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德堂
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三▪P11

  ..续本文上一页空;在究竟义来讲,万法都是真实的东西。为什么?全部都是如来藏性,本无来去、生灭的东西;讲性相一如,就是只好这样讲,依体起用,摄用归体,体、相一即三,三就是一,法身、报身、应化身,三身就是一身,一身就是报身,这个都是大乘佛教所提出来的东西。因此我们大乘佛教太多的善巧方便,让人摸不着真正的佛义是什么,太多的善巧了!为什么?大乘佛教也因为很多的善巧方便,也引入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,也不能说是坏事。什么是坏事?就是把众生用善巧方便的佛法引进了以后,对究竟义却忽略了,却迷失了对究竟的佛的本意是什么,这个就是很想学佛、很想成道,却落入可悲的观念里面。问题是没有明眼人,也没有人敢讲,“祖师大德这样注解,我照念,不对,他下地狱,我不用,反正我跟着念!”就是这样子的鸵鸟的心态。我们并不是说批判祖师大德会成就自己,不是这样子的。说这是善巧方便的,祖师大德也许他早就见性开悟了;但是,他在注解的语言里面有语病,会让人家落入无始无明,会没有办法开发如来藏性,这个时候讲经说法的人,就一定要一针见血的讲出来,这个就是弘扬如来的究竟义,就是出家比丘的天职,这个是我们的责任。

  底下,说:喻迷时从真起妄,真体不变,真不成妄,妄性本空也。

  573页,经文:【此迷为复因迷而有?因悟而出?富楼那言:如是迷人,亦不因迷,又不因悟。何以故?迷本无根,云何因迷?悟非生迷,云何因悟?】

  解释一下:说:此迷,到底这个迷是因迷而有?就是:今天迷是由昨天来的;今年的迷是由去年来的;去年的迷由十年前来的;十年前的由百年前的来的。意思就是说:这个迷到底是从迷来的呢?还是因悟而生迷的?因悟而出?或者是因为悟而产生迷的?

  富楼那言:如是迷人,亦不因迷,又不因悟。他就自己解释,何以故?迷本无根,无根就是本不存在,无体可得,迷本身是虚妄的东西,就像虚空跑出了一条船,这本身就不实在的。如来藏性本来无一物,缘起一合相,产生山河大地、日月星辰、花草树木,看起来好像那么实在,其实它是妄的东西。就像空中的花本来就没有,论空中的花有、论空中的花无,其实都是妄。这一句话的最重点就是:迷本无根,这一句话的重点在哪里?意思就是:迷不生迷,诸位!迷如果可以生迷,就会很惨了,诸位!现在是迷;要注意听喔,这个很重要,现在今天是迷、昨天是迷、去年是迷,迷会生迷的话,就去年生今年的迷;十年前生今天的迷;一百年前生今天的迷,那么,就无量亿劫来,这个迷如果有实性的话,就很可怕了,迷,迷可以生迷,就表示说无穷劫它就是迷的因,迷得有实体才会生迷。对不对?那就表示说你永远都是在迷的那个开端,一直到今天。那么,迷可以生迷的话,那你就永远不能成佛!为什么?今天的迷会生明天的迷;今年的迷会生十年后的迷;今天的迷又会生百年后;今天的迷又会百千万劫的迷,还会继续生!为什么?它这个迷如果是实体性,就会这样子。还好迷是虚妄的东西,不是实在的,迷是因为无因,在后面佛有讲:迷本无因,是虚妄而出。喔!迷本无因,那就表示说,这个迷我们是可以灭掉的,有一天悟了,这个迷就灭掉了;如果迷是实体性的,那你灭不掉的!对不对?它一直生啊!知道吗?懂这个意思吗?迷,它没有实体性的,喔!迷是暂时性的,我们就可以灭掉它,是暂时性的、是缘起性、是妄性、是不实在性的,所以,你可以灭掉。

  再来讲:迷不生迷,为什么?全世界哪有一个人说:我自己生自己的?对不对?你怎么能够生自己啊?迷如果生迷,就我生我自己啊,这个就不可能,这个就错了!所以,这个迷如果是有实体性的,迷会生迷,哇!就惨了,那无量亿劫来就是迷,一直生。。。生到今天,那无量亿劫后还是迷啊!为什么?它有实体性,你就永远不能成佛,还好迷它没有实体性。

  所以,迷是缘起性、是短暂性,缘起性才讲妄;真如没有缘起性,不离缘起性,真如就像虚空,从来没有什么生灭、增减,有缘起性才会讲一个妄,真如从来没有什么生灭、增减,它没有什么妄,连立一个真都不行!对不对?真如连立一个真都不行,是绝对的绝对,妄是因真而立,如果立一个真,这个真仍然是妄。佛法,如果你不能进入绝对的东西,讲不二法门,仍然是很无奈的东西。相空,就是真心了,性相一如,这个还是一种善巧方便。

  诸位!最高的境界,起心动念都不对,都没有能所的东西,连讲一句话都不行,说法,没有能说所说;听法,没有能闻所闻,统统没有,也没有来去、生灭、法的增减相,统统没有,那么,这样子慢慢的理解说:喔!迷本无因。所以,迷本无根,这个“根”就是没有来源,就是无因,迷本无根就是无因。这个迷,你为什么会迷?就是迷,就是讨论到这个而已。你为什么找不到文殊讲堂?就是你迷。对不对?你迷啊!你为什么找不到文殊讲堂?就是你迷啊!如果有一天告诉你:文殊讲堂就是这样走,有人指示以后,你找到文殊讲堂了,你会不会再迷?当然不会,你已经找到了嘛!是不是?

  悟不生迷,迷也不生迷,这个就是关键,迷绝对不能生迷,意思就是:迷生迷的话,那就无量亿劫你还是迷,你不能成佛的。因为迷本来就无因,是妄,所以,暂且说它是迷,而迷本来就是无因,它本来就是虚妄,假设说它是迷,迷本空,所以,根本就没有迷;开悟以后也没有悟,知道吗?因为没有这种东西。好!那就大家都开悟了,看到大家都听得懂。

  意思就是:迷本无根,云何因迷?意思:迷本来就是空,为什么说迷是来自于迷呢?昨天迷、今天迷、十年前迷、今年迷(果),那根本就不必讲迷啊,因为从头到尾都一样啊,没有谁生谁啊!对不对?没有谁生谁啊!悟非生迷,云何因悟?悟了以后不可能生迷,就像你找不到文殊讲堂,你迷路了,现在有人指导你,喔!你悟了;悟了,诸位!请问你:你会再找不到文殊讲堂吗?不会,你一定找得到,悟绝对不生迷,你找到了目的地了嘛!意思就是:成佛以后绝不会再变众生。

  好!【此辨定迷无所从。故问曰:此迷为复因迷而有耶?为复因悟而出耶?富楼那言:如是迷人之迷,亦不因迷有,又不因悟出。何以故下,自行征释。迷本无根者:此迷即指最初一念无明妄动,】诸位!那个“最初一念”仍然是语病重重;但是,为了解释经典的方便,只好这么说;但是我还是要指出来:这一句是方便说,“最初一念无明的妄动”,那最初无明妄动到底从哪里来?什么时候才叫做最初?所以,佛教讲无始无明,也是方便说。所以,最初一念无明妄动,【而为诸法之因,诸法皆因无明而有,而无明更无所因也,故曰“无根”;又复无体,自体尚不可得,云何可说,因迷而有?】什么叫做无根?妄识就是无体性,意思就是:无明是无体性的,它是妄动,心性上的妄动,它不是真体,它是心性上的妄动,妄当体就是空。【断无因自生自之理,】断无因自生自,绝对没有,全天下没有说因为自己而能够生出自己之理。【此答因迷之难。悟非生迷者:悟迷敌体】就是全体是【相翻,】完全不同的境界的,迷是迷、悟是悟啊!【悟则非迷,迷则非悟,既相翻,自不相生,】二个体性完全不同。【云何可说,因悟所出?如明暗相背,云何可说,暗因明生耶?此答因悟之难。】

  【问:“法中妄从真起,喻中云何不许,迷因悟出?”答:“法中正不许真能起妄,】这一句就一百分了,完全就是说对了!这一句就是文字上就完全正确了。这一句:【但说妄依真起,】这又对了!对了,我们就要赞叹,这个注解就完全正确,完全符合佛义!法中正不许真能起妄,诸位!真能起妄,成佛就会变成众生。诸位!真如果能起妄,成佛就会再继续变众生,真不能起妄的,真本无妄,也不会起妄,妄本无根。但说妄依真起,这一句又完全正确,一百分!对了、讲得很好的,不让众生起错误的观念的,我们就如此的赞叹!【如影依镜现,终非镜体自生也。”】这个比喻还不是很圆满,意思就是:影子是依镜子显现出来的,终非镜体自生。【此文满慈据喻而答,俨然不错,】形容很像叫做俨然,看起来不错。【就法而言,足证满慈于法未彻。迷喻无明,悟喻本觉,无明不因无明而有,】因为本来就无明,无明本来就空,空没有实体性,怎么能够生呢?【不因本觉而出,此为正理。】这一句话又讲得一百分!无明绝不因无明而有,迷不生迷;也不因本觉而出,本觉如果会出无明,那成佛就变成众生了。此为正理。【迷本无根,云何因迷者:喻无明之先,本无无明,云何可说因无明有?悟非生迷,云何因悟者:喻本觉与无明,一真一妄,真妄相背,云何可说,因本觉出?】

  574页,经文:【佛言:彼之迷人,正在迷时,倏有悟人,指示令悟。富楼那!于意云何?此人纵迷于此聚落,更生迷不?不也!世尊。】

  说:佛言:那一个迷惑的人,惑南为北的人,正在迷的时候;“倏”就是忽然,有开悟的人、有知道路的人,指示令悟,说:你搞错了,这个是北啊,惑南为北啊,你把那南北方向调换过来就对了!喔!他知道了,自己方向错误了。指示令悟。

  富楼那!于意云何?此人纵迷于此聚落,更生迷不?此人纵使先前迷在这个聚落,惑南为北,经指示令悟之后,更生迷不?说:不也!世尊,指示以后就悟了,悟了以后就不会生迷了。

  【此辨无明不复起。佛言彼迷于聚落之人,正在迷南为北之时,倏(忽也)有悟人,】有知道路的人。【辨明南北之人,指示分明,令得了悟,不至将南作北。故问满慈,在汝之意,以为云何?此迷人,纵使先迷于此聚落,既经指示令悟之后,更生迷不?答言:“不也,世尊!”佛欲令就喻知法,故作是问。】

  【法合:彼之迷人,合从真起妄,有无明之众生,正在迷位之时,忽遇于佛;悟人、即大觉悟之佛,为之指示,令得开悟,悟明真本无妄,…
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三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