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五▪P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无变易,何藉因缘?】

  本头,演若达多这个头,本来就没有失去,只是一时狂怖之心。所以,本头不失,狂怖妄出,曾无变易,何藉因缘?什么意思呢?本来那个头自然存在,并没有失去,没有失去就是没有得。只是一时狂怖之心妄出,无因而妄出,妄出当然就是无因,狂怖之心,无因妄出。这个头非但无失,也曾无丝毫的变易,也从来没有丝毫的变易。则何借因缘?借因缘做什么?去找失去的头呢?又何必去借这个因缘,去找这个失去的头?有增有减叫做因缘法,生灭叫做因缘法;可是这个头本来就没有得跟失,何借因缘?又何必去借这个所谓的生灭因缘,去另外找失去的头呢?因为头本来就不失去。

  整句的意思是什么?整句的意思是说:本来这个头就没有失去,只是一时狂怖之心,无因妄出,头非但无失,也曾无丝毫变易,则又何必借重这个因缘?所以跟因缘没有关系。何必借因缘,然后如果加几个字更清楚:去找失去的头?整句就是:何借因缘去找失去的头?这样整句就看得懂。

  630页,看注解,【此结明非因缘,】这一段是在告诉你:不必借重因缘。记住!什么叫因缘?能所不断叫做因缘;增减不断叫做因缘;生灭不断叫做因缘;刹那不断叫做因缘;空性不可得叫做因缘,你一定要好好的体会。所以此结非因缘法,【申其正义。以本有之头,虽由照镜因缘狂走,其头依然不失。设有人,见达多之狂走,问云:“何为狂走?”】你为什么发狂而走?【答曰:“我要觅头。”】我要去找我的头。【彼人以手摩其头曰:“这是甚么?”】你要找头,那现在这个是什么?【达多始觉,头还不失,】头没有失去啊,【狂怖无端妄出,既狂之时,头原无失,】意思就是没有失去。【歇狂之后,头亦无得。】这个比喻真性并没有得跟失,它永远一直存在那个地方,不必借重任何因缘去找。【而狂起狂歇,不关本头之事,】意思就是:不必借重因缘。【其头非但无失,曾无丝毫变易,则何所藉因缘耶?】这一句在强调:了解因缘也是空,当体就是真心。 

  【法合:真性常住不失,无明忽然妄起,无明虽起,真性不变,妄起之时,虽迷不失;妄灭之后,虽证无得。妄起妄灭,与真性本不相干,则真性亦不属因缘矣!】所以,佛法为什么要用悟的?就是它不属于因缘法,如果你一直拼,不知道缘起就是生灭的东西,你一直念佛、一直拜佛,可是不知道心性就是佛,不知道:喔!念南无阿弥陀佛,原来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我本性的事;我的拜佛,原来拜佛是我本性的事。那么,这样借重这个念佛、拜佛的因缘,开采自己的如来藏性,同时信、愿、行具足,这个就是真正的净土法门,心净则国土净嘛!想要往生净土,却不了解如何让心净,那么就叫做杂修,夹杂烦恼而修。所以研读《楞严经》,它有正面的帮助你的心性,更可以让你往生净土更顺利,一点都不妨碍的。

  630页,倒数第二行,【本狂自然,本有狂怖;未狂之际,狂何所潜?】

  本狂自然,意思就是说:若说本来这个狂性是一直自然存在的,就应当本有狂怖;本来就常常有狂怖的存在,那么请问未狂之际(就是之时),在还没有发狂这个时候,狂何所潜?这个狂性到底是潜藏在哪里呢?意思就是说:我们了解,所以狂它不出于自然,因为没有狂之际,狂到底潜藏在哪里?狂性到底潜藏在哪里的意思就是说:所以我们了解这个狂,绝对不是出于无因的自然。

  再讲一遍:前面是用头来非自然、非因缘;在这里特别注意,这里是用狂的心来非因缘、非自然,要特别注意!前面是用头,现在是用狂心,来破除因缘跟自然法,这一点要特别注意!所以前面都是讲头,现在都是讲这个狂性,稍微注意一下。

  本狂自然,本有狂怖;未狂之际,狂何所潜?若说本来的狂性是自热而然的存在,那么就应当常常有狂怖的存在之性,那么请问你:未狂的时候,还没有发狂之前,那个时候,到底这个狂性是潜藏在哪里呢?意思就是说:你不能说这个狂,在还没有发狂之前,到底潜藏在哪里?那么发狂的时候到底是怎么来?意思就是说:了解狂它绝对不是出于自然,就是非自然。意思就是:还是要借重一个因缘。】

  【此约狂拂自然。】自然就是无因,狂非自然而有,就是表示这个狂非自然。【狂喻无明之妄,若谓本来狂是自然,即应本来常有狂怖。】631页,【下二句难云:既是常有,而未发狂之际(时也),其狂】狂性,到底【潜藏何处?难道身心之中,有潜狂所在耶?既无潜狂之所,】则那个狂性绝对不是自然一直存在的, (【则狂非自然矣!】)非无因,自然一直存在的,一定有原因的,必须借重因缘的。【首句作狂本自然亦可。法合:无明若是自然,】而有,其实那是妄。无明若是自然而有,意思就是说:它就是有体性了,无明若是有体性,本来就是一直存在的。【则本有无明,】那么我请问你:【当一念未动之时,清净本然心中,】无明到底是潜藏在清净本心当中的哪里呢?(【无明何所潜藏?】)【以真元无妄故,何得谓无明为自然?】怎么可以说无明是自然存在的?无明是无因而存在的?因为无明它本身就是妄,不可以讲它是自然存在的,因为它是无实体性的,没有实体性的。所以怎么可以说:无明为自然存在的呢?不可以讲,因为无明本身是妄,它没有实体性,它根本不存在。那么,为何因缘会有无明呢?很简单,就是没智慧!

  631页,【不狂自然,头本无妄,何为狂走?】

  不狂自然,若不是,“不”底下加一个:是,不是;“狂”的底下加:出于,那么意思就看得出来,若不是狂出于自然,反过来讲就是狂出于因缘;这一句是转折语,但是它并不很明显。说:不狂自然,若不是狂出于自然,那么,这个狂便是出于因缘;但是,因为他没有写得很清楚。所以这个《楞严经》,它难就是难在这个地方,它太省略了,一般人实在是看不来!若不是狂出于自然,就是这个意思。

  说:不狂自然,头本无妄,何为狂走?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:若不是狂出于自然,那么便是狂出于因缘,转折的意思。那么,又有何因缘而狂走呢?底下告诉你绝对不是因缘,答案在哪里?但是头本无妄,所以这个中间加,“头”的上面加:“但是”,头本无妄。诸位!头本来就没有狂妄的存在、妄性的存在,头它就一直存在啊,但是头本无妄,无妄就是本真,头并没有增减,所以头并不是因缘,让它得或者是失,无增减就是无妄,无妄就是非因缘法。所以,这个狂是非因缘法的。为什么?因为它是无妄,有妄才讲因缘,因为妄是有增有减,有生有灭,所以有妄才讲因缘。现在头本无妄,头不是因缘法,但是,头本来就无妄。意思就是说:那么头本来就是无妄,就是本真,头并没有增减,所以它不是因缘法。无增无减就是无妄,所以无妄就不是因缘法,那么则狂绝对不是因缘法,狂不是因缘法。为什么?因为有妄才叫做因缘法,头本来就没有得失,何必借这个因缘呢?所以,何为狂走?那么为什么他这样狂奔而走?实在没有意义!前面那一段是狂不出于自然,而这一段,狂也非出于因缘,为什么?头本来就无妄。

  所以整句的意思,加起来的意思是说:若不是狂出于自然,这个狂便是出于因缘,那么又有何因缘而让他狂走呢?但是,头本来就没有妄,无妄就是本真,本真就是没有增减,没有增减就不是因缘法。那么没有增减就是无妄,无妄就非因缘法,那么这个狂很明显的不是因缘法。为什么?因为有妄才称为因缘法,既非因缘,何为狂走?又为什么他这样狂奔而走呢?实在是妄上加妄,连因缘法都不存在,因为头本来就没有得失。

  此约狂去除这个因缘。(【此约狂拂因缘。】)在这里强调:《楞严经》的这一段,跟《义贯》的这一段,切入的角度,在文字上的角度是完全不同;但是,究竟义讲的是完全一样,符合佛义的。所以,这一本《讲义》的注解,就必须用《讲义》的角度来诠释,不可以用《义贯》的角度。所以我已经讲过,在此强调:二位大德都是让一切众生受益的,他们的初发心,都是佛的心、都是菩萨的心。那么,在一般初学佛法的来讲,他看了会有一些不同,内心会起矛盾;可是在师父看起来,它并没有矛盾,只是文字上切入的角度不一样,而究竟义,他都在诠释一样的东西,所以师父尊重二位大德,跟他保留;那《讲义》,就必须用《讲义》——圆瑛法师的注解来讲这一本,不可以穿插。那么《义贯》的诠释,跟这个《讲义》这一段是完全不同,而究竟义是一样,可是,他讲的也是佛的意、本意,这文字就由个人解读,只要符合佛义、究竟义,我们就这样的尊重他们,尊重他们。

  底下,此约狂拂(就是拂去因缘),就是非因缘。【首句反言,不是狂出于自然,即是翻成因缘。】意思就是:如果是狂出于因缘的话,好!就解释了,【头本无妄者:谓狂怖之时,头本不失,即当常无狂怖,有何因缘,而狂走耶?头本无妄,则狂非因缘矣!】诸位!一定要记住师父的话,有能有所叫做因缘法;有生有灭叫做因缘法;有增有减叫做因缘法,你要永远记住这个。那么,这个头本来就没有得失,当然就不是因缘法了。【首句作狂不自然亦可。】不自然就是不出于自然,意思就是:就是出于因缘,狂不自然也可以,不狂自然也可以,首句如果说狂不自然,就是狂不出于自然,就是出于因缘,它因为有转折语,但是因为它太省略了,所以看不来! 

  【法合:谓无明不是自然,】如果说无明不是自然而有的存在,诸位!自然而有的存在就是要有实体性。【是因缘者,毕竟以何为因?】在这里找了,以何为因呢?【然真性宛在,不曾遗失,为何因缘,而背觉合尘耶?若真性有失,可说因缘,】记得!有得有失就列为因缘;真性从来没有失啊,如果真性有失,你可以说是因缘,对不对?可是,【真性不失,】这当然【则非因缘矣!】所以没有得失,当然就不是因缘法了。这个你一定要了解,因缘法…
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五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