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一切具足,稱爲“大饒富”。
889頁,诠論:
這一段經文與《法華經》的“浪子懷珠”那一章意義相近,可互相發明。又《楞伽經》中亦雲:“如來藏自性清淨,轉叁十二相入于一切衆生身中,如大價寶,垢衣所纏,如來之藏常住不變,亦複如是,而陰界入垢衣所纏,貪欲嗔恚不實妄想塵勞所汙,一切諸佛之所演說。”
底下,第五節 阿難起疑
1.未解佛語而執因緣
經文:【即時阿難在大衆中頂禮佛足,起立白佛:“世尊,現說殺、盜、淫業叁緣斷故,叁因不生,心中達多狂性自歇,歇即菩提,不從人得;斯則因緣皎然明白,雲何如來頓棄因緣?我從因緣心得開悟。世尊,此義何獨我等年少有學聲聞;今此會中大目犍連、及舍利弗、須菩提等,從老梵志聞佛因緣,發心開悟,得成無漏。今說菩提不從因緣,則王舍城拘舍梨等,所說自然,成第一義。惟垂大悲,開發迷悶。”】
注釋:
“從老梵志”:這是指目犍連及舍利弗兩人,未從佛出家之前,都是跟著外道沙然梵志出家修行。沙然梵志死後,遺命將其座下二百弟子,分由目犍連與舍利弗繼續率領。
“聞佛因緣,發心開悟”:後來,舍利弗與目犍連在乞食途中,遇到佛弟子馬勝比丘于道上唱言:“諸法從緣生,諸法從緣滅,我佛大沙門,常作如是說。”這個偈子。二人一聞此偈即心開意解,即問馬勝比丘他從何人修行;馬勝答說我師即釋迦世尊,于是二人便率二百徒衆去隨佛出家。不久二人即證聖果。所以你看看這個舍利弗跟目犍連,這個是不是修無量億劫來?對不對?一聽到,人家就馬上證阿羅漢果了,就是有碰到因緣法,人家就證果了,速度多快啊!所以,這個善根是需要培養的。
“拘舍梨”:爲外道之無因論者,倡言八萬劫後,自然成道,不假修證。
“所說自然,成第一義”:現在世尊也說菩提之性不從人得,亦不用假藉劬(qú)勞肯綮的修證,豈非與外道所說的不用修行,只要等到時間一到,自然成道一樣?如此一來,則外道的不用修行、自然成道的說法便成爲第一義谛了,則佛與外道何別?這是阿難把世尊的不假修證、非從人得與外道相濫,不能分辨。
義貫:
“即時阿難在大衆中頂禮佛足”,然後“起立白佛:世尊,現” 在“說”由于“殺、盜、淫業” 之“叁緣” 已“斷故”,再加上法執的“叁因不生”,而“心中” 的演若“達多”的“狂性自”然“歇” 息下來,狂性一“歇,即” 得自性“菩提” 現前,以菩提自性本自有之,“不” 是“從”他“人”而“得” ——然而“斯則” 其實還是有“因”有“緣”在其中,“皎然明白”,並非全無因緣(例如狂性歇息,即是菩提現前之因緣),“雲何如來” 反而“頓棄因緣” 之說呢?再說“我” 自己實在也是“從” 佛開示之“因緣”,才“心得開悟。世尊,此義” 理“何獨” 于“我等年少” 的“有學聲聞”爲然,“今此會中”,即使如“大目犍連及舍利弗、須菩提等”,原先本是“從” 外道沙然“老梵志” 修行,後來也是由于得“聞佛” 開示之“因緣” 之理,而能顯“發” 本“心” 乃至“開悟” 真谛,“得成無漏” 道果。世尊您“今” 卻“說菩提” 是“不從因緣” 而有,“則” 此“王舍城” 中的“拘舍梨等” 外道“所說” 的不用修行、八萬劫後“自然” 成道,這種外道之說反變“成第一義” 谛了。“惟” 願世尊“垂大悲,開” 示啓“發” 我等之“迷悶”。(令能辨別正法,而不落于外道之自然論、及權教之因緣,從而入于中道極理。)
892頁, 2.叁狂緣斷,即菩提心
經文:【佛告阿難:“即如城中演若達多,狂性因緣若得除滅,則不狂性自然而出;因緣、自然,理窮如是。
阿難,演若達多頭本自然,本自其然,無然非自,何因緣故怖頭狂走?若自然頭,因緣故狂,何不自然,因緣故失?
本頭不失,狂怖妄出,曾無變易,何藉因緣?
本狂自然,本有狂怖,未狂之際,狂何所潛?
不狂自然,頭本無妄,何爲狂走?
若悟本頭,識知狂走、因緣、自然,俱爲戲論。是故我言:叁緣斷故,即菩提心。”】
這一段,《義貫》的解釋跟《楞嚴經講義》完全不同,切入的角度也不一樣,我必需在這裏事先聲明。所以你看有所不同;但是二者都符合佛義。所以你要講經說法或者修行,隨取一本,都符合佛義,都沒有偏差。
注釋:
“因緣、自然,理窮如是”:“窮”,就是窮究,窮盡。你所計執的因緣及自然性,其理窮究起來,不過如此。
“頭本自然”:頭本來就是在出生的時候自然而有的。
“本自其然”:“自”,就是由于。“然”,就是如是。本來就是出于其然;意思就是說:它如今之狀貌是出于其本然。
“無然非自”:“無然”,不是這樣。“非自”,就是不自然。若不是這樣(也就是說,若非生下來有頭),就反而變成不是自然了;也就是說,就違反自然了,反而成爲一個怪物了。一生出來就沒頭!是不是?
“怖頭狂走”:駭怕他本有之頭而狂走。
“若自然頭,因緣故狂”:“因緣”,如果照鏡子等因緣。如果說這個自然本有的頭,是由于照鏡等因緣,而能令他發狂駭怕,以致狂走。
“何不自然,因緣故失”:“自然”,是指天生自然本有之頭。那麼爲何此天生自然本有之頭,不由于此照鏡之因緣,而真的失去那個頭呢?這個意思是說,其實他的頭並沒有真的因爲照鏡子的因緣,而真的失去,所以這照鏡的因緣,並不是什麼真正的“因緣”,895頁,因爲它實在並沒有促成任何事情“真正發生”——頭並沒有真正失去,你在發什麼狂?你駭怕什麼?你狂走個什麼勁兒?——全都是虛妄;發狂的因、發狂的緣、發狂的業、發狂的果、全都是虛妄不實!諸位!在這裏底下這一段很重要,警惕世間的衆生。說:衆生在世間、叁界六道所作種種瘋狂的追求,怎麼樣?盲目的追求,而每個人都自以爲是在追求所謂的“理想”,以及“實現自己的夢”,所以說:所有的理想、所有的夢想,其實都是不實在的,到最後還是要學佛。
有的人一天到晚追星,追星族,是不是?要是韓劇來的影星啊,或者是電視劇的、連續劇的主角來,哇!臺灣你看,就追星,或者日本的人來,就追星族。如果有學佛的人,他就:追什麼星?與其你追星,不如把自己當作明星。有的人也把師父當作明星來追,我說:哎呀!我們這個哪算星星呢?是不是?我們只是一個普通的法師,就是佛講什麼,我們照樣講,重點是不要把人家講錯了,這個就是重點!師父上臺講經說法,我一向都有這樣,我是一個很有志氣、很有骨氣的孩子,我是一個好老師,也是一個好學生,我以前求學也是這樣子的,說要完成的事情,是絕對會非常的謹慎!講《楞嚴經》,就開始一直准備。。。一直查資料,都是爲了大家,因爲你們上跟利智,我怕講錯。所以,就這樣子回光返照,因爲程度不好,所以好好的看,萬一講錯,人家抓包了怎麼辦?所以要好好的講。所以我很有志氣,都是這樣一直看,有時候下課以後,怕第二天准備不完,有時候准備到十一點半、十二點,這是很無奈的事情。第二天再繼續看,一下子又是《講義》、一下子又是《義貫》。所以你們聽很辛苦,有的聽到後來。。。我都沒喊累了,你們是在累什麼?對不對?我這樣子從頭到尾都准備啊!我也是一個好學生,譬如說我這個人醫學不懂,只要哪一個人,那個醫生真的是很行的,我這個人對他心服口服,人家是專業嘛!對不對?你不是專業嘛!所以,我也是一個好學生!爲什麼?我們是真的謙卑、不恥下問,因爲你這個專業方面你就是不懂嘛,不懂,你就是要問。所以我是一個好老師,因爲我非常有志氣,也很有責任的老師,我上臺,我就必需把你們教好,入佛的正見,這是很重要的!你們的法身慧命,全部操縱在師父一個人的手中,我不能給你們講錯啊!對不對?佛陀給我的正確的訊息,我一定要如實、如理、如法的完全和盤托出,我完全沒有自私,快樂從懂得分享開始。所以這樣也好,因爲講《楞嚴經》的因緣,我這樣自己對自己要求得很高,查資料,我也很充實,因爲我自己也在進步當中。爲什麼?有的人講說:喔!師父!您這一次講的,比以前講的臺語的《楞嚴經》還講得更好!我說:謝謝!繼續連絡。不是說再連絡喔,真的繼續連絡,講得好!贊歎我的、認同我的,我都給與肯定;不贊歎我的,我也謙卑的接受。因此告訴大家:世間人所有的理想跟夢想,其實都是妄;但是,如果說你現在是世間人,你現在家居士,又不像是出家能夠全力以赴,那是怎麼辦?那就是五五開啊,或者是七叁開,昨天講的,是不是?五五開就是一半還是要完成家庭的責任,一半要好好的來學佛,畢竟人生如夢,夢如人生。如果說你還年輕,才二十幾歲,那麼就要七叁開,事業前途還是很重要的,叁、叁,叁分就好,也是要學佛啊,要不然你要追求什麼?每一個人其實都在重複,無量億劫來,或者是幾千年來,每一個人從出生就是成長,再來,以前就是讀四書五經,讀到一個年齡,二十幾歲就一定結婚嘛!對不對?舉辦一個婚禮以後,就生育、養育、教育兒女;教育、養育兒女完成了,孩子也結婚了、女兒也出嫁了,責任完成了,就當爺爺、奶奶了。當爺爺、奶奶,再來就是牽著一條貓跟狗去公園走一走,對啊,就這樣子啊!年歲也大了,看自己的貌相,哇!真的做到了“五星上將”,年輕的時候,哇!這個眉毛很清楚,現在掉光了,眼睛跟眉毛分不清楚!這個眼睛後面皺紋,哇!一堆了;法令紋又生了;晚上沒睡覺肝髒不好,就像橘子快壞掉,出現黑點了,唉!真的老了!所以你看,你有沒有想到說:一下子就五十歲?一下子就六十歲?你再看看我們那個101室,我看姿娟都在連絡那個往生的助念,一下子,那個人又走了,一下子,那個又往生…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審除細惑 說二如來藏 第六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