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佛顶首楞严经第七套 六入本如来藏•妙真如性 第二▪P7

  ..续本文上一页千千万万,而肯契入佛的心的如角。求知见者就是:噢,佛法,看了经典、看了三藏十二部经典,就广见立知见,而真正契入佛心的如角,没有真实受用。那么,我们一般人不了解自性就是佛,所以,把文殊菩萨当作文殊菩萨。

  底下就说:我们应当了解,文殊当理,普贤当行。这是表法的,我们看经典,看到文殊师利菩萨,喔!是有智慧的,表智慧,智慧就是悟到无生之理。普贤菩萨是表法的,是表行的,你只要有智慧就是文殊师利菩萨;你只要有实践,那自己就当普贤菩萨。

  理者真空无碍之理;行者离相无尽之行。如果你能对真空无碍之理,你就是文殊;如果你能离相无尽之行,你就是普贤。观音,表法的,表大慈大悲;大势至菩萨表示大智。维摩者净名也。净者就是性;维摩诘居士也是表法的,[净]就是性,[名]就是相。性相本来就不异,为什么?相不离净,净不离相,所以叫做净名。诸大菩萨所表法的,每一个人的心性当中都存在的,不离一心悟之即是。今学道人,不向自心中悟,乃于心外着相取境,皆与道背。

  在座诸位!万法不离方寸;一切福田也不离方寸;佛性不离方寸;般若智慧也不离方寸,当下就是!底下也是表法的,什么叫做恒河沙?佛说是沙,沙是什么意思呢?佛说这个恒河沙有表法的。

  诸佛菩萨、释梵诸天,从这个沙,踏过去这个沙,沙也一念都不喜悦。表示我们如果一个人坚固不动、不摇,就是佛现前,我们也不喜悦。牛、羊、虫蚁践踏践踏这个恒河的沙,沙也绝对不怒。意思就是:碰到极恶之人,也就是如如不动的心性,也没有东西可以怒。

  珍宝、馨香放在沙滩上,沙滩也不贪着;你就是拉一个大便、撒一泡尿,臭秽不堪,沙也不会厌恶。诸位!这个就是佛的心,恒河沙,这个沙就表佛的心。此心就是无心之心,无心就是完全离相;完全离相就没有东西可以跟他干碍,这个就是涅槃妙心。离一切相,众生诸佛更无差别。离一切相,众生、诸佛就没有什么差别相。

  但能无心,便是究竟。这一句话就是修行的根本,意思是:你只要肯放下那个妄念,就是究竟,不需要寻找。学道人若不直下无心,累劫修行终不成道,被三乘,三乘就是小乘、中乘、大乘,以为在用功,功行拘束,用功最多,却不得解脱。然证此心有迟疾,意思就是有慢、有快,要看你的根器。

  有的人闻法,一念便得无心;有的人要经至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,乃得无心;有的人要到十地,乃得无心。无论时间的长短,只要能得无心乃住,意思就是说:哪一个人通身放下,无执着心、无分别心、无颠倒心,就是无心,纯粹一般若心,哪一个人先得到。安住在无心,更无可修可证。诸佛菩萨就是无相,没有可以修证的东西,无心就是修证,实无所得,真实不虚。一念而得,与十地而得者,功用恰齐;平等的,更无深浅,只是历劫柱受辛勤而已。

  拼了老命要修行,却不得其门而入,没有碰到出世的明师,冤枉用功。造恶、造善皆是着相,造恶会入三涂,造善着相,也只是人天福报而已,这个是生死法,着相造恶,都会枉受轮回。所以,佛告诉我们,应无所住,而行一切善,以无所住心而行一切善,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善事要做;但是不能住,众生就是枉受轮回。着相造善,枉受劳苦,很辛苦!得了人天福报,继续做人、做玉皇大帝,苦不堪言!

  总不如言下便自认取本法。此法即心,心外无法。此心即法,法外也是无心。心自无心,也没有无心这个念头。将心无心,心却成有。常常告诉自己:我要无心!这个无心就变成有心了,所以,无心是证量的真实境,是性相一如的解脱境,他没有任何无心的观念,就是无心。真正的无心,没有无心的观念,默契而已。

  绝诸思议,就是不能讨论、不能思惟。故曰:[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]。此佛的心是本源清净,我们的心性本源清净佛,人皆有之。蠢动含灵,与诸佛菩萨一体不异,只因为妄想分别,不能证得。我们造种种的业果,但是,在究竟佛上,实无一物,究竟佛实无一物,他是虚通、是寂静的,虚通是完全没有障碍,一丝不挂、一尘不染,如同虚空、寂静没有分别,妙安乐,深自悟入,直下便是。为什么讲直下?不能透过,连[当下]就是一种形容词,就是没有在时间里面分辨,直下便是。所以,悟道的人,他不会把昨天不愉快的事情,拿出来谈再谈,人事时地物,过去心不可得,他根本没有这个东西可以讨论。他也不会憧憬未来,未来要怎么样啊,靠着种种想像,连现在也没有!为什么?现在也是妄,有过去、有未来,才衬托出有现在;佛教不讲现在,讲当下、直下便是。

  圆满具足,更无所缺。纵使三祇精进修行,历诸地位,及一念证时,只有证悟到元来就是佛,向上不添一物。意思就是你成佛的时候,没有多任何东西,你成佛的时候,没有添增加任何东西,你好好的却观,回过头来好好的观,历劫功用,总是梦中妄为。只要你认为要修行,这个就是虚妄;你要造作,这个就是虚妄。人家说:师父!那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念佛、拜佛、诵经呢?如果你通过本性,那有什么关系?通过本性就不是妄为了,就是真实了。为什么要见性而修?那是真实的修。念佛没有妄念,那是真实修啊;在共修没有妄念、没有诤,这个就是真实修啊!今天你要去放生,你懂得佛心;你要拜山,你懂得佛心;拜忏,你懂得佛心。只要你修一切的法会,你懂得佛心,见性没有什么不好,所有的法会,都是善巧方便,都是究竟无为,没有什么不好,好不好在心。

  所以,如来云:[我于阿耨菩提,实无所得].。释迦牟尼佛在《金刚经》讲:我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实在是无所得,若有所得,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。只有无所得的人,佛跟他授记,本性就是无所得,没有增减。又云: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,是名菩提。这个在强调什么?这个在强调本性,契入本性的人,绝对金刚般若智慧的时候,万法统统平等!为什么?《大乘起信论》里面讲:心体离念,是法界一总相,法界一总相就是平等相,平等相就是佛相,若悟平等法,即入佛法;若悟不可得,即与佛同在,无有高下,是名菩提。

  即此本源清净心,与众生心、诸佛心、世界、山河大地,有相无相,遍十方界,一切平等,无彼我相。为什么?都是缘起如幻。所以,真正悟道的人,整个法界统统是他的心,他就会爱护所有的矿物、植物、动物,因为这些都是他心影现出来的,因为没有彼此嘛!所以,你碰到人家侮辱你的时候、伤害你的时候,要转个念头,认为:他是在成就我的!当所有上半辈子、或者你在公司行号,活得很不愉快的时候,佛的心拿出来用,他是众生,他是一定这样,你告诉自己:我比他更幸运!一个人没有学佛,你时时刻刻可以看到他纷争、不愉快,说人家是非,攻击、嫉妒、占有,没有一时、没有一刻不在重复的上演,早上起来是这样子,中午也是这样、晚上也是这样。为什么?因为他的名字叫做众生,你必须把这些不愉快的视作正常相,不要跟他融入,他们这些生灭的东西,你会活得另外一种奇迹。佛法是要把自己转化成佛的心,你有佛的心,处处你的生活统统是奇迹。

  此本源清净心,常自圆明遍照,世人不悟只认见闻觉知为心。就是看到什么着什么,这六根就是见闻觉知,见闻觉知就认为:妄识就是他的心。为见闻觉知所覆盖,为什么呢?能缘的心(意识心),看所缘的境界,它就盖住了!所以,众生无始劫来的同分妄见、别业妄见,看什么就盖覆自己的本性,所以不睹精明的本体。但直下无心,本体自现。如大日轮,升于虚空,遍照十方更无障碍。故学道人,要认清楚,见闻觉知,一切的施为动作,却不能放弃见闻觉知。你要认清楚见闻觉知,菩提心就不离见闻觉知;见闻觉知不离菩提心。

  但于见闻觉知处认本心,然本心不属见闻觉知,也不能离开见闻觉知。意思是说:我们清净自性不能离开六根、六尘、六识;但是六根、六尘、六识却不是我们的本心,本心不属于见闻觉知,也不能离开见闻觉知。但莫于见闻觉者上起见解,见就是头上安头,众生想要觉,所有的觉都不是正觉。每一个人都是这样,无论你是政治人物,无论你是搞文化的、搞历史的、搞这些,他认为自己有某一种东西,是不是?这种东西就不是佛陀的正觉,这是觉上安觉,就是妄觉。所以,一切造作起来,他都加一个妄,不是正觉。

  亦莫于见闻觉知上动念,亦莫离见闻觉知觅心,亦莫舍见闻觉知取法。见性当下不即、不离、不住、不着,纵横自在,无非道场。世人闻道,世间人听到:诸佛皆传心法,将谓心上别有一法可证可取。错了!世间人听到说:佛法传法,传这个心法,他认为心上以外,还别有一法可证、可取,不知道直下无心便是道,道就是法,法就是心。遂将心觅法,我们的心在找法,为什么?我们听经闻法要融入心性,意思就是:要用得出来。这个心法不会用,那就很可惜!

  有一天,我看电视的广告,有这个微电脑闷烧锅,很不错!哇!绿豆切下去,绿豆熟;红豆切下去,红豆熟,这太好了!买一个,就去打电话订一个。订一个来,人家给我这个美国尺寸的素菜包,很大,太方便了,这个闷烧锅这么好用,我就按了四十分钟。美国尺寸的这么大一个素菜包!四十分钟以后打开,咦!包子不见了!奇怪包子跑到哪里去了?结果整个包子都扁下来,平平的!后来才看说明书,如果是包子要五分钟就好,搞了四十分!买那个闷烧锅不会用,把美国尺寸炊到成台湾包子,还扁下来,不会用还真是惨喔!

  将心觅心,不知道心即是法,法即是心。不可将心更求于心,历千万劫终无得日,不如当下无心,便是本法。所以,这个法的可贵之处就是会用;人家问说:师父!那您如果开悟见性,开悟见性有什么好处?开悟见性好处多多,从此以后,你不会随着那些老僧,或者什么高僧大德,在讲经说法而跟着转,你开悟见性,随…
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第七套 六入本如来藏•妙真如性 第二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