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維摩诘所說經要解 菩薩品第四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直找、一直找..,找再久,找到後來,也是要從內心,你從內心發出來的智慧,才是你真正能受用的。我們向外找,比如說拜山,有的人: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,拜山,拜下去起來,很傷心,很傷心拜山,回家後,我是怎樣用功,我是怎樣修行,怎樣精進修行,我慢不斷。人家說,拜山的定義是什麼?除掉我慢,你的我慢還是依舊,我慢高山不留德水,你的我慢山都伏不下來,還拜什麼山,你拜到阿裏山去也沒有用,不明佛法是內心的,內心若沒有調伏,我慢的山沒有越過去,拜山的意義在哪裏?還不只,拜山拜下去,刮風下雨又冷得顫抖,爬起來,你感冒了,結果,拜下去感冒,回家又發燒,結果,脾氣也沒改,習氣還存在,那你拜山有什麼意義,我問你!我問你,拜山的用意?所有事相你不能會歸到無生的本性,所有的事相都沒什麼意義,你說對不對?所有的事相若不能會歸我們的本性,所有的事相都沒什麼意義,吃飯,吃飯,吃飯就是吃飯、拉屎,它的意義是什麼?吃飯讓你肚子能夠飽,這代表聽經聞法要充滿歡喜,掃地代表的意義是什麼?就是要掃除你內心的煩惱,把內心的貪、瞋、癡掃出來,不然,掃地在事相上有什麼意義?你掃一掃,明天還是會肮髒,是啊!所有的事相若不能跟本體配合,中道的思想,所有事相都沒有意義,因爲這只是一個軀殼的運作而已,人只是一個軀殼的運作,如果不能配合智慧,所有軀殼都喪失我們真正本來的面目,真正的意義是什麼?人有什麼意義?你活到一百歲死或二十歲死,一樣,老總統死、拿破侖死、斯大林死、毛澤東照常要死,對不對?照常要死,約翰韋恩,西部的牛仔照常死,電影明星super star,那光頭的(尤勃連納)也要死,全都要死,都一樣,理查波頓,亞蘭德鳥(倫),都要死,是亞蘭德倫,我們看電影都故意說亞蘭德鳥,我們逢甲大學有一個叫鳥仔,大家都稱他亞蘭德鳥,沒什麼,這世間若冷靜想想看,就是如此。

  所以,我告訴他:充滿著智慧,你有拜山也好,你沒拜山也好,你拜八十八佛也好,你沒拜八十八佛也好,他坐著,他就是佛,他閉上眼睛就是..,他內心充滿了智慧、充滿了歡喜、充滿了無相、充滿著無爭、充滿著不二、充滿著實相、充滿著中道、充滿著慈悲喜舍,他何必如此,閉上眼睛也好,站起來眼睛睜開也好,行住坐臥都充滿無量無邊的智慧,一切世間都是他的財富。所以說,笨人的財富全都是爲智慧的人所施設,傻人不會享受他的財富,我的田四、五十甲地,整天跟人吵架,有智慧的人,四、五十甲地看免費,我來繞一圈,哦!充滿著智慧,歡喜心,有四、五十甲地,他不歡喜、不快樂,每天,老子不爽(不快樂),所以說,愚癡人的財産全部都是爲智慧者所施設,他有財産他享受不到,他都沒有在享受財産,都是有智慧的人在替他享受,難道不是嗎?就是這樣。

  所以,我們不用太富裕,你只要放大你的胸量,走到哪裏都是你的財産,你說,是不是這樣?唉!就是這樣子,所以,我們說老師..,國小老師、國中老師、高中老師,教書,每天都爲人師表,每天...,前面在教:你們不要吵架,後面,老師在吵架,大聲罵,爲了標會吵吵鬧鬧,老師不會標會嗎?不然,陳勤陀我問你:你們老師有標會嗎?絕對有標會,哪個老師不標會,都這樣,所以,身爲老師的人只會教人,自己卻沒辦法,因爲,他在事相上教,所有的研究都是爲了生活,爲了賺錢。佛法不同,佛教不是這樣,第一個要先徹底解決自己內心的問題,不然,你要教人什麼?自己不夠力量,要教人什麼?所以,還是內心的道場。

  【舍是道場.憎愛斷故。】

  所有的恨跟愛的執著統統沒有。

  在座諸位!今天講這課程,我常說《維摩诘經》實在很好,若准備出家者找不到道場,這很棒!這太棒了!哪裏是道場?哪裏統統是道場,你不斷內心的煩惱,你到哪裏,統統不是道場;我要找個好師父,我要找間好道場,這很好!但是,問題在于自己,自己就像種子,這種子已經焦芽敗種了,我把它種在最肥沃的土地,你照常不會成長。同此理,一個不充滿智慧、不善于觀照的人,即使到死照常沒辦法,即使是大道場,或多行的祖師大德在你身旁,沒有用,除了善知識,除了道場以外,最重要的還是要自己覺悟。爲什麼?佛教是自覺的,自覺的學問,不是學者,所有佛說的,都是要成就我們的覺性,你自己不提起念頭,你只想靠師父,沒有用的啦!還是要靠你自己。

  【神通是道場.成就六通故。解脫是道場.能背舍故。】

  注意聽!

  神通是道場,我們能夠有定有慧,當然就有無量神通。

  師父還沒有神通,我只有第六感,我的第六感非常准又很厲害,第六感,但是沒有生死戀,第六感而已。我修行修到現在,說真的,我都沒有通,我沒有偉大之處,我很平凡,只是心比較能夠保持平靜。但是,我有第六感,有預感,看一些事情,一看就差不多了,事情大概可以了解一些,是一個很平凡的人;只是我充滿了法喜,我有佛陀千萬分之一的智慧,知道如何解脫、放下,不與衆生計較,你要是跟衆生計較,我告訴你!就算你一頭撞死,一樣無法解決自己的事,我不騙你!師父講這句話,你要記得!雖然很平淡,如果你硬是要跟衆生計較,你會被氣死,你會恨不得撞牆,我不騙你!衆生不能滿你的願,不可能!

  所以,我們別說神通,我們平常若有一點點智慧、定力就不得了。

  解脫是道場,能背舍,這個背就是離境,離開一切境界的束縛。舍就是心得自在,修八背舍能得八解脫。所以解脫才是我們真正的道場。

  今天你所有的修行,在座諸位!我現在跟你講一句話很重要,什麼叫做很重要?你今天所有的聽經聞法是爲了什麼?爲了解脫,爲了你的心能自在,所以在座諸位!如果,你動個念頭,我慢,你不會自在,與法不相應,動念即乖,你只要動個貪心,就與法不相應,你不能自在,你聞法是白費的,你今天痛苦,你煩惱,你聽經都是白費的,你只能說是熏習而已。聽經聞法最大的目的是做啥?就是要讓我們解脫,你今天不但不能解脫,你還著相、執著、痛苦,哪裏是真正在聽經聞法的人?真正在聽經聞法的人,他能運用在二十四小時的時間跟空間,這才是能人。不會運用佛法的人,反而會被佛法束縛,變成愈我慢,愈糟糕!

  【方便是道場.教化衆生故。四攝是道場.攝衆生故。】

  方便就是我們要用善巧的智慧叫做方便,講話要帶給衆生希望,不要帶給衆生絕望,任何的時間、空間,以不傷害一切衆生的心爲主,慢慢引導他,方便才是道場,勸人來聽經聞法,而且要多贊歎他,多關心他才對。

  方便是道場,教化衆生故,我們若教衆生,佛教不能像一貫道那樣的教法,一貫道的教法,我告訴你!他到你家洗衣、照顧孩子,還拿牛奶給他喝,還幫助他,我告訴你!這是一貫道的作風,以後,當他發現道理不通達時,他會不好意思離開。佛教不是這樣度衆生,佛教是以真實義、真理度你。所以佛教,只要你認同、深入,即使打死他,他也不可能跳入一貫道,一貫道、天主教、基督教、回教,有可能轉爲佛教,若是真正的佛教徒,百分之一千萬,絕對不可能改變成其它外道,除非是皈依的,入門還不很深入的人,對佛教完全不了解,可以說只懂一點點,他沒有清楚的理念,他才會被轉變。所以,佛教在度衆生,只要你深入,打死他都不會改變,他絕對,因爲離開佛教哪有解脫的機會,不可能!所以,你從過去聽到現在,絕對有可能的是一貫道的講師、堂主發願,改變過來出家剃度,不可能一個大法師,擁有無量智慧,換我做一貫道的堂主,做一貫道的點傳師,開玩笑,有毛病,不可能!爲什麼?一貫道的點傳師或是堂主,到最後會懷疑自己,道理講不通,一組、一組抗拒,鬥爭,鬥爭,像現在寶光組鬥爭得很嚴重,對不對?不可能!所以,他知道佛法是究竟的慧命,你打死他,他也不可能變成外道,因此,佛教度衆生是以真理,不是每天到你家爲你洗衣服,每天到你家替你換尿布,這樣就能度衆生,不是,那是感情,感情跟真理是不一樣的,因此,我們佛教徒也不用到他家怎樣,幫忙他,我們也很親切給他機會,他若自己發現真理,打死他,他也會來,你叫他不要來,他也要來,不用像一貫道那樣,像一貫道那樣度,要度到何時,雖然人很多,沒有根,我們的根是智慧,深信不疑就是根,根,有時候說真的,以一貫道本身,官做很大,做到經理,有時候他也會懷疑自己,我這樣做對嗎?我這樣做對嗎?爲什麼?因爲,有一些道理他講不通,要自圓其說很困難,法師哪會:我這樣做對嗎?一定對,百分之一千萬,百分之一百萬、一億萬,我敢跟你肯定,這條路絕對不後悔,千真萬確,擁有般若的思想、佛陀的智慧,哪有這條路會走錯的道理,所以,我們度衆生,若光靠我對你好,而引入門,沒有根,馬上會跑掉,沒用,沒有用,所以,方便是道場,我們怎樣善巧、怎樣方便教化衆生。

  四攝是道場,四攝法就是布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,這就是度衆生的四種方法。

  攝受衆生,布施:比如說財布施,或是法的布施;愛語就是關懷,講話很柔軟,講話不要從鼻孔出來,有的人講話都從鼻孔出來,讓你聽了很生氣,心髒快停止了,不好,在座諸位!人家說我們心地法門不夠,沒關系!我們至少要把話講好,我常勸告諸位!叁百五十條戒也好,四百條戒也好,第一條戒就是口業,講話講得柔軟,講得溫柔、關懷,難道這點學不來嗎?每次講話都要傷人,這樣好嗎?不好!第叁就是利行,就是方便幫忙他,方便幫忙他,能夠讓他得到利益;第四就是同事,同事就是說他是惡,我們同他惡,然後誘導他爲善,他是善我們真贊歎他,增加他的善。

  【多聞是道場.如聞行故。】

  就是說聞而不能行,跟禽獸聽經相同。禽獸;對牛彈琴,對牛彈琴沒用,在牛面前彈琴沒有用,多聞就要如聞而行,你聽到佛法就要照佛的教…

《維摩诘所說經要解 菩薩品第四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