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維摩诘所說經要解 弟子品第叁▪P4

  ..續本文上一頁、善惡、你我呢?法不用經過比較,自性本空,法【無相待故。】相待就是互相襯托出來,大,爲什麼他是大,因爲我小,爲什麼他是長?因爲我比較短,爲什麼說我是善?因爲他比較壞,所以,長短、善惡都是相待而生,比就是這樣子,法沒有經過比較、襯托,當體就是空性。

  【法不屬因.不在緣故。】

  因爲,因當體就是無生,因是對果而言,有因達到果就是生滅。在法的本身來講,每一個動點都是空性,哪裏當作因?哪裏當作緣?哪裏當作果?

  所以,小乘法,以《俱舍論》來講,是講因果的生滅,因緣果報;但是,對大乘的法性來講,講到虛空,法性的本體;實相,因緣果當體都是空性。所以說,法不屬因,因是有動態性的前後的推論,可以引發成果叫做因,法如虛空,空、無相、無願,哪一個動點當作因,如果你修因待果,那永遠不能成佛。你要因果當體就是空性就完成了覺悟,不離因果,當下就超越因果,所以,法不屬因,法不屬于因,哪裏要當作因,有因就會引發成果。不在緣故,因爲諸法是因緣所生,所以,觀一切法,法不在緣,緣也是空性。

  【法同法性.】但是法性是【入諸法故。】

  法性是如如不動,都是一種實相,同樣地,法性有深跟淺的認同,小乘對法性認知度不夠,大乘對法性比較徹底的了解,窮盡法的實相叫做法性,所以,法是同法性,入法性就入諸法故,爲什麼?因爲無一法不空。空來到這個杯子,你也可以說杯子當體就是空;空來到這個桌子,桌子當下就是空;空來到我們這個身體,身體當下就是空,空就完成一切實相。學佛爲什麼會快樂?今天,我們才能快快樂樂過日子,能快快樂樂過日子,來完成覺悟,不然,我們所過的日子是什麼,虛妄、錯覺、執著、痛苦、煩惱,累積的煩惱,人是一出連續錯誤的悲劇,一直到他臨命終死亡,人就是如此,連續的悲劇,若聽到佛法,哇!太棒!太棒!

  【法隨于如.無所隨故。】

  法隨于如意思是說法,一切時都是不動的真如;無所隨故:它不隨一切生滅的因緣果,也不隨一切所以就是隨如。如果不隨如就會隨一切,因爲法自無法,法當下是空性,所以,法是隨著空性的真如,所以,它不隨一切生滅法而轉,這叫做無所隨故。

  我們現在都隨著生滅法,隨處可見,男的有男的執著處,女的有女的執著處,他們無法隨于空性的真如,那就是隨于生滅的執著,所以,法無相,應當隨于空性的真如,不應當隨于執著生滅的一切法,所以,法隨于如,隨于如所以無所隨故,隨什麼?

  隨【法住實際.】就是法性、就是實際,法隨于如,無所隨故,法住實際,也有人說法同如法性實際,【諸邊不動故。】諸邊不是有就是無,衆生執著有,二乘人執著無,有、無都是對立,所以法住實際,法當下就是真如,諸邊不動;空、有都不能影響它,就是不能改變的空性,畢竟空。

  【法無動搖.不依六塵故。】

  因爲六塵是剎那間、剎那間變化,你的心隨著它轉是無知。

  所以,法,我們的法性,我們的實際、我們的本性,我們的菩提之性,清淨之心,本來就無動搖,是自己虛妄的執著。所以,不依六塵故。

  【法無去來.常不住故。】

  法無所謂的來跟去,來、去是生滅法;常不住,常當體就是空,常不住就是永遠不住于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法沒有所謂的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統統沒有。

  【法順空.隨無相.應無作。】

  剛才我已經講過了,法是隨順一切空性,法是隨一切無相法,法當下就不生滅,無所造作。意思是說你做任何事情産生動念都叫做「作」,你不起心、不動念,那就是我們本來的面目,隨一切因緣如何轉,智慧常現前,所以無所造作,法順空,隨無相,應無作,沒有一切的造作。

  【法離好醜。】

  你看看!我們就是離不開好跟醜,我們現在就是有好跟醜,所以,男的眼睛都色瞇瞇,看到美的想多看兩眼,比較美的出來,大家都爭相拍照,每個都要她簽名。我想不通,像前幾天,人家在賣房子,賣房子時,銷售房子,房地産在上漲,我上次不是講過我很有福報,我買的房地産馬上上漲,你看看!去請林青霞來,林青霞就來,結果,十成裏面,她賣六成出去,爲了看林青霞,順便去買房子,臺中是空屋子最多的地方,爲什麼?都是高雄、臺北有錢人去買,買下來就空在那裏,富裕是富裕到房子很多,貧窮是貧窮到租間房子都租不到,世間不平等,所以,就看美女林青霞,去就順便買房子,這老板很聰明,再考慮看看,以後流通處也須要站幾位美女在外面,客人!請坐!客人!請坐!說不定有效,生意會做得比較大,客人!請坐!不然,請佛像、錄音帶,這不錯,但是,這是衆生相,請個美女,賣房子會比較快,法是離開好醜。

  【法無增損。】

  損就是減,法也沒有所謂的增加,也沒有所謂的減少。

  既然如此,你今天賺很多錢,也不用很高興,你今天若賠很多錢,也不用很煩惱,你只要叁餐過得去,也是這樣過日子,錢放在別人身上,別人也在用,錢放在我們身上,我們也在用。

  【法無生滅。法無所歸。】

  無所歸就是沒有一個目的要往哪裏去,法無所歸,歸到哪裏?歸無所得。《楞嚴經》裏面講,歸無所得究竟菩提,歸無所得;《圓覺經》裏面也談,究竟菩提歸無所得。無所得才是真正的法所歸,法無所歸向。

  【法過眼耳鼻舌身心。】心就是意。

  【法無高下。】就是平等,法無高下,法就是平等。

  在座諸位!維摩诘居士講這樣,講到這裏還不開悟,真的,死掉好了。若還活得很痛苦、很煩惱,真的,死掉好了,人家已經對你講得很清楚:法,什麼是法身?真正的法都是離這些不實在的。

  【法常住不動。】常住不動,真法常住。

  【法離一切觀行。】

  法離一切觀行,法本無相,離一切觀行;離一切觀照,能觀、所觀都沒有。

  【唯.大目連。法相如是,豈可說乎。】

  你若說法要如法,這才是法,你所講的法跟我所講的法不同,你的是執著法,真正的法是如如不動、不來不去、不好不壞、不增不減、不生不滅,無過去、無現在、無未來,無五根六塵、無五陰,無分別心、無因緣、無一切,無我、無我所、無戲論、無形相、無一切名利、無有說、無我相、人相、衆生相,如是才是真法。唯,大目犍連,法相是如此,豈可說也,你在說什麼呢?

  【夫說法者.無說無示。】

  說法的人並沒有真正在說法,無示,他並沒有開示,終日說法,終日開示,但是終日無說法、無開示。

  【其聽法者.無聞無得。】

  沒聞法也沒得到什麼,自性本來就是空性。

  【譬如幻士爲幻人說法。當建是意而爲說法。】

  譬如幻士,幻士就是無生而說法,爲幻人說法就是不實在的,色身,說法的人也是如此,聽法的人也是虛妄。所以,當建是意而爲說法,當建,應當要存在這種觀念而爲說法,一切都是不實在的,沒有真正說法的人,也沒有真正聽法者。

  【當了衆生根有利鈍。】

  衆生的根機有差,有利根跟鈍根,目犍連說法不了解衆生的根機,若不了解衆生的根機,說再多法也沒用,沒有作用。

  【善于知見.無所罣礙。】

  應該了解諸法,正知正見,要了解正知正見,正法的知見,你就無所罣礙。

  【以大悲心贊于大乘。】

  所以,我們所有的修行,都是爲了完成衆生的佛道,因此,我們必須以大慈悲心來說法,贊歎大乘法。所以,你若舍離空性而說法,就不是大乘的說法,所以,我們必須以大慈悲心說法,贊歎大乘的空性法,贊歎大乘的實相法,以大慈悲心來贊歎大乘的實相畢竟空法。

  【念報佛恩.不斷叁寶.】

  因爲大慈悲心是諸佛菩薩所建立的,我們若要念報佛恩,必須要以大悲心來建立正知正見的法,以大乘法來說法,所以,我們念報佛恩來開示大乘法,才能不斷叁寶,因爲,你若對衆生開示實相法,叁寶就會興隆,衆生的善根就不斷,【然後說法。】

  【維摩诘說是法時.八百居士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。】太厲害了!

  【我無此辯.是故不任】我沒有這種辯才,所以我沒有這能力,【詣彼問疾。】去問候維摩诘居士。

  

  【佛告大迦葉。】迦葉尊者。【汝行詣維摩诘問疾。】你去向維摩诘居士探病一下,問候一下。

  【迦葉白佛言。世尊。我不堪任】我也不夠資格去拜訪他、向他問好,【詣彼問疾。】

  【所以者何。】爲什麼?

  【憶念我昔】想起我過去,【于貧裏而行乞。】因爲,迦葉尊者是修頭陀行,他是婆羅門種,迦葉尊者常常顧慮到窮人,貧民很可憐,所以,若不讓他種點福田,下輩子還會很窮,迦葉尊者是證阿羅漢果的尊者,所以,他乞食都是托缽,都向窮人托缽,所以,曾在貧裏,很窮之處托缽。

  【時維摩诘來謂我言。唯.大迦葉。有慈悲心.而不能普。】

  你只向窮人托缽,不讓富裕者種福田,你也不慈悲,而不能普,因爲你【舍豪富.從貧乞。】窮人有機會種福田,富裕人就沒機會種福田。

  【迦葉。住平等法.應次行乞食。】

  意思是說你若是真正大修行人,平等法一定要顧及,你應該次第乞食,次第是不分貴賤,不分貧富,爲了要利益衆生,貧窮、富裕都一律要平等,都一律要平等。迦葉,住平等法,應次行乞食,應次行就是接著,不可以跳過去,叫做應次行乞食,不可以對貧窮才托缽,他很富裕,他已經很富裕了,不要,這樣不可以,這樣沒有平等心,所以,不可以離開富裕而向貧窮乞食,這樣不對。

  【爲不食故.應行乞食。】

  注意聽!不食是指涅磐,涅磐就不必吃東西,爲了涅磐,所以我們才乞食,這太重要了!

  一般人不了解到底什麼叫做不食,怎麼爲了不吃才乞食,既然不吃就不要,不是這個意思,不食就是當你進入涅磐,就是不生不滅,所以,爲了涅磐,我們應當行托缽乞食,涅磐就是無生死法,無寒暑,冬天、夏天;寒暑,因爲平等法。

  【爲壞和合相故.應取抟食。】

  注意聽!爲了壞五陰和合的假相,就是爲了涅磐,爲了破除、滅掉五陰的和合假相,爲了求得涅磐用這個心,所以,應以涅磐的心,不生不滅的心…

《維摩诘所說經要解 弟子品第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