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應無覺靜]!
這個很簡單,如果說這個聞入,耳根的聞入的聞精,若從靜來,如果這個從靜來,靜的時候有聞精,就是聞性;那麼,動的時候它就隨滅。對不對?因爲靜就不是動了,所以,聞性就跟著靜走了,動來,當然就沒有辦法聞動。如果聞性一定是從動來,靜就應該隨著滅,爲什麼?應該就沒有辦法覺察到這個靜;但是,動來知動,靜來知靜,這個聞性無關于動、靜。
[初句征起,下先破從塵來。若從靜塵來,動生靜滅,耳中聞性,即當隨靜塵以俱滅,應不能聞動;若從動塵來,亦複如是。二應字,俱讀平聲]。
[若從根生,必無動靜;如是聞體,本無自性]。
這一句是:聞根必須借重動、靜,如果說單根,從聞根而來,不必借重外在的動、靜,那麼,沒有用!爲什麼?如是聞體,這個聞根本來就是沒有能入之自性,意思就是:必須借重動、靜。此破從根自己能生。[此破從根生,若謂此聞從根而生者,但有增上緣,必無動、靜所緣之塵,如是聞體(根也),本來亦無能入之自性,以單根不立之故]。爲什麼?單根,它只是個工具而已,肉做的而已。
[若于空出,有聞成性,即非虛空;又空自聞,何關汝入]?
如果說:你這個聞入、聞精是虛空而出的,虛空自己産生聞性,有聞成性。意思是說:有聞亦得成爲根性,如果這個聞入是虛空自己來的,那麼,有聞就變成有情物了,虛空是頑空,是無情物,是不是?有聞變成有情物,有聞成性就是:如果有所聞入,那就應當是有情物的根性,那就不是無情物(虛空)了。又空自聞,何關汝入呢?虛空自己能夠有聞性,又跟你的聞入又有什麼關系啊?
[此破從空而生]。此破從虛空而生聞入。根性就是變成有情了。即成有情的根性,[若謂此聞從虛空而出者,是空能有聞,亦得成爲根性,既成根性,即非虛空];當然就不是頑虛的虛空。爲什麼?[以聞屬靈知,空乃頑礙故]。它是沒有靈知的,也是一種障礙。[又空縱有聞,乃空自聞,即同他聞],空自己有聞,又不關我們。[何預(幹也)汝之耳入?叁無所從來竟]。又幹你的耳入是什麼事?
[午四 結妄歸真]
[是故當知:耳入虛妄,本非因緣,非自然性]。
[此准上可知。二耳入竟]。
[巳叁 鼻入 (分四)]
[午初 畢例顯妄]
[二 辨妄無體]
[叁 無所從來]
[四 結妄歸真 今初]
[阿難!譬如有人:急畜其鼻,畜久成勞,則于鼻中,聞有冷觸;因觸分別,通、塞、虛、實,如是乃至,諸香臭氣。兼鼻與勞,同是菩提,瞪發勞相]。
解釋一下:阿難!譬如說有人急畜,[畜]就是收縮,把它縮起來,把鼻子縮起來,叫做急畜其鼻,把鼻子縮起來。畜久成勞,經過一段時間,這鼻子一下通、一下不通,有勞相出現,則于鼻中,聞有冷觸,冷冷的。因觸分別,因爲有這個觸就分別,現在鼻子通嗎?現在鼻子不通了,被塞住了;虛,虛就是氣通,有空間叫做虛。沒有空間就是鼻塞;實就是鼻中沒有空間吸氣,氣被堵住了,不通名爲實,通名爲虛。如是乃至,諸香臭氣,兼鼻與勞相,同是菩提,瞪發勞相。那麼,鼻子,它是什麼專屬器官呢?就是氣味的香跟臭,專門管轄這個範圍的。
[此亦假設爲例。譬如有人,急畜縮也其鼻,鼻息出入,自有常度],常度就是平常呼吸的長短,一定的程度、一定的長短,太長不行,太短也不行。[無故急縮,連縮既久,則反常成勞,即于鼻中,聞有冷觸]。縮久了,聞到的空氣是冷空氣。[此冷觸由縮風所成,因有冷觸,則分別通、塞、虛、實;疏通呼吸之氣爲虛,閉塞出入之息名實]。實當然就是堵塞,不通了。[如是乃至,吸入各種香、臭等氣,同一妄耳。兼鼻與勞:勞字指冷觸及香、臭氣;謂不特冷觸,香、臭氣,是鼻入之勞相,兼能聞之鼻入,與所聞之勞相,同是菩提心中,瞪發之勞相,以根塵同妄故]。
諸位,如果你了解達妄本空,知真本有,那好辦事,不必討論這麼久。能緣、所緣;見分、相分盡是妄,雖然是妄,當體即空,完全是真,都是一個自體分所影現出來的,能緣的根、所緣的塵,統統是妄,那就不用再討論了。放下就是,真心自然就顯現。
[如第八番顯見文雲,本是妙明,無上菩提,淨圓真心,妄爲色空,及與聞見。初舉例顯妄竟]。爲什麼妄爲色空,及與聞見呢?色空是眼睛所對的,
[午二 辨妄無體]
[因于通、塞,二種妄塵,發聞居中,吸此塵象,名嗅聞性。此聞離彼通、塞二塵,畢竟無體]。
這個很容易了解,解釋一下:因爲在這個塵,通塵,或者是塞塵兩種塵,發什麼居中?發鼻聞,加一個[鼻],要不然把這個[聞]當作耳朵就慘了。發鼻聞,鼻的聞精,居中吸此塵象,名嗅聞性。此聞精離開了彼通塵還有塞二塵,畢竟無體性,必須借重通跟塞。
[然此鼻入,元無自性,但因浮、勝二根,對彼通而有聞,塞而無聞,二種妄塵,黏湛發嗅,居于根中,吸入此塵象,名爲嗅聞能入之性]。但是,必須借塵。[此聞亦不過幻妄稱相,離彼通、塞二種妄塵,畢竟無有能入之自體。上五句托塵妄現,後叁句離塵無體。二辨妄無體竟]。
[午叁 無所從來]
[當知是聞,非通塞來,非于根出,不于空生]。
[此總以標列],當知這個鼻子的聞精、聞性,不是通、塞二塵來;不是聞根而出,聞根,單根不能出,也不于虛空而出。[下則征起別破]。
[何以故?若從通來,塞則聞滅,雲何知塞?如因塞有,通則無聞,雲何發明,香、臭等觸]?
就是:何以故?如果是從通來,塞的時候,這個聞精就滅,因爲跟著通跑掉了,雲何知道塞呢?如果這個嗅精、鼻的聞精,是因爲塞而有,那麼,通的時候就無聞,因此雲何發明,[發明]就是了解,怎麼能夠鼻通的時候,了解發明香、臭等觸呢?因爲如果說塞有的話,通就無聞,跟著塞走了,雲何能夠了解香、臭等氣?通的時候,就一定會了解是香還是臭;可是,如果說這個鼻的聞精跟著塞走的話,那當然通的時候也沒有用,因爲沒有聞精。
[初句征,下先破不從塵生。若謂嗅聞之性,從有聞之通而來],通的時候稱爲有聞,從有聞之通來,當它通的時候就稱爲有聞。[至無聞之塞時],塞的時候就稱爲無聞精。[此聞必隨通而去,應不更聞于塞,雲何又知塞而無聞?既能知塞,則不從通來也明矣!如因無聞之塞,而有鼻入之嗅性,則至有聞之通時。此聞則應隨塞而滅,無有嗅聞之性,雲何通時,又能發明香、臭等氣,來觸于鼻耶?既聞香、臭,應非從塞而有也,抑又明矣]![抑]就是還是,還是很明顯的道理,意思就是:沒有什麼好迷惑的,不難!
[若從根生,必無通、塞。如是聞機,本無自性]。
解釋一下:如果說這個鼻子,單根就能生出聞性,不必借重通、塞二塵;但是,我們了解,如是聞根,它是離塵自體性的,本無[能入之]自性,入,它一定必須借重通、塞。單根,沒有通、塞,哪有能入的東西啊?所以,本無能入之自體性,意思就是:根沒有辦法離開塵,根離開塵沒有辦法顯現,塵離開根也沒有意義啊![此破從根生。若謂鼻入嗅聞之性,從根而生者,則單根無塵,如是聞機(根也)離塵無體,本無能入之自性。以有所方有能],以有所聞,方有能聞,能所都沒有,[今既無所入之塵,安有能入之根]?記得!能、所是孿生兄弟的,這個沒有辦法分開的。[則不從根生也,抑又明矣]!還是很明顯的,沒有什麼好迷惑。
[若從空出,是聞自當回嗅汝鼻;空自有聞,何關汝入]?
如果說從虛空而來,是聞精、是聞性自當返嗅你的鼻,因爲鼻子裏面有小小的空,虛空自己有聞,何關汝入呢?若從空出,是聞自當返嗅汝鼻,空自有聞,何關汝入?很容易看得懂。
[此破從空來。若謂嗅聞之性,從鼻孔之空而來者,是空有聞,自當回(返也)嗅汝之鼻根。因有回嗅二字,故知是指鼻孔之空,非外空也。縱許能嗅,但是虛空,自己有聞],虛空自己的事,[又何關汝阿難鼻入之事?是知不從空生也,抑又明矣!叁無所從來竟]。
[午四 結妄歸真]
[是故當知:鼻入虛妄,本非因緣,非自然性]。
[准上可知。叁鼻入竟]。這個不是很困難。
[巳四 舌入 (分四)]
[午初 舉例顯妄]
[二 辨妄無體]
[叁 無所從來]
[四 結妄歸真 今初]
[阿難!譬如有人:以舌舐吻,熟舐令勞。其人若病,則有苦味。無病之人,微有甜觸。由甜與苦,顯此舌根,不動之時,淡性常在。兼舌與勞,同是菩提,瞪發勞相]。
這個舌稍微有一點不同,解釋一下:阿難!譬如有人以舌舐吻,[吻]就是這個嘴巴的二個角,電影男女主角常常接吻,口的二個角就是吻。用自己的舌頭,舔自己嘴巴二個角,熟舐令勞,熟舐就是久,時間久,一直舔完左邊角,舔右邊角,叫做熟舐令勞,就是舔了很長的時間,就是舌觸。就是久了,讓這個舌識疲勞的意思,變成舌觸疲勞相,自己舔自己的嘴角。這個人沒有用任何的味道,其人若病,如果說這個人有病的話,自己生病了。則有苦味,因爲身體有病,這個舌頭的味走樣了!這個是真的,一個人生病的時候,舌頭的味覺會消失的,會變味的。無病之人,微有甜觸,如果這個人沒有生病,他舔久了,嘴巴二個吻角甜甜的。由甜與苦,顯此舌根,不動之時,淡性常在,記住!苦還有甜,當作一起討論;這第二個就是淡,總共叁種味道。叁種味道,其實是二種情形,一個是苦,一個是甜,其實是一個有病,或者無病的時候的味道;一個是舌根不動的時候,淡性常在,不苦也不甜,這個是淡性常在。兼舌與勞,同是菩提,瞪發勞相。
[此亦自法爲例。假設一事,譬如有人,以舌舐吻;舐即舔也。舌根無有外物可舐,但用舌入,自舐其唇吻;吻即口之兩角。熟舐乃舐之既久],非常久,[令舌發勞。其人若病,舐之則妄有苦…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第七套 六入本如來藏•妙真如性 第一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