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应无觉静]!
这个很简单,如果说这个闻入,耳根的闻入的闻精,若从静来,如果这个从静来,静的时候有闻精,就是闻性;那么,动的时候它就随灭。对不对?因为静就不是动了,所以,闻性就跟着静走了,动来,当然就没有办法闻动。如果闻性一定是从动来,静就应该随着灭,为什么?应该就没有办法觉察到这个静;但是,动来知动,静来知静,这个闻性无关于动、静。
[初句征起,下先破从尘来。若从静尘来,动生静灭,耳中闻性,即当随静尘以俱灭,应不能闻动;若从动尘来,亦复如是。二应字,俱读平声]。
[若从根生,必无动静;如是闻体,本无自性]。
这一句是:闻根必须借重动、静,如果说单根,从闻根而来,不必借重外在的动、静,那么,没有用!为什么?如是闻体,这个闻根本来就是没有能入之自性,意思就是:必须借重动、静。此破从根自己能生。[此破从根生,若谓此闻从根而生者,但有增上缘,必无动、静所缘之尘,如是闻体(根也),本来亦无能入之自性,以单根不立之故]。为什么?单根,它只是个工具而已,肉做的而已。
[若于空出,有闻成性,即非虚空;又空自闻,何关汝入]?
如果说:你这个闻入、闻精是虚空而出的,虚空自己产生闻性,有闻成性。意思是说:有闻亦得成为根性,如果这个闻入是虚空自己来的,那么,有闻就变成有情物了,虚空是顽空,是无情物,是不是?有闻变成有情物,有闻成性就是:如果有所闻入,那就应当是有情物的根性,那就不是无情物(虚空)了。又空自闻,何关汝入呢?虚空自己能够有闻性,又跟你的闻入又有什么关系啊?
[此破从空而生]。此破从虚空而生闻入。根性就是变成有情了。即成有情的根性,[若谓此闻从虚空而出者,是空能有闻,亦得成为根性,既成根性,即非虚空];当然就不是顽虚的虚空。为什么?[以闻属灵知,空乃顽碍故]。它是没有灵知的,也是一种障碍。[又空纵有闻,乃空自闻,即同他闻],空自己有闻,又不关我们。[何预(干也)汝之耳入?三无所从来竟]。又干你的耳入是什么事?
[午四 结妄归真]
[是故当知:耳入虚妄,本非因缘,非自然性]。
[此准上可知。二耳入竟]。
[巳三 鼻入 (分四)]
[午初 毕例显妄]
[二 辨妄无体]
[三 无所从来]
[四 结妄归真 今初]
[阿难!譬如有人:急畜其鼻,畜久成劳,则于鼻中,闻有冷触;因触分别,通、塞、虚、实,如是乃至,诸香臭气。兼鼻与劳,同是菩提,瞪发劳相]。
解释一下:阿难!譬如说有人急畜,[畜]就是收缩,把它缩起来,把鼻子缩起来,叫做急畜其鼻,把鼻子缩起来。畜久成劳,经过一段时间,这鼻子一下通、一下不通,有劳相出现,则于鼻中,闻有冷触,冷冷的。因触分别,因为有这个触就分别,现在鼻子通吗?现在鼻子不通了,被塞住了;虚,虚就是气通,有空间叫做虚。没有空间就是鼻塞;实就是鼻中没有空间吸气,气被堵住了,不通名为实,通名为虚。如是乃至,诸香臭气,兼鼻与劳相,同是菩提,瞪发劳相。那么,鼻子,它是什么专属器官呢?就是气味的香跟臭,专门管辖这个范围的。
[此亦假设为例。譬如有人,急畜缩也其鼻,鼻息出入,自有常度],常度就是平常呼吸的长短,一定的程度、一定的长短,太长不行,太短也不行。[无故急缩,连缩既久,则反常成劳,即于鼻中,闻有冷触]。缩久了,闻到的空气是冷空气。[此冷触由缩风所成,因有冷触,则分别通、塞、虚、实;疏通呼吸之气为虚,闭塞出入之息名实]。实当然就是堵塞,不通了。[如是乃至,吸入各种香、臭等气,同一妄耳。兼鼻与劳:劳字指冷触及香、臭气;谓不特冷触,香、臭气,是鼻入之劳相,兼能闻之鼻入,与所闻之劳相,同是菩提心中,瞪发之劳相,以根尘同妄故]。
诸位,如果你了解达妄本空,知真本有,那好办事,不必讨论这么久。能缘、所缘;见分、相分尽是妄,虽然是妄,当体即空,完全是真,都是一个自体分所影现出来的,能缘的根、所缘的尘,统统是妄,那就不用再讨论了。放下就是,真心自然就显现。
[如第八番显见文云,本是妙明,无上菩提,净圆真心,妄为色空,及与闻见。初举例显妄竟]。为什么妄为色空,及与闻见呢?色空是眼睛所对的,
[午二 辨妄无体]
[因于通、塞,二种妄尘,发闻居中,吸此尘象,名嗅闻性。此闻离彼通、塞二尘,毕竟无体]。
这个很容易了解,解释一下:因为在这个尘,通尘,或者是塞尘两种尘,发什么居中?发鼻闻,加一个[鼻],要不然把这个[闻]当作耳朵就惨了。发鼻闻,鼻的闻精,居中吸此尘象,名嗅闻性。此闻精离开了彼通尘还有塞二尘,毕竟无体性,必须借重通跟塞。
[然此鼻入,元无自性,但因浮、胜二根,对彼通而有闻,塞而无闻,二种妄尘,黏湛发嗅,居于根中,吸入此尘象,名为嗅闻能入之性]。但是,必须借尘。[此闻亦不过幻妄称相,离彼通、塞二种妄尘,毕竟无有能入之自体。上五句托尘妄现,后三句离尘无体。二辨妄无体竟]。
[午三 无所从来]
[当知是闻,非通塞来,非于根出,不于空生]。
[此总以标列],当知这个鼻子的闻精、闻性,不是通、塞二尘来;不是闻根而出,闻根,单根不能出,也不于虚空而出。[下则征起别破]。
[何以故?若从通来,塞则闻灭,云何知塞?如因塞有,通则无闻,云何发明,香、臭等触]?
就是:何以故?如果是从通来,塞的时候,这个闻精就灭,因为跟着通跑掉了,云何知道塞呢?如果这个嗅精、鼻的闻精,是因为塞而有,那么,通的时候就无闻,因此云何发明,[发明]就是了解,怎么能够鼻通的时候,了解发明香、臭等触呢?因为如果说塞有的话,通就无闻,跟着塞走了,云何能够了解香、臭等气?通的时候,就一定会了解是香还是臭;可是,如果说这个鼻的闻精跟着塞走的话,那当然通的时候也没有用,因为没有闻精。
[初句征,下先破不从尘生。若谓嗅闻之性,从有闻之通而来],通的时候称为有闻,从有闻之通来,当它通的时候就称为有闻。[至无闻之塞时],塞的时候就称为无闻精。[此闻必随通而去,应不更闻于塞,云何又知塞而无闻?既能知塞,则不从通来也明矣!如因无闻之塞,而有鼻入之嗅性,则至有闻之通时。此闻则应随塞而灭,无有嗅闻之性,云何通时,又能发明香、臭等气,来触于鼻耶?既闻香、臭,应非从塞而有也,抑又明矣]![抑]就是还是,还是很明显的道理,意思就是:没有什么好迷惑的,不难!
[若从根生,必无通、塞。如是闻机,本无自性]。
解释一下:如果说这个鼻子,单根就能生出闻性,不必借重通、塞二尘;但是,我们了解,如是闻根,它是离尘自体性的,本无[能入之]自性,入,它一定必须借重通、塞。单根,没有通、塞,哪有能入的东西啊?所以,本无能入之自体性,意思就是:根没有办法离开尘,根离开尘没有办法显现,尘离开根也没有意义啊![此破从根生。若谓鼻入嗅闻之性,从根而生者,则单根无尘,如是闻机(根也)离尘无体,本无能入之自性。以有所方有能],以有所闻,方有能闻,能所都没有,[今既无所入之尘,安有能入之根]?记得!能、所是孪生兄弟的,这个没有办法分开的。[则不从根生也,抑又明矣]!还是很明显的,没有什么好迷惑。
[若从空出,是闻自当回嗅汝鼻;空自有闻,何关汝入]?
如果说从虚空而来,是闻精、是闻性自当返嗅你的鼻,因为鼻子里面有小小的空,虚空自己有闻,何关汝入呢?若从空出,是闻自当返嗅汝鼻,空自有闻,何关汝入?很容易看得懂。
[此破从空来。若谓嗅闻之性,从鼻孔之空而来者,是空有闻,自当回(返也)嗅汝之鼻根。因有回嗅二字,故知是指鼻孔之空,非外空也。纵许能嗅,但是虚空,自己有闻],虚空自己的事,[又何关汝阿难鼻入之事?是知不从空生也,抑又明矣!三无所从来竟]。
[午四 结妄归真]
[是故当知:鼻入虚妄,本非因缘,非自然性]。
[准上可知。三鼻入竟]。这个不是很困难。
[巳四 舌入 (分四)]
[午初 举例显妄]
[二 辨妄无体]
[三 无所从来]
[四 结妄归真 今初]
[阿难!譬如有人:以舌舐吻,熟舐令劳。其人若病,则有苦味。无病之人,微有甜触。由甜与苦,显此舌根,不动之时,淡性常在。兼舌与劳,同是菩提,瞪发劳相]。
这个舌稍微有一点不同,解释一下:阿难!譬如有人以舌舐吻,[吻]就是这个嘴巴的二个角,电影男女主角常常接吻,口的二个角就是吻。用自己的舌头,舔自己嘴巴二个角,熟舐令劳,熟舐就是久,时间久,一直舔完左边角,舔右边角,叫做熟舐令劳,就是舔了很长的时间,就是舌触。就是久了,让这个舌识疲劳的意思,变成舌触疲劳相,自己舔自己的嘴角。这个人没有用任何的味道,其人若病,如果说这个人有病的话,自己生病了。则有苦味,因为身体有病,这个舌头的味走样了!这个是真的,一个人生病的时候,舌头的味觉会消失的,会变味的。无病之人,微有甜触,如果这个人没有生病,他舔久了,嘴巴二个吻角甜甜的。由甜与苦,显此舌根,不动之时,淡性常在,记住!苦还有甜,当作一起讨论;这第二个就是淡,总共三种味道。三种味道,其实是二种情形,一个是苦,一个是甜,其实是一个有病,或者无病的时候的味道;一个是舌根不动的时候,淡性常在,不苦也不甜,这个是淡性常在。兼舌与劳,同是菩提,瞪发劳相。
[此亦自法为例。假设一事,譬如有人,以舌舐吻;舐即舔也。舌根无有外物可舐,但用舌入,自舐其唇吻;吻即口之两角。熟舐乃舐之既久],非常久,[令舌发劳。其人若病,舐之则妄有苦…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第七套 六入本如来藏•妙真如性 第一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