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人力所能控制,它不是理性的东西,譬如说你的脑部受了重创,譬如说阿兹海默症;或者老人健忘症,一直抖。。。美国有一个,他就是得到那种,中国话叫做舞蹈症,他就一直抖。。。影片出来,哇!那个抖得实在是严重,那种情形,我看连想要端一碗饭吃都不太可能!怎么会抖得这么厉害?就是这么厉害,完全失控,你看到那一幕,你会吓一跳!那美国人他的爸爸,孩子没办法了,没办法治疗、没办法开刀,就什么?弄一个很大的空间,他爸爸、妈妈也很无奈啊,也很有爱心,可是,生到这样的儿子没办法,就怎么样?饭就摆在地上,自己去转,自己去吃,他就没办法端,端不起来啊,他就一直抖。。。然后一直在地上翻滚,一直抖,医药统统无效,那脑部失控,这个就是业。你看到那一幕的时候,哇!我的天!吃饭,连端起来都没有办法,连吃一口都没办法,端下来,它会一直掉一直掉,饭粒、面包、汉堡统统掉光光!所以他爸爸、妈妈就把食物像狗一样放在地上,他一直去转,转过来,机会到了咬一口,再转。。。转到这个汉堡的旁边,他就再咬一口,目标又快到了,又咬一口,如果是正常人,三两下就吃光了,哇!这么累的,吃一个汉堡搞了老半天,没有办法!得到这种病症,真的苦不堪言,他爸爸、妈妈也是束手无策啊!这个就是说:不是你学佛就可以讲大话的,当你碰到这种情形,没辙,没辙啊!好!老年痴呆症,年岁大了,现在讲的:白天太操劳了、西药用得太重了,或者是农药用得太重了,中毒!或者受到什么重大的打击,结果到六十几岁的时候,失智的老人,坐在那边,人家推轮椅:阿爸,阿爸!你知道我是谁吗?喔!不认识。你看,是啊,没有错啊,如来藏性大家都有啊,你碰到这个老人失智症、阿兹海默症,就没辙,没办法!所以这个就是我们要面对现实的问题,不是学佛好高骛远、讲求理想化,重点,重点:一定要把身体照顾得健康。你看,你这个饭端起来就这样吃,你看,就这么简单的动作,我刚刚看到那个影片,那个美国的小朋友,才十几岁,在地上打滚了老半天!人家记者就访问他爸爸、妈妈说:那你为什么要对你儿子这样?他说:我对我儿子很好啊,你不要这样讲,我们真的用所有的爱心在对儿子。他说:你的儿子像狗一样在地上这样打陀螺,你怎么会说你们对你儿子这样?他这个老人就解释给他听,对记者说,那你跟他生活一、二天。这记者就很勇敢的跟他生活一、二天,那记者二天就投降了,没办法,饭端不住,没办法,二天就投降了!他才体会到说他爸爸、妈妈是真的很辛苦,生到这样的孩子,没辙,没办法!所以,举的这个例子就是说,你今天不管你长得怎么样,不管你的身材怎么样,不管你是男、是女的,很知足了!所以说:你有办法听到佛法,知道生死苦。那我们知道说这个逼迫性,就是世间每一个人业力不一样,千百种苦,不是只有八苦。诸位!底下,【约人间,略说八苦: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爱别离苦】底下说【(欲合偏离),】“欲”就是想要,想要大家在一起,就偏偏离开,你看看这个就是这样子了,(日语)不是爱到疯狂,就是恨之入骨,就是这样子,爱别离苦,有的人承受不了的。【怨(平声)憎会苦】怨憎会就是【(欲离偏遇),】想要离开就偏偏遇到,就是这样。我告诉你们:如果了解佛法的话就是:你选老公,或者是你选老婆,讲一句实在话,你也不用怎么挑选啦,反正怎么挑就是会挑到最差的那一个。他是你的老公喔,我告诉你:你怎么样逃到天涯海角,他还是你老公,逃不掉的!说:哼!这么丑,我才不娶她呢!如果她是你老婆,逃不掉,真的!所以,这个业力是不可思议的,不可思议,有时候你还作不了主。所以人间的苦,其实不是说只有八苦,我认为是无量无边!【求不得苦、五阴炽盛苦。】这五阴就像火在烧一样。【五阴烦恼之火,焚烧众生之心,前七为别,后一为总。】各别,其实是何止八苦啊!是不是?【约三界则分三苦:五趣众生为苦苦;】底下一个苦是身苦,上面一个苦是外境的灾难的苦;所以说内苦,底下的苦是内,就是身;外面的苦是外,内也苦、外也苦,哇!二个苦加在一起,苦苦苦。。。对不对?苦苦苦,这个就是众生。【乃苦中之苦。】每一个生过重病的人都知道,苦中之苦。【天趣众生,三禅以下为坏苦;】坏就是【福乐有尽,久必坏生。】不管这一朵花怎么样,它一定会坏;或者你的禅定的功夫有多深,它还是会坏,除非是佛的定。【四禅以上为行苦;】行苦的意思就是刹那生灭苦,刹那生灭,佛也把它列为一种苦。【虽苦乐双亡,难免行阴迁流之苦。佛为说此是苦,汝当知。】
【集谛:是世间烦恼苦因,我执分别俱生,粗细烦恼,集聚众生心中,以招感为性,】招感来,【依烦恼惑,造善恶业,招感生死苦果,若无集谛烦恼苦因,当然不受生死苦果,佛为说此是集,汝当断。】所以,断,这个重点在断贪嗔痴杀盗淫,就是断这个。你要断什么?断这六个字:贪嗔痴、杀盗淫,就是断这个。
【灭谛:是出世间涅槃(译不生不灭)乐果,即二乘所证,方便有余土,】这个土有四土:方便有余土,当然前面还有一个叫做凡圣同居土,第二个叫做方便有余土。也就是说:凡夫见思惑没有断的,就住在凡圣同居土;断见思惑的阿罗汉,就住在方便有余土,因为不是究竟;出三界的就住在实报庄严土,看到的就是佛的报身、自己的报身;最后,佛进入最究竟的,就是常寂光净土,常寂光净土唯有佛一人,只有诸佛菩萨的领域,这常寂光净土。那这里讲方便有余土,就是断见思惑暂时所住的土。【偏真涅槃,】就是偏空、不究竟空。【拣异究竟无余涅槃。】究竟无余涅槃当然就是佛果了。【以可证为性,若能修道、断集,自可灭尽诸苦,灭非真谛,因灭会真,】这个灭是灭苦,灭苦这个名词并不是真空之谛的名词,只是灭苦,所以,灭苦它不是真空之谛。但是因灭会真,要加一个“但”字,义理更清楚,但因为灭苦,能会真如的无为法,所以叫做因灭会真,因为灭这个苦,就能够契入真如的无为。【故称灭谛,】所以,其实它是灭烦恼、灭苦,不生烦恼叫做灭,这称为灭谛。【佛言此是灭,汝当证。】
【道谛:是出世间道品乐因,共有三十七品,】这个我们在《十四讲表》大家统统有背过。【四念处、四正勤、四如意足、五根、五力(即五根增长成力)、七觉支、】七觉支就是七菩提分。【八正道,】就是八圣道分。【以可修为性。四谛中,此谛最关紧要,若能修道,自然断烦恼苦因,灭生、死苦果,证涅槃乐果。如大乘四弘誓愿,】大乘的四弘誓愿是:众生无边誓愿度,烦恼无尽誓愿断,法门无量誓愿学,佛道无上誓愿成。【第三法门无量誓愿学,学成则前后三愿,皆得圆满,佛云:此是道,汝当修。诸弟子闻佛四谛法声,修道证果,故称声闻。】听佛的音声而证果。
【非智非得者:此文接于四谛之下,不必别作他说。依孤山作小乘所证智理,谓非有我空之智,】也就是没有着一个我空的智是能断之智。【与非得我空之理,】也没有所得到的我空之理。其实这个仍然是能断之智、所得之理,仍然是能所,还是放下。【当属声闻乘,此亦随净缘所成。本来心中,不但有为法当非,即无为法亦非,以藏心不属有为无为故;据此则如来藏,非声闻法矣。】
底下,599页,经文:【非檀那,非尸罗,非毗梨耶、非羼提、非禅那、非般刺若、非波罗密多。】
这个非六度、非菩萨法。
檀那就是布施,尸罗就是持戒。如来藏性非布施法,只有布施,没有办法达到如来藏性的,要体悟到毕竟空寂。
非尸罗,也不是持戒,持戒,它有持戒相,“戒相庄严”,你没听过吗?持戒,它有持戒相,连相都没有,怎么持?所以非尸罗。
非毗梨耶,毗梨耶就是精进,无为法,精进什么呢?
非羼提,羼提就是忍辱,没有能忍、所忍,没有能所,它不是忍辱。
非禅那,禅那就是禅定,如来藏性本来具足有定,不必加一个定,非禅那。
非般刺若,就是非智慧,智慧是个名词,本来就具足,不是说你拥有、能拥有智慧。
非波罗密多就是到彼岸,连此岸都没有,哪里到彼岸呢?
所以,如来藏性没有能所,非布施、非持戒、非精进、非忍辱、非禅定、非般若、非波罗密,也没有所谓到彼岸、到此岸这个东西。
【此非菩萨法。他经所说檀波罗密等,乃理行因果并举,此文稍异。依孤山曰:“非檀那等,先非能趋行;】“趋”就是趋向,先非掉,有趋向某一种目标,没有的,没有目标让你趋向的。然后,【非波罗多者,总非所趋理也。”】因为没有能所。【此文全用梵语,前六即六度,后一即到彼岸。】
【檀那此云布施,布施有三:一曰资生施,即以财物布施,资养生命;】这个是一般人都可以做得到的。【二曰法施,即以佛法布施,令续慧命;】这个是出家人,还有一些有德行的大德居士所做的工作。【三曰无畏施,即以无畏力,布施于众生,】无畏施就是令众生无畏,那就不杀生,让众生不要有恐惧感。这个无畏施,意思就是说:我们一个人不能有杀心、有害心;一个人有杀心、有害心,动物看到你,它会发抖。无畏施,即以无畏力布施于众生,【令离怖畏。】
【尸罗此云持戒,持戒亦三:一曰摄律仪戒,无恶不断也;二曰摄善法戒,无善不修也。三曰饶益有情戒,无众生不度也。此大乘戒,不独制身口,而能摄心也。毗梨耶此云精进,精勤不懈曰精,进趋不退曰进。乃普对诸度万行,悉皆勇往直前也。】
【羼提此云忍辱。辱者侮辱,或骂詈,或排斥,或殴打,或残害。一切逆境,皆谓之辱;忍者忍受,能含忍顺受。忍之一事,颇不容易,略说其相有六:一曰力忍,凡辱境之来,忍而不较。退一步,让三分,由他、任他;二曰反忍,】用观照的。【凡遇人加辱,不责人而反责己,】可能【总由过去辱他,故今辱我,作还报想,】欠了以…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四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