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斷盡無明;于是衆生,返妄歸真,永不複迷也。】
【富樓那!十方如來,亦複如是。】
【此法合。十方諸佛如來,叁覺圓滿,亦同悟後不複更迷也。】
575頁,經文:【此迷無本,性畢竟空,昔本無迷,似有迷覺;覺迷迷滅,覺不生迷。】
解釋一下:此迷無本,“本”就是無因,這個“本”就是因,“本”就是來源。此迷惑顛倒本來就沒有根源,也就是無因。
性畢竟空,昔本無迷,就是昔日在衆生位當中,本來也無所謂迷,這個“迷”就是無明,等同無明。昔日在衆生位當中,本來也沒有所謂無明,因爲無明本身是妄,妄本身是不實在的,怎麼能講他有無明呢?是不是?
說:似有迷覺,不過相似有迷覺,這個“迷覺”加叁個字,很重要,“迷覺”中間,“迷”的底下加:時之妄,迷時之妄覺,那麼,意思就看得懂了。迷覺就是迷時之妄覺,在迷的時候,自己感覺自己是覺悟的,諸位!就像夢境裏面,自己很清楚,其實還是在作夢!就像大家現在今天一樣,你每天過的食衣住行、行住坐臥,是如此的清醒、是真真實實的,你看!這個就是桌子、椅子、食衣住行、吃飯、穿衣,這個有什麼不對啊?現在你的心裏面就是卡在那個執著、分別、顛倒裏面,而自己從來不知道,叫做迷覺,迷時之妄覺,這個觀念很重要的。意思就是:這個覺悟、這個覺,迷的時候也會有覺,可是,那個覺是妄覺,衆生在迷茫的時候,他也說他是覺,可是,這個覺它是妄的、是虛妄、是不實在的。每一個衆生,書讀得多少:我是一個有智慧的人,我是聰明人,我也是覺悟!修學佛道還沒有到究竟的時候,大家就會講:我也是覺悟的人啊!你那個覺是沒有錯,是妄覺,不是佛陀的真覺,這個問題就出在這個地方。意思就是:迷時仍然會感覺到自己有覺;但是,這個覺是怎麼樣?是迷覺。所以,迷覺它的定義就是:迷時之妄覺,意思就是:迷的時候也有覺,可惜是妄,這個就很麻煩了!而且他不知道自己是妄,就像晚上睡覺的時候,作夢裏面,哇!看到人事時地物,好像是那麼真實的,請問:夢境裏面的你,你知道那在作夢嗎?當然不知道啊,你不知道那個是在作夢啊!可是,在作夢的時候,是那麼的認真,等到醒過來的時候,臺語說驚醒的時候,才發現說:唉!原來在作夢,原來在作夢。是不是?所以,迷的時候仍然有覺,可惜是妄覺。世尊講得真是好喔!所以,我們的世尊值得崇拜、推崇、驕傲,我們的世尊好話真的說盡了,全世界最會講話的就是佛陀;全世界最會比喻的也是佛陀,沒有第二個人!
底下,覺迷迷滅,覺悟了這個迷,迷就隨著滅,就是這個意思。覺悟了迷,迷就隨著滅,叫做覺迷迷滅,覺悟了迷,迷就滅。覺不生迷,就是覺悟以後,絕對不會再生迷。
【此詳盡前義。此迷無本,即無明無體,同前迷本無根之義。其性徹底元空,亦如迷方之迷,更無所因也。昔本無迷,似有迷覺者:不可作衆生未妄之前,本無無明解,當作昔日在衆生位中,本無無明,不過相似,有迷時妄覺而已。】這一句話什麼意思?一切衆生都覺得自己很行,就是妄覺;其實不行,帶著煩惱、帶著惑。【既曰相似,即非實有,以無明無體故。亦如迷方者,正在迷方之時,本來無迷可得,亦不過相似,有迷時妄覺,惑南爲北也。】
【覺迷迷滅,覺不生迷者:諸佛在因地之中,遇善知識開示,無明無體,起智觀察,覺得無明是妄,當體即空,則心中無明即滅,以真覺性中,本無無明也。】所以,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:無無明亦無無明盡,《般若心經》那一句話什麼意思?無無明,衆生本來就沒有無明,無明當體即空,也無所謂把無明斷盡,這個就是《般若心經》:無無明亦無無明盡,就是沒有所謂的無明,無明本來幻,惑本來就空。亦無無明盡,也沒有說:我把無明斷盡!你本來就空,你不需要斷它,沒有的東西,你有什麼斷呢?就像空中沒有花,對不對?說:空中産生花,我們把空中的花滅掉!開什麼玩笑?空中本來就沒有花,你滅掉什麼空中的花?無無明亦無無明盡,無所謂的無明,也根本不能講說你把無明斷掉,你本來就空,不能斷無明的。以真覺性中,本來就沒有無明。【如下文所雲,】心中的演若達多,(【心中達多,】)就是後面有一個精神病的人,早上起來照鏡子,發現鏡中的相,眉目很清楚,痛恨自己的頭看不到自己的臉,以爲被魑魅魍魉卡住了,就狂奔、到處跑,這個就是後面所比喻的演若達多。【狂性自歇,歇即菩提。】狂性是什麼意思?就是我們說無明妄動,你那個無明妄動,我執、法執能夠把它放下,這個狂性自歇,歇就是菩提。所以,諸位!放下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課。說:“師父啊!我要做什麼功課,我要念什麼《彌陀經》,早上念《彌陀經》、《普門品》。”那是善巧方便!“我晚上誦什麼《金剛經》、初一、十五誦什麼《地藏經》。”是!是善巧方便,誦經不壞事,這不是壞事,重點在哪裏?重點:歇即是菩提,也就是你要懂得放下。
所以,有一個居士來,說:師父!哎呀!修學佛道能不能用快一點的、快速的、簡單的?佛弟子什麼要堅持?
我說:二種事情你要堅持,二種事情,只要佛弟子記得這個,就了生死!一、堅持因果,就是你千萬不要去造違背因果的事情,這個要堅持,惡事的一點都不能去造,要堅持因果,約束自己。第二、要堅持放下,任何事情都不要太在意。爲什麼對任何事情都不要太在意?這樣你才有辦法修行啊,你如果事事都在乎,只會逼死自己而已,你不能改變衆生啊,衆生每一個人他處處會跟你作對啊、反對你啊!是不是?或者是批判你,有事沒事,他就會講你幾句,如果你沒有神經放很大條,連日子都很難過!是不是?衆生有權利批評你啊!所以,你要想想看。
有一個人來到我這兒,她在公司裏面,明明就是很盡心盡力,她是個會計,很善良,學佛,她說:我明明就盡心盡力了,可是,怎麼做都是不對!她這幾天一個禮拜都吃不下飯!爲什麼?主管也不滿意她,大家都不滿意她,知道她的人,她很盡心盡力,她就這個禮拜活得很痛苦!人家就說:你去文殊講堂碰碰看,看看會不會碰到慧律法師?她就真的來了,還很湊巧的就碰到了,就說:師父啊!我很煩惱!
我說:你講,試說看,你哪裏煩惱?
她說:我已經盡力了,不曉得爲什麼大家還這樣對我不滿、還這樣批評我?
我說:我問你一句話,你給我回答:你看過佛經嗎?
她說:有!
我說:我問你,釋迦牟尼佛有沒有人批評?
她說:也有!
喔!你這一句講對了,釋迦牟尼佛都有人批評了,你算老幾啊?
說:喔!對對對!
這一句話以後像一帖清涼劑,答對了!像五燈獎那個答對了一樣,中了樂透,喔!我怎麼沒有想到?回去以後快樂得不得了,快樂,以後公司裏的人再講什麼,她都不會在意了,你講啊,講到嘴爛掉也是你家的事!快樂得不得了!是不是?
因此我們學佛就是有個好處,能夠解脫自己,你根本就不需要去改變對方。我告訴你:你如果想要改變對方,你會發瘋,真的!不騙你的,哪一個執著的衆生他會讓你改變啊?夫妻也是這樣喔,改變別人,不如改變自己喔,真的!所以,佛陀告訴我們說:你想活得痛苦嗎?很容易的你就會過得很痛苦,你就每天想要去改變對方,你會活得很痛苦!如果你不想要去改變他,有因緣感化他,你就會活得很快樂,這樣子。
所以,我剛開始學佛的時候,也不會說要去改變我的家人,因爲我看過佛經,家人學不學佛,那就等因緣了,慢慢來,慢慢來了。有一個女居士也是這樣子,她這老公不學佛,她非常困擾,非常困擾,非常困擾!這個女居士在家,她老公在房間,他就不出來,她老公很有個性的、很有志氣的,說不出來就不出來,他認爲信佛是迷信。她這個女居士一直想度他,就把師父的聲音轉得很大聲,然後牆壁貼慧律法師的相片,然後這老公聽了就煩、看了就厭,他就看到我的相片,我也沒有得罪他;人家會看我不順眼,都是被這些女衆害的,其實我給人家的印象很好,但是,她們沒有善巧方便,結果卻適得其反。聲音就放得很大,希望老公來聽,她就想要度他;可是,她老公個性很強,度不來!她後來有一天來問我,我說:你不要這樣子度,你記得!你把VCD、DVD放著,出去買菜稍微久一點,記得!朋友偶爾出去泡茶,稍微久一點,記得!她說:爲什麼?你的老公會看,偷偷會看的!她說:喔!真的喔!她出去買菜就稍微久一點,一次、二次,回來的時候,她老公很緊張,趕快關掉,(笑)他明明就在看慧律法師佛學講座了,她說:你看了?“沒有,沒有,我放錯了!”男人就是死要面子,明明看就不承認!沒有辦法了。好!後來她就去朋友家泡茶,泡叁個鍾頭,她老公在家看了以後,哇!很法喜,就慢慢的就度進來了,就慢慢的度進來了。所以,這個因緣不具足的時候,沒有用的,男人是面子比菩提更重要,真的!他死也不會承認的!對不對?對啊!你如果跟男人講幾句話,你就會知道,你指點他說:你這樣,老公!你這樣不對、你這樣不對。他也承認自己不對,但是,講了一句:是啦是啦,都是我不對啦!他這句“不對”,就是又顯示他男人的尊嚴,這個男人沒有尊嚴活不下來,沒有辦法!(笑)因爲我過去也曾經如此,我也是男人,也是有故事的男人,年紀輕的時候總是會這樣,在智慧裏面總是會夾帶著驕傲。所以,佛陀講的:不要在智慧裏面夾雜傲慢。後來發現這樣不對了,這樣不對了!不過如果有人念,我就謙虛的接受,我都會跟他講:講一次就好,不要再講下去了。
所以,這個歇即是菩提就是說:堅持放下,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課;還有就是不要跟衆生計較,因爲他是衆生,他就是卡在無明。所以,這個歇即是菩提,我們用這麼一點時間來強調它,是因爲它是修行的關鍵,是了生死的關鍵、叁藏十二部經典的關鍵。《傳心法要》裏面講了一句話,這一句話特…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審除細惑 說二如來藏 第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