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四▪P7

  ..续本文上一页后,还了就好了。【并不尤人;】“尤”就是抱怨。【三曰忘忍,雅量宽洪,虽然受辱,毫不介意,处辱如无,此三尚未得理,谓之事忍。理忍亦三:一曰观忍,凡辱境当前,以智观察,我身本不有,人相复何存,人我双亡,辱境安在;】没有的。【二曰喜忍,】欢喜。【逢人加辱,】有人侮辱我。【心生欢喜,以其能成就我之忍力,】所以,【如力士逢人试力而喜也;】试力就是试着自己的力量:我修行修到这么久了,还没有人这么侮辱我,我试着看看忍得过忍不过?所以,我们常常用感恩的心,众生造了地狱的恶因,来成就我们的道业、成就我们的忍辱,我们为什么不感恩他?他这样一直像发疯似的伤害我们,我们为什么不宽恕他?所以,你用这个观照的力量,试力而喜,试就是试自己的忍辱力叫做试力。就是他来跟我考试考试;大学联考不是有考试吗?临命终我们要考试;不用到临命终考这个忍辱,我们生前就考考看,能不能躲得过人家的侮辱,不要跟他计较。对不对?【三曰慈忍,对于加辱之人,怜彼愚痴,】我就是用这样子,众生真的愚痴。【无有智慧,不知礼义,不明因果,竟起慈心,发愿度脱也。】我还没有这个后面四个字,我没有发愿度脱他。有一个记者,他一直伤害师父,然后我用这个电话有通过,我说:我不生气,我原谅你,我从来不恨你,不过你造的因果你自己要负责。众生,这个有时候他们要生存,有时候我们用理解一下,有时候这些名人要牺牲,他们生存的压力很大,他要报一些很奇怪的事情。所以,你看到这个报章杂志,常常跟人家上法院,这个要告他、这个要告他,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告这种事情,没有那个时间。我们用的就是这个,用的就是这个。我们也能理解说,说实在话,记者的压力也是很大,他总是要写一些东西。怜彼愚痴,无有智慧,不知礼义,不明因果,竟起慈心,发愿度众也。【如释迦本师,为歌利王,割截身体,不生嗔恨,发愿成佛先度是也。】所以,我看了这一段就说:哎呀!人家骂一骂还会消灾呢,你做得到,他拿刀子来,把你的肉割起来,你不生嗔恨的,你举手让我看看!你有这种功夫,你举手让我看看。做不到!好!我也要先声明:我也做不到,你敢割截我的身体看看!我也是做不到。没办法啊,这个佛才有办法做到这种功夫,我们真的没办法!拿刀子来割,我们只能说:你不要割我的身体,生命是很珍贵的!我会跑给他追,我是不会伤害到他,我是跑啦,跑快一点啦!对不对?要不然最多就叫个警察来,你不要杀我、不要割我的肉,我也没有欠你,我最多做到这样子啦,恨他是不会啦!对不对?发愿成佛先度他,这个我也做不到,你要杀我,我为什么还要度你?我才不管你死活,怎么可能还去度你?讲来讲去,我们还不是佛祖,我们要讲良心话啊!诸位!你家,真的拿刀、动刀动枪,到你家要干掉你的老公,或者你的老婆、儿女,你真的会想度他?哼哼哼!这也是不可能的事,真的没有办法,成佛哪这么简单的?没有那么简单的!这个就是我们认识自己,真的!还是做不来,要老实一点,要老实一点。

  【禅那此云静虑,此虑非思虑,】非识心之虑。【即正思惟。初修静即是止,虑即是观;修成静即是定,虑即是慧。或称禅定,有世间禅,出世间禅,出世上上禅。世间禅:凡夫四禅四空定,外道无心定;出世间禅:小乘禅,大乘禅;】我们就是修一种,我们修的那个也是chan(二声),但是,跟我们大小乘不一样,我们修的那个叫做嘴馋,整天就是只想吃的而已,就是嘴馋。【出世上上禅:即十方诸佛,得成菩提之定,名大佛顶首楞严王是也。】

  【般刺若此云智慧,有文字般若,即一切经典,能诠义理,可以开人智慧,而世间文字,不足称焉;有观照般若,即起智观照,三空】就是人、法、空空。【妙理;有实相般若,即本经,十番所显之妙净明心,四科七大所会之如来藏性,平等一如,真实之相。菩萨观照功深,所得契合真理之智,是为般若妙智。上六是趣果之行,属因。】

  【波罗密多此云到彼岸,是所趣之理属果。此岸是生死,彼岸是涅槃。涅槃,即佛所证不生灭之果,实教菩萨,得以分证,若权教菩萨,所修诸行,但称六度,不称六波罗密,】这个很重要,权教不究竟,当然就没有菠罗密。这个很重要的,六度跟六波罗密是不一样的,六度只是方便,六波罗密是究竟啊,到彼岸啊,这个要看清楚。所以平常称六度,权教菩萨叫做六度,实教菩萨叫做六波罗密。这个名词,说不定你二十年来还没有分清楚!【以所修不能离相,】不能离相就没有办法达到波罗密,所以离相就是真功夫。【未得三轮体空,不到涅槃彼岸。此六波罗密,以般若为先导,必由般若,方能离相,方到彼岸也。此亦属净缘起,而本来心,不假修证,故皆非之。据此,如来藏非菩萨法矣。】

  【如是乃至,非怛闼阿竭,非阿罗诃,非三耶三菩,非大涅槃,非常、非乐、非我、非净。】

  诸位!如来藏性没有任何的名词,空,不贴任何的标签,它是证量的心境,所以没有任何的标签,讲如来也不对,讲应供也不对,讲正遍知也不对,讲大涅槃也不对,讲常、乐、我、净,统统不对,它没有标签,它没有相的东西,你怎么安上什么如来、应供、正遍知?这个是就人所认识的名相,来说明究竟义的圣者跟觉悟的圣者,所提出来的一个名词。

  如是乃至,非怛闼阿竭,怛闼阿竭就是如来,对不对?诸位!这个“如来”用台语来念的话,形容一个可怕的人、道理讲不通的人,就用台语,他也是“如来”,一直胡闹又一直来,一直来又一直胡闹,这也是“如来”,所以,用国语讲的“如来”,是世尊这种大圣人;若是用台语讲的,一直来又一直胡闹的,无理取闹个不停的,那就是很凄惨的、精神病的人,不一样的,如果说以后你去外面看到一个很不讲道理的,你就讲一句很有水平的话:唉!这个也是“如来”!但是你不要用国语讲,记得要讲台语,意思就是很不可理喻,又开始胡闹了,这个也是“如来”。这样我们内行的人听得懂,那些外行的人听不懂,我们讲我们自己听得懂的就好。这个人也是“如来”,字面上好听又好看,又不会伤人,他在一旁听得懂台语,听了会很高兴:啊?我是如来?对啊!一直胡闹又一直来,难道不是“如来”?每次来就是要开始无理取闹。非阿罗诃就是应供,非三耶三菩就是正遍知,三耶三菩就是正遍知,三耶三菩。非大涅槃,大涅槃就是非涅槃的断果,没有能所,哪里有大涅槃?也不是常、也不是乐、也不是我、也不是净,诸位!常、乐、我、净,这个都是名词,真实的解脱境界,不安任何的这些标签,这些如来、应供、正遍知、涅槃、常乐我净,这个都是名相,在形容某一种东西;如来藏性绝对的东西,没有东西让你形容。所以说:永恒的真理是不需要标签的,就是这个道理。

  【此非如来法。如是指上所修,六波罗密行,乃能从因至果。非有超略,显前菩萨法,即如来之因也。非怛闼阿竭三句,非能证佛也;】意思就是非有能证之佛。【非大涅槃三句,非所证法也。怛闼阿竭:此云如来,有法、报、应三身,解见在前。阿罗诃:此云应供,能应九法界众生之供。三耶三菩:此云正遍知,正知,知心包万法,遍知,知万法唯心;又正知是实智照理,遍知是权智照事。此三即诸佛十号前三号。大涅槃:即佛所证大寂灭海,此云不生灭,二死永亡故;又云圆寂,真无不圆,妄无不寂也。此为佛果之总,下二句,即涅槃所具四德为别。】

  【《正脉》云:常者,非惟二死永亡,无诸生灭,亦且世相常住,】为什么世相常住?世相就是空相,空相当然常住。所以,世间这种种的假相,它其实就是真相。亦且世相常住,【究竟坚固也;】所以,是法住法位,世间相常住,就是这个道理。【乐者,非惟远离诸生死苦,亦且得不思议解脱,受用无量法乐也;我者,非惟证真法身,犹若虚空,亦且山河大地,全露遮那也;净者,非惟妙净理体,无诸染著,亦且清净遍周,无染非净也。此文似但非】就是去除,非去【涅槃断果,实亦非菩提智果,】也是放下,也是不着。【正遍知,即三菩提,权、实二智也。】

  【佛,为极果圣人,菩提涅槃是究竟果法,何亦俱非耶?《金刚经》所云:“言佛法者,即非佛法。”】诸位!为什么讲:佛法不是佛法呢?因为佛法是不可说,硬要说,那就不是佛法,说佛法是本身无相。对不对?实智究竟解脱。所以,只要你讲到佛法在语言上、文字上,那即非佛法,佛法不是观念、不是语言、不是文字,说不得。【又《圆觉经》云:“妙圆觉心,本无菩提,及与涅槃,亦无成佛,及不成佛。”此本来心,与妙圆觉心,无二无别,故佛法亦俱非也。据此则如来藏,又非佛法矣。】

  【统上则十界俱非,非六凡法界者,以明空如来藏,非染法之所能染;又非四圣法界者,以明空如来藏,】非圣非凡、非净。【亦非净法之所能净;是谓弥满清净,中不容他,如实空义也。】所以诸位!要修空观,记得!空到底,空掉一切执着,空掉一切分别,空掉一切颠倒,空到底!就像你砍这个、劈这个柴,用这个斧头劈这个柴,一下子要劈到底。诸位!这个镜子要完全干净,就必需一尘不染,必需一丝不挂,要绝对的干净,绝对的干净就是空如来藏,什么圣凡、染净统统放下。【初圆彰空藏一切皆非竟。】

  603页,这一段是【巳二 彰不空藏一切皆即】

  一切皆即就是即一切法,世法、出世法都是佛法,都是如来藏。

  中间经文:【以是俱非,世出世故,即如来藏,元明心妙。】

  以是俱非,这个是讲前面的,因为前面的如来藏是不立一法,它才能够成就任何的六凡的世间,还有四圣的出世间。为什么?因为它不立一切法,所以世间的六凡、出世间的四圣,统统是如来藏。即如来藏,“即”就是一切法,意思就是:因为如来藏不立一切法,空如来藏不立一切法…
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四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