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維摩诘所說經要解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▪P5

  ..續本文上一頁,什麼叫做真正的福?無相是真正的福。

  所以說,當于一切衆生心行中求,就解決了,在座諸位!師父已經盡心盡力,勸告你們了。

  【又仁所問何無侍者.】

  仁就是指文殊師利菩薩,就是文殊師利菩薩你所問的。爲什麼你旁邊沒有侍者?

  【一切衆魔及諸外道皆吾侍也。】

  哇!這境界太高了,非常之高,很驚人!一切衆魔、外道都是他的侍者。

  我們若將外道當做敵人,就不對了,你看看!他證悟到法身,本來的面目實相,一切相對他都無礙,所以,魔就是他的侍者。

  【所以者何。】爲什麼?【衆魔者樂生死。菩薩于生死而不舍。外道者樂諸見。菩薩于諸見而不動。】

  爲什麼于諸見而不動?不見有異相,因爲,實相沒有這些。所以者何,衆魔者樂生死,因爲他都在五欲六塵中享受,不能自拔,他那種樂,太快樂,所以沒辦法,不能自拔,所以,他都在六道輪回裏,不能解脫。菩薩于生死而不舍,他觀一切衆生都是他的孩子,他要來救,所以在生死六道輪回當中,他不舍衆生的生死。

  什麼叫做外道?心外求法,下面說樂諸見,這個樂不能解釋作快樂,這個樂要解釋作強烈地執著自己的看法,叫做外道。樂諸見就是說,歡喜執著于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,不聽信正法,這叫做外道。但是菩薩于諸見而不動,因爲一切見都是我們心中的東西,法身大士,生死跟涅磐都一樣,所以不舍,邪見跟正見都一樣,都是不動。所以,魔就變成他的侍者。

  【文殊師利言。居士所疾.爲何等相。】

  文殊師利問:你到底是什麼病?是什麼相?

  【維摩诘言。我病無形.】無形的病,你曾聽過嗎?【不可見。】看不到,他的病看不到。

  【又問。此病身合耶.心合耶。】 

  這個病是跟身體所起的病,還是跟心所合的病?因爲,前面聽說他生病,又說不可見,心病是無形相,所以不可見。身體的病是微細,所以不可見,因此産生懷疑,病一定是身、心所産生的,所以,就問是跟身還是跟心所起的病。

  【答曰。非身合.身相離故。】

  爲什麼?身是一切幻化的,所以,身也不是一個真正的身體。

  所以,我們今天若對身體的肉身,若沒學過佛的,就沒話講,若學過佛的人,我們的身體要照顧健康,隨便打扮一下,簡單洗一洗,顧得美美又可愛就可以,不用整天爲了貌相、身體而煩惱,買鞋子或是買衣服而煩惱,身體是假相。我聽說,聽說化妝一次,濃妝,有時候要一個多小時,或是挽臉,牙齒咬著繩子,以前曾看過挽臉,挽了又挽,沒辦法,挽臉,擦粉,二十叁日挽臉,二十四日是送神,很多事情,爲了這個色身很麻煩。既然知道這色身是假的,隨便啦!那天看黃莺莺,電視播的,眼睛沒有雙眼皮,去割,割下去,不太自然,單眼皮也有單眼皮的好處,別人雙眼皮比較多,我們單眼皮是稀有動物,不須再去割,我們是單眼皮,沒關系,也是很美,不要瞇瞇眼就好,有的鼻子,鼻子不要長得讓雨淋得到(塌塌鼻)就好,雨淋不到,隨便,有的人去割鼻子,割得很腫。所以,說真的,長得醜,以世間人來講是悲哀,若有學佛就不會,他就知道,身是離開一切相,這不是我們真正的色身,幻化的、五陰皆空的,這樣就不會爲了貌相、身體一直在那裏忙碌,人有智慧跟沒有智慧,天地之別。比如說,馬可仕的夫人伊美黛,伊美黛的鞋子有叁千多雙左右,她若一天穿一雙,要穿十年才穿得完, ten year 後面再加s, ten years ,你想想看!你看人的欲望很驚人,至于我,你看我那雙鞋子,今天穿那雙,明天下雨也穿那雙,你家有死人也穿那雙,結婚也穿那雙,到素食館吃飯也穿那雙,一大早睜開眼睛也穿那雙,我才不管那雙鞋子能不能穿,到底誰比較快樂?伊美黛到今天來講,誰比較美?她又不比我美。

  說真的,我告訴你!人的心若有大智慧,再怎麼看都是可愛的人,生有大智身心,內心有大智慧的人,隨手一拈,統統是本,統統是無量的財富,對不對?軀殼只是暫時性的,身相離故。

  【亦非心合.心如幻故。】

  當然不與心合。

  文殊菩薩【又問地大水大火大】人家罵你:你在火大嗎?不,這是佛教的名詞,火大,【風大.于此四大何大之病。】我們的色身是四大所組成,我們一個一個觀照,四大是從哪一大而産生病。

  【答曰。是病非地大.亦不離地大。水火風大.亦複如是。】

  因爲四大的本性,本來沒什麼痛苦與不痛苦,但是因爲衆緣和合,相克,增加、減少,比如說我們的風大,風大就是感冒、咳嗽、打噴嚏、過敏;地水火風的火若很大,就會口幹舌燥;人若水大就水腫,就水腫、眼袋;地大的病就骨折,頭顱,所以,到底是哪一種在生病,意思是四大調得不好而生病,幻離之身。所以說,産生的病就是這樣,意思是說病本來無自性,說無病又四大假合而有,若說有病,四大分析起來又全都沒有。

  【而衆生病從四大起。以其有病.是故我病。】

  意思是說四大本性本空,病本來也沒有。但是,因爲衆生執著假相變成有,所以,因爲四大而起,虛設有這個病,所以,你若推根本,推到究竟,我們了解四大無實,我們若要看它的形,實在沒有真正的病。

  【爾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诘言。菩薩應雲何慰喻有疾菩薩。】

  慰喻就是安慰,這個喻表示勸,勸告,好好地安慰、好好地勸告他,叫他放下身心,因爲凡夫的病一定會給我們煩惱、不安,産生病苦,我們要用法安慰他。

  所以說,菩薩應雲何慰喻有疾菩薩,要如何安慰,要如何譬喻、勸告呢?

  【維摩诘言。說身無常.不說厭離于身。】

  這很重要,要告訴他,我們的色身無常,但是不可以說我們討厭色身而要自殺。注意!因爲怕你輕生,不可說厭離這個色身,這個色身是無常,我要自殺,那就麻煩大了,不說厭離于身就是怕你斷滅,怕你自我想不開,以爲舍身就是得到常的本性,錯了。

  所以,世間有叁種法,世間法、出世間法,觀無常而厭惡我們的色身,這是聲聞法;執著我們的色身而不觀無常法,這是凡夫;厭離色身是聲聞法,認爲世間痛苦,世間人連無常、痛苦的身體都不覺悟,是凡夫。

  每個人都執著這個色身,每個人若不執著這個色身,那百貨公司准備關門了,大統、大立若要賣佛教徒,穩死的,我不騙你!看你多會買,他知道這世間是假的,佛教徒到大統、大立要買什麼,最多買兩件衣服就穿好幾年了,所以,若是凡夫他才會執著這種東西,若學佛的人有限,買個基本上須要的,再來就不須要了。

  觀無常而不厭惡色身,這是菩薩法,所以,爲病者說菩薩法。

  【說身有苦.不說樂于涅磐。】

  意思是說我們色身有苦,但是若要行菩薩道,不可以一下子就失去菩提心。我要入不生不滅的涅磐,失去菩提心,那衆生誰要救?大家都要進入涅磐,不示現生死、六道輪回,那誰要救衆生?

  所以,我們這裏的在座諸位,坐著的,有菩薩示現,我不騙你!我們這裏,不是我,是你們,我們這裏,有男衆菩薩,也有女衆菩薩,因爲我怕講到那些菩薩,所以,將你們每個人當作佛母看待,女的叫做佛母,你們很不簡單,菩薩!

  【說身無我.而說教導衆生。】

  這色身是無我,所以而說教化衆生,

  【說身空寂.不說畢竟寂滅。】

  這個色身當體就是不生不滅。畢竟寂滅就是不依體起用,不想度衆生,這都不是菩薩應該有的行爲。雖然身是當下空寂,但有妙用現前,不然,衆生怎麼辦?所以,菩薩都是以衆生的想法爲考慮。

  【說悔先罪.而不說入于過去。】

  意思是說教一切有病的菩薩,我們要好好求忏悔。大家都會犯過失,犯錯誤,過去的錯,忏悔就好,不須耿耿于懷。

  但是,而不說入于過去,入于過去就是罪性是永遠不變,這個罪,從今天到過去,統統不變叫做入于過去,從過去到現在,統統有罪叫做入于過去。入就是達,從過去到現在都沒有滅,因爲罪性是本空,意思是說你不可以告訴他罪性有長住性,罪性本空,它沒有永恒性,你只要悟道,你雖然造過業,犯過戒律,但是,你要對他開示:罪性本來是空,你不要讓他耿耿于懷,我們忏悔就好,但是,不要回想過去,讓罪過一直持續到今天,一直壓抑著我們。我們要對他開示:罪性本空,你不要把過去的罪過,再搬到今天來負擔,今天的負擔痛苦,一直到未來,這樣不會解脫。這句話就是這意思。

  意思是說過去若有犯過戒律的人,包括根本大戒,一切不善的惡業,沒關系!我們求忏悔就好,但是,而不能說入于過去,就是說不能說它是永恒性的、不變的,這樣犯戒的人、犯惡的人沒有機會忏悔,這樣不可以,知道嗎?而不說入于過去,就是說不要講他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是罪過,不須要,你只要一念覺悟,回光返照忏悔就好,這句話就是這意思,忏悔就好,好好忏悔就好。

  【以己之疾.愍于彼疾。】

  以自己的生病,憐愍于別人的生病。這就是將自己的立場,設施在對方的立場,是很有慈悲心的人,這是很有慈悲心的人。

  【當識宿世無數劫苦。當念饒益一切衆生。】

  現在有病苦,我們要先了解宿世有無量無邊的痛苦,我們才一點點,爲了衆生忙碌而痛苦,這算什麼?

  所以,我若在講經,若在病苦,病得很嚴重時,我內心就這麼想:人家從那麼遠來,我今天忍耐一下,爬起來,人家從那麼遠來,你跟人家講要講經,你突然停課,這樣不好。我今天的病苦,我生生世世一定有下過地獄,稍微痛苦一下,能夠滿衆生聽經聞法的法喜,何樂不爲?稍微痛苦一下就:啊!我頭痛,我怎樣了,就想休息,我不曾,我這個人是很勇敢的人,我是勇敢的男性,小孩子牙牙學語,講話不清楚。昨天,一隊遊覽車來,問我,我說:有沒有問題?後面一個舉手問,講一句詩句,也不知在講什麼,“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臺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”。我說:你是在講中文還是英語,我怎麼沒有一句聽得懂,我說:前面那位幫我翻譯一下,真糟糕!大舌病,真糟糕!我不是譏笑他,是說他講話不知在講什麼,我告訴他寫單子上來,…

《維摩诘所說經要解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