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頁。下定決心!每天都接到電話:慧律法師啊!第六套出來了嗎?還沒有啦!吵死了!慧律法師啊!第七套出來了沒?還沒有啦,正在打字!第八套出來了沒?一直吵一直吵,快發瘋了,真的!真的!現在速度出快一點,讓他來不及看,太小看我了!(笑)現在真的在趕功課了。也教育這些徒弟,結夏安居嘛,來我這裏依止,要回去的時候,至少有一個正知正見:喔!原來這個楞嚴大法這麼好!對不對?
所以今年的結夏安居的比丘、居士是真有福報!還有那二個居士,既然有心來發心出家,千萬就不要退道心。以前叁個大學生來,我看每天每天的,也沒有用啊,到最後也是回去;當然,沒有說一定怎樣啦。很不容易來這裏跟著這個僧團,要下定決心走這一條路;如果是塵緣未了,那就是非回去不行了!對不對?沒辦法,因爲家裏人怎麼樣,沒有處理好,或者是你的婚姻、感情、債務。對不對?有一個男衆,來這裏要出家,在樓下碰到師父,我說:你來做什麼?他說:師父!我很想來出家。然後講了一句,哇!你嚇一跳的話:不過我希望師父喔,我那個刷卡卡債先幫我付一下!我說:是多少啦?他說:叁十萬!什麼?叁十萬?你說多少啊?叁十萬!(師父咬牙切齒貌)聽了之後真是咬牙切齒的:叁十萬!叁十萬可以買多少塊豆腐你知道嗎?竟然有這種人啦,說叫我先幫他付卡債叁十萬,然後才要跟我出家,不必不必,嚇都嚇死了,那可能還幫你付叁十萬?說不定你幫他付叁十萬後,他接著又跑出一筆叁百萬來,阿彌陀佛!連觀世音菩薩都請出來!(笑)
2009.07.04
609頁,倒數第叁行,【卯叁 結喻推失】
【譬如琴、瑟、箜、篌、琵琶,雖有妙音,若無妙指,終不能發。】
這個比喻得非常好,有這些樂器,你沒有妙指,沒有辦法彈出美好的這個音樂、悅耳動聽的音樂。我們雖然有佛性,但是,沒有佛陀來示現人間,我們仍然沒有辦法開發自己的佛性。
底下,【此舉喻。琴者禁也,謂禁製邪淫,以歸雅正。長叁尺六寸,】這個是表法的,【以象】當然就是表叁百六十天,【叁百六十日,徽用十二,】也是表法的。【以象十二律,古止五弦,】古時候只有五根弦。【以明五音。所以帝舜彈五弦之琴,歌】就是歌誦。【南風之章,】這個南風就是古詩歌名之一,舊傳是虞舜所作,【後文王、武王各加一弦,以合君臣之德,今之所用七弦是也。瑟者蕭瑟,謂其聲箫箫然而清也,弦有二十五,古詩雲:“二十五弦彈夜月”即此也。箜篌十四弦,乃師延所作,】師延是殷纣王那個時候的樂官,就是纣王的樂官。這個師延所作,與纣王爲靡靡之樂。及武王伐纣的時候,這個師延就東走,往外跑了,一直到濮水而自殺,就是自投水自殺。說:乃師延所作,【聲自空出。】這個聲音是從。。。它留有空間,所以,這個箜篌的造型它留有空間,樂器從這個空間會跑出來——聲自空出。【琵琶四弦,用手前推爲琵,】有的是這樣子,(師父右手擬從裏向外撫琴貌)你看這個古樂器就這樣子,有的是這樣子,(師父右手擬從外向裏撫琴貌)有的是往前推,有的是拉回來的。這個樂器我們不是專業、專門的,不過看電視上是這樣子的。用手前推的爲琵,【後卻爲琶,取作時運指爲名。此四種皆絲屬之樂,】絲線所做的。【喻凡夫、外道、聲聞、緣覺,各有一心叁藏妙體。體中具足妙用,喻樂器雖具妙音;若無妙指善彈,終不能發音,】這個比喻得很好,我們如果沒有佛陀來示現,我們這個妙智跟妙理都沒有辦法達到,雖然是本有;但是沒有人啓發我們,還是沒辦法的!因此外在的因緣,來引發內在的智慧是很重要的。【喻凡、小本有藏心,雖具妙用,若無妙智契理,妙用亦終不發矣。】
610頁,中間的經文:【汝與衆生,亦複如是。寶覺真心,各各圓滿,如我按指,海印發光,汝暫舉心,塵勞先起。】
這個是指佛的心跟衆生的心,大悟、究竟悟,跟沒有究竟悟就差很多!佛陀講,說:你跟衆生也是這樣子,這個寶覺的真心,其實是各各圓滿,如果說佛的話就不一樣了,如我按指,海印發光,海印,它這個重點就是同時印現,海印叁昧就是一真法界,就是華嚴的思想,海印叁昧論。其實這個海印,就是我們所講的如來藏性,一時印現所有的根塵識。所以這個海印發光,這重點是說佛陀大用現前,佛的心性大用現前;但是衆生,或者是沒有悟到究竟的二乘人,就不一樣了。汝暫舉心,塵勞先起,你只要一動念,這煩惱就起來。所以我們衆生那個執著是非常可怕的,你不要執理廢事,就說:我本來就是佛,不用修行!你錯了!就等于說:我可以念到博士啊!可惜你現在小學都還沒畢業。是啊!你可以念到博士啊,可是你現在是不是博士?不是啊,不是博士就要繼續念。是啊,你的本性是佛,沒有錯;但是你現在是不是佛?不是,不是就要繼續修行,就這麼簡單!所以說:修行人最可怕的就是講大話,講大話的意思就是說:把佛的境界拿來自己講,認爲自己很行,在告訴別人佛法的時候,看來好像是他自己悟的,其實不是,都不引用這些佛、祖師大德的話,每次都是你要怎樣你要怎樣,自己又不能怎樣!爲什麼?因爲都沒有講說他是引用哪一個佛或者是祖師大德的話,每次用佛的話在教訓別人,自己也做不到,自己也沒有大悟。所以,當我們在講話的時候,我們爲了不落入人家把柄,有時候我們要常常語帶根據:“我聽六祖這麼說。”但是你不要自己創造,跑出一個非六祖,冒用六祖就很慘了!六祖就明明沒有這樣講啊!對不對?這個也很慘!要引用六祖的,結果講出來又不是六祖的,那你算是哪一祖啊?所以說:爲了怕落入人家的把柄,講話最好有一點依據。對不對?說:“廣欽老和尚說:”喔!是老和尚說的,不是我說的。這樣煩惱會少一點,不要自居聖位,自己沒有那種功夫,講起來像聖人一樣,這樣就會很麻煩,後遺症會很大!
底下,【此法合。首句指凡、外二乘,亦複如前所喻者是也。寶覺真心:即如來藏心,此心性覺妙明,如同摩尼寶珠,其體本妙,其用本明,體用圓融,即體即用,是謂真心。凡外二乘,各各圓滿具足叁如來藏心,若有妙智,必發妙用。】
【如我按指,海印發光:】我們的心性沒有光,我們的心性都是煩惱、都是塵勞,能夠不計較、不比較,已經很不錯了!【此佛以己爲例,佛有妙智,證妙心之體,稱體起用,故按指之時,海印叁昧,便即發光。此是有妙指,即發妙音,喻中略而未備。海印叁昧,乃佛心叁昧,《華嚴賢首品》雲:“衆生形像各不同,行業音聲亦無量,如是一切皆能現,海印叁昧威神力。”是知定心澄湛,應物而形,猶如海水澄湛,萬象皆印,故以名焉。】所以你想要大用,必需要有清淨心,要了悟佛的那一顆心。了悟佛的那一顆心,是活著的時候了悟,這一句話可是非常重要:活著的時候了悟。
諸位!我們一定要很清楚,佛教是爲活著的人而設立的,佛教不是死人的宗教,不能弄錯方向。佛教是活著,讓你活得更有意義跟解脫,不是寄托在一個未來不可知的死亡,千萬不要誤會佛教,佛教是非常非常積極的宗教,是解決衆生不可能解決的事情;是解決所有的世間科學家、物理學家、哲學家、藝術學家、音樂學家所不能解決的生死問題,包括儒家、道家都沒有辦法解決,唯有佛教!所以,佛教要解決這個生死的問題,這是佛教最現實的層面。因此佛教是爲活人而設置的一種解脫的宗教;說宗教也是很勉強,“宗”是立一個教主,大家都信仰他,叫做宗教;佛教講的是人人平等,所以我們稱爲:本師釋迦牟尼佛,意思:本師就是我們的老師,現在我們是學生,將來有一天,我們也能成爲老師。所以,佛教是站在平等的角度,所以佛教不是宗教;也不是哲學,哲學是形而上的東西,它無可印證,各人講各人的。像人生哲學,每一個人講的哲學完全不一樣,柏拉圖有柏拉圖的哲學;孔子有孔子的生命哲學;諸子百家,各自有諸子百家的思想哲學。佛法不是這樣,佛法是有證量的信、解、行、證,按照一步一腳印,慢慢的就可以印證的。因此,誤會了佛教,正因爲我們做得不夠。所以,在火葬場、在誦經團,都看到一些法師;這個法事,佛事本身不是壞事;但是,如果我們沒有把正法宏傳開來,很多人就認爲佛教是死人的宗教:你們每天忙的就是死人,只要有亡者,就一定看到出家人。所以,出家人跟死亡的亡者,是連在一起的觀照、觀想。說來慚愧,最主要是我們沒有推廣佛陀的正法,讓一切衆生産生扭曲跟誤解。
再來要講到一個:正因爲出家人的素質,素質,這個是非常難以論斷的東西。所謂素質就是所謂基本盤,教育,教育的問題。再來,佛法裏面又無關于文字,所以你看六祖也不認識字、廣欽老和尚也不認識字,你看,人家也是成就這麼偉大的成就,一代的祖師,而且是見性的聖人,稱爲東方如來。所以這個問題就出來了,好!這個基本盤的教育沒有了,可是又沒有幾個像六祖跟廣欽老和尚這種苦修,這樣子潔身自愛的做模範讓我們看。所以現在就是:你只要現僧相,大家懂佛法就尊敬你叁分,也不敢說什麼,就任其這一些很糟糕的就一直破壞。你一常常接觸到這個世間人、這個喪家,第一個就一定要講到錢;第二個,你的習氣沒有辦法斷除,沒有辦法斷除,常常接觸俗家,你自己被感染了,變成世俗人,自己不知道!所以我這裏一直嚴格的禁止接觸在家人,就是這個道理,這個也是佛陀、祖師大德一直的呼籲,出家就是要過出家的生活,不是每天攀緣在家人。再來,廣化律師講的:常常接觸在家的女衆,這個是比丘所禁止的,也不好!你去喪家誦經念佛,就會常常接觸了金錢、你種種的習氣、接觸女衆,講話、講起話來素質水平不夠,人家一問,你也叁不知。再來,談話當中,人家現在的世間的在家居士,都是讀到碩士、博士,你那個二句話人家就看破手腳了,二句話人家就知…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審除細惑 說二如來藏 第四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