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断尽无明;于是众生,返妄归真,永不复迷也。】
【富楼那!十方如来,亦复如是。】
【此法合。十方诸佛如来,三觉圆满,亦同悟后不复更迷也。】
575页,经文:【此迷无本,性毕竟空,昔本无迷,似有迷觉;觉迷迷灭,觉不生迷。】
解释一下:此迷无本,“本”就是无因,这个“本”就是因,“本”就是来源。此迷惑颠倒本来就没有根源,也就是无因。
性毕竟空,昔本无迷,就是昔日在众生位当中,本来也无所谓迷,这个“迷”就是无明,等同无明。昔日在众生位当中,本来也没有所谓无明,因为无明本身是妄,妄本身是不实在的,怎么能讲他有无明呢?是不是?
说:似有迷觉,不过相似有迷觉,这个“迷觉”加三个字,很重要,“迷觉”中间,“迷”的底下加:时之妄,迷时之妄觉,那么,意思就看得懂了。迷觉就是迷时之妄觉,在迷的时候,自己感觉自己是觉悟的,诸位!就像梦境里面,自己很清楚,其实还是在作梦!就像大家现在今天一样,你每天过的食衣住行、行住坐卧,是如此的清醒、是真真实实的,你看!这个就是桌子、椅子、食衣住行、吃饭、穿衣,这个有什么不对啊?现在你的心里面就是卡在那个执着、分别、颠倒里面,而自己从来不知道,叫做迷觉,迷时之妄觉,这个观念很重要的。意思就是:这个觉悟、这个觉,迷的时候也会有觉,可是,那个觉是妄觉,众生在迷茫的时候,他也说他是觉,可是,这个觉它是妄的、是虚妄、是不实在的。每一个众生,书读得多少:我是一个有智慧的人,我是聪明人,我也是觉悟!修学佛道还没有到究竟的时候,大家就会讲:我也是觉悟的人啊!你那个觉是没有错,是妄觉,不是佛陀的真觉,这个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。意思就是:迷时仍然会感觉到自己有觉;但是,这个觉是怎么样?是迷觉。所以,迷觉它的定义就是:迷时之妄觉,意思就是:迷的时候也有觉,可惜是妄,这个就很麻烦了!而且他不知道自己是妄,就像晚上睡觉的时候,作梦里面,哇!看到人事时地物,好像是那么真实的,请问:梦境里面的你,你知道那在作梦吗?当然不知道啊,你不知道那个是在作梦啊!可是,在作梦的时候,是那么的认真,等到醒过来的时候,台语说惊醒的时候,才发现说:唉!原来在作梦,原来在作梦。是不是?所以,迷的时候仍然有觉,可惜是妄觉。世尊讲得真是好喔!所以,我们的世尊值得崇拜、推崇、骄傲,我们的世尊好话真的说尽了,全世界最会讲话的就是佛陀;全世界最会比喻的也是佛陀,没有第二个人!
底下,觉迷迷灭,觉悟了这个迷,迷就随着灭,就是这个意思。觉悟了迷,迷就随着灭,叫做觉迷迷灭,觉悟了迷,迷就灭。觉不生迷,就是觉悟以后,绝对不会再生迷。
【此详尽前义。此迷无本,即无明无体,同前迷本无根之义。其性彻底元空,亦如迷方之迷,更无所因也。昔本无迷,似有迷觉者:不可作众生未妄之前,本无无明解,当作昔日在众生位中,本无无明,不过相似,有迷时妄觉而已。】这一句话什么意思?一切众生都觉得自己很行,就是妄觉;其实不行,带着烦恼、带着惑。【既曰相似,即非实有,以无明无体故。亦如迷方者,正在迷方之时,本来无迷可得,亦不过相似,有迷时妄觉,惑南为北也。】
【觉迷迷灭,觉不生迷者:诸佛在因地之中,遇善知识开示,无明无体,起智观察,觉得无明是妄,当体即空,则心中无明即灭,以真觉性中,本无无明也。】所以,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:无无明亦无无明尽,《般若心经》那一句话什么意思?无无明,众生本来就没有无明,无明当体即空,也无所谓把无明断尽,这个就是《般若心经》:无无明亦无无明尽,就是没有所谓的无明,无明本来幻,惑本来就空。亦无无明尽,也没有说:我把无明断尽!你本来就空,你不需要断它,没有的东西,你有什么断呢?就像空中没有花,对不对?说:空中产生花,我们把空中的花灭掉!开什么玩笑?空中本来就没有花,你灭掉什么空中的花?无无明亦无无明尽,无所谓的无明,也根本不能讲说你把无明断掉,你本来就空,不能断无明的。以真觉性中,本来就没有无明。【如下文所云,】心中的演若达多,(【心中达多,】)就是后面有一个精神病的人,早上起来照镜子,发现镜中的相,眉目很清楚,痛恨自己的头看不到自己的脸,以为被魑魅魍魉卡住了,就狂奔、到处跑,这个就是后面所比喻的演若达多。【狂性自歇,歇即菩提。】狂性是什么意思?就是我们说无明妄动,你那个无明妄动,我执、法执能够把它放下,这个狂性自歇,歇就是菩提。所以,诸位!放下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。说:“师父啊!我要做什么功课,我要念什么《弥陀经》,早上念《弥陀经》、《普门品》。”那是善巧方便!“我晚上诵什么《金刚经》、初一、十五诵什么《地藏经》。”是!是善巧方便,诵经不坏事,这不是坏事,重点在哪里?重点:歇即是菩提,也就是你要懂得放下。
所以,有一个居士来,说:师父!哎呀!修学佛道能不能用快一点的、快速的、简单的?佛弟子什么要坚持?
我说:二种事情你要坚持,二种事情,只要佛弟子记得这个,就了生死!一、坚持因果,就是你千万不要去造违背因果的事情,这个要坚持,恶事的一点都不能去造,要坚持因果,约束自己。第二、要坚持放下,任何事情都不要太在意。为什么对任何事情都不要太在意?这样你才有办法修行啊,你如果事事都在乎,只会逼死自己而已,你不能改变众生啊,众生每一个人他处处会跟你作对啊、反对你啊!是不是?或者是批判你,有事没事,他就会讲你几句,如果你没有神经放很大条,连日子都很难过!是不是?众生有权利批评你啊!所以,你要想想看。
有一个人来到我这儿,她在公司里面,明明就是很尽心尽力,她是个会计,很善良,学佛,她说:我明明就尽心尽力了,可是,怎么做都是不对!她这几天一个礼拜都吃不下饭!为什么?主管也不满意她,大家都不满意她,知道她的人,她很尽心尽力,她就这个礼拜活得很痛苦!人家就说:你去文殊讲堂碰碰看,看看会不会碰到慧律法师?她就真的来了,还很凑巧的就碰到了,就说:师父啊!我很烦恼!
我说:你讲,试说看,你哪里烦恼?
她说:我已经尽力了,不晓得为什么大家还这样对我不满、还这样批评我?
我说:我问你一句话,你给我回答:你看过佛经吗?
她说:有!
我说:我问你,释迦牟尼佛有没有人批评?
她说:也有!
喔!你这一句讲对了,释迦牟尼佛都有人批评了,你算老几啊?
说:喔!对对对!
这一句话以后像一帖清凉剂,答对了!像五灯奖那个答对了一样,中了乐透,喔!我怎么没有想到?回去以后快乐得不得了,快乐,以后公司里的人再讲什么,她都不会在意了,你讲啊,讲到嘴烂掉也是你家的事!快乐得不得了!是不是?
因此我们学佛就是有个好处,能够解脱自己,你根本就不需要去改变对方。我告诉你:你如果想要改变对方,你会发疯,真的!不骗你的,哪一个执着的众生他会让你改变啊?夫妻也是这样喔,改变别人,不如改变自己喔,真的!所以,佛陀告诉我们说:你想活得痛苦吗?很容易的你就会过得很痛苦,你就每天想要去改变对方,你会活得很痛苦!如果你不想要去改变他,有因缘感化他,你就会活得很快乐,这样子。
所以,我刚开始学佛的时候,也不会说要去改变我的家人,因为我看过佛经,家人学不学佛,那就等因缘了,慢慢来,慢慢来了。有一个女居士也是这样子,她这老公不学佛,她非常困扰,非常困扰,非常困扰!这个女居士在家,她老公在房间,他就不出来,她老公很有个性的、很有志气的,说不出来就不出来,他认为信佛是迷信。她这个女居士一直想度他,就把师父的声音转得很大声,然后墙壁贴慧律法师的相片,然后这老公听了就烦、看了就厌,他就看到我的相片,我也没有得罪他;人家会看我不顺眼,都是被这些女众害的,其实我给人家的印象很好,但是,她们没有善巧方便,结果却适得其反。声音就放得很大,希望老公来听,她就想要度他;可是,她老公个性很强,度不来!她后来有一天来问我,我说:你不要这样子度,你记得!你把VCD、DVD放着,出去买菜稍微久一点,记得!朋友偶尔出去泡茶,稍微久一点,记得!她说:为什么?你的老公会看,偷偷会看的!她说:喔!真的喔!她出去买菜就稍微久一点,一次、二次,回来的时候,她老公很紧张,赶快关掉,(笑)他明明就在看慧律法师佛学讲座了,她说:你看了?“没有,没有,我放错了!”男人就是死要面子,明明看就不承认!没有办法了。好!后来她就去朋友家泡茶,泡三个钟头,她老公在家看了以后,哇!很法喜,就慢慢的就度进来了,就慢慢的度进来了。所以,这个因缘不具足的时候,没有用的,男人是面子比菩提更重要,真的!他死也不会承认的!对不对?对啊!你如果跟男人讲几句话,你就会知道,你指点他说:你这样,老公!你这样不对、你这样不对。他也承认自己不对,但是,讲了一句:是啦是啦,都是我不对啦!他这句“不对”,就是又显示他男人的尊严,这个男人没有尊严活不下来,没有办法!(笑)因为我过去也曾经如此,我也是男人,也是有故事的男人,年纪轻的时候总是会这样,在智慧里面总是会夹带着骄傲。所以,佛陀讲的:不要在智慧里面夹杂傲慢。后来发现这样不对了,这样不对了!不过如果有人念,我就谦虚的接受,我都会跟他讲:讲一次就好,不要再讲下去了。
所以,这个歇即是菩提就是说:坚持放下,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;还有就是不要跟众生计较,因为他是众生,他就是卡在无明。所以,这个歇即是菩提,我们用这么一点时间来强调它,是因为它是修行的关键,是了生死的关键、三藏十二部经典的关键。《传心法要》里面讲了一句话,这一句话特…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三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