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審除細惑 說二如來藏 第叁▪P16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中就會映現種種的景象,叫做水澄成映。

  那麼,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說,整段的意思就是說:你無論太陽怎麼變、雲怎麼變、風怎麼吹、雨怎麼下、氣怎麼凝、土怎麼飛、水怎麼清,都無關于太虛空;七大,地、水、火、風、空、見、識怎麼變化,都無關于如來藏性,就是這個比喻,就是體非群相,而不拒群相之發揮,就是這個道理。

  諸位看注解:【首句征釋之詞,即征問解釋,太虛空不變隨緣之義。彼太虛空:虛無空廓,無有諸相,喻如來藏不變之體,清淨本然,空也;日照下,喻如來藏隨緣之用,循業發現,不空也;合之即喻明,空不空如來藏也。日等是七緣,明等是七相,】日等,這是七種緣,借著七種緣現七種相,爲什麼?日照則明嘛,日,借著日的緣而現明相;借著雲的緣而現暗相;借著風的緣而現動相;對不對?借著霁的緣而現清相;借著氣的緣而現濁相;借著土的緣而現霾相;借著水的緣而現澄,就是映相,所以,日等七緣,明等是七相。【虛空體非明、暗等群相,能隨緣成相,不拒彼明等諸相發揮。日照之時,隨日緣則現明相;雲屯(聚也)之時,隨雲緣則現暗相;風搖之時,隨風緣則現動相;霁澄之時,雨後天晴曰霁,塵坌】這個念坌ben(四聲),就是灰塵,塵坌【收斂】塵坌,這個灰塵收斂的時候,【曰澄,】【隨霁緣則現清相;地氣凝聚之時,隨氣緣則現濁相;】氣太多了就渾濁看不清。【土積之時,隨土緣則現霾相;】風一吹,哇!沙塵暴。【山獸馳逐,塵土蔽空曰霾。】意思就是說:走獸跑過去,塵土飛揚。【又塵土紛飛,隨風雨而下謂之霾,水澄之時,隨澄緣則現映相,水澄湛生光,】意思就是水清的時候,産生了光反映,湖面山色一體。我們到加拿大去的時候,路易士湖,哇!山、還有湖水,映在一起真是漂亮!【水中映現一切也。此七相,不必一一配合七大。但意喻七大耳。】

  583頁,【卯叁 難釋相妄】

  【于意雲何?如是殊方,諸有爲相,爲因彼生?爲複空有?】

  阿難跟富樓那都有種種的疑惑,所以佛一再的回答。

  于意雲何?如是殊方,“殊方”就是同時異處,同一個時間,不同的地方,太虛空有的時候在這個地方現明、現暗,種種的相,叫做同時異處。如是“殊”,就是不同的地方,如是同一個時間,卻不同的地點,就是前面所說的:諸有爲的七相。爲因彼緣生?這個彼緣,彼生就是爲日?是日生呢?是雲呢?是風呢?是霁呢?是氣?是土?是水?爲彼緣所生,彼緣就是日緣,或者是雲的緣,或者是風的緣等等。爲複空有?就是虛空自己有生呢?虛空自己會産生的。

  【首句發難之詞。上科雙喻性相,未顯相妄(無有定實之意),故此發難,在汝之意,以爲雲何,七相爲是從彼緣生耶?爲是從空有耶?若緣生,則墮因緣;若空有,】虛空自己生,叫做無因而生,【則墮自然;虛空喻藏性不變隨緣,】不墮于因緣跟自然。(【不墮于二計也。】) 

  【殊方,】是同一個時間,卻不同的地點,叫做【是同時異處,虛空之大,諸緣不一,所以現相不等。相以有爲稱者,從緣生故,是有爲法。彼字指日等七緣。此總難,下則別舉日難,以一例余。】

  【若彼所生,富樓那!且日照時,既是日明,十方世界,同爲日色,雲何空中,更見圓日?若是空明,空應自照,雲何中宵,雲霧之時,不生光耀?】

  解釋一下,583頁,先解釋一下經文:若彼緣所生,如果是彼日緣所生,好!富樓那!你看看在日照的時候,既是太陽所照射過來的明,那麼,這個時候十方世界,怎麼樣?同爲日色,應當是同一種顔色。可是,不是這樣子,虛空當中還有其他的顔色、其他的光明體照過來,雲何空中,更見圓日?你讀過這個星相學就知道了,只是遠近,比較光、比較暗而已。我們這個十方世界都有光明,不是說只有太陽。所以更見圓日,爲什麼還可以看到一團一團圓圓的光在虛空當中呢?更見圓日,還有其他的圓日呢?意思就是說:如果說這個光明是由太陽而來的,那麼,應當同一種顔色,可是,現在不同顔色啊,爲什麼在虛空當中還看到其他的圓日呢?若是空明,如果是虛空自明,如果是虛空不必借著太陽,自己有光明,意思就是怎麼樣?非是日照之明,怎麼樣?空應自照,那麼,虛空二六時中應當自己照,應當有顯現光明,雲何中宵,爲什麼一定要到中宵這個半夜雲霧之時,不生光耀?爲什麼要到中宵這些半夜,才沒有日光呢?才沒有光明?爲什麼?因爲你既然講虛空自己會産生明,若是空明,若是虛空自明,非是日照之明,空應自照,虛空應二六時中會自己照自己,爲什麼一定要等到中宵半夜,沒有太陽的時候,雲霧之時,不生光耀?意思就是:那就是表示跟太陽有關系。

  【首句承上總牒,且下別舉。今姑且就日而辨,若謂日照之時,是日之明,則十方世界虛空,應當同爲一日之色,方可謂是日明,雲何虛空之中,更見團圓之日。】其實我們在宇宙當中有無量無邊的太陽。【團圓日外,何嘗不是空體之明,何得獨屬日明乎?若謂日照之時,所有明相,乃是空明,空性常恒,明應常照,雲何中宵(半夜)雲霧之時,則見昏暗,不生光耀耶?】意思就是:跟太陽也是有關系啊!

  【當知是明,非日非空,不異空日。】

  當知是明相,這些明相,借重著日、雲、風這些相,怎麼樣?當知是明相等等,非日非空,不能講它是日,不能講它是虛空;但是不異虛空,“不異”就是不離,也不離空日,不離虛空跟太陽。當知這個明相,雖然不能講是太陽,或者是來自于虛空;但是,也不能離開虛空跟太陽。

  【此釋正義。當知明相,非定屬于日,以空中更見圓日故;亦非定屬于空,以中宵不生光耀故。汝又當知,明相不離于空,以日外皆空故;亦不離于日,以無日不明故。異即離也,非日非空,喻水火等,遍計非實;】遍計非實,就是說沒有融入性,沒有融入性就會偏執。【不異空日,喻五大依他似有。】在這裏要特別注意,似有就是衆生看起來執著爲實有,問題就出來了,其實是沒有我相、人相、衆生相、壽者相,也沒有花草樹木、日月星辰、山河大地,統統沒有!可是,它一合相看起來就是那麼的逼真,桌子就是桌子,明明有啊,怎麼會沒有?所以你跟衆生講:沒有這個桌子!他說:你神經病!說:沒有這座山!他說:你有病!其實是他有病,不是我們有病。對不對?就是依他緣起似有。諸位!似有就是我們所講的一合相,只是大小不同而已,這個人看起來就是一合相,佛說一合相,即是非相。【既知非實似有,自應圓融無礙,】你就知道緣起性就是空性,叫做不是實在性,你看到的是似有而已,自然應當融入本性,應該圓融無礙,【有何陵滅不陵滅,】諸位!沒有這種名詞,融入本性,本來就沒有陵滅這種東西,哪有有不合?地水火風都是本性,哪裏有不合?【相容不相容耶?】根本就是在相上講的。如果融入如來藏性,就沒有什麼陵滅不陵滅、相容不相容,爲什麼?本性沒有這個東西。

  585頁,【卯四 以法合喻】

  經文:【真妙覺明,亦複如是。汝以空明,則有空現;地、水、火、風,各各發明,則各各現;若俱發明,則有俱現。】

  解釋一下:“真”就是真如,真如的妙覺;“明”就是心,真如之妙覺明心,怎麼樣?亦複如是。汝以空明,就是你從虛空去發明;這個“發明”不是我們科學家的發明。如果你以虛空去顯現出這個相,則有虛空顯現之相,有種種的空,大空、小空、種種的相,你只要把它隔開就小空了,把它放開就大空了,可是都是虛空。是不是?如果從虛空去發明種種的虛空相,則有虛空大小産生。是不是?如果以地、水、火、風,四大各各發明,則地、水、火、風會現種種的相,各各現地、水、火、風種種的相。若俱發明,“俱”就是同時,有地有水,或者水加火,或者風加火,若俱發明,則有俱現,意思就是:同處同時有具足種種的相,有時候是二個,有時候是叁個,有時候是地跟水,有時候是水跟風,有時候是地、水、火、風同時,那麼就同時現。意思就是說:所有的,有時候是單現,有時候是雙,有時候是叁,有時是俱現,若俱發明,則有俱現,要看它存在的種種的大有多少。

  【此文之前,經文中有觀相元妄,觀性元真二段,仔細研究,舉喻之後,即應法合,此是如來說法常規,今將彼二段之文,橫隔于舉喻法合之間,殊覺割斷文意,諒系當時翻譯之後,抄寫之誤。交光法師,亦有見于此,將觀相元妄二段,接續于宛轉虛妄,無可憑據之下,法合之文,接舉喻之後,兩得其美,此則文意相連,無有隔礙,後則結申正義,收束得宜,故今乃將法合之文提前,不避彌天大罪,幸祈諒之。】這個祖師大德很謙虛,要改變一段文章,統統要再叁的說抱歉,再叁的說:“不避彌天大罪”。不是像我們現在的狂人,沒有見性亂講,經典篡改,亂亂的改,還覺得自己很行。人家只是動到這個經文,而且還沒有改變經文喔,而且還只是調動次序而已,你看他講得多謙虛:“不避彌天大罪,幸祈諒之。”這一句很好用的,如果你寫信給你的長輩,也可以用這一句:“不避彌天大罪,幸祈諒之。”你的上人看到就會很舒服;如果上人看過《楞嚴經》,他就會批:“請不要照抄!”(笑)因爲你真的是照抄的啊!

  【真妙覺明:即真如妙覺明心,又即真覺妙明之心,合彼太虛空之喻。亦複不變隨緣,圓融無礙,如空隨日等七緣,而現明等七相。真心元非五大,而能隨緣現五大之相,】所以記得!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不對!悟道的人就不然,凡所有相,都是真相,凡所有相,都是真心之相,開悟見性就是這樣講。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是講給凡夫,還沒有破相以前講的;破相以後,凡所有相,皆是真相,都是真心之相。爲什麼?如來藏性啊!所以佛法就是:是心的問題,不是相的問題。但是,一般衆生來講,沒有辦法改變,不容易改變這個相。爲什麼?性相是一如,聖…
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審除細惑 說二如來藏 第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