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維摩诘所說經要解 入不二法門品第九

  【入不二法門品第九】

  經文:【爾時,維摩诘謂衆菩薩言:「諸仁者!雲何菩薩入不二法門?各隨所樂說之。」

  會中有菩薩名法自在,說言:「諸仁者!生、滅爲二。法本不生,今則無滅,得此無生法忍,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德守菩薩曰:「我、我所爲二。因有我故,便有我所;若無有我,則無我所,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不眴菩薩曰:「受、不受爲二。若法不受,則不可得,以不可得,故無取、無舍,無作、無行,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德頂菩薩曰:「垢、淨爲二。見垢實性,則無淨相,順于滅相,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善宿菩薩曰:「是動、是念爲二。不動則無念,無念則無分別,通達此者,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善眼菩薩曰:「一相、無相爲二。若知一相即是無相,亦不取無相,入于平等,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妙臂菩薩曰:「菩薩心、聲聞心爲二。觀心相空如幻化者,無菩薩心、無聲聞心,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弗沙菩薩曰:「善、不善爲二。若不起善、不善,入無相際而通達者、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師子菩薩曰:「罪、福爲二。若達罪性,則與福無異,以金剛慧決了此相,無縛、無解者,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師子意菩薩曰:「有漏、無漏爲二。若得諸法等,則不起漏、不漏想,不著于相,亦不住無相,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淨解菩薩曰:「有爲、無爲爲二。若離一切數,則心如虛空,以清淨慧無所礙者,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那羅延菩薩曰:「世間、出世間爲二。世間性空,即是出世間,于其中不入、不出,不溢、不散,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善意菩薩曰:「生死、涅槃爲二。若見生死性,則無生死,無縛、無解,不生、不滅,如是解者,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現見菩薩曰:「盡、不盡爲二。法若究竟,盡若不盡皆是無盡相,無盡相即是空,空則無有盡、不盡相,如是入者,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普守菩薩曰:「我、無我爲二。我尚不可得,非我何可得,見我實性者,不複起二,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電天菩薩曰:「明、無明爲二。無明實性即是明,明亦不可取,離一切數,于其中平等無二者,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喜見菩薩曰:「色、色空爲二,色即是空,非色滅空,色性自空;如是受想行識、識空爲二,識即是空,非識滅空,識性自空。于其中而通達者,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明相菩薩曰:「四種異、空種異爲二。四種性即是空種性,如前際、後際空故,中際亦空,若能如是知諸種性者,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妙意菩薩曰:「眼、色爲二,若知眼性,于色不貪、不恚、不癡,是名寂滅;如是耳聲、鼻香、舌味、身觸、意法爲二,若知意性,于法不貪、不恚、不癡,是名寂滅。安住其中,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無盡意菩薩曰:「布施、回向一切智爲二,布施性,即是回向一切智性;如是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禅定、智慧,回向一切智爲二,智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。于其中入一相者,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深慧菩薩曰:「是空、是無相、是無作爲二。空即無相,無相即無作;若空、無相、無作,則無心、意、識,于一解脫門即是叁解脫門者,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寂根菩薩曰:「佛、法、衆爲二。佛即是法,法即是衆,是叁寶皆無爲相,與虛空等;一切法亦爾。能隨此行者,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心無礙菩薩曰:「身、身滅爲二。身即是身滅,所以者何?見身實相者,不起見身及見滅身,身與滅身無二無分別,于其中不驚不懼者,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上善菩薩曰:「身、口、意善爲二。是叁業皆無作相,身無作相即口無作相,口無作相即意無作相,是叁業無作相,即一切法無作相。能如是隨無作慧者,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福田菩薩曰:「福行、罪行、不動行爲二。叁行實性即是空,空則無福行、無罪行、無不動行,于此叁行而不起者,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華嚴菩薩曰:「從我起二爲二。見我實相者,不起二法;若不住二法,則無有識,無所識者,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德藏菩薩曰:「有所得相爲二。若無所得,則無取舍,無取舍者,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月上菩薩曰:「闇與明爲二。無闇、無明,則無有二。所以者何?如入滅受想定,無闇、無明;一切法相亦複如是。于其中平等入者,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寶印手菩薩曰:「樂涅槃、不樂世間爲二。若不樂涅槃、不厭世間,則無有二。所以者何?若有縛,則有解;若本無縛,其誰求解?無縛、無解,則無樂厭,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珠頂王菩薩曰:「正道、邪道爲二。住正道者則不分別是邪、是正,離此二者,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樂實菩薩曰:「實、不實爲二。實見者尚不見實,何況非實?所以者何?非肉眼所見,慧眼乃能見,而此慧眼,無見、無不見,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如是諸菩薩各各說已,問文殊師利:「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?」

  文殊師利曰:「如我意者,于一切法,無言、無說,無示、無識,離諸問答,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于是文殊師利問維摩诘:「我等各自說已,仁者當說,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?」時維摩诘默然無言。

  文殊師利歎曰:「善哉!善哉!乃至無有文字語言,是真入不二法門。」

  說是入不二法門品時,于此衆中,五千菩薩皆入不二法門,得無生法忍。】

  【入不二法門品第九】

  這品是《維摩诘經》的精華,什麼叫做入不二法門?就是說我們這個世界,一切都是相對法,都是事相的對立,但是,以法界角度來講,叫做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就是絕對,它不是對立、不是相對的世界,這叫做不二,也就是說以法界的角度來觀察這世界一切都沒有對待,入不二法門就是說雖然一切都是相對待,但是,當下就入不對待的世界,所以說,待而無待,無待而待,就是說無對待當下就是對待,對待當下就是無對待的世界,這叫做入不二法門。這世間所有一切都叫做法,一切聖人通達之處叫做門,也就是說世間一切法通往聖人之道叫做入不二法門,若要用不二法門,用直接又簡單的道理,就是說有爲法亦無礙,無爲法也無礙,他貧窮,他也無礙,他富裕,他也無礙,他看到衆生做善,他也無礙,他看到衆生造惡,他也無礙,所以,不二就是可以包容、可以釋懷,不執著、沒有對立,所以,入不二法門就是容天容地、容貧容富、容善容惡、能淨能穢,一切解脫自在無礙,有爲、無爲統統圓融,不二就是沒有對立。

  【爾時維摩诘謂衆菩薩言。諸仁者。雲何菩薩入不二法門。各隨所樂說之。】

  就是說在座衆菩薩!一個個起來報告,你們如何入不二法門,若悟到本性當然是一,但是,就事相來講是個個不相同,所以,是一,所以爲衆說之由,入道都是不二,歸元無二路,方便有多門,現在一個個菩薩起來講時,可說入不二法門有非常之多的方法,不是只有一個,每尊菩薩悟到的都不同,

  【會中有菩薩名法自在說言。諸仁者。】

  諸仁者就是尊重會中一切菩薩。比如說徒弟寫信給師父,他就寫:恩師慈座!師父寫信給徒弟,就:某某賢者,某某賢者或者是某某仁者,做師父的人寫給徒弟,稱徒弟稱仁者,有慈悲心的人,或者是賢者都可以,

  諸仁者,【生滅爲二。】

  就世間人來講,生;有個産生的東西,有一個開始,有一個滅,消失叫做滅,這是二,生跟滅爲二就是不同,但是,菩薩悟道,悟到什麼?

  【法本不生.】

  爲什麼說法本不生?

  諸法因緣生,當下就是空性,只是一個五蘊:色受想行識,外表是地水火風在變化而已,內四大,外四大,因緣業報在打轉而已,沒有實體。

  你說它是生,實在是虛妄的生,既然它是虛妄的生,其實是無生,你既然起心動念,自己變出一個世界,自己起心動念産生錯覺,自己一直執著。

  所以,本來一切的法相,就是體相一如,沒有這種東西,真實相就是完成了如如不動覺悟的本體。

  但是,我們強迫自己,因爲我們有慣性意識;習氣,異熟的習氣、等流的習氣,變成我們不得不分別,不得不強迫自己走向業障的那一端,沒有辦法!被強迫,因此,我們,雖然說生,其實是無生,但是,若講實在是無生,人家會講:奇怪!這世間明明就有來來去去。不是。它是說:生的本身,你透視它的時候,實在是短暫,而且不實在的,既然是虛妄的,就不能講它是生,只是湊合一下,你說生的前一秒是什麼?是生,生的前一秒又是什麼?有無窮的過患,你說這一秒滅,滅了以後,另外一秒又跑出來,這一秒,第二秒對第一秒來講,它也是滅,所以說,我們從第一秒來講,第一秒對前一秒來講,第一秒是所謂的生,第一秒對第二秒來講,它又是滅,生本身又是滅,滅了又生,生了又滅,就是虛妄、假設的名詞,所以,生者無生,不是否認生的存在性,不是說開悟者看到這世間都是如如不動,都動彈不得,不是,開悟者是將這一分意識轉成本性,他只有一分,但是,千百萬億衆生無明的共業,還是繼續支持這世間的生滅,所以說,雖然這一分轉過來,完成了覺悟,但並不代表把所有世間的生滅都轉成不動,這個不能誤會,比如說,我今天,假設說我大徹大悟,這個大徹大悟只占有,千百萬衆生之一,才一分而已,雖然轉得過來,但是,衆生的無明,無量無邊的衆生仍被束縛住,所以,他看這個世界,還是一樣的生生滅滅,還是一樣不清淨、痛苦、煩惱,但是,只有我這分清淨,就算這分清淨,但是轉不了..,轉不了所有無量無邊衆生的意識狀態,沒辦法!我們的世間從哪裏來?從業感來,這個業感就是衆生共同的無明,所以,因爲宿世所造的業不同,人所看的世間跟畜生所看的世間,業報又不同,又不同,因此,開悟的聖者,或是佛祖的心境,不是我今天開悟、大徹大悟,我就有辦法把所有生滅法的衆生的心,把它轉成不生滅,不可能!你這分是…

《維摩诘所說經要解 入不二法門品第九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