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很小的佛土。
【隨所調伏衆, 生而取佛土.】
就是說隨所調伏衆生的深淺來取佛土的好跟壞。
像我們是剛強難化的衆生,釋迦牟尼佛特別慈悲,所以,我們要感恩我們的教主,十方諸佛、諸菩薩,沒什麼人喜歡來這裏,在《悲華經》裏這麼講,十方諸佛、諸菩薩,都不喜歡我們這個環境,因爲我們這個環境很壞、很惡毒,汙穢心、不象樣心、肮髒心、瞋恨心、妒嫉心,所以,問起來沒人願意來,所以,你若看《寶積經》,講釋迦牟尼佛因地修行,《悲華經》,你就知道我們的佛祖,釋迦牟尼佛有多慈悲,別人不敢來,佛說:我來!我來!我告訴你!我若到極樂世界,我也不敢來,嚇死!我也不敢來,但是,不來又不能去,所以,不得已就來了,不然,這個娑婆世界,說真的,拜托我來,我也會煩惱,沒辦法!我不是願力來的,我是業力來的,我自己也作惡多端,所以,我不來也不行,說真的,若到極樂世界,阿彌陀佛說:派慧律法師到娑婆世界度衆生。噢!No,I can not!(英語)我不敢去,娑婆世界的女人不好惹,硬是要讓你死。
所以說,除了釋迦牟尼佛的願力,《悲華經》說沒人敢來,佛說:我來!所以,諸佛菩薩都贊歎釋迦牟尼佛,在五濁惡世裏可以成道,只有釋迦牟尼佛敢來,彌勒佛也不敢來,彌勒佛,不是當來下生就是彌勒尊佛,不是!
彌勒佛要等到人活到八萬歲時,他才要來出世,八萬歲,在人壽八萬歲的時候,他才要來出世,那時候女人活到五百歲才結婚,身高是釋迦牟尼佛的十六倍,剛好十六丈,釋迦牟尼佛是丈六,到彌勒佛降世時,人剛好十六丈,個子最小的是十六丈,你想想看!彌勒佛降生,個子最小的就十六丈,釋迦牟尼佛的袈裟脫下來,剛好遮住彌勒佛雙手,袈裟挂著剛好挂這樣而已。
所以,彌勒佛聰明,他排第五,釋迦牟尼佛排第四,在這劫裏,他排第四尊佛,彌勒佛聰明,他到人壽八萬歲才要來,到那時候,經典記載,土地全部五谷豐收,包括樹木、農作物,全都是自然長,他所到之處,人民都行十善業,就是彌勒佛降世時,全國都在行善,我們全國都在做壞事,哪一個在做善事?全國都在造惡,哪一個在做善事?那時候,經典講,講彌勒佛降生時,人若拉屎,大便拉出來,地上自動裂開,裂開後再自動合起來,土地清淨如初,全世界都自動化,不必耕種就有得吃,全國人民都行善,做善事、不仇視、沒有妒嫉。所以,他不在釋迦牟尼佛這時代出世。
釋迦牟尼佛太了不起,我們的教主,他就來,他先來,他發願在人壽一百歲時先來受苦,《悲華經》講的,看得會掉眼淚、會感動,一尊佛,他本身能了脫生死,卻甘願來此受苦,就是想度衆生,示現,他甘願跟這裏的衆生受苦。
所以,不是衆生的問題,不是諸佛菩薩的問題,是衆生心的問題。所以,我們這個地方都是剛強難化的衆生,因爲,經典有講,我們的心因爲分別、剛強難化,所以,所遇到的都是硬的,都不會柔軟;若到極樂世界,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,心地很善良、很柔軟,所以,極樂世界無障無礙,你若遇到牆壁,你直接走過去沒關系,直接走過去就好,因爲都是柔軟的東西,爲什麼?因爲極樂世界衆生的心,完全清淨,他不分別、也不執著,也不計較、沒有恨、沒有嫉妒,完全沒有,全部清淨,清淨所顯現的就是柔軟心,清淨的東西;娑婆世界就是高低、瞧不起人,瞧不起人就高山峻嶺、深壑、黑谷,心有高、下,所以,天地有高、低,心有清淨、肮髒,所以,我們所面對的事物就是有肮髒的東西。
所以,這是業所感,隨所調伏衆生而取佛土。
【隨諸衆生應以何國入佛智慧而取佛土.】
衆生有時候看到清淨的國土,他就去進修。但是,衆生各有不同,要看到淒慘、穢汙之處,他才會精進。
所以,有的人要清淨,有的人要比較痛苦才會覺悟,所以,我們學佛的因緣也不同,隨諸衆生;都是因爲衆生,所以,衆生應以何國入佛智慧:何國意思是說因清淨國,還是穢國才能入佛的智慧,應該是以佛的淨土讓他能夠精進修行,而進入佛的智慧,或者是以肮髒、汙穢而激發起他的道心,而進入佛國的智慧,而進入佛的智慧,這是因人而異,而取佛土;而成就佛土,佛國的淨土。
【隨諸衆生應以何國起菩薩根而取佛土。】
何國表示清淨或汙穢,有時候他在清淨才能修行,有時候在汙穢才能修行,而成就將來的佛土,而取佛土就是而能夠成就將來的佛土,隨諸衆生應以何國【起菩薩根而取佛土。】
爲了要入佛的智慧,所以他要修無生的法忍。現在要講菩薩的根,菩薩的根叫做菩提心,什麼是菩薩的根?就是菩提心。
所以,隨諸衆生應以何國,有的是清淨能發菩提心,有的是汙穢能發菩提心,起菩薩的根。菩薩若不發菩提心,就完全沒有根。
所以,我告訴諸位!在座諸位!我們學佛要發菩提心,什麼叫做菩提心?知道佛道是必經的路線,一定要走這條路,永遠不受人家影響,一直到臨命終,一直到成佛道,永遠不受人家的是、非、善、惡、大、小、貧、富、病苦,包括你今天所有不如意的事,完全不受他的影響,發菩提心就是清淨,絕對永恒不改變,這才是真正菩薩的根。
我們平時沒辦法,來,都結個善緣,聽說打八關齋戒不錯,就來受戒,打一打、打一打,稍微有善根,回去兩叁個月,久了沒來,又忘記了。所以,人在進步都是這樣,咻!很快!聽到佛法很快,若掉下來也同樣如此,很快!像溜滑梯般,這根本沒有菩薩根。若發菩薩的
根,他怎麼會受到人家的影響?他內心充滿智慧,根本不可能影響他,他知道成佛道一定要走,清淨的極樂世界決定要往生,跟他講到死,他也是要往生。
【所以者何。菩薩取于淨國.皆爲饒益諸衆生故。】
這句話要注意聽!意思是說菩薩爲什麼要建立清淨的國土,全都是因爲寬恕而要利益衆生的原因。
因此,諸佛菩薩都無所謂,都是爲了要饒益衆生,饒益,饒就是寬恕,益就是利益,饒益衆生就是要利益衆生,菩薩之所以要建立清淨的國土,意思就是要饒益,因爲,法身是不定,他不用取清淨跟穢國土,都是爲了衆生,不然,我們今天行菩薩道,若爲了自己叫做自私自利,菩薩所做的都是爲衆生,不爲他個人。
【譬如有人.欲于空地造立宮室.隨意無礙。若于虛空.終不能成。菩薩如是.爲成就衆生故.願取佛國。願取佛國者.非于空也。】
譬如有人,想在空地造立宮室,像我們的一片空地,像我們的內門鄉,買四十二甲地,現在都漲價,一甲地漲到一千萬,現在賺到了,若有人要買再告訴我,我那塊地買下來,剛好四億二千萬,眼睛馬上翻白眼。欲于空地造立宮室,所以,若有清淨的空地,他就能建立宮室,他就能隨意無礙,就能建立。
若在虛空,虛空沒根據,虛空終不能成,虛空怎麼蓋房子,虛空不能蓋房子,意思是說淨土是從衆生來,譬如宮一定要從地起,若沒地就不能蓋,意思是說沒衆生就沒佛土,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這樣,你要成就衆生,你才能建立清淨的國土,簡單講就是這樣,菩薩如是,爲了成就衆生故,所以,要建立清淨的佛國。所以,願取佛國。
願取佛國者,非于空也。不是憑空而取的,要用真正的發菩提心而來的,這句話意思就是這樣。非于空也,非于空不能解釋成,非在空地,不是這個意思,不是憑空虛構而來的,
一定要利益衆生。
菩薩如是,爲了成就衆生故,所以,願取佛國。願取佛國者,非于空也。並不是憑空
而來的,一定要發菩提心,跟諸位菩薩一樣,互相勉勵,在座諸位!我們學佛也是要發菩提心。
【寶積當知。】我們要知道。下面很重要。
【直心是菩薩淨土。菩薩成佛時.不谄】不谄就是直心,直心的【衆生來生其國。】寶積當知,直心是菩薩的淨土,要注意!這直心是舉其中的冰山一角,後面還列出很多。
【深心是菩薩淨土。】
菩提心是菩薩的淨土,布施是菩薩的淨土,四無量心是菩薩的淨土,四攝法是菩薩的淨土,方便智慧是菩薩的淨土,叁十七道品是菩薩的淨土,回向心是菩薩的淨土。
你稍微想想看!第一個舉出直心是菩薩的淨土。菩薩成佛時,不谄的衆生來生其國,菩薩若成道時,不谄就是直心,什麼叫做直心?在旁邊寫個:直心乃是萬行之本。天地、修行、一切萬物都以直心,直心就是不妄語、不虛诳,一就是一,二就是二,直心就是不虛僞,直心就是本來的面目,直心就是本來,就是我們的佛性。所以,直心就不歪曲、不扭曲、不錯覺,他就是直接通入到佛的清淨心,直心就是不歪曲,不歪曲就不谄,不谄就是不會拍馬屁,
是非善惡清清楚楚。
所以,直心是菩薩的淨土,所以,直心就是萬行之本,第一個要修行,第一就是不能說謊,簡單講就是這樣,爲什麼?說謊蓋住我們的清淨心,我們不直心,我們今天學佛的人,一天到晚說謊、騙人,等于一顆清淨心被謊言遮住,直心就是將虛僞的面具拿下來,通達我們清淨的本性,所以,學佛的人講謊話是很可恥的,很羞恥的事,所以,學佛的人直心,菩薩的淨土,對就對,不對就不對,你的發心是什麼。
直心不是整天跟人相罵,人家若問:你怎麼這樣?我這個人很直心。那不叫做直心,那叫做瘋狂心crazy(英語),瘋狂,我們對人大聲叫做直心,罵人叫做直心,無知,把無知驕傲的氣息當作自己的直心,那不是,那是傷人的心,不叫做直心,那叫做無知。
所以,菩薩若成佛時,不谄衆生來生其國,要深心學佛,深心若不具足,學佛絕對失敗,深心,注意聽!信,深信到極點不可動搖叫做深心。
你學佛若具足這顆心,天地萬物,成佛如在握,勝券在握,深心就是說你學佛永遠不受到動搖,不受到貧富動搖,不受到是跟非的動搖,不受到任何人的影響,不受到任何環境,甚至你病苦病得快死了,或是家人發生車禍,我從來不對佛道退失一點信心,這不得了,如此成佛勝券在握,絕對成佛。比如說你要到文殊…
《維摩诘所說經要解 佛國品第一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