,而不肯修行,更爲可痛可惜也。

  若懼地獄之苦,】你如果怕墮入地獄,一失人身萬劫難複,【則精進自生。】但觀無常,【若念無常之速,則懈怠不起。】你若念及世間生命要結束了,要趕快修行,則懈怠不起,【又須以佛法爲鞭策,】佛法爲鞭策。爲什麼?要修行,【善友爲提攜。】一定要親近善知識,一定要來道場,爲什麼?因爲這樣牽著、牽著……因爲這棵樹,如果沒有其他的外緣,這棵樹風一吹就倒,所以要斷絕外緣,要記住,再怎麼忙,你就是要來聽法,除非你先生或是你太太跟你糾纏不清,讓你沒有辦法放下或是小孩,除非你有特別的困難,不得不,要不然你一定要來,【造次弗離,】造次就是無論你做什麼,在很忙的時間,你還是不可以離開,不可以離開叁寶,不可以離開善知識,不可以離開道場,【終身依賴,則無退失之虞矣。】虞就是不必顧慮,你就不必顧慮,你會退失這個道心。一百二十八頁。人命在呼吸間。

  【此承上知而不行是大錯;如何知而必行呢?若畏懼地獄之苦,一失人身,萬劫難複,則精進度,自然而生。精進者,即發菩提心,上求下化也。若念無常(死之別名)之速,人命只在呼吸之間,一息不來,便成隔世,則懈怠心自然不起。又須以佛法爲鞭策,依法爲師,以法自勵。善友爲提攜,與諸善友,同處熏修,互相助道。造次不離佛法善友,終身依賴佛法善友,則自無退失之虞(憂慮也)矣。

  勿言一念輕微,勿謂虛願無益。心真則事實,】你若心真就事實,【願廣】就是大【則行深。】就是修大行則行深,【虛空非大,】不是很大,【心王爲大。金剛】我們所講的金剛,金剛就是我們所講的鑽石。金剛,【非堅,願力最堅。】就是堅硬到像鑽石那樣子的,也不算是很堅,但是願力最爲堅固。

  【能發一念菩提心,即種將來成佛種。勿謂一念輕微,虛願無益。發菩提心,是依真心修行,心真則事實。發四弘願,】衆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誓願斷,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。【乃依大願精進,願廣則行深。世間至大者虛空,然虛空非大,還是心王爲大。此心王,指菩提心,爲心中之王。此心豎窮叁際,橫遍十方,包太虛周沙界故。世間至堅者金剛,然金剛非堅,還是願力最堅。此願力,即假使熱鐵輪,于我頂上旋,終不爲此苦,退失菩提心。

  大衆誠能不棄我語,】這是勸告,大衆,你不要放棄我勸告你發菩提心,【則菩提眷屬,】我們這裏就是菩提眷屬,因爲大家都是學佛的,學佛叫做菩提眷屬,【從此聯婣。】聯婣(婣yīn婣同“姻”。)就是我們所說的好像結婚一樣的,好像在一起,聯姻,這個念yīn,古字是這個字,現在是因爲的姻,【蓮社宗盟,】蓮社宗盟,就是有一個宗旨,大家一個聯合,什麼盟,什麼什麼同盟會,【自今締好。】大家結一個好緣。

  【此文勸信流通。大衆誠能不棄我語,發菩提心,則成爲菩提眷屬,故曰從此聯姻。蓮社即一心念佛,求生淨土:念佛之社,爲蓮社;念佛之友,爲蓮友。大家志同道合,是謂蓮社宗盟,自今締(結也)好。何故一定要念佛,求生淨土?以娑婆大心雖發,難進易退。求生西方,即得圓證叁不退,】叁不退,我們已經講過好幾次了。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,叁不退——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。因爲講過好幾次了,【下品皆然故也。

  所願同生淨土,同見彌陀,同化衆生,同成正覺。則安知未來叁十二相,百福莊嚴,不從今日發心立願始也。

  此文勸願流通。願同生淨土,同見彌陀。親聞妙法,頓除有漏之因。豁悟真心,克證無生之忍。然後分身塵刹,遍至十方,同化衆生,同成正覺。則安知未來成就果覺圓滿叁十二相,百福莊嚴,不從今日之心願爲起點也。】簡單講就是要趕快念佛。

  【願與大衆共勉之,幸甚幸甚!

  此文勸行流通。以發菩提心,是成佛之因。既種佛種于心田,將來必結菩提之果。故願與大衆,共相勉勵,努力修行。則自利幸甚,利他幸甚,故重言幸甚幸甚矣!】

  這個統統結束,從一百叁十頁以後,這個自己看,弘一大師講發菩提心文,一百叁十叁頁,裴休居士普勸僧俗發菩提心文。《勸發菩提心文序》,唐釋宗密,宗密大師是華嚴宗的大師,宗密大師。《普勸僧俗發菩提心文》,唐裴休。這個自己看,這個也是寫得非常地好,非常地好。

  但是因爲發菩提心文,我們講一個就可以了,不必一起重複講這個東西。

  明天我們要講《金剛經》,講《金剛經》。《金剛經》我們預計最慢八次就可以講完,八次就可以講完,最慢八次,不會超過十次,因爲只有九十頁,只有九十頁,《金剛經》講完,我們講《六祖壇經》,《六祖壇經》講完,我們講《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》,如果有時間再繼續講禅宗的《永嘉大師證道歌》或者是講《四行觀》,達摩祖師做的,達摩祖師。所以我們大概要用很長的時間,把禅學的思想講得非常清楚,禅修的一念馬上就可以解脫,修淨土法門的,沒有禅的理念,放,放不下,禅的思想聽完以後,你就會發現這個不得了,修行就是那麼簡單,不是很困難的,不是很困難的。

  好,這一本你們就請回去,請回去,你們大概沒有什麼問題吧,希望大家多發心,回去要多多念佛。天氣很冷,回去趕快躺下去睡覺,教人家精進,還這麼懶惰回去蓋棉被。

  好了,今天已經九點了,我們時間也差不多,講了一個半鍾頭,差不多時間,下課!

  

  

  

  

回向

  

  

此以此功德,莊嚴佛淨土。

  

上報四重恩,下濟叁途若。

  

《勸發菩提心文講義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