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佛顶首楞严经
第9套
圆瑛法汇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
讲题:审除细惑.说二如来藏
日期:2009.6.25-2009.7.11 文殊讲堂
片数:共6片(本片为第5片)
编码:091[DVD简体版]
内容概述
审除细惑.说二如来藏
审除细惑.说二如来藏
圆瑛法师《讲义》第532页-第640页
从532页“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,在大众中,即从座起,......(639页)
或得出缠,或蒙授记;如何自欺,尚留观听。”
2009.07.05
628页,请合掌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
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
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
628页,中间经文,【子二 如来拂深情而责执吝 (分六) 丑初 就喻拂情伸意 二 迭拂诸情令尽 三 直斥耽著戏论 四 现证戏论无功 五 正劝勤修无漏 六 更举劣机激责】
【佛告阿难:即如城中,演若达多,狂性因缘,若得除灭,则不狂性,自然而出,因缘、自然,理穷如是。】
二乘人着因缘,外道认为是无因的自然论;现在佛陀用室罗伐城当中,一个精神病的演若达多,来作比喻,彻底的除去自然和因缘,让他们从这个比喻当中,去了解我们的菩提真性。
这一段的意思是说:佛告阿难:就像这个室罗伐城当中,有一个精神病的演若达多,这个狂性因缘,因为他早上起来照这个镜子,突然发狂奔走,原因是说,在镜子里面可以看到自己的眉和目;但是嗔恨自己的头看不到自己的脸,因此就狂奔,认为这个头有这个魑魅占去了,因此就狂奔在找这个头,这个叫做狂性因缘。若得除灭,则不狂性,不狂性就是所谓的菩提真性,自然就显现了。所以这个狂性就比喻作无始无明,不狂性就比喻作菩提,不狂性自然而出,就是你只要把无始无明若得除灭,那么这个菩提真性就自然而出。因缘、自然,就是佛家所说的因缘法,和外道所主张的无因的自然论,如果穷究起来就不出这二个:因缘跟自然。理穷如是,就是穷究佛教的因缘法,和外道的自然无因论,推究到最究竟的理,也不过是如此。
【即如,乃即就前喻,以推阿难所执,因缘、自然之情。达多狂性,喻无明,】这个无明,【以为能障菩提之因缘;若得除灭,】意思就是如果狂心,【合狂心若歇。不狂性,喻菩提,】所以除灭就等同,“合”就是等同,狂心若歇;不狂性就比喻作菩提。【以狂性若得除灭,】则不狂性的菩提真性,(【则不狂性,】)【自然而出,】就是【合歇即菩提。】就等于说歇即是菩提的意思。【在汝所谓因缘、】佛教所主张的,和外道所主张的自然无因论的道理,(【自然之理,】)【研穷起来,必定如是。汝实未知,我说三缘断故,三因不生,】杀、盗、淫三缘断故,三种相续的因不生。【狂性因缘,若得除灭,此本非因缘。又说狂心若歇,歇即菩提,此亦非自然。】这什么意思呢?说:若得除灭,其实本来就没有能除、所除,所以,这个本来就不是因缘法。又说狂心若歇,歇即菩提,这个也不是自然而有的,是假借悟了、歇的功夫才显现菩提,所以,此也不是自然无因论,而有这个菩提自性,也是必须借重因缘,所以这二种都是非,非因缘、非自然。【以下约头】、【狂双拂,】这个“头”要顿点,底下就“头”跟“狂”二个角度,来除掉自然和因缘,在头的部分,除掉自然跟因缘,在狂的部分,也除掉因缘跟这个自然。换句话说:头非因缘、非自然;狂也是非因缘、非自然,叫做双拂,“拂”就是除掉,双拂,除去的意思叫做拂,除去非因缘、非自然,从头的角度、从狂性的角度,它们二个都不是因缘、也不是自然。【因缘、自然二计皆非。】
629页第三行,经文:【阿难!演若达多,头本自然,本自其然,无然非自,何因缘故,怖头狂走?】
说:阿难!演若达多的头,这个演若达多,头怎么样呢?头本自然,意思就是说:这演若达多打从一出生,那个头本来就是自然存在,好好的一直在那边,叫做头本自然。阿难!演若达多从一出生,他那个头本来是自然,好好的存在,并没有遗失。意思就是:一出生,他头本来是自然、好好的存在的。那么头好好的存在,怎么样?本自其然,这个“本”就是本来应该,这个“自”就是时常。本来应该自然时时常常的,“其然”就是好好的存在,就是:本来就应当时时刻刻,“其然”就是没有变化,一直存在,这头本来就一直在那边,无然非自,“无然”就是若非如此的话。如果不是头一直存在在那边,打从一出生,头就一直存在在那边,那么就非自,这个才是非自然,“自”就是自然。若头非如此的一直存在在那边,则变成才是非自然的。所以佛就发难云:何因缘故?到底是何故,到底是什么缘故,而怖头狂走?
整句把它贯串下来的意思就是说:阿难!演若达多这个头,打从一出生,本来就是自然、好好的存在在那边,并没有得跟失。好好的存在在那边,本自其然,本来就应当时常好好的存在在那边,并没有得到头,也没有失去头。无然非自,如果不是这样的存在,好好、好端端的存在,就变成不是自然了。所以,若非如此才是非自然。何因缘故,怖头狂走?也就是:是何故?为什么因缘?这最主要的是讲何故。说:何因缘故,就是何故,怖头狂走?为什么恐惧这个头而狂走?因为认为这个头不在、不存在,所以狂走,狂走就是要去找头,他认为头不存在,被魑魅占据了,因为头看不到自己的脸,因为恐怖而去找头,叫做怖头狂走。
【此约头拂自然。】“拂”就是除掉,就等于非自然。这个就是站在头的角度,来除掉这个自然的无因论。【头喻菩提之真,前二句标定,】标定【头为自然。谓演若达多之头,若本来是自然。】存在的。【三、四二句,本自其然,无然非自者:即是既本来自然,】就是根据上面那一句的意思,(【牒上句意,】)【即应常时自然,】就是没有任何的得跟失,没有什么改变。【无时而不自然也。】时时刻刻都很自然。【末二句反难,以何因缘之故,忽怖无头,而狂走觅头耶?既然狂怖妄出,则头不得谓为自然矣!】为什么呢?不可以说它自然存在,因为狂怖是妄出的,还以为他是遗失了头。所以,既然狂怖妄出,则头不得谓为一直自然存在,正因为他狂怖妄出,所以头认为不是一直自然存在,因为狂怖而出,误认为遗失这个头。
【法合,谓众生真性,若本来自然,无有那一时,】不是自然存在,(【不是自然,】)【何因缘故,】又起无明,【复起无明,】迷了这个真心,追逐那个妄,(【迷真逐妄,】)【今欲返妄归真耶?既有无明妄动,则真性不得谓之自然矣!】因为卡到了妄,所以真性不能说自然存在,没有除掉无明,真性显露不出来。【此中破自然,】破这个自然,借着这个头来破这个自然。【只破自然,】就是说:自然破自然。【不是以因缘,对破自然。】以前只借重佛教的因缘法,破这个外道的无因论的自然;现在不是,现在是自然而破自然,所以叫:此中破自然,也只破自然,不是用因缘法来对破自然。【若对破则成矫乱,何因缘故句,即何故也。】
629页,倒数第二行,【若自然头,因缘故狂;何不自然,因缘故失?】
说:若自然头,意思就是说:若本自然之头,若本来自然的头,自然存在这个头,借着某一种因缘,借着什么因缘呢?就是照镜子的因缘,头,若自然头,因缘故狂,就是说:如果那个本来的头,借着某一种因缘,也就是照镜子的因缘故,令心狂走,何不自然,那么为什么不把本自然的那个头,也因为照镜子的因缘,故失就是真的失去了头。
这一句话的重点在强调什么?就是照镜子而认为失去头,不是真正的因缘,是假的,是假的。我们今天有无明卡住了,不是真正的失去真心。
这一句话再讲一遍:佛陀的用意就告诉你:你借着照镜子的因缘狂走,这不是真正的因缘,只是因为妄出、妄动是狂心。如果是这样照镜子,可以让你狂心狂走、狂奔而走,那么为什么不借重照镜子的自然这个因缘?这个本来自然的头,为什么不会因为照镜子,而真正的失去了这个头?头就比喻菩提真性。
这一句整句再讲一遍:若自然头,因缘故狂;何不自然,因缘故失?如果本来自然存在的那个头,可以借重某一种因缘——就是借重照镜子的因缘,令心狂奔而走,那么,何不本来自然的头,也借着照镜子的因缘,而变成真的失去那个头?这一句话在强调什么?这一句话在强调:照镜子的因缘失去头,这不是真正的失去,所以意思就是:不是因缘法的意思。头本来就不失,没有得、也没有失,借着某一种因缘,而失去头在找头,其实不是真正的因缘。表示说:我们头本来就没有得,也没有失,不必借重因缘。如果因缘可以让你狂奔,那么为什么不照着镜子的因缘,而头真正的失去呢?所以照镜子因缘要找头,不是真正的因缘,是妄的意思。
诸位!最后一行,【此约头拂因缘。】“拂”就是去除,前面是就头除去这个自然,现在站在这个头的角度,要告诉你是非因缘。简单讲:拂自然就是非自然;拂因缘就是非因缘,就是这个意思。这个就头来讲,来谈这个非因缘,【文中虽有自然,及狂字,但惟带言而已。恐闻前喻,】恐怕听到前面的比喻,【自然被破,】自然被破,怎么样?【转计因缘,】转计这个因缘。【故独约头辨,以明非因缘也。若自然本有之头,由照镜因缘之故,狂怖无头;】恐怖说自己没有头。【下二句反难,何不以自然之头,由照镜因缘之故,】遂真正的失去这个头。(【遂真失耶?】) 为什么?【法合:】意思是说:【谓本来真性,】由必欲加一个明字这个因缘,(【由必欲加明因缘,】)【故起无明,何不以本来真性,由无明因缘故,】而遂真正的失去这个真如自性、菩提的真性?(【而遂真失耶?】)事实上,无明不管有没有,菩提的真性都没有增减,都没有增减。
630页,中间经文:【本头不失,狂怖妄出,曾…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五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