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聽看看,這是私下幫助你了解,這無妨,這沒關系,你若貪著禅味,很快就著魔,是菩薩的縛。
【以方便生.是菩薩解。】
方便生就是善巧的智慧叫做方便,用善巧方便智慧而産生,這是菩薩的解。
我們現在就是沒有方便的善巧,沒有方便善巧的智慧。
【又無方便慧縛.有方便慧解。無慧方便縛.有慧方便解。】
這段有很多人會讀錯,這段不能這樣讀,無方便,慧縛,有方便,慧解,不是這個道理,不是這個意思。
無方便慧縛,這段都在問我們,什麼叫做無方便慧縛?有方便慧解?無慧方便縛?有慧方便解?
方便指德,慧指空。無方便就是說如果這個人不修德的方便,但是他有修空的智慧,空慧,這也算是被束縛起來,這句話這樣解釋才對。不能讀作無方便,慧縛,這樣不對。無方便就是說他沒有修德,但是有修慧,(縛要另外讀,)也是一種束縛,這樣讀就對了。你若讀成:無方便,慧縛,你沒有善巧方便,而智慧被束縛,錯!不是這個意思,所以,你作筆記要做得對,不要抄錯。
說無方便,如果這個人修行,但是他不修德行,慧,他有修,但也是束縛;如果有方便又有修智慧,這就是解,菩薩的解,他沒有慧,就是沒有空慧,方便就是有修德,這裏的方便指德,但是也是被束縛。有慧方便解,你有空的智慧,又有方便的德行,你就是菩薩的解。
【何謂無方便慧縛?】
哪一種情形是不修德行但有修慧而束縛的?
【謂菩薩以愛見心莊嚴佛土,成就衆生;】
以就是因。愛見是指執著的心。「莊嚴佛士」前加一個「來」,因愛見心來莊嚴佛士,來成就衆生。
【于空無相無作法中,而自調伏,是名無方便慧縛。】
而能夠修這些法,前面就是說執著,以莊嚴佛土的德,但是後面的空慧,意思說因爲動靜沒有辦法一如,有空慧但是也是被束縛。
【何謂有方便慧解?謂不以愛見心莊嚴佛土成就衆生,于空無相無作法中,以自調伏,而不疲厭,是名有方便慧解。】
這句話正好跟剛才相反。
空、無相、無作叫做叁門清淨絕非虞,並不是空談的,是真正的,空無相無作就是叁門,這叁個法門能夠讓你清淨,直達涅槃的境界,所謂心地功夫就是指這叁個,所有的心地功夫,成佛不離這叁個智慧,空的智慧,無相的智慧,無作,無作就是無所求,無所求的智慧,學佛的人在刹那間即得清諒,爲什麼?有空的思想,有無相的思想,有無所求的思想。這樣調伏,並且也會不疲厭,也就無礙。
【何謂無慧方便縛?】
意思是說:什麼叫做無空性的智慧,但是修這個德行?
【謂菩薩住貪欲嗔恚邪見等諸煩惱,而植衆德本;是名無慧方便縛。】
因爲沒有空性的智慧,當然會有煩惱,菩薩雖然慈悲喜舍。
植就是勤修,很精進地修這些德,但是他的煩惱沒有辦法斷,沒有空的智慧怎麼斷煩惱?這就是無慧方便縛。
我常告訴諸位!沒有善知識,你很難修行,就是這意思,你沒有空的智慧,空的智慧要有師父指點。“我都不要聽經聞法,我都自己在家功用”,你沒那麼行,若這樣,佛當時住世,那些弟子就不用跟隨佛四處行腳,跟隨四十九年,不用,跟他講一講,兩句話就在那裏修行就好,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有這樣嗎?聽佛講二、叁句話躺在房內不外出,沒有,佛在說法,無量無邊的衆生,都要來聽經聞法。所以,佛製戒律,凡是受菩薩戒,四十裏以內在講經,不來聞法,犯戒。聞法才能進入了生死的階段,我們對自己很有信心,有時候要聽人家的勸告。
所以,空性的智慧,一天講一些、講一些,見解就會慢慢驕正,我們一開始就像在照相,焦距調不准,修行就是找門路,焦距調不准,我們多聞的時候,焦距碰!啪!一下子,拍照就像本來的東西,修行就是這樣,今天來聽經聞法就是要調整自己,還沒有證阿羅漢果,不要一下子就一直相信自己,認爲我有能力自修,絕對沒有辦法,道力是隨著薰習而進步的,因爲,你沒有自性的功夫,道業一定要用薰習的,聽經聞法,刮風下雨,只要是師父講經,都不可以缺席,按照菩薩道的精神就是這樣。
但是,現在哪個人有菩薩道的精神,沒有,研讀班的,我若告訴他們:下禮拜考試。差不多有二十個請假,就不來了,現在開始讀研讀班,師父!我愈讀愈高,從一樓讀到二樓,從二樓再讀到叁樓,他很怕考試。所以,我們要安住在道業上薰習,沒那麼簡單。所以,無慧是很悲哀的。
因此,菩薩執著在貪欲、嗔恚、邪見種種煩惱,而勤修,植衆一切,衆就是很多,德:德本,就是說你修很多的德行,但是,你沒有空慧,你會執著在貪欲嗔恚邪見。
我告訴諸位,我們今天要修行,除了多結善緣以外,還要提出大智慧,也就是無相,空的思想絕對要用,不然,你到臨命終就不能把握自己,你現在放不下,我問你:你臨命終有辦法嗎?你想想看!你這時候都無法得到無礙跟自在,你在往生時何以能夠自在,你騙誰?
像我班上同學講的,你騙我?你有錢買冰棒,沒有錢還我,就是這樣,你有錢買冰棒,沒有錢還我,騙我,他的名字叫做:你騙我,向他借五角買冰棒,大地震動,聽得椅子坐到倒。
【何謂有慧方便解?謂離諸貪欲嗔恚邪見等諸煩惱,而植衆德本;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,是名有慧方便解。】
慧指空,方便解,這兩樣都具足。
這跟剛才正好相反,剛才是住,現在是離。
【文殊師利。彼有疾菩薩。應如是觀諸法。】你要好好觀照,觀照諸法就是這樣。
【又複觀身無常苦空非我.是名爲慧。】
這裏就是說有病的菩薩,要用智慧、方便,不須要滅身而取證,滅叁受而取證。
我們若以爲色身是實在的,病一到就會煩惱;我們若知道色身實在是假的,不是實在的,我們生病時,心就不會亂;我們知道這是五蘊不調,四大皆空,四大不調,五蘊是諸法生滅,對我們的本性沒有影響,我們的心不須混亂。不舒服就看醫生,意思是生病就給醫生看,不要加上一層的牢騷、抱怨、不滿、忿怒,這都是錯誤。我今天生病,我就去看醫生,不須加上一層錯誤的負擔,身體的病苦已經很痛苦了,那麼又加上..,有的人病苦,躺著時就開始流眼淚,埋怨,埋怨子孫不孝,埋怨他一輩子對人那麼好,上蒼卻沒保佑,開始流眼淚,想得流眼淚。沒有智慧,出世間的智慧也有深跟淺。
無常當然就是空,當然就是無我,你若能觀無常、苦、空、無我,這才是智慧。
【雖身有疾.常在生死饒益一切】饒益一切就是寬恕一切衆生來度衆生,【而不厭疲.】而不厭倦,【是名方便。】
因爲六道輪回生死是可厭離,但是,你是奉行菩薩道的人,能夠不厭離,以衆生的生死,處于生死而不隨著生死,就是饒益衆生,饒益就是憐愍的意思,憐愍一切衆生,衆生是生老病死六道輪回,沒有智慧。
而不厭倦,是名方便。
【又複觀身.】觀照色身,【身不離病.病不離身.】
因爲離開色身就沒有病,所以,不能相離,色身跟病是同一相,所以是不相離,所以,觀身身不離病,病不能離開身。
【是病是身.】病就是我們的色身,我們的色身生病,實實在在以事相來講就是這樣,【非新非故.】故就是不是新有的病,也不是舊有的病,
【是名爲慧。】
爲什麼?
這是因爲四大妄想,我們從妄想産生業而來,業不斷,你的病就不斷。
爲什麼說非新非故?因爲當體就是空性。雖然色身有病是妄想所産生的執著,但是,我們若悟到妄想本性是空、色身是空,不可以說病是新的,也不可以說病是舊的,是名叫做智慧。
【設身有疾.而不永滅.】
就是不取滅相,雖然身有病,但是,我不會因爲身體的病而把它滅掉這個色身,就是斷滅的觀念,滅:滅相;病:身體的病相,不須要滅它。所以說,設身有疾,而不永滅,也不會滅掉可惡病體的色身,【是名方便。】
【文殊師利。有疾菩薩.應如是調伏其心。不住其中。亦複不住不調伏心。】
不要執著內在,不要執著,因爲大乘修行是無言說,一切無相才叫做調伏。
現在是在講不住中,不住不調伏心。就是兩種都不住,不執著。
【所以者何。若住不調伏心。是愚人法。】
愚人法就是凡夫,你內心不調伏,你當然就是凡夫,你不調伏變成凡夫,衆生就是不調伏,心如野馬,失去缰繩,到處亂逛,到處像瘋狗咬人、傷人,整天都在追求五欲六塵,像無頭蒼蠅,撞得頭破血流,爲了那一點點的名、利,不調伏我們的心就是凡夫,這就是凡夫。
爲什麼?現在的孩子,我們..,政府若不把宗教,從小時候就接觸,安排在課程裏,動亂會愈來愈大,因爲,這是根本的治國之本在道德跟良心,所以,我常常說:用政府來壓製人民,控製人民是愚癡的,愚癡的方法,最笨的方法,用人民來管理自己,用自己的良心來管理自己,用因果來管理自己,政府絕對不用煩惱。就像我教導這些法師一樣,你們自己管理自己,時時起觀照,我們不曾有事,你們自己知道因果,自行負責,不用師父每天告訴你,叁、四十個人,沒發生什麼事情,你們有什麼事?沒事。都沒事,就是這樣子,所以說,現在的男孩子,跟我們當時不一樣,我們以前不曾聽過KTV、MTV,我讀到大學,從來就沒去過舞廳、歌廳、咖啡廳,不良的任何場所,也沒有錢,可說是沒有錢,現在國中生,開始在寫情書了,高中生就胡亂搞了,讀大學就同居,真的(日語),現在真的很糟糕!現在的高中、大學,跟我們以前不一樣,民國六十幾年時,還沒有這樣,我從小,還沒有聽過綁票這個名詞,現在不同了,自從李師科大盜出現,報紙登的,有一個地方,雕刻一個李師科,你知道嗎?我是看民衆日報,雕刻一個李師科跟廖添丁義賊排一起,媲美于以前的廖添丁,因爲他不滿國民黨,所以,就雕刻一個,雕刻出一個李師科,雕出李師科。
所以,現在的人心,人心若不好好調伏,很糟糕!
那天,前鎮派出所的所長來我這裏,所長來我這裏,他說:自從我到前鎮區…
《維摩诘所說經要解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