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六▪P15

  ..续本文上一页一切具足,称为“大饶富”。

  889页,诠论:

  这一段经文与《法华经》的“浪子怀珠”那一章意义相近,可互相发明。又《楞伽经》中亦云:“如来藏自性清净,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,如大价宝,垢衣所缠,如来之藏常住不变,亦复如是,而阴界入垢衣所缠,贪欲嗔恚不实妄想尘劳所污,一切诸佛之所演说。”

  

  底下,第五节  阿难起疑

  1.未解佛语而执因缘

  经文:【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,起立白佛:“世尊,现说杀、盗、淫业三缘断故,三因不生,心中达多狂性自歇,歇即菩提,不从人得;斯则因缘皎然明白,云何如来顿弃因缘?我从因缘心得开悟。世尊,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;今此会中大目犍连、及舍利弗、须菩提等,从老梵志闻佛因缘,发心开悟,得成无漏。今说菩提不从因缘,则王舍城拘舍梨等,所说自然,成第一义。惟垂大悲,开发迷闷。”】

  注释:

  “从老梵志”:这是指目犍连及舍利弗两人,未从佛出家之前,都是跟着外道沙然梵志出家修行。沙然梵志死后,遗命将其座下二百弟子,分由目犍连与舍利弗继续率领。

  “闻佛因缘,发心开悟”:后来,舍利弗与目犍连在乞食途中,遇到佛弟子马胜比丘于道上唱言:“诸法从缘生,诸法从缘灭,我佛大沙门,常作如是说。”这个偈子。二人一闻此偈即心开意解,即问马胜比丘他从何人修行;马胜答说我师即释迦世尊,于是二人便率二百徒众去随佛出家。不久二人即证圣果。所以你看看这个舍利弗跟目犍连,这个是不是修无量亿劫来?对不对?一听到,人家就马上证阿罗汉果了,就是有碰到因缘法,人家就证果了,速度多快啊!所以,这个善根是需要培养的。

  “拘舍梨”:为外道之无因论者,倡言八万劫后,自然成道,不假修证。

  “所说自然,成第一义”:现在世尊也说菩提之性不从人得,亦不用假藉劬(qú)劳肯綮的修证,岂非与外道所说的不用修行,只要等到时间一到,自然成道一样?如此一来,则外道的不用修行、自然成道的说法便成为第一义谛了,则佛与外道何别?这是阿难把世尊的不假修证、非从人得与外道相滥,不能分辨。

  义贯:

  “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”,然后“起立白佛:世尊,现” 在“说”由于“杀、盗、淫业” 之“三缘” 已“断故”,再加上法执的“三因不生”,而“心中” 的演若“达多”的“狂性自”然“歇” 息下来,狂性一“歇,即” 得自性“菩提” 现前,以菩提自性本自有之,“不” 是“从”他“人”而“得” ——然而“斯则” 其实还是有“因”有“缘”在其中,“皎然明白”,并非全无因缘(例如狂性歇息,即是菩提现前之因缘),“云何如来” 反而“顿弃因缘” 之说呢?再说“我” 自己实在也是“从” 佛开示之“因缘”,才“心得开悟。世尊,此义” 理“何独” 于“我等年少” 的“有学声闻”为然,“今此会中”,即使如“大目犍连及舍利弗、须菩提等”,原先本是“从” 外道沙然“老梵志” 修行,后来也是由于得“闻佛” 开示之“因缘” 之理,而能显“发” 本“心” 乃至“开悟” 真谛,“得成无漏” 道果。世尊您“今” 却“说菩提” 是“不从因缘” 而有,“则” 此“王舍城” 中的“拘舍梨等” 外道“所说” 的不用修行、八万劫后“自然” 成道,这种外道之说反变“成第一义” 谛了。“惟” 愿世尊“垂大悲,开” 示启“发” 我等之“迷闷”。(令能辨别正法,而不落于外道之自然论、及权教之因缘,从而入于中道极理。)

  

  892页, 2.三狂缘断,即菩提心

  经文:【佛告阿难:“即如城中演若达多,狂性因缘若得除灭,则不狂性自然而出;因缘、自然,理穷如是。

  阿难,演若达多头本自然,本自其然,无然非自,何因缘故怖头狂走?若自然头,因缘故狂,何不自然,因缘故失?

  本头不失,狂怖妄出,曾无变易,何藉因缘?

  本狂自然,本有狂怖,未狂之际,狂何所潜?

  不狂自然,头本无妄,何为狂走?

  若悟本头,识知狂走、因缘、自然,俱为戏论。是故我言:三缘断故,即菩提心。”】

  这一段,《义贯》的解释跟《楞严经讲义》完全不同,切入的角度也不一样,我必需在这里事先声明。所以你看有所不同;但是二者都符合佛义。所以你要讲经说法或者修行,随取一本,都符合佛义,都没有偏差。

  注释:

  “因缘、自然,理穷如是”:“穷”,就是穷究,穷尽。你所计执的因缘及自然性,其理穷究起来,不过如此。

  “头本自然”:头本来就是在出生的时候自然而有的。

  “本自其然”:“自”,就是由于。“然”,就是如是。本来就是出于其然;意思就是说:它如今之状貌是出于其本然。

  “无然非自”:“无然”,不是这样。“非自”,就是不自然。若不是这样(也就是说,若非生下来有头),就反而变成不是自然了;也就是说,就违反自然了,反而成为一个怪物了。一生出来就没头!是不是?

  “怖头狂走”:骇怕他本有之头而狂走。

  “若自然头,因缘故狂”:“因缘”,如果照镜子等因缘。如果说这个自然本有的头,是由于照镜等因缘,而能令他发狂骇怕,以致狂走。

  “何不自然,因缘故失”:“自然”,是指天生自然本有之头。那么为何此天生自然本有之头,不由于此照镜之因缘,而真的失去那个头呢?这个意思是说,其实他的头并没有真的因为照镜子的因缘,而真的失去,所以这照镜的因缘,并不是什么真正的“因缘”,895页,因为它实在并没有促成任何事情“真正发生”——头并没有真正失去,你在发什么狂?你骇怕什么?你狂走个什么劲儿?——全都是虚妄;发狂的因、发狂的缘、发狂的业、发狂的果、全都是虚妄不实!诸位!在这里底下这一段很重要,警惕世间的众生。说:众生在世间、三界六道所作种种疯狂的追求,怎么样?盲目的追求,而每个人都自以为是在追求所谓的“理想”,以及“实现自己的梦”,所以说:所有的理想、所有的梦想,其实都是不实在的,到最后还是要学佛。

  有的人一天到晚追星,追星族,是不是?要是韩剧来的影星啊,或者是电视剧的、连续剧的主角来,哇!台湾你看,就追星,或者日本的人来,就追星族。如果有学佛的人,他就:追什么星?与其你追星,不如把自己当作明星。有的人也把师父当作明星来追,我说:哎呀!我们这个哪算星星呢?是不是?我们只是一个普通的法师,就是佛讲什么,我们照样讲,重点是不要把人家讲错了,这个就是重点!师父上台讲经说法,我一向都有这样,我是一个很有志气、很有骨气的孩子,我是一个好老师,也是一个好学生,我以前求学也是这样子的,说要完成的事情,是绝对会非常的谨慎!讲《楞严经》,就开始一直准备。。。一直查资料,都是为了大家,因为你们上跟利智,我怕讲错。所以,就这样子回光返照,因为程度不好,所以好好的看,万一讲错,人家抓包了怎么办?所以要好好的讲。所以我很有志气,都是这样一直看,有时候下课以后,怕第二天准备不完,有时候准备到十一点半、十二点,这是很无奈的事情。第二天再继续看,一下子又是《讲义》、一下子又是《义贯》。所以你们听很辛苦,有的听到后来。。。我都没喊累了,你们是在累什么?对不对?我这样子从头到尾都准备啊!我也是一个好学生,譬如说我这个人医学不懂,只要哪一个人,那个医生真的是很行的,我这个人对他心服口服,人家是专业嘛!对不对?你不是专业嘛!所以,我也是一个好学生!为什么?我们是真的谦卑、不耻下问,因为你这个专业方面你就是不懂嘛,不懂,你就是要问。所以我是一个好老师,因为我非常有志气,也很有责任的老师,我上台,我就必需把你们教好,入佛的正见,这是很重要的!你们的法身慧命,全部操纵在师父一个人的手中,我不能给你们讲错啊!对不对?佛陀给我的正确的讯息,我一定要如实、如理、如法的完全和盘托出,我完全没有自私,快乐从懂得分享开始。所以这样也好,因为讲《楞严经》的因缘,我这样自己对自己要求得很高,查资料,我也很充实,因为我自己也在进步当中。为什么?有的人讲说:喔!师父!您这一次讲的,比以前讲的台语的《楞严经》还讲得更好!我说:谢谢!继续连络。不是说再连络喔,真的继续连络,讲得好!赞叹我的、认同我的,我都给与肯定;不赞叹我的,我也谦卑的接受。因此告诉大家:世间人所有的理想跟梦想,其实都是妄;但是,如果说你现在是世间人,你现在家居士,又不像是出家能够全力以赴,那是怎么办?那就是五五开啊,或者是七三开,昨天讲的,是不是?五五开就是一半还是要完成家庭的责任,一半要好好的来学佛,毕竟人生如梦,梦如人生。如果说你还年轻,才二十几岁,那么就要七三开,事业前途还是很重要的,三、三,三分就好,也是要学佛啊,要不然你要追求什么?每一个人其实都在重复,无量亿劫来,或者是几千年来,每一个人从出生就是成长,再来,以前就是读四书五经,读到一个年龄,二十几岁就一定结婚嘛!对不对?举办一个婚礼以后,就生育、养育、教育儿女;教育、养育儿女完成了,孩子也结婚了、女儿也出嫁了,责任完成了,就当爷爷、奶奶了。当爷爷、奶奶,再来就是牵着一条猫跟狗去公园走一走,对啊,就这样子啊!年岁也大了,看自己的貌相,哇!真的做到了“五星上将”,年轻的时候,哇!这个眉毛很清楚,现在掉光了,眼睛跟眉毛分不清楚!这个眼睛后面皱纹,哇!一堆了;法令纹又生了;晚上没睡觉肝脏不好,就像橘子快坏掉,出现黑点了,唉!真的老了!所以你看,你有没有想到说:一下子就五十岁?一下子就六十岁?你再看看我们那个101室,我看姿娟都在连络那个往生的助念,一下子,那个人又走了,一下子,那个又往生…
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六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