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,入于平等的一真。所以学佛法就是在学这一颗平等心、不执着心,因为万相本来就空。【而如来藏性,不为妄相所隐,竟能融彼妄相,全相皆性,全妄即真,】诸位!这个八个字就是佛修行到最后的阶段,全相皆性,意思就是:处处任何的相,没有办法障碍他,开悟的圣者就是这样。全妄即真,你认为妄心、妄处,妄就是识心,全部转为真心,唯是一真法界嘛,无法不真。【惟是妙净本觉湛明之心,圆照一真法界,即生灭既灭,寂灭现前,复还清净本然之心,得其全体矣!下则发其大用。】
591页,【是故于中,一为无量,无量为一;小中现大,大中现小。】
这个是四义,后面是四相。
是故于中,一为无量,这个“一”就是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之理为无量,无量就是十法界的差别的事相。这是第一句,一为无量,也就是所谓的理事无碍。那么无量为一,就是万法其实就是一心,万法其实就是不离你的心。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看你是妄心现的还是真心所现的?如果是妄心所现的,就处处障碍;如果是真心所现的万法,万法就是心性。所以但看你的心,而且这个心还分妄心跟真心,妄心是着相,真心是见性。所以,你要牢牢记住师父这一句话:着相之人心量小,见性之人胸量大。所以要放宽胸量,容天容地、容一切假相,这个才是修行人!
小中现大,大中现小,所以前面:一为无量,无量为一,这个是理事无碍法界。底下的境界就更高了,小相现于大相,也就是这个小,譬如说小小的镜子,就可以现很大的山河大地的境(外面的境界),所以叫做小中现大。大中现小,这个大相能够入于。。。底下这个“现”是入于,能够入于小,就微尘,大的相可以入于微尘。所以,小中现大,这样直接读容易了解,就像镜子,我们照的镜子,可以现更大的外在的境界。底下这一句是:很大的外在的境界,可以进入一个微尘,一个微尘小,很小。所以,大中现小,就是大相当中也可以入于小相。底下,这二句:小中现大,大中现小,统统是相,那么,相融性以后,就没有所谓大小,也就是所谓的事事无碍法界。
所以佛有大神通,每一个大跟小,都融入了本体、如来藏性,所以佛没有大小的观念。而我们为什么会障碍重重?就是在种种的相建立了来去、生灭、增减、大小;这个大,殊不知道,大跟小是一种观念,而我们刚好卡死在观念里面,卡死在观念里面。如果你没有这个观念,那么你的日子就很好过了!为什么?譬如说你看到很有钱的人,你也不会羡慕,我现在健健康康,够用就好!为什么?你没有这个数目的观念,人家拥有一百亿,跟我们银行这个簿子里面剩下十万块,我日子过得去就好,我健健康康,我也能够有一个平稳的工作,可以了可以了,晚上有一个遮风挡雨的房间睡觉,够了够了,那就什么快乐都现前!所以,如果你大跟小融入这个本性,就没有任何的障碍。所以,众生就是把生命化作一种观念,而观念加上强烈的执着,这个就是陷阱。而求佛道的人,也一直掉进去陷阱,他这个法放弃以后,又来执着这个法;这个法放弃以后,又来执着那个法,他不知道法法本空,你不需要追逐,当体即空,那个陷阱本来并不存在。这个师父拜完,拜另外一个师父,这个不是不好,在迷的时候、在找善知识的时候,就必需要这种态度;但是找到善知识,善知识指导你:陷阱是自己制造出来的,千万不要自己制造陷阱。什么是陷阱?观念就是陷阱,观念就是意识心,意识心就是陷阱。那么就觉悟了:喔!原来我们每天都掉到陷阱里面,卡在那边一直很不舒服:“我为什么今天闷闷的?”为什么闷闷的?观念放不下,当然闷闷的了!是不是?观念放不下。
底下,再念一下:
【此下明大用。是故二字,承上是已得全体之故,便能于一真法界之中,称体起二无碍用:一、理事无碍,二、事事无碍。一为无量,无量为一,此二义理事无碍也;小中现大,大中现小,此二义事事无碍也。】
【一为无量,无量为一者:一即一真法界之理,无量即十界差别之事;又一即一心,无量即万法,一心能生万法,是一为无量;万法惟是一心,是无量为一。儒云:始为一理,中散为万事,末复合为一理,】就是最后还是回到一个理。【其义与此相同。一为无量,则依理成事,理不碍事;亦一不碍多也。无量为一,则即事显理,事不碍理,亦多不碍一也,而成理事无碍法界,十玄门中,一多相容门。】十玄门是指华严,我们讲过了,《华严经》。华严宗的十玄门:一多相容门。
【小中现大,大中现小者:小即小相,大即大相,如一尺之镜,能现千里之境,镜子不必放大,境界不要缩小,】以我们所照的镜子,来望这个外面的境界,(【以镜望境,】)【小中能现大相;】用外在的境界的境,来对望我们平常用的镜子,(【以境望镜,】)【大中(作处字解)】大处【仍现小相;镜之与境,】镜子跟外面的境,【皆事相也,镜含境而有余,境在镜而如故,彼此不相妨碍,成事事无碍法界,十玄门中,广陕自在门。】广就是大,狭就是小,而佛陀是无碍的,因为佛陀没有一、没有无量、没有大、没有小,全部会归到如来藏性,所以没有任何的障碍。
592页,经文:底下是四相,前面是四义。
【不动道场,遍十方界;身含十方,无尽虚空;于一毛端,现宝王刹;坐微尘里,转大*轮。】
这个就是神通自在的功夫,我们就了解,佛的神通不是虚言说说而已,是真的有那种功夫,要不然我们拜佛做什么?信佛做什么?看看佛有多么的伟大!
如来藏这个真如,不动道场,这个不动之理,道场就是一心之理,如来藏真如不动道场,一心之理,遍十方世界,这个是事,事相。身含十方,无尽虚空,这个“身”不是我们这个色身,是法身、法界身。这个法界身是理,包含了十方无尽虚空。“虚空”的旁边写四个字:包括世界,用虚空是兼世界来谈。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:法身这个理体,包含了十方无尽的虚空,和世界这个事相,这也是理跟事。底下,于一毛端,现宝王刹,于一毛端,这个毛端是正报最小的。现宝王刹是我们依报最大的,宝王刹就是佛宝法王之刹,也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意思。也就是我们正报最小的一根汗毛,能现出依报最大的佛宝法王之刹,也就是三千大千世界;这个是事,一毛端是事,宝王刹也是事,所以,这二句是事事无碍法界。坐微尘里,转大*轮,坐微尘里是依报最小的,微尘是依报最小的。坐在微尘里做什么?现金身,正报最大的,同时还转大*轮!意思就是:以全身坐在微尘之中,开法会、转*轮。换句话说:佛在做什么,你完全不知道,我们没有办法来到微尘这么细小的这个世界,小小的世界,佛他有办法!所以,这个坐微尘里,转大*轮,也是事事无碍法界,微尘是事,那么,依报最小的就是微尘;正报最大的就是全身了,我们这个色身了。所以,坐微尘里是依报最小;现金身、转大*轮,是正报最大的,是事事无碍法界。
再讲一遍:不动道场,遍十方界,不动道场,就是如来藏性的真如不动道场,一心之理,遍十方世界,十方界就是十方世界,这个是事,不动道场是理,遍十方界是事,所以,这是理事无碍法界。身含十方,无尽虚空,虚空包括世界,就是法身的理,包含了十方世界的事,这句是理事无碍法界。于一毛端,现宝王刹,一毛端是正报最小,宝王刹——三千大千世界,是依报最大,所以,这个是事事无碍法界。坐微尘里,转大*轮,这个是依报最小的微尘;那么,现金身,这是正报最大的,又转大*轮,以全身坐在微尘之中,开法会转*轮,这个也是事事无碍法界的境界。
好!诸位!看注解,【上标四义,二无碍法界;此示四相,】上面是四义,这里叫做四相。所以稍微背一下:是故于中,一为无量,无量为一;小中现大,大中现小,这个是四义,那么这一段就是四相。此示四相,【即示四义二无碍法界之相。前四句,示理事无碍之相。不动道场:即如来藏真如不动之理,如上文所云:一乘寂灭场地;亦即显见无碍科所云:身心圆明,不动道场,皆言一心之理。理能遍十方世界】当然就包括虚空,【(兼摄虚空),事相之法,横该一切佛刹,竖摄十法界。不动道场,是一理之全体,能遍十方界,一一事相之中,一一事相,无不是理,如一金能成众器,器器无不皆金。以不动道场,望十方界,是一为无量,属理不碍事,亦即一不碍多也。身含十方,无尽虚空者:身即法身,法身以理为身,】诸位!法本无生,为了让它更具体,所以加一个“身”,诸位!你千万不要误认为法身有一个身,千万不要这样子,法本无生,给它一个具体叫做法身,法身本空,哪有身呢?意思就是法身坚固不坏,毕竟空。法身以理为身,【身即理也。含者包含,十方无尽虚空(兼摄世界),亦即事也。身亦是一理之全体,能含十方无尽虚空,即是总包一切事法而无外也。如春含众卉,】这个“卉”是草的总称。【万紫千红总是春。】以十方之空望一个法身,(【以十方空望一身,】)这个当然【是无量为一,属事不碍理,亦即多不碍一也。】
【于一毛端,现宝王刹:此下四句,示事事无碍之相,举依、正二报之事相,交互相涉,以示无碍。一毛,乃正报之最小者;宝王刹,是佛宝法王之刹土,即三千大千一佛世界,乃依报之最大者;在一毛头上,能现一佛刹土,此以正摄依,以依入正;在毛端望佛刹,而佛刹不小,则小中现大,属事事无碍,亦即陕不碍广也。】
【坐微尘里,转大*轮者:微尘乃依报之最小者;转法錀,即现全身而说法,身是正报最大者,以全身坐在微尘之中,开法会转法錀。此以依摄正,以正入依,由身望尘,】由这个全身来望这个微尘。【而尘】小小的尘,包括了身相的大,(【包身相,】)而微尘的小并没有变大,(【而微尘不大,】)【即大中现小,】就是大入于小。这个“现…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四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