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,入于平等的一真。所以學佛法就是在學這一顆平等心、不執著心,因爲萬相本來就空。【而如來藏性,不爲妄相所隱,竟能融彼妄相,全相皆性,全妄即真,】諸位!這個八個字就是佛修行到最後的階段,全相皆性,意思就是:處處任何的相,沒有辦法障礙他,開悟的聖者就是這樣。全妄即真,你認爲妄心、妄處,妄就是識心,全部轉爲真心,唯是一真法界嘛,無法不真。【惟是妙淨本覺湛明之心,圓照一真法界,即生滅既滅,寂滅現前,複還清淨本然之心,得其全體矣!下則發其大用。】
591頁,【是故于中,一爲無量,無量爲一;小中現大,大中現小。】
這個是四義,後面是四相。
是故于中,一爲無量,這個“一”就是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之理爲無量,無量就是十法界的差別的事相。這是第一句,一爲無量,也就是所謂的理事無礙。那麼無量爲一,就是萬法其實就是一心,萬法其實就是不離你的心。若人欲了知,叁世一切佛,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看你是妄心現的還是真心所現的?如果是妄心所現的,就處處障礙;如果是真心所現的萬法,萬法就是心性。所以但看你的心,而且這個心還分妄心跟真心,妄心是著相,真心是見性。所以,你要牢牢記住師父這一句話:著相之人心量小,見性之人胸量大。所以要放寬胸量,容天容地、容一切假相,這個才是修行人!
小中現大,大中現小,所以前面:一爲無量,無量爲一,這個是理事無礙法界。底下的境界就更高了,小相現于大相,也就是這個小,譬如說小小的鏡子,就可以現很大的山河大地的境(外面的境界),所以叫做小中現大。大中現小,這個大相能夠入于。。。底下這個“現”是入于,能夠入于小,就微塵,大的相可以入于微塵。所以,小中現大,這樣直接讀容易了解,就像鏡子,我們照的鏡子,可以現更大的外在的境界。底下這一句是:很大的外在的境界,可以進入一個微塵,一個微塵小,很小。所以,大中現小,就是大相當中也可以入于小相。底下,這二句:小中現大,大中現小,統統是相,那麼,相融性以後,就沒有所謂大小,也就是所謂的事事無礙法界。
所以佛有大神通,每一個大跟小,都融入了本體、如來藏性,所以佛沒有大小的觀念。而我們爲什麼會障礙重重?就是在種種的相建立了來去、生滅、增減、大小;這個大,殊不知道,大跟小是一種觀念,而我們剛好卡死在觀念裏面,卡死在觀念裏面。如果你沒有這個觀念,那麼你的日子就很好過了!爲什麼?譬如說你看到很有錢的人,你也不會羨慕,我現在健健康康,夠用就好!爲什麼?你沒有這個數目的觀念,人家擁有一百億,跟我們銀行這個簿子裏面剩下十萬塊,我日子過得去就好,我健健康康,我也能夠有一個平穩的工作,可以了可以了,晚上有一個遮風擋雨的房間睡覺,夠了夠了,那就什麼快樂都現前!所以,如果你大跟小融入這個本性,就沒有任何的障礙。所以,衆生就是把生命化作一種觀念,而觀念加上強烈的執著,這個就是陷阱。而求佛道的人,也一直掉進去陷阱,他這個法放棄以後,又來執著這個法;這個法放棄以後,又來執著那個法,他不知道法法本空,你不需要追逐,當體即空,那個陷阱本來並不存在。這個師父拜完,拜另外一個師父,這個不是不好,在迷的時候、在找善知識的時候,就必需要這種態度;但是找到善知識,善知識指導你:陷阱是自己製造出來的,千萬不要自己製造陷阱。什麼是陷阱?觀念就是陷阱,觀念就是意識心,意識心就是陷阱。那麼就覺悟了:喔!原來我們每天都掉到陷阱裏面,卡在那邊一直很不舒服:“我爲什麼今天悶悶的?”爲什麼悶悶的?觀念放不下,當然悶悶的了!是不是?觀念放不下。
底下,再念一下:
【此下明大用。是故二字,承上是已得全體之故,便能于一真法界之中,稱體起二無礙用:一、理事無礙,二、事事無礙。一爲無量,無量爲一,此二義理事無礙也;小中現大,大中現小,此二義事事無礙也。】
【一爲無量,無量爲一者:一即一真法界之理,無量即十界差別之事;又一即一心,無量即萬法,一心能生萬法,是一爲無量;萬法惟是一心,是無量爲一。儒雲:始爲一理,中散爲萬事,末複合爲一理,】就是最後還是回到一個理。【其義與此相同。一爲無量,則依理成事,理不礙事;亦一不礙多也。無量爲一,則即事顯理,事不礙理,亦多不礙一也,而成理事無礙法界,十玄門中,一多相容門。】十玄門是指華嚴,我們講過了,《華嚴經》。華嚴宗的十玄門:一多相容門。
【小中現大,大中現小者:小即小相,大即大相,如一尺之鏡,能現千裏之境,鏡子不必放大,境界不要縮小,】以我們所照的鏡子,來望這個外面的境界,(【以鏡望境,】)【小中能現大相;】用外在的境界的境,來對望我們平常用的鏡子,(【以境望鏡,】)【大中(作處字解)】大處【仍現小相;鏡之與境,】鏡子跟外面的境,【皆事相也,鏡含境而有余,境在鏡而如故,彼此不相妨礙,成事事無礙法界,十玄門中,廣陝自在門。】廣就是大,狹就是小,而佛陀是無礙的,因爲佛陀沒有一、沒有無量、沒有大、沒有小,全部會歸到如來藏性,所以沒有任何的障礙。
592頁,經文:底下是四相,前面是四義。
【不動道場,遍十方界;身含十方,無盡虛空;于一毛端,現寶王刹;坐微塵裏,轉大*輪。】
這個就是神通自在的功夫,我們就了解,佛的神通不是虛言說說而已,是真的有那種功夫,要不然我們拜佛做什麼?信佛做什麼?看看佛有多麼的偉大!
如來藏這個真如,不動道場,這個不動之理,道場就是一心之理,如來藏真如不動道場,一心之理,遍十方世界,這個是事,事相。身含十方,無盡虛空,這個“身”不是我們這個色身,是法身、法界身。這個法界身是理,包含了十方無盡虛空。“虛空”的旁邊寫四個字:包括世界,用虛空是兼世界來談。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:法身這個理體,包含了十方無盡的虛空,和世界這個事相,這也是理跟事。底下,于一毛端,現寶王刹,于一毛端,這個毛端是正報最小的。現寶王刹是我們依報最大的,寶王刹就是佛寶法王之刹,也就是叁千大千世界的意思。也就是我們正報最小的一根汗毛,能現出依報最大的佛寶法王之刹,也就是叁千大千世界;這個是事,一毛端是事,寶王刹也是事,所以,這二句是事事無礙法界。坐微塵裏,轉大*輪,坐微塵裏是依報最小的,微塵是依報最小的。坐在微塵裏做什麼?現金身,正報最大的,同時還轉大*輪!意思就是:以全身坐在微塵之中,開法會、轉*輪。換句話說:佛在做什麼,你完全不知道,我們沒有辦法來到微塵這麼細小的這個世界,小小的世界,佛他有辦法!所以,這個坐微塵裏,轉大*輪,也是事事無礙法界,微塵是事,那麼,依報最小的就是微塵;正報最大的就是全身了,我們這個色身了。所以,坐微塵裏是依報最小;現金身、轉大*輪,是正報最大的,是事事無礙法界。
再講一遍:不動道場,遍十方界,不動道場,就是如來藏性的真如不動道場,一心之理,遍十方世界,十方界就是十方世界,這個是事,不動道場是理,遍十方界是事,所以,這是理事無礙法界。身含十方,無盡虛空,虛空包括世界,就是法身的理,包含了十方世界的事,這句是理事無礙法界。于一毛端,現寶王刹,一毛端是正報最小,寶王刹——叁千大千世界,是依報最大,所以,這個是事事無礙法界。坐微塵裏,轉大*輪,這個是依報最小的微塵;那麼,現金身,這是正報最大的,又轉大*輪,以全身坐在微塵之中,開法會轉*輪,這個也是事事無礙法界的境界。
好!諸位!看注解,【上標四義,二無礙法界;此示四相,】上面是四義,這裏叫做四相。所以稍微背一下:是故于中,一爲無量,無量爲一;小中現大,大中現小,這個是四義,那麼這一段就是四相。此示四相,【即示四義二無礙法界之相。前四句,示理事無礙之相。不動道場:即如來藏真如不動之理,如上文所雲:一乘寂滅場地;亦即顯見無礙科所雲:身心圓明,不動道場,皆言一心之理。理能遍十方世界】當然就包括虛空,【(兼攝虛空),事相之法,橫該一切佛刹,豎攝十法界。不動道場,是一理之全體,能遍十方界,一一事相之中,一一事相,無不是理,如一金能成衆器,器器無不皆金。以不動道場,望十方界,是一爲無量,屬理不礙事,亦即一不礙多也。身含十方,無盡虛空者:身即法身,法身以理爲身,】諸位!法本無生,爲了讓它更具體,所以加一個“身”,諸位!你千萬不要誤認爲法身有一個身,千萬不要這樣子,法本無生,給它一個具體叫做法身,法身本空,哪有身呢?意思就是法身堅固不壞,畢竟空。法身以理爲身,【身即理也。含者包含,十方無盡虛空(兼攝世界),亦即事也。身亦是一理之全體,能含十方無盡虛空,即是總包一切事法而無外也。如春含衆卉,】這個“卉”是草的總稱。【萬紫千紅總是春。】以十方之空望一個法身,(【以十方空望一身,】)這個當然【是無量爲一,屬事不礙理,亦即多不礙一也。】
【于一毛端,現寶王刹:此下四句,示事事無礙之相,舉依、正二報之事相,交互相涉,以示無礙。一毛,乃正報之最小者;寶王刹,是佛寶法王之刹土,即叁千大千一佛世界,乃依報之最大者;在一毛頭上,能現一佛刹土,此以正攝依,以依入正;在毛端望佛刹,而佛刹不小,則小中現大,屬事事無礙,亦即陝不礙廣也。】
【坐微塵裏,轉大*輪者:微塵乃依報之最小者;轉法錀,即現全身而說法,身是正報最大者,以全身坐在微塵之中,開法會轉法錀。此以依攝正,以正入依,由身望塵,】由這個全身來望這個微塵。【而塵】小小的塵,包括了身相的大,(【包身相,】)而微塵的小並沒有變大,(【而微塵不大,】)【即大中現小,】就是大入于小。這個“現…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審除細惑 說二如來藏 第四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