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”,不要被這個文字欺騙了,大相入于小,神通自在。【亦屬事事無礙,】法界。【亦即廣不礙陝也。】
594頁,【滅塵合覺,故發真如,妙覺明性。】
諸位!這個是修行重點,如果,你能夠的話,把這個塵(就是所謂的五欲六塵)放得下,叫做滅塵。放得下這個外面的五欲六塵,每天能夠聽經聞法,聽佛的經教,守佛的戒律;覺悟的人,當然一定會守戒律,他很怕違背因果嘛!是不是?再來,開佛的智慧,哇!知道這輩子不修行,下輩子很慘,這靈魂不曉得要跑到哪裏去?聰明的人,會爲我們這一條靈魂的將來做打算的,這個世間不是死了就算了,死了就算了,那誰要學佛啊?對不對?每天可以吃喝玩樂啊,誰怕誰啊?對不對?就是問題麻煩大了,這個神識,他會繼續去轉世、繼續去投胎的,這個就很麻煩了!下輩子不一定做人啊,做人也不一定能夠學佛,做人迷茫啊!是不是?事業一做,業卡住了,對不對?你變成一只雞的話,對不對?人家要殺你,你能講:“我不要”?你有這一句權力:“我不要”嗎?對不對?如果你下輩子做雞,或者做鴨,做雞的話,就要去麥當勞找;做鴨的話,就北京全聚德,就要變成烤鴨,就很麻煩了!所以,不修行是很可怕的!所以,佛陀講的那一句話是很貼心的,說:衆生因爲以苦爲樂,因爲他沒有去觀照世間的真相究竟之處,所以他一直以苦爲樂,把這個身體弄得很勞累很勞累,然後怎麼樣?當作是快樂。有一對夫妻,你知道嗎?開著這個車子繞山,去哪裏?去拉拉山。我是看了電視的報導,開了車子很久很久去拉拉山,怎麼樣?剛好去,人家沒有在賣這個水蜜桃,剛好季節差一個禮拜。他就叫人家開那個拉拉山的果園,讓他看了也不錯,照了幾張相片回來,新聞跟它報導說:要吃拉拉山的這個水蜜桃,還要一個禮拜!開了十幾個小時的車子,去拍了幾顆水蜜桃的照片回來,回程又開了十幾個小時,爲什麼不幹脆躺在家裏睡覺呢?人家說:這樣才有樂趣啊!我說:又不是火燒厝,這樣有什麼“厝味”(樂趣)?菜市場就有在賣水蜜桃了,爲什麼還要開車搞那麼久?衆生因爲沒有學佛,就不知道要幹什麼,開著車就到處繞。。。對不對?如果中途發生車禍,bye-bye!bye-bye!下輩子再來,車禍!對不對?爲了那幾顆水蜜桃,死二個人,這樣有意義嗎?所以這個,生命要找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做,把時間節省一下,時間也不可以浪費,時間就是生命。對不對?我們要節省一些時間,好好的來學佛。出去大自然走一走是有必要的,畢竟是凡夫嘛,有必要的;但是,時間還是要節省一下。
所以,這個滅塵要合覺,才有辦法發這個真如,諸位!要發這個真如,是要堅持開發本性的人才有辦法,堅持!那什麼是開發本性呢?那就是禅宗的見性法門。諸位!學禅的人就絕對知道要念佛,懂得要怎麼念、怎麼下手,他才會一心不亂;沒有這個禅的功夫、沒有定,這個佛號一念起來妄想就一堆!爲什麼?真如發不出來。妙覺明性,所以,這一段是修行的重要的根源。
底下,【此重結無礙之由,與衆生敵體相翻。衆生則背覺合塵,故發塵勞,有世間相,是以元真之性,轉成元妄之相,所以不礙而礙:而我則滅塵合覺,滅虛妄之塵勞,故發真如,】所以,在座諸位!你只要把這個外在的塵勞真的懂得放下,能夠隨緣、知足的過日;當然,如果你有責任在,就另當別論了,譬如說你是這個公司的主管,你才叁、四十歲,當然就責任所在,這塵勞就比較辛苦一點。我指的就是說,如果我們有上了年紀了,是不是?很不容易活到今天了,滿額頭都是皺紋,活到這麼皺紋也不容易的,是不是?已經活到這樣子的。所以,我曾經跟這老婆婆、老阿公講說:你看!滿臉都是皺紋了,結過婚了嗎?有!生了孩子嗎?有!山珍海味都吃過了嗎?陸、海,從海上來講,大魚大蝦吃過了嗎?吃過!從陸地來講,什麼豬、牛、羊都吃過。那麼,從空中來講,那些會飛的有吃過嗎?也吃過,那就陸、海、空叁類都吃完了,難道還不想來修行嗎?對不對?皺紋都出來了,年歲也大了,這個生死是不等人的。滅虛妄之塵勞,故發真如,【妙淨本覺湛明之性。性字與相字對,衆生迷悶,全真性成妄相,如來修證,融妄相即真性,】爲什麼能夠融妄相即真性?因爲知道妄,所謂妄,是因爲它刹那生滅;所謂妄,是因爲它是無常;所謂妄,是因爲它是緣起、是性空,所以叫做妄相。爲什麼叫做妄?因爲它不能久留,就是你想要把它久留,沒有辦法的。所以衆生不了解相妄,就是夫妻很好的感情,就一直發願,下輩子要再來嫁他,他說下輩子要再來娶她,不知道是相妄,下輩子誰娶誰不知道了,出生在哪一國也不知道了。所以,融這個妄相即真性,是修行人重要的地方。【事事即理,】意思就是:每一個相其實都是空,事事就是相相,相相就是無生的空、無生的理。【相相皆性,】其實相本身就是空,空就是本性的展現。【故得理事與事事,】這個理事與事事,要進入無礙,其實都必需融入如來藏性,融入如來藏性,理事無礙,事事也無礙。【二無礙法界,有何諸大陵滅不相容者乎?初依迷悟心對辨緣起竟。】
594頁中間,【辰二 依本來心圓彰藏性 (分叁)】看底下中間的小字,【巳初 圓彰空藏一切皆非】“非”就是非一切相,就是離的意思。【二 彰不空藏一切皆即】“即”就是即一切相,當下就是,不能離相。離一切相就是叫你不執著;即一切相就是告訴你,如來藏就是一切世間法、出世間法統統具足,不壞緣起。叁 彰空不空如來藏即非圓融,(【叁 彰空不空即非圓融】)【今初】“非”就是離,“即”就是即一切法,“非”就是非一切法,所以,彰空不空如來藏,就是即一切法,同時也離一切法。
這個重點在哪裏?重點就是:佛法,什麼是圓融?既現實又超越,既超越又現實,“即”就是現實,因爲要面對一切法;超越就是非一切法。所以,即跟非同時存在,就是既現實又超越,既超越又能夠面對現實,這個就是即非,就是圓融。你想要把佛法圓融,就不可以偏一邊,不可以單即,也不可以只有一個單非,單即跟單非都不對,即非同時,就是圓融,即一切相,同時離一切相,要離一切相,同時面對一切相,現實又超越,既超越又現實,就是佛法。
要不然佛法要做什麼?佛法談得很玄,讓我們不能運用在這個生命裏面,那佛法有什麼意思呢?所以,太多人曲解佛法,一念起佛來就等死,等到臨命終,諸位!我們大好的時光,我們才叁十幾歲啊,要到八十歲,以佛陀的年齡八十歲才死,這五十年,每天念南無阿彌陀佛,再來就等死喔?你開什麼玩笑!那佛法要在人世間,釋迦牟尼佛示現要做什麼?佛法的可貴之處,就是可以運用在這個世間,要解決世間的困難。佛爲什麼叫做大醫王?醫你的生、老、病、死,醫你的煩惱,不但在世的可以醫,連你臨命終的時候,就可以指出一條好的路讓你走。佛法如果只有運用在臨命終,那麼佛教叫做死人的宗教。所以,因爲沒有弘揚正法,很多外面的人看到了出家人,只有一個觀念:這個出家人就是給人家送葬的,死亡的時候叫出家人來誦經,反正出家人就是跟死人有關系,叫做出家人。阿彌陀佛!就是這樣子,沒有辦法啊,在火葬場到處都可以看到這個,真的和尚、假的和尚,臺灣都有!對不對?所以,它這個火葬場就是這樣子,一切的現在的亡者,差不多都是請法師去誦經。對不對?而不曉得我們出家人本分事不是這樣子,那是出家人慈悲,因爲你長年累月來這裏護法,當你碰到困難的時候;佛在世,也有派比丘去那個喪家,只有誦一部經,叫做《無常經》,不念阿彌陀佛的,去,念《無常經》,不會超過十分鍾、半個鍾頭,比丘就念完了,然後比丘就開示這些亡者的家屬:你們要觀不淨,觀這個世間是苦,你看你家人躺一個了,要觀萬法皆空,要觀萬法無常,觀萬法無我。好!開示完了就回來。佛在世是這樣,我們現在是做得淋漓盡致,法師去了不但開示,還誦經、還放蒙山、還做焰口、還做叁時系念,佛在世沒有做得這麼功夫的。所以,大乘佛教也有它的好處,就是善巧方便很得人心,融入現實的生活,也有很多人因爲法師的誦經的慈悲,而能夠學佛;但是也有某些因爲太開了方便,比丘到亡者的家、家屬,沒有威儀,真的假的不知道,就拿起煙就抽,有一些行爲不當的,所以,看得讓這些喪家很難過,他就誤認爲:這個出家人也不過如此,跟我們世俗人沒什麼兩樣啊,只是剃一個光頭,披上一個紅色袈裟!每天都很忙,心沒有道,如果每天都應付這些亡者,到處跑,他就像一個演員,披著紅色袈裟的演員,爲什麼?他統統在亡靈裏面,誦完經就拿紅包,拿紅包太多了,他就會腐蝕自己的清淨心。所以常常接近這個經忏;經忏它不是不好,它也有善巧方便的度衆生,也給衆生信心;但是很可怕的,經忏一定要接觸這些世俗人,而世俗人;你常常往外跑,你看的世間人,你到喪家去看,都是世間人,尤其是現在的女衆穿的那種衣服,拜下去的時候,你看,從前面拜,後面看,佛像都會掉下來,穿那個衣服能看嗎?沒有辦法啊,你常常接觸這個女衆,比丘他就會動念,不是聖人,不能欺騙自己的。所以這個廣化律師,是非常嚴格禁止我們去趕經忏的!而且在有修行的比丘看,把經忏認爲“經忏鬼經忏鬼”,就是罵這一些以經忏爲養活自己的,不是以道爲養活自己的,這些高僧大德持律得很嚴格的,都加一個“鬼”,很不好聽、很不雅。但是你看,我們現在剃度了,現一個比丘的莊嚴相,後面突然加一個“鬼”,好難聽!所以我今天講的,還是要勉勵這一些道心堅強的比丘,不要做鬼,要做人,要做好的比丘。我們僧團也派出去,除非人家長年累月的,譬如說水陸,他每年都這樣子支持我們、幫忙我們,出錢出力的,對不對?他家又是在高雄,或者是說我們高鐵也很方便了。譬如…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審除細惑 說二如來藏 第四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