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五▪P9

  ..续本文上一页!着相就是流转相,着相就是流转因,见性就是逆流因。

  【交光法师云:当知阿难,此审辨问,最有关要。良以前既排尽因缘,后复将谈修证。若一定有修有证,则违前自言;若一定非因非缘,则废后修证;此圣言宛似互违,不可不辨也。】今明真心本来就不变,【今明真本无变,】犹夫:就像,【犹夫头本无失,】这“犹夫”就是就像。【而何有实修实证,】哪里有所谓的实修实证?他本自具足,本来就不失。【固非一向堕于因缘也;】意思就是说:所以当然不是一向堕于因缘的二乘人所能了解。【又明妄之现迷,】犹夫。。。就像妄心现在的起迷的时候,【犹夫】就像【狂之现起,】狂之现起就是狂心现起。【而岂终无修无证,】怎么可以讲没有修证呢?是不对的,讲无修无证也不对,必须假借种种的因缘,好好的善修善证,假借种种的因缘好好的修行啊!亦非一向堕于自然的无因论,(【亦非一向堕于自然也。】)外道的无因论所能理解的。外道的无因论就是说:你只要放下,八万四千劫就自然成就,就像缕的丝线结成一丸,抛出去了以后,线没有了,自然就尽端,自然的外道就是这样子。你不用修行,自自然然的放着,他就成道,成道以后又来变众生,众生以后又成道,他就是这样子啊!意思就是:堕于自然无因论的外道。所以要记得!虽是无修无证,还是要假借因缘,去好好的修、好好的证。所以这一段说:而岂终无修证,亦非一向堕于自然外道的无因论。这个“终”就是完全说;这个“岂”就是难道;而难道完全说无修无证;这个“终”就完全说无修无证是不对的。也不可以一向是堕于外道自然无因论所能理解的,意思:还是要假借因缘,要好好的修、好好的证。【由是则知斯经,无修无证,固不碍于有修证;而有修有证,仍不碍于无修无证也。前后之文,无复矛盾之可议矣;其旨亦甚微妙也哉!】

  【壬二正为宣说竟,并上科辛二如来次第以除二惑竟。】

  我讲到这里,我很高兴,为什么?我们从310页这样讲,一个多月,像开快车一样,讲了330页,这样蚕食鲸吞的也讲了330页!所以说我一直觉得很辛苦,因为这准备实在很辛苦!

  诸位!看大张的科判;还没结束喔!怎么就急着收拾东西回家呢?你们是在赶什么?竟然课本阖起来就要合掌回向了,这实在是。。。(笑)不像佛弟子,这么懒!来来!翻开第一页大张的,喔!我们现在讲到〇六四一,诸位!你看底下的数目字。这一段,〇〇八三,有没有看到?你看那个数目字,最底下那个一格一格的,有没有?〇〇八三讲到〇六四一,知道吗?〇六四一,你看,这一段往上看,〇〇八三,隔壁就是〇〇八三,诸位!看看〇〇八三到〇六四一,看最上面,你有没有看到?说奢摩他路令悟密因大开圆解,有看到这个吧?诸位!这个就是要叫你舍识用根,看到这个不生灭、见到不生灭的根性。所以这一段最大的用意是在。。。诸位看底下,〇〇八七这个地方,破妄识无处,斥妄识非心——〇一三一,〇一四九就推妄识无体,有没有看到?这最重要的,〇〇八七、〇一三一、〇一四九,对上去,破妄识无处,斥妄识非心,推妄识无体,再看左边,就是正显即真克就根性直指真心,这个就是带妄显真,带妄显真就是显见是心、不动、不灭、不失、无还、不杂、无碍、不分、超情、显见离见,带妄显真;最后就剖妄,诸位看剖妄出真。所以第一个是克就根性直指真心。看左边,会通四科即性常住,会通四科了:五阴本如来藏,真如、妙真如性;会六入本如来藏,妙真如性,就是即妄即真;会十二处本如来藏,妙真如性;会十八界本如来藏,妙真如性,这个就是即妄即真。后来就是圆彰七大,就是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、见、识,即如来藏性,周遍法界。继续看左边,上面,这个格子的左上角,审除细惑,说二如来藏,有看到吗?再看底下;看中间,如来次第以除二惑,看最底下,〇五四一,对上去,先说不空藏,以示生续之由,看到吗?看到〇五八〇,说空不空藏,以示圆融之故,要圆融。说不空藏,就是为了要显示生续之由;说空不空是为了显示圆融,诸法是圆融的。所以这一段,大众就领悟了,就赞叹佛谢益。所以这一段整段就是:说奢摩他路令悟密因大开圆解。

  所以,往左边平行看下去,看横的看下去,最上面的,有没有看到,说三摩修法,令从耳根一门深入,看到这一段吧?这个就是大B。所以我们到今天为止,讲到最大段的A段讲完了,就是说奢摩他路令悟密因大开圆解,大A;那么大B就是说三摩修法,令从耳根一门深入;大C就是说。。。往左边继续看:说禅那证位、令住圆定、直趣菩提,看到吧?直趣菩提。

  再讲一遍:说奢摩他令悟密因大开圆解,是大A,定中有慧。说三摩修法,令从耳根一门深入,这个就是慧中有定。再来,说禅那证位,怎么样?令住圆定,直趣菩提,这个就是定慧均等。定中有慧,慧中有定,再来,定慧均等。这个就是A加B加C。禅那还是讲定,所以这三个定加起来,就是所谓的首楞严大定,首楞严大定。

  好!我们第一大段讲完了。

  好!问一个问题:下星期四带什么来?答一答。小朋友很有智慧的!各位小朋友,回去叫爸爸、妈妈把那个《义贯》放在你的包包里面,记得下星期四要带来,老师要检查的,老师要检查的。《义贯》带来。

  那么《义贯》我们预计讲三天,最慢四天。换句话说:下个礼拜,这个说奢摩他这一段,大A就讲完,就进入三摩的阶段,最后讲禅那,禅那。所以,我的心情也是很高兴,因为说奢摩他这一段,是整个《楞严经》篇幅最大,也是最难的,最难的!因为叫大开圆解,所以教义、教理上,哇!真是不容易啊,真是不容易啊!所以今天讲的,你完全听得懂的请举手,一句都没有迷糊的,还是难!不然就多念佛、吃得饱、穿得暖,其他的就没事。请下个星期四再继续来。知道吧?再继续来。因为佛法很深、很难,不过你们这样的精神,师父很感动!像今天八关斋戒,有三百五十个人吃饭,然后加上我们的工作人员还有义工,总共有四百三十个人吃饭,至四百五十个。厨房真的非常辛苦的,非常辛苦的!师父也是非常辛苦的。(众鼓掌谢师)感谢各位父老兄弟姐妹如此支持爱护,支持我一票,(众笑)我会继续把经讲好!好!你们表现得很好,佛记一大功,打八关斋戒,又能够听《楞严》,(师对众竖大拇指)诸位!你们一定会成佛的!(众鼓掌)没有话讲的!

  2009.07.09

  请翻开《楞严经义贯》,773页。我们用了相当的时间,解说了《楞严经讲义》,阿难明心发广大愿。这个《义贯》也有他独到之处,有他一些看法,还不错!那么《义贯》的时间,就不能像《楞严经讲义》用的时间那么长,因为这个是白话,而且是第二次重复;但是对有心研读《楞严》的来讲,这个也是很好的资料跟复习。

  诸位看773页,阿难明心发广大愿,经文:【尔时阿难及诸大众,蒙佛如来微妙开示,身心荡然,得无挂碍,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,见十方空,如观手中所持叶物。一切世间诸所有物,皆即菩提妙明元心;心精遍圆,含裹十方。反观父母所生之身,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,若存若亡;如湛巨海流一浮沤,起灭无从。了然自知获本妙心,常住不灭。】

  这是经文。

  看注释:

  “身心荡然”:“荡然”,就是清净开廓。以受如来甘露法水洗涤,所以清净、开廓无边。

  如果一个人学佛,他对佛心有所体悟,他的度量就会愈来愈大。。。就会无所执着,慢慢慢慢就了解:喔!我们的心跟佛是一样的,我们甘愿做凡夫,是因为自己的烦恼,要成佛也是自己的心,都是自己的问题,那么就找到了佛学下手的地方——心法。

  774页,“手中所持叶物”:这个“叶”,就是贝叶;“物”,就是其他物件,例如庵摩罗果等。

  有的人到印度去看这个庵摩罗果,就是我们台湾产生的芭乐,芭乐就是我们的番石榴。有的人到印度去看了说:哎呀!这个庵摩罗果,我们去印度旅行去看,结果这个庵摩罗果竟然是台湾的芭乐,番石榴!他们是这样讲啦,我没有去过印度,我不知道。

  “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”:与真如法身(遍法界大身)相比,父母所生之身,就像是十方法界的广大虚空当中,忽然在一阵风中所吹起的一粒微尘一样,至为渺小。

  它这个意思是告诉我们:其实我们的胸量是跟佛一样的,只是因为我们太过于妄执微少的这个色身的元素误认为自己。我们这个色身用元素来讲,是宇宙中很少很少的元素;而我们的胸量放不开,是因为我们执着少许的元素,误认为有一个“我”,这问题就被困住了!

  “若存若亡”:若有若无。

  “如湛巨海流一浮沤”:“湛”,就是湛然。“浮沤”,就是水泡。又如于湛然的大海中漂流着的一个小水泡。

  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,忽起忽灭,一下子泡沫就没有了,我们随时随地可以看到说,你认识的人、年轻人,没多久那个又死掉了,没多久那个又往生了,很快的!你看讲堂最近又助念了好多人,就是一个小水泡,冒起来马上消失,我们的生命就是这么无常!

  “起灭无从”:“起灭”,就是生灭。此水泡在大海中的生与灭,都如无所从:来无所从,去无所至;在浩瀚的大海当中,其生与灭俱皆无声无响;当处出生,随处灭尽。其生与灭,对整个大海来讲,毕竟毫无影响,直如无物。这个大海就像法界,我们这个色身刹那生是刹那灭,生到死这么快速,其实没有东西可以执着。而所言大海者,乃众生本具遍法界之大身也;所以这个才是我们真正的生命,叫做法身慧命。所以智慧是很重要的、开悟是非常重要的!

  水泡者,父母所生之身也。我们现在误认为这个色身就是自己。

  775页,义贯:

  “尔时阿难及诸” 与会“大众,蒙佛如来” 慈悲所作如是“微妙” 之“开示”,皆悉悟了,而得“身心荡然”清净,开廓无边,证“得” 自…
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五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