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五▪P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能所不断、得失不断、生灭不断,无常不断、缘起缘灭不断,这个才叫做因缘法;绝对的真如自性,根本就没有得失,哪来是因缘呢?【以上喻明真性与无明,俱不属因缘、自然矣。阿难一向溺于权宗,】就是方便法,不究竟义。【不知衣里神珠宛在,辗转他方求食,因缘之见,固不能忘也。】

  【若悟本头,识知狂走,因缘、自然,俱为戏论。是故我言:三缘断故,即菩提心。】

  先解释一遍,这一段对初学佛法来讲很难,像无字天书那么难!对老参来讲,听得很吃力:到底是在讲什么?很难!这就让大家了解,佛法不是你想像得这么简单,念二、三句佛、持几句咒,就叫做修行,对这个佛教的认知度太肤浅了!对不对?这一段没有用心听,你出家、在家、出十五年,你都听不懂他在表达什么。

  底下,若悟本头,识知狂走,如果一旦悟了本有之头;这一段在表达什么?叫做知真本有;识知狂走叫做达妄本空,这先把表法的列出来。好!若悟本头就是知真本有,识知狂走就是达妄本空,好!解释一下:若悟本头,如果一旦有一天悟了本有之头,从来没有失也没有变,并无失去,一直好端端的一直存在在那边。识知狂走,识知:也了悟、知道彼狂走,意思就是无明妄动。识知狂走之性相;重点在哪里?根本与头之有无实在不相关!你要牢牢记住这一句话。识知狂走,这个“知”的底下加一个:彼,意思更清楚。识知彼狂走,那一种狂走的行为、的性相,根本与头之有无实不相关!这一句话的重点在哪里?无明的妄动,其实跟真心根本就无关!诸位!那么,了悟这个彼之狂走的性相,根本与头有无实在是不相关,这个时候变成因缘是戏论,外道的无因论、自然,无因论也是戏论!为什么?本来没有增减,妄本来就空。所以若悟本头,真——这个头,本来就存在,知真本有;识知狂走,达妄本空,无明本来就空,真心本来就有,你讲因缘不对,因为它没有任何的东西增减。但是自然也不对,为什么?也不能说佛性自然无因而显,一定要借着因缘;讲因缘是破自然,而讲因缘还是不对、不究竟义,就是这样子。所以,你也不能说它是因缘,为什么?因为头本来就存在,没有得失,所以不是因缘。你也不能说头无因的自然,自然无因论。为什么?也必须借重悟的指导,所以,变成才能显示这个真。所以因缘跟自然其实都是戏论,不究竟。是故我言:三缘断故,即菩提心。

  632页,【满慈执无明有因,】就是满慈执着那个无明是有因缘、有因的,不知道妄本无因。【阿难疑真性同自,】就是自然外道的思想,前面不是有讲吗?变成了外道的自然无因论变成第一义谛了,佛的第一义谛了,昨天就有讲过了。所以,这个“自”是自然,外道无因论的意思。满慈执无明是有因缘的,而阿难怀疑真性就变成了外道的第一义谛了。【皆由不悟本头不失,】意思就没有得失、没有增减。【狂走无端,】无端就是毫无理由。【所以堕入因缘、自然之二计。】底下要注意,就头来讲有二段,那么就狂来讲也有二段。先讲头,标号A:【若悟本头,虽狂不失,则头非自然;】这一句话什么意思?如果悟了这个本头,本来就没有得失,所以虽狂实不失,虽然狂,但是头本来就不失,则头非自然,很清楚的,头非自然。为什么?它必须借着因缘,才悟知道本头是存在的,所以它不是无。。。如果要让他认识头,还是要借重因缘,喔!指点一下,才知道头本来存在。所以,头也不能说是无因的存在,还是必须借重有人指导。我们悟了这个本头,虽然怎么样?狂,怎么样?但是不失,那么这个头就不是自然,则头不是自然无因,还是必须借重因缘,才能够认识本来的头。依然宛在是什么意思?【依然宛在,则头非因缘;】为什么?头一直存在,则不必借重于因缘。为什么?它从来没有得失啊!这个是就头来讲,非自然也非因缘。前面讲依然宛在就是B,底下C:【若知狂走,未狂元无,则狂非自然;】意思就是:如果识知这个狂奔而走是妄,那么请问:未狂之时,本来就没有狂性,所以我们就知道,这个狂性非无因之自然。意思就是:狂之出一定有它的原因,不会无缘无故就狂的。所以这一段是说:若知狂走,未狂元无,则狂非自然的存在。意思就是说:如果识知狂奔而走是妄,那么,未狂本来就没有狂性,那么这个狂并不是无因而自然存在的,意思就是:狂有因缘故,所以才狂。D:【头本无妄,则狂非因缘。】这个头本来就没有所谓的妄,连真都安不上,因为头本来就好端端的嘛!则狂就不必借着因缘而生,因为没有得、没有失,所以头本来就没有妄,连立一个真都不行!为什么?因为妄而去找才有因缘,有增有减叫做因缘,头本无妄,那么就连真也没有,无妄就是连真也没有。对不对?不必加一个真。头本无妄,则狂就不是因缘而出的。

  【首二句约头约狂,皆双拂】“拂”就是除。【二计,】就是非自然、非因缘法。【上句知真本有,下句达妄本空。若明斯义,则因缘、自然,俱为戏论,全无实义。此正销阿难之现疑,兼防满慈之又执。】

  【是故我言,三缘断故,即菩提心:是因缘、自然,俱属戏论之故,】所以就是非因缘、非自然,有增有减叫做因缘。那么,这个自然就是无因,无因也不对,也必须借重因缘才能够显出菩提心。所以,三缘断故,即菩提心,这个菩提心非是因缘法,因为它不是增减;也非无因自然而有,因为必须借重因缘才显出菩提心。所以,讲因缘、讲自然,都是戏论之故。【我先言三缘断故,即菩提心;三种分别之缘断故,则菩提非自然;】菩提非自然无因而生,必须借重因缘。【妄离真显,】这个妄是指自然的无因论、因缘的生灭增减法;这个妄是指分别心,或者指执着心。这个分别心、执着心,自然的无因论,因缘的生灭增减法、妄有能所的因缘法,统统要离,让它绝对独立存在,真就显,所以叫做妄离真显。意思就是说:自然的无因论要离,因缘的生灭增减、妄有能所的因缘法要离,分别心要离、执着心要离,真心就会显露出来。【当下即是,则菩提非因缘矣!】没有增减。所以,菩提自性,本自具足,一定要悟,何期自性能生万法;何期自性本自具足;何期自性本不动摇;看看六祖所讲的,这不是讲菩提自性非因缘吗?何期自性本自具足、本不动摇;何期自性本不生灭;何期自性能生万法,何以故?为什么?菩提真心不是因缘法。所以,这个佛法它不是拼,拼是生灭法、修是生灭的东西,它是用悟的东西,然后修是方便除去习气,叫做借重因缘而修。所以你要晓得,所有的修其实都不存在,而不修就更糟糕!所以边修边放下。。。慢慢的这样子,修而不修,不修而修,断而无断,无断而断。所以,修行一定要趁年轻,趁年轻!对不对?你不趁年轻,老的时候视力不佳、体力不佳,那么就很麻烦,就变成老而不修,叫做老不修,这样就很麻烦了!所以,要有开大般若智慧,开大般若智慧就了解佛的心。对不对?所以智慧很重要的,有一个广告是不是这样讲的?我不太会讲话,但是我讲话很实在,介绍你吃文殊智慧保肝丸,服用之后,去火葬场火化,你就知道效果!(笑)对不对?服务电话0800-092-000,(笑)广告打得这么凶,实在是阿弥陀佛!广告嘛!这个就是大智慧的重要。所以今天讲了这个,对初学佛法来讲很难,也很深!【此佛重伸自己所说,歇即菩提之意。】就是菩提皆因缘而显,非因缘而生,你一定要很正确的观念。

  好!底下,【丑二 迭拂诸情令尽】

  经文:【菩提心生,生灭心灭,此但生灭。】

  解释一下:若说有菩提心而生,有这样的观念,有生灭之心而灭去,如果你认为,有一颗菩提心生出来,有生灭心把它灭去、灭掉,注意!此但凡情生灭之见,这个是凡情生灭之见,有一种东西生,有一种东西灭,诸位!这个仍然是生灭,非真菩提心。看就知道啊,菩提心生,生灭之心灭,那个最后一个字不就是生灭吗?菩提心“生”,你看那个生字,生灭心“灭”,这个还不是生灭吗?如果你认为有一颗菩提心生了,我把生灭之心灭掉了,此但凡情生灭之见,还是生灭,非真正的不生灭的菩提心。

  【承上三缘断故,即菩提心,不可作菩提心生想。以菩提真心,元是本有,但由了因之所了,】“了”就是显,了因就是修行,是透过修行显出这个菩提心。【不是生因之所生。】不是任何。。。菩提心可以生出来,不是任何生因之所生,就是因为菩提心本来就是无生,不是任何生因而生出菩提心的。所以,【向被狂性所覆,狂性若歇,歇即菩提,】所以我前云;看633页,【故我前云三缘断故,即菩提心。】三缘断故,即菩提心。【上句三缘断故,亦不可作生灭心灭想,】为什么?【以无明狂性,乃属本空,三种能缘分别之心,是枝末无明,虽言断故,实无所灭。若说有菩提心生,有生灭心灭,此但是凡情生灭之见,非真菩提之心。】不是真正的菩提之心。

  633页,中间经文:【灭生俱尽,无功用道。若有自然,如是则明自然心生,生灭心灭,此亦生灭。】

  这个连博士都看不懂!所以,佛从如来藏性流露出来的文字,全部都是心性的东西,这个没有悟就完全看不懂!

  灭生俱尽,这个“灭”,是指前面的生灭心灭,把生灭心灭掉的那个灭;这个“生”,是指前面所讲的菩提心生那个生。生灭心灭,菩提心生,这个时候,一个灭一个生,俱尽,同时放下,此时名为无功用道,无功用道。但是若有自然,如果还有:“我自然无功用道”的这种观念,如是则明,如是则明就是:如是有自然无功用道之心分明,所谓无功用道,自然心生,“我自然无功用道。”这个心产生。如果有这种观念,对那个生灭心灭,对前面这生灭心灭来讲,菩提心生、生灭之心灭来讲,叫做对生灭心灭来讲,此自然无功用道还是生灭法。

  再讲一遍:灭生俱尽,生灭心灭,菩提心生,这样子二个统统把它灭掉,这个时候,我们叫…
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五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