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千千萬萬,而肯契入佛的心的如角。求知見者就是:噢,佛法,看了經典、看了叁藏十二部經典,就廣見立知見,而真正契入佛心的如角,沒有真實受用。那麼,我們一般人不了解自性就是佛,所以,把文殊菩薩當作文殊菩薩。
底下就說:我們應當了解,文殊當理,普賢當行。這是表法的,我們看經典,看到文殊師利菩薩,喔!是有智慧的,表智慧,智慧就是悟到無生之理。普賢菩薩是表法的,是表行的,你只要有智慧就是文殊師利菩薩;你只要有實踐,那自己就當普賢菩薩。
理者真空無礙之理;行者離相無盡之行。如果你能對真空無礙之理,你就是文殊;如果你能離相無盡之行,你就是普賢。觀音,表法的,表大慈大悲;大勢至菩薩表示大智。維摩者淨名也。淨者就是性;維摩诘居士也是表法的,[淨]就是性,[名]就是相。性相本來就不異,爲什麼?相不離淨,淨不離相,所以叫做淨名。諸大菩薩所表法的,每一個人的心性當中都存在的,不離一心悟之即是。今學道人,不向自心中悟,乃于心外著相取境,皆與道背。
在座諸位!萬法不離方寸;一切福田也不離方寸;佛性不離方寸;般若智慧也不離方寸,當下就是!底下也是表法的,什麼叫做恒河沙?佛說是沙,沙是什麼意思呢?佛說這個恒河沙有表法的。
諸佛菩薩、釋梵諸天,從這個沙,踏過去這個沙,沙也一念都不喜悅。表示我們如果一個人堅固不動、不搖,就是佛現前,我們也不喜悅。牛、羊、蟲蟻踐踏踐踏這個恒河的沙,沙也絕對不怒。意思就是:碰到極惡之人,也就是如如不動的心性,也沒有東西可以怒。
珍寶、馨香放在沙灘上,沙灘也不貪著;你就是拉一個大便、撒一泡尿,臭穢不堪,沙也不會厭惡。諸位!這個就是佛的心,恒河沙,這個沙就表佛的心。此心就是無心之心,無心就是完全離相;完全離相就沒有東西可以跟他幹礙,這個就是涅槃妙心。離一切相,衆生諸佛更無差別。離一切相,衆生、諸佛就沒有什麼差別相。
但能無心,便是究竟。這一句話就是修行的根本,意思是:你只要肯放下那個妄念,就是究竟,不需要尋找。學道人若不直下無心,累劫修行終不成道,被叁乘,叁乘就是小乘、中乘、大乘,以爲在用功,功行拘束,用功最多,卻不得解脫。然證此心有遲疾,意思就是有慢、有快,要看你的根器。
有的人聞法,一念便得無心;有的人要經至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,乃得無心;有的人要到十地,乃得無心。無論時間的長短,只要能得無心乃住,意思就是說:哪一個人通身放下,無執著心、無分別心、無顛倒心,就是無心,純粹一般若心,哪一個人先得到。安住在無心,更無可修可證。諸佛菩薩就是無相,沒有可以修證的東西,無心就是修證,實無所得,真實不虛。一念而得,與十地而得者,功用恰齊;平等的,更無深淺,只是曆劫柱受辛勤而已。
拼了老命要修行,卻不得其門而入,沒有碰到出世的明師,冤枉用功。造惡、造善皆是著相,造惡會入叁塗,造善著相,也只是人天福報而已,這個是生死法,著相造惡,都會枉受輪回。所以,佛告訴我們,應無所住,而行一切善,以無所住心而行一切善,即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,善事要做;但是不能住,衆生就是枉受輪回。著相造善,枉受勞苦,很辛苦!得了人天福報,繼續做人、做玉皇大帝,苦不堪言!
總不如言下便自認取本法。此法即心,心外無法。此心即法,法外也是無心。心自無心,也沒有無心這個念頭。將心無心,心卻成有。常常告訴自己:我要無心!這個無心就變成有心了,所以,無心是證量的真實境,是性相一如的解脫境,他沒有任何無心的觀念,就是無心。真正的無心,沒有無心的觀念,默契而已。
絕諸思議,就是不能討論、不能思惟。故曰:[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]。此佛的心是本源清淨,我們的心性本源清淨佛,人皆有之。蠢動含靈,與諸佛菩薩一體不異,只因爲妄想分別,不能證得。我們造種種的業果,但是,在究竟佛上,實無一物,究竟佛實無一物,他是虛通、是寂靜的,虛通是完全沒有障礙,一絲不挂、一塵不染,如同虛空、寂靜沒有分別,妙安樂,深自悟入,直下便是。爲什麼講直下?不能透過,連[當下]就是一種形容詞,就是沒有在時間裏面分辨,直下便是。所以,悟道的人,他不會把昨天不愉快的事情,拿出來談再談,人事時地物,過去心不可得,他根本沒有這個東西可以討論。他也不會憧憬未來,未來要怎麼樣啊,靠著種種想像,連現在也沒有!爲什麼?現在也是妄,有過去、有未來,才襯托出有現在;佛教不講現在,講當下、直下便是。
圓滿具足,更無所缺。縱使叁祇精進修行,曆諸地位,及一念證時,只有證悟到元來就是佛,向上不添一物。意思就是你成佛的時候,沒有多任何東西,你成佛的時候,沒有添增加任何東西,你好好的卻觀,回過頭來好好的觀,曆劫功用,總是夢中妄爲。只要你認爲要修行,這個就是虛妄;你要造作,這個就是虛妄。人家說:師父!那我們今天爲什麼要念佛、拜佛、誦經呢?如果你通過本性,那有什麼關系?通過本性就不是妄爲了,就是真實了。爲什麼要見性而修?那是真實的修。念佛沒有妄念,那是真實修啊;在共修沒有妄念、沒有诤,這個就是真實修啊!今天你要去放生,你懂得佛心;你要拜山,你懂得佛心;拜忏,你懂得佛心。只要你修一切的法會,你懂得佛心,見性沒有什麼不好,所有的法會,都是善巧方便,都是究竟無爲,沒有什麼不好,好不好在心。
所以,如來雲:[我于阿耨菩提,實無所得].。釋迦牟尼佛在《金剛經》講:我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,實在是無所得,若有所得,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。只有無所得的人,佛跟他授記,本性就是無所得,沒有增減。又雲:是法平等,無有高下,是名菩提。這個在強調什麼?這個在強調本性,契入本性的人,絕對金剛般若智慧的時候,萬法統統平等!爲什麼?《大乘起信論》裏面講:心體離念,是法界一總相,法界一總相就是平等相,平等相就是佛相,若悟平等法,即入佛法;若悟不可得,即與佛同在,無有高下,是名菩提。
即此本源清淨心,與衆生心、諸佛心、世界、山河大地,有相無相,遍十方界,一切平等,無彼我相。爲什麼?都是緣起如幻。所以,真正悟道的人,整個法界統統是他的心,他就會愛護所有的礦物、植物、動物,因爲這些都是他心影現出來的,因爲沒有彼此嘛!所以,你碰到人家侮辱你的時候、傷害你的時候,要轉個念頭,認爲:他是在成就我的!當所有上半輩子、或者你在公司行號,活得很不愉快的時候,佛的心拿出來用,他是衆生,他是一定這樣,你告訴自己:我比他更幸運!一個人沒有學佛,你時時刻刻可以看到他紛爭、不愉快,說人家是非,攻擊、嫉妒、占有,沒有一時、沒有一刻不在重複的上演,早上起來是這樣子,中午也是這樣、晚上也是這樣。爲什麼?因爲他的名字叫做衆生,你必須把這些不愉快的視作正常相,不要跟他融入,他們這些生滅的東西,你會活得另外一種奇迹。佛法是要把自己轉化成佛的心,你有佛的心,處處你的生活統統是奇迹。
此本源清淨心,常自圓明遍照,世人不悟只認見聞覺知爲心。就是看到什麼著什麼,這六根就是見聞覺知,見聞覺知就認爲:妄識就是他的心。爲見聞覺知所覆蓋,爲什麼呢?能緣的心(意識心),看所緣的境界,它就蓋住了!所以,衆生無始劫來的同分妄見、別業妄見,看什麼就蓋覆自己的本性,所以不睹精明的本體。但直下無心,本體自現。如大日輪,升于虛空,遍照十方更無障礙。故學道人,要認清楚,見聞覺知,一切的施爲動作,卻不能放棄見聞覺知。你要認清楚見聞覺知,菩提心就不離見聞覺知;見聞覺知不離菩提心。
但于見聞覺知處認本心,然本心不屬見聞覺知,也不能離開見聞覺知。意思是說:我們清淨自性不能離開六根、六塵、六識;但是六根、六塵、六識卻不是我們的本心,本心不屬于見聞覺知,也不能離開見聞覺知。但莫于見聞覺者上起見解,見就是頭上安頭,衆生想要覺,所有的覺都不是正覺。每一個人都是這樣,無論你是政治人物,無論你是搞文化的、搞曆史的、搞這些,他認爲自己有某一種東西,是不是?這種東西就不是佛陀的正覺,這是覺上安覺,就是妄覺。所以,一切造作起來,他都加一個妄,不是正覺。
亦莫于見聞覺知上動念,亦莫離見聞覺知覓心,亦莫舍見聞覺知取法。見性當下不即、不離、不住、不著,縱橫自在,無非道場。世人聞道,世間人聽到:諸佛皆傳心法,將謂心上別有一法可證可取。錯了!世間人聽到說:佛法傳法,傳這個心法,他認爲心上以外,還別有一法可證、可取,不知道直下無心便是道,道就是法,法就是心。遂將心覓法,我們的心在找法,爲什麼?我們聽經聞法要融入心性,意思就是:要用得出來。這個心法不會用,那就很可惜!
有一天,我看電視的廣告,有這個微電腦悶燒鍋,很不錯!哇!綠豆切下去,綠豆熟;紅豆切下去,紅豆熟,這太好了!買一個,就去打電話訂一個。訂一個來,人家給我這個美國尺寸的素菜包,很大,太方便了,這個悶燒鍋這麼好用,我就按了四十分鍾。美國尺寸的這麼大一個素菜包!四十分鍾以後打開,咦!包子不見了!奇怪包子跑到哪裏去了?結果整個包子都扁下來,平平的!後來才看說明書,如果是包子要五分鍾就好,搞了四十分!買那個悶燒鍋不會用,把美國尺寸炊到成臺灣包子,還扁下來,不會用還真是慘喔!
將心覓心,不知道心即是法,法即是心。不可將心更求于心,曆千萬劫終無得日,不如當下無心,便是本法。所以,這個法的可貴之處就是會用;人家問說:師父!那您如果開悟見性,開悟見性有什麼好處?開悟見性好處多多,從此以後,你不會隨著那些老僧,或者什麼高僧大德,在講經說法而跟著轉,你開悟見性,隨…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第七套 六入本如來藏•妙真如性 第二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