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的观念就没有重迭的影像,表示同一个体一个用而已,虽然,本体就是空,但是,与智慧吻合,同一个体性。
文殊师利菩萨【又问。】所以,那个「又问」,要加一个:文殊又问,不然,你会搞不清楚,什么叫做又问?旁边若不写,时间久了,又会一头雾水。
文殊菩萨又问【空可分别耶。】
注意听!这句的意思就是此空的智慧能够分别吗?意思就是说让我们能够得到空性的智慧,这种智慧可以用分别心得到吗?叫做此空慧可分别耶,简称空可分别耶,空性的智慧能够分别吗?
维摩诘【答曰。分别亦空。】
把笔拿起来加两个字,就是分别之慧亦空。分别亦空,中间加两个字,分别之慧,当下也是空,就是我们在分别的智慧也是空。
很深奥,若叫小乘人来听,可能会一头雾水。这段的意思是说智慧若不同于空性叫做分别,所以说,虽有分别也是空性。所以,刚才讲的就是说分别亦无分别,虽然分别,但是当下就是没有分别心。我们若能无心于分别,就是用我们真正的本体无心而分别,虽然分别就是无分别,虽然终日分别,未尝分别,所以说分别亦空。就是这样,我们是用智慧心去分别,因为智慧本身就是空性。
【又问。】文殊师利菩萨又问。【空当于何求。】
我们前面所讲的正智来明空,恐怕不了解空的道理,以为空是在正的一方面,而不在于邪,所以现在就说空在哪里求。
底下所讲的,邪正统统空性,要完成悟性不能有对立。
因此,第一句话他就告诉你。【答曰。当于六十二见中求。】
世间人听到会吓到,嗯!竟然在六十二种邪见中求。
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六十二种邪见也就是实相,不离我们的实相,只要一念之间悟道,六十二见也是空性,不能离开六十二见而有菩提,意即:空遍一切处,实相不能有对立,对立就变孤立。所以,空在哪里求?当于六十二见中求。六十二见是外道、是凡夫,所以,邪因正而生,正是因邪而起,你说他是邪见,他也说你是邪见,我们自认是正的,其实,他也自认为他是正我们是邪。
所以,真正的空性,不能因为对立法而互相衬托。邪正尽打却,菩提性宛然,意思是说邪因为正而生,正是因为邪而起,所以,本性是一,性本无二,所以,你想求得正智的空,当于邪见中求,就是这个道理。因我们现在已经求正法,求正法已经求习惯了,因为正,所以,对邪不屑一顾。
文殊师利菩萨问,维摩诘就回答,要让你当下体会到,一切境界全都是实相,包括邪魔外道在你眼前破坏,这也是我们的本性。问题是你有办法吗?我才告诉诸位!万法都是心的问题,心若保持如如不动,与实相相应,没有正跟邪的观念,空性没有对立的邪正,我们说求正道,也可以说是求邪道,正是对邪讲的,邪是对正讲的,都无所求,邪正统统没有,这就是真正的正道,佛讲的正都是讲实相,绝对的道理。
所以,这世间就是这样,比如说,那个人在做啥?师父!那个人在求快乐,你就可以回他话:那是在求痛苦,那就是在求痛苦,知道吗?为什么?乐因苦生,苦因乐有,苦乐对立而有观念的差别性,乐无自性,苦无自性,没有真实的乐,也没有真实的苦,这是实相。所以,我们就是这样子,比如说,我今天得到东西,你就对他授记:你有一天会失去这东西,我家多生一个人,你家就是多死一个人,知道吗?是这样啊!这样就对!过年我很快乐,今天是农历初一,若是农历初一,你就要痛苦,这都是对立法。无论一切时间,无论一切空间,我才告诉诸位!一念觉观即得本心,你就是本来的面目,“无喜亦无忧,随缘识得性,”无喜亦无忧,随缘了解本性的实相。无喜亦无忧,他没什么恐惧,不会恐惧。
【又问。六十二见当于何求。答曰。当于诸佛解脱中求。】
六十二见从哪里求?因为由正显示出邪,因为六十二见,若六十二见已存邪相,应该在哪里求?得其答案,应当在诸佛菩萨解脱中求,因为舍邪见名为解脱,你若没在诸佛菩萨中求,你不能解脱。
【又问。诸佛解脱当于何求。】
诸佛要解脱哪里?这句话你要注意!
【答曰。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。】
所有的答案都产生了,归类为这句就对了,心就是我们的枢纽,总开关。
我才告诉诸位!修行、修行,什么叫做修行?修正自己的观念,令其觉悟叫做修行。不是拚老命地拜佛,不是拚老命地磕头,或是拚老命地买水果,供花、供果,那个是其次。也就是要用心,你不听经闻法,你的心无法修正。修行:修正自己的理念,入于佛的智慧叫做修行。
所以,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。我们的心就是要修正,要如何修正?闻、思、修,听经闻法。你若不听经,你有多行,有的菩萨:师父!我自己买间茅蓬。在家人,自己整理一间房间修行,就独自修行,跑到台中独自修行。你多会修行,我问你,你多行。他的观念就是说我整天诵经叫做修行,这是很严重的错误。释迦牟尼佛哪有教你整天诵经才叫做修行,释迦牟尼佛有整天诵经吗?诵经要与心地相应,这种诵经才有用,就是在观照自己,经典就是要观照我们的本性,所有的本性若提起来,就是符合经典,一念觉观,即还得本心,一剎那之间观照我们的本性,这才是我们真正要找的目的。
我们不是,我们不来听经,不来闻法,我们稍微听到一点是非善恶,就开始排斥,就离开善知识、道场,结果,回去一直拚命地修行,拚命地修行,搞了二、三十年,比不上听善知识讲两句话。人就是悲哀,很悲哀!悲哀!就是这样子,不肯亲近善知识,他以为这样叫做修行,唉!我不要听经、不要闻法,我认真念佛。问题是观念还没有修正到一个正确的方向时,他会懈怠,他会懒惰,他没有完成空性的觉醒时,他的情绪会有高低潮,(情绪)起来时,自己不知怎么办,会生气,会撞头,佛号跑到哪里?没有了,你现在不能掌握,临命终又哪有办法?
我才告诉诸位!往生是平常的功夫,你一定要记得我这句话,这个人能不能往生,就要注意看他平常放得下放不下,就看得出来,马上看得出来,要记得师父的话。高僧大德讲过一句话,往生是平常的功夫,你看这个人平时什么事情都不跟你计较,那就百分之八、九十绝对往生,他临命终时,眼睛一合,他又不跟你计较,你说他好,说他不好,都没关系,你想想看!这种人的定力到什么程度,他一心念佛,你想想看!你也很认真念佛,每件事都很会计较,你的心不与佛菩萨相应,佛菩萨是一块大的磁铁,但是,你拿一块木材让他吸,拿一块木材,来啊!来啊!吸不上来,希望佛菩萨来接引我们,至少你要先变作一块铁,跟他的磁场相同,难道不是这样?至少你要把自己变成那块铁,有可以吸引的条件,对不对?你的心烦恼得不得了,就绝缘,跟一块木材,一块木材跟一块大磁铁吸不上来,诸佛菩萨您来接引我,平常放不下,死时不瞑目,平时什么事都跟人家计较,到处造口业,讲人家的坏话,到处树立敌人,你想想看!虽然在拜佛,那有什么用?我们这张嘴不讲话会死,好可怜噢!悲哀!悲哀!你听得懂吗?佛祖是一块大磁铁,至少你要把它变成一块小铁,才有被他吸引的条件,他吸引的条件就是慈悲喜舍、放下、看破、提起佛号、正知正见、不与众生计较、原谅宽恕众生、包容一切不同看法的人,这才能吸得上来。光拿一块木材让磁铁吸,吸不上来,绝缘体不同。所以,要把自己变作一块铁,不管是钢铁或是破铜烂铁,只要是铁就可以去,只要有跟佛菩萨的心相应,破铜烂铁也可以吸,也吸得起来,只要是铁,烂的铁也没有关系,对不对?这样就往生了,咻!一下子就上去了,你不要搞一个绝缘体,不相应的东西,一天到晚都跟人计较,瞋恨心又重,仇视又嫉妒,贪心,免谈了,临命终你说..,你现在看不开,我现在看不破,但是,我临命终一定看得破,impossible,打死都不可能,不可能!你现在看不开,你想你临命终有办法吗?你临命终还会贪恋,要死又不死的,我还有什么任务还没完成,哪个人对不起我,我要好好跟他计较,对不对?
我告诉你!修行都只是一个念头而已。我常常在看病,对不对?老是想:跟本性有关,我告诉你!找对跟找不对都在一剎那之间而已,这跟找医生一样,我的鼻子过敏,差不多二十几年,一、二十年了,西医也看,邱医师也看,鼻子就是治不好,治不好,那天,讲比丘尼戒,我就宣布,你们有没有认识能治好鼻子的,嘉义的比丘尼拿张名片给我,我抱一线希望,因为我没办法,鼻子老是过敏,没办法,我就去了,去找他,点药点四天,碰!一块肉掉出来,叫什么?这叫做鼻夹肉肿大,他说:这种病你多会吃药,吃一牛车也治不好,不可能!这块肉若不除掉,我晚上躺着都不能呼吸,要半躺半倒,要美人斜倚才睡得着,躺着马上不能呼吸,阻塞,鼻塞,现在点药下去,一孔四千,二孔八千,昨天,那块肉已经掉下来,碰!一下子就掉下来,现在舒畅多了,二十几年的痛苦,知道吗?二十几年的痛苦,中西药、吉田耳鼻喉科,我去看了两年的耳鼻喉科,我若到北部的大专院校上课,一下飞机一定是先到耳鼻喉科看诊。这就是跟我们的本性相同,我们今天参访善知识,我们今天一直找善知识,找什么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,或什么才是生死修行的根本,找、找、找..,找到后来,到后来因缘具足,一念之间还得本心,不生不灭,你就是佛。有一个老菩萨拿水果来拜,我就告诉他:菩萨!你拿水果做啥?我来求佛祖保佑,我说:你怎么不保佑自己?对不对?你怎么不保佑自己?你拿水果来拜,如果一天到晚跟人吵架,不忍让一下,跟人家没拿水果来,终日不跟人计较,看哪一个比较消灾,你看!两个人哪个比较消灾?每天拿花来插,每天拿水果来拜,每天都拿来拜,供养师父或什么的,不用,这些都不用,也不用拿花来插,也不用拿水果来拜,你在那里合着眼,一念之间都是本性功夫,你多会拿,一切福田不离方寸,禅宗祖师所讲的,每句都一针见血…
《维摩诘所说经要解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