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性就是佛,就是無量的大智慧,竟會去搶一件麥可傑克森的內衣,實在真是的,幼稚、無知,人總是這樣,不欣賞自己,都是欣賞別人。
前天,有個寫信來,很欣賞,很欣賞師父,欣賞,好像在寫情書,欣賞得不得了,然後,我的身高157,體重45×2,45×2剛好90,比..,不可以說隔壁,比85的還重,你想想看!哇!90公斤,你想想看!他說他以前都是..,法觀你有看嗎?法觀,那封信,法觀現在在回信,我沒講人家的名字,沒差別,從彰化寄來的,我沒講人家的名字,沒關系!他說他以前是宋楚瑜、馬英九,趙甯、趙少康的影像,自從聽了您的錄音帶以後,他們已經不複存在了,很嚴重!真的在造業,他想要我的相片,你看,是否要寄給他?想要師父的相片,待會兒拿到了,吻一整天就慘了,害我嘴角覺得怪怪的,那就麻煩了!當然這是開玩笑的,欣賞法師,有這個善根也是好的,不過,你爲什麼不欣賞自己的本性,師父有什麼好看的,也是一個外在、一個軀殼而已,沒有什麼好看的,你的本性是最清淨的,你要欣賞你的本性才對,世界上最美的就是我們一顆善良的心,慈悲喜舍的心,在座諸位!你這輩子若心善良,即使你這輩子沒有往生極樂世界,你來世所感召的,會美得不得了,很漂亮,爲什麼?因爲你的心美,感召來世,你一定會很美,無論男的、無論女的,一定會很美,因爲,你生生世世修的都是正,正人君子,你的心美。
【甘露法之食。】
天食是甘露味,吃了之後會長生不老,不老長生,所以,甘露叫做不死藥,不死之藥,所以,甘露法之食,以甘露爲食。
【解脫味爲漿。】
無量的甘露充其體,八解脫的法漿滋潤他的身體,所以,解脫味爲漿,八解脫的法漿。
【淨心以澡浴。】
清淨心當作我們的洗澡水,淨心以澡浴。
【戒品爲塗香。】
淨戒,持清淨戒,會除掉我們的汙穢,就像我們身上塗了香氣一樣。
【摧滅煩惱賊。】
我們的煩惱從哪裏來?從我執、法執來,從無明來,我們一下子無法進入無生法忍,我們必須依照次序。
比如說你先持戒律,避免五欲六塵的煩惱,根器利的人,一下子就進入本性,善、惡、是、非都能安住。所以,我現在慢慢發現到,聖人的修持法跟凡夫的修持法是不一樣,凡夫的修持法是重複的累積的意識狀態,他一直怨東、怨西,要這個、要那個,他對于善很贊歎,對惡容不下,一絲一毫的是非都會引起他很大的沖擊,這叫做凡夫的修持法,若以《維摩诘經》來講,這是不二法門,是、非、善、惡自有因果,聖者在修行,他不管行住坐臥都是不二法門,善空,惡性本空,無所執著,他自己在行善,他不會講自己在行善,他看到衆生的惡,他也不會瞧不起他,在他的內心是容天、容地、容淨、容垢,所以,是故空中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。但是,衆生的修行是垢淨強烈,這個人很善良、很好,支持他,這個人很惡,傷害他、排斥他,這哪是佛法?若這樣子,造惡的衆生你怎麼去救他?
所以說,過去,我一向的看法,我的修行,就是以前的修行,是一種分別心,強烈的對立,慢慢、慢慢發現到大乘菩薩道的精神,是非善惡、冤親債主,慢慢以空性融和,融和,這樣煩惱會很少,所以,不要以抗拒的心態來面臨這個世間,不要用抗拒,你用抗拒,你沒辦法,對立,強烈的對立,煩惱不是外來的,煩惱還是自己的問題,所以,我常說:傷害我們的,他是佛,攻擊我們、誹謗我們的,他是菩薩,我們是凡夫,我們應當接受這種果報,歡喜沒有怨言,煩惱就起不來,你硬是要把傷害你的人,跟他敵對,變成你內心裏面還是仇敵,並沒有放下,也許人家講得很對也不一定,我們是真的錯了,所以,有時候是非對錯很難斷定,很難定奪,自有因果,用不著你去煩惱,自我煩惱,誰是誰非,這是一種多余的負擔。
【勇健無能踰。】
踰就是超越,勇敢,沒有一個人可以超越他,踰就是超越。
【降伏四種魔。】
降伏四種魔,以前我們都講過了。
【勝旛建道場。】
旛就是講經說法的時候,建旛,或是裝飾時所用的旛,建道場;表示殊勝的意思,但是,我們的內心不建立的時候,再好的外面,道場、旛,也沒什麼用。
有一次,有一個法師,他剃度很多徒弟,但是,這個法師,後來他有苦衷,他要還俗,還俗時,他的徒弟就哭,哭泣,師父就對他開示,我所教給你們的法,都是正知正見,還俗是我個人的問題,你們不能受我的影響,爲什麼不必受我的影響,釋迦牟尼佛教你們依法不依人,他不是教你們依人不依法,師父現在要還俗,我有我的看法,因爲,我家裏還有老母,經濟上困難,他有他的苦衷,我把事情辦完,我再來,所以,他的徒弟不能接受師父的還俗,因爲,師父出家二、叁十年,但是,在師父的觀念裏,他是無礙,他不是真的還俗,他是有苦衷,他把事情處理完,他再繼續修行,所以,師父就對他開示,法本無生,法本無滅,你是求法而來,不是求師而來,你求法而來,法無來去、法無生滅,法無垢淨,你的清淨心拿出來,與師父還俗不還俗不關你的事,徒弟慢慢的平息,平息。
所以說,不把你內心清淨心的道場拿起來,在相裏面去對立、去執著,你永遠不能成佛道,釋迦牟尼佛成道以來,沒有恨哪一個衆生,沒有惡哪一個比丘,或者是說他要報複什麼,或哪個方向,佛陀沒有,佛陀對做善的人鼓勵,你做善事,佛陀對惡的人忍耐,慢慢感化他,慢慢感化,一天、二天,若是我們,我們哪有這種耐性,我們沒有,所以,我們不能成道,我們一聽到惡,快昏倒了,搞不清楚狀況是什麼,就是這種情形,永遠不能成道,他找不到本性,爲什麼?他有起伏,你若現在告訴我惡、善,哪個是怎樣大修行,哪個是怎樣,我都安靜,因爲他跟我的生死沒有關系,他的生死跟我無關,你到他眼前,贊歎那個人有多好、多好,我隨喜,你若到我眼前,這個人多麼壞,又怎樣,我笑一笑,他多壞跟你的生死有什麼關系,所以,法既然無起滅,我們就能夠安住在當相即空,馬上完成覺悟的本性,我現在的心情,不敢說像佛,至少我知道要在這地方下手,我若看徒弟對我有信心,我就說:你依法不依人,我若看到徒弟對我沒信心,我就做最壞打算,一切法本來不生,一切法本來不滅,來去是衆生相,來來去去是流動相,是求相不是求性,于相中,我內心裏面有起伏,落入生滅法裏面,一切隨緣,這個就是法。
【雖知無起滅。示彼故有生。】
雖然知道一切法沒有所謂的生滅,本來無起滅,沒有所謂的生滅,但是,示現,讓他看到有一個生。
譬如說【悉現諸國土。如日無不見。】
就像現于諸國土,就像太陽清清楚楚,沒有看不到的地方。
【供養于十方。無量億如來。諸佛及己身。無有分別想。】
供養于十方,無量億的如來,無量億當然是以數目,其實如來不能以數量觀,方便,無量億如來表示由衆生成佛的已經是無量無邊,諸佛以及自己的身,無有分別想,在座諸位!諸佛就是淨善,以及自己的身,我們自己的身,是煩惱的根本,也就是說對諸佛的清淨,以及自己的煩惱還放得下,其實就是空想,做空的觀想,也就沒有所謂的清淨的佛,沒有所謂汙染的衆生,垢淨一如,沒有分別想,無分別想。
【雖知諸佛國。及與衆生空。】
雖然知道諸佛國土,以及衆生是空性。
【而常修淨土。教化于群生。】
常常修淨土,這個淨土在這裏是指一切清淨的國土,不是專指西方極樂世界,雖然知道諸佛國土跟衆生是空性,但是,他所修的,心淨則佛土淨來教化衆生。
【諸有衆生類。形聲及威儀。】
一切衆生之類,一切的形;外表、聲音跟威儀。
【無畏】就是四無畏,四無畏,十【力菩薩。一時能盡現。】
一時能夠全都同時顯現。
【覺知衆魔事。而示隨其行。】
了解一切著魔的事。
這個著魔,有的佛教徒也會起乩,上次,我有一次到四湖,一個佛教徒起乩,他說,因爲他現觀世音菩薩,他說他是觀世音菩薩,起乩,我說:來!你是觀世音菩薩,來!你誦《普門品》,你背《普門品》讓我聽看看!背啊!他說:我是觀世音菩薩。我說:來!你背來讓我聽看看!後來又改成:我是釋迦牟尼佛!我說:你是釋迦牟尼佛!你念楞嚴咒讓我聽看看!你看書,看書念楞嚴咒讓我聽看看!你騙誰?我若講到《楞嚴經》,我們後面會講到《楞嚴經》,這些乩童就跳不起來,他就跳不起來,跳起來講的與《楞嚴經》互相違背,《楞嚴經》講怎樣,除非你要入涅磐,講得很清楚,《楞嚴經》說,除非你是菩薩要入涅磐,不然,都不可以起乩說你是菩薩再來,都不可以講這句話,若是哪一個佛教徒,你說你起乩是什麼再來,你先翻看看《楞嚴經》,你先看看《楞嚴經》怎麼說,你才來跟我講,到底哪一個人是正法,哪一個人是邪法,你是依經典講的依法不依人,還是依人不依法,要先弄清楚,所以說,這很簡單,他若說他是文殊師利菩薩再來,你就說:不然,你讀《華嚴經》讓我聽看看,因爲文殊師利是華嚴叁聖,他若說他是普賢菩薩再來,你就對他說:《普賢行願品》你背一次讓我聽看看,一下子就..,他就無言以對了,絕對講不出。有一次,有一個,在雷音寺起乩,佛教徒哦!女的哦!她起乩,起乩說怎樣,起乩說:師父!人家說你沒修行,我說:噢!你是什麼來的?她說:我是鬼。我說:你怎麼會了解?她說:鬼什麼事都知道。我說:你稍等一下,我就去拿支筆,手裏寫個字,我說:我手裏寫什麼?她說:你寫佛。我說:亂講,什麼都沒有寫。什麼都沒有寫,我故意寫個佛,她看到,我問:我寫什麼?她說:你寫佛。空空洞洞的,騙誰?這招,對衆生有用,對我沒有用。所以說,經典聽多,他不會被迷惑,他也不會相信乩童的話,起乩就胡亂講,很簡單的事,你先問:你是什麼來的?很簡單!他若說他是鬼來的,鬼有通,來!你寫個字在手中,不然,你不要…
《維摩诘所說經要解 佛道品第八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