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後,還了就好了。【並不尤人;】“尤”就是抱怨。【叁曰忘忍,雅量寬洪,雖然受辱,毫不介意,處辱如無,此叁尚未得理,謂之事忍。理忍亦叁:一曰觀忍,凡辱境當前,以智觀察,我身本不有,人相複何存,人我雙亡,辱境安在;】沒有的。【二曰喜忍,】歡喜。【逢人加辱,】有人侮辱我。【心生歡喜,以其能成就我之忍力,】所以,【如力士逢人試力而喜也;】試力就是試著自己的力量:我修行修到這麼久了,還沒有人這麼侮辱我,我試著看看忍得過忍不過?所以,我們常常用感恩的心,衆生造了地獄的惡因,來成就我們的道業、成就我們的忍辱,我們爲什麼不感恩他?他這樣一直像發瘋似的傷害我們,我們爲什麼不寬恕他?所以,你用這個觀照的力量,試力而喜,試就是試自己的忍辱力叫做試力。就是他來跟我考試考試;大學聯考不是有考試嗎?臨命終我們要考試;不用到臨命終考這個忍辱,我們生前就考考看,能不能躲得過人家的侮辱,不要跟他計較。對不對?【叁曰慈忍,對于加辱之人,憐彼愚癡,】我就是用這樣子,衆生真的愚癡。【無有智慧,不知禮義,不明因果,竟起慈心,發願度脫也。】我還沒有這個後面四個字,我沒有發願度脫他。有一個記者,他一直傷害師父,然後我用這個電話有通過,我說:我不生氣,我原諒你,我從來不恨你,不過你造的因果你自己要負責。衆生,這個有時候他們要生存,有時候我們用理解一下,有時候這些名人要犧牲,他們生存的壓力很大,他要報一些很奇怪的事情。所以,你看到這個報章雜志,常常跟人家上法院,這個要告他、這個要告他,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去告這種事情,沒有那個時間。我們用的就是這個,用的就是這個。我們也能理解說,說實在話,記者的壓力也是很大,他總是要寫一些東西。憐彼愚癡,無有智慧,不知禮義,不明因果,竟起慈心,發願度衆也。【如釋迦本師,爲歌利王,割截身體,不生嗔恨,發願成佛先度是也。】所以,我看了這一段就說:哎呀!人家罵一罵還會消災呢,你做得到,他拿刀子來,把你的肉割起來,你不生嗔恨的,你舉手讓我看看!你有這種功夫,你舉手讓我看看。做不到!好!我也要先聲明:我也做不到,你敢割截我的身體看看!我也是做不到。沒辦法啊,這個佛才有辦法做到這種功夫,我們真的沒辦法!拿刀子來割,我們只能說:你不要割我的身體,生命是很珍貴的!我會跑給他追,我是不會傷害到他,我是跑啦,跑快一點啦!對不對?要不然最多就叫個警察來,你不要殺我、不要割我的肉,我也沒有欠你,我最多做到這樣子啦,恨他是不會啦!對不對?發願成佛先度他,這個我也做不到,你要殺我,我爲什麼還要度你?我才不管你死活,怎麼可能還去度你?講來講去,我們還不是佛祖,我們要講良心話啊!諸位!你家,真的拿刀、動刀動槍,到你家要幹掉你的老公,或者你的老婆、兒女,你真的會想度他?哼哼哼!這也是不可能的事,真的沒有辦法,成佛哪這麼簡單的?沒有那麼簡單的!這個就是我們認識自己,真的!還是做不來,要老實一點,要老實一點。
【禅那此雲靜慮,此慮非思慮,】非識心之慮。【即正思惟。初修靜即是止,慮即是觀;修成靜即是定,慮即是慧。或稱禅定,有世間禅,出世間禅,出世上上禅。世間禅:凡夫四禅四空定,外道無心定;出世間禅:小乘禅,大乘禅;】我們就是修一種,我們修的那個也是chan(二聲),但是,跟我們大小乘不一樣,我們修的那個叫做嘴饞,整天就是只想吃的而已,就是嘴饞。【出世上上禅:即十方諸佛,得成菩提之定,名大佛頂首楞嚴王是也。】
【般刺若此雲智慧,有文字般若,即一切經典,能诠義理,可以開人智慧,而世間文字,不足稱焉;有觀照般若,即起智觀照,叁空】就是人、法、空空。【妙理;有實相般若,即本經,十番所顯之妙淨明心,四科七大所會之如來藏性,平等一如,真實之相。菩薩觀照功深,所得契合真理之智,是爲般若妙智。上六是趣果之行,屬因。】
【波羅密多此雲到彼岸,是所趣之理屬果。此岸是生死,彼岸是涅槃。涅槃,即佛所證不生滅之果,實教菩薩,得以分證,若權教菩薩,所修諸行,但稱六度,不稱六波羅密,】這個很重要,權教不究竟,當然就沒有菠羅密。這個很重要的,六度跟六波羅密是不一樣的,六度只是方便,六波羅密是究竟啊,到彼岸啊,這個要看清楚。所以平常稱六度,權教菩薩叫做六度,實教菩薩叫做六波羅密。這個名詞,說不定你二十年來還沒有分清楚!【以所修不能離相,】不能離相就沒有辦法達到波羅密,所以離相就是真功夫。【未得叁輪體空,不到涅槃彼岸。此六波羅密,以般若爲先導,必由般若,方能離相,方到彼岸也。此亦屬淨緣起,而本來心,不假修證,故皆非之。據此,如來藏非菩薩法矣。】
【如是乃至,非怛闼阿竭,非阿羅诃,非叁耶叁菩,非大涅槃,非常、非樂、非我、非淨。】
諸位!如來藏性沒有任何的名詞,空,不貼任何的標簽,它是證量的心境,所以沒有任何的標簽,講如來也不對,講應供也不對,講正遍知也不對,講大涅槃也不對,講常、樂、我、淨,統統不對,它沒有標簽,它沒有相的東西,你怎麼安上什麼如來、應供、正遍知?這個是就人所認識的名相,來說明究竟義的聖者跟覺悟的聖者,所提出來的一個名詞。
如是乃至,非怛闼阿竭,怛闼阿竭就是如來,對不對?諸位!這個“如來”用臺語來念的話,形容一個可怕的人、道理講不通的人,就用臺語,他也是“如來”,一直胡鬧又一直來,一直來又一直胡鬧,這也是“如來”,所以,用國語講的“如來”,是世尊這種大聖人;若是用臺語講的,一直來又一直胡鬧的,無理取鬧個不停的,那就是很淒慘的、精神病的人,不一樣的,如果說以後你去外面看到一個很不講道理的,你就講一句很有水平的話:唉!這個也是“如來”!但是你不要用國語講,記得要講臺語,意思就是很不可理喻,又開始胡鬧了,這個也是“如來”。這樣我們內行的人聽得懂,那些外行的人聽不懂,我們講我們自己聽得懂的就好。這個人也是“如來”,字面上好聽又好看,又不會傷人,他在一旁聽得懂臺語,聽了會很高興:啊?我是如來?對啊!一直胡鬧又一直來,難道不是“如來”?每次來就是要開始無理取鬧。非阿羅诃就是應供,非叁耶叁菩就是正遍知,叁耶叁菩就是正遍知,叁耶叁菩。非大涅槃,大涅槃就是非涅槃的斷果,沒有能所,哪裏有大涅槃?也不是常、也不是樂、也不是我、也不是淨,諸位!常、樂、我、淨,這個都是名詞,真實的解脫境界,不安任何的這些標簽,這些如來、應供、正遍知、涅槃、常樂我淨,這個都是名相,在形容某一種東西;如來藏性絕對的東西,沒有東西讓你形容。所以說:永恒的真理是不需要標簽的,就是這個道理。
【此非如來法。如是指上所修,六波羅密行,乃能從因至果。非有超略,顯前菩薩法,即如來之因也。非怛闼阿竭叁句,非能證佛也;】意思就是非有能證之佛。【非大涅槃叁句,非所證法也。怛闼阿竭:此雲如來,有法、報、應叁身,解見在前。阿羅诃:此雲應供,能應九法界衆生之供。叁耶叁菩:此雲正遍知,正知,知心包萬法,遍知,知萬法唯心;又正知是實智照理,遍知是權智照事。此叁即諸佛十號前叁號。大涅槃:即佛所證大寂滅海,此雲不生滅,二死永亡故;又雲圓寂,真無不圓,妄無不寂也。此爲佛果之總,下二句,即涅槃所具四德爲別。】
【《正脈》雲:常者,非惟二死永亡,無諸生滅,亦且世相常住,】爲什麼世相常住?世相就是空相,空相當然常住。所以,世間這種種的假相,它其實就是真相。亦且世相常住,【究竟堅固也;】所以,是法住法位,世間相常住,就是這個道理。【樂者,非惟遠離諸生死苦,亦且得不思議解脫,受用無量法樂也;我者,非惟證真法身,猶若虛空,亦且山河大地,全露遮那也;淨者,非惟妙淨理體,無諸染著,亦且清淨遍周,無染非淨也。此文似但非】就是去除,非去【涅槃斷果,實亦非菩提智果,】也是放下,也是不著。【正遍知,即叁菩提,權、實二智也。】
【佛,爲極果聖人,菩提涅槃是究竟果法,何亦俱非耶?《金剛經》所雲:“言佛法者,即非佛法。”】諸位!爲什麼講:佛法不是佛法呢?因爲佛法是不可說,硬要說,那就不是佛法,說佛法是本身無相。對不對?實智究竟解脫。所以,只要你講到佛法在語言上、文字上,那即非佛法,佛法不是觀念、不是語言、不是文字,說不得。【又《圓覺經》雲:“妙圓覺心,本無菩提,及與涅槃,亦無成佛,及不成佛。”此本來心,與妙圓覺心,無二無別,故佛法亦俱非也。據此則如來藏,又非佛法矣。】
【統上則十界俱非,非六凡法界者,以明空如來藏,非染法之所能染;又非四聖法界者,以明空如來藏,】非聖非凡、非淨。【亦非淨法之所能淨;是謂彌滿清淨,中不容他,如實空義也。】所以諸位!要修空觀,記得!空到底,空掉一切執著,空掉一切分別,空掉一切顛倒,空到底!就像你砍這個、劈這個柴,用這個斧頭劈這個柴,一下子要劈到底。諸位!這個鏡子要完全幹淨,就必需一塵不染,必需一絲不挂,要絕對的幹淨,絕對的幹淨就是空如來藏,什麼聖凡、染淨統統放下。【初圓彰空藏一切皆非竟。】
603頁,這一段是【巳二 彰不空藏一切皆即】
一切皆即就是即一切法,世法、出世法都是佛法,都是如來藏。
中間經文:【以是俱非,世出世故,即如來藏,元明心妙。】
以是俱非,這個是講前面的,因爲前面的如來藏是不立一法,它才能夠成就任何的六凡的世間,還有四聖的出世間。爲什麼?因爲它不立一切法,所以世間的六凡、出世間的四聖,統統是如來藏。即如來藏,“即”就是一切法,意思就是:因爲如來藏不立一切法,空如來藏不立一切法…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審除細惑 說二如來藏 第四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