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審除細惑 說二如來藏 第叁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真未成粗境之前,】哪裏是真的說未成粗境之前,【而絕無身口哉?細境中既有根身,當有身口,且論】而且《大乘起信論》,【亦約從初起,】初起就是業相,無明業相。【亦須于第六中,方成身口。】到第六方成身口,就是執取相。【疏釋起業,】起業相。【明用身口,】說明是用身口才能夠造業。【若必執第六】就是執取相,【方有身口,則前相憑何起業?而執取等,憑何計我我所哉?】這個“我所”就是我所擁有的,只要有“我”,就一定有我所擁有的,一定的!所以,我所是一定附帶在一個我執上面。所以,憑何計我我所?而這個我我所談最多的就是《阿含經》,《阿含經》打開,到處都是我我所。【語雖有序,】講話雖然有次第,是爲了解釋方便,解釋方便,當然由次第來解釋。就像師父昨天畫的那一張圖表一樣,解說一定要這樣子,能所一定要有一二叁四,要不然怎麼解釋啊?對不對?絕對真如,絕對真如沒東西可以談,就像禅宗上臺:什麼是禅?(師父拿起醒木敲一下)雙手一擺,下課!爲什麼?沒有東西可以談啊,沒有能所,談什麼東西?絕對真如。所以,語雖有序,【而意須圓活,】而我們這個意需要圓活,不可以拘泥,【不宜泥也。”】“泥”就是不可以拘束。

  看佛經、看注解也必需要活;不過這個活的先天條件,就是要真實的智慧,要不然活得太過了,那不行!活得不如法,那個不是真活,那就活得變成死掉了。所以,那個“活”字背後要充滿智慧。所以,現在的人沒開悟,這個時候講經說法,他就認爲:我講法很活!就講得統統讓大家掉入那個知見坑裏面,統統不知道,大家跟著這樣做,就死得很慘!所以說:講經說法一定有功德嗎?這可不一定,要看你怎麼講?所以,有時候這個法師,一句話可以救一個人、可以救一個家庭、可以救一個社會,甚至可以救一個國家。因爲如果大師級的、大智慧的人講話,以前的皇上聽到這個高僧的一句話,他就會改變政策的,對人民愛物慈悲,他本來很暴躁、很憤怒的,聽了高僧一句話會轉變方向,這一句話可以救整個國家,叫做一言以興邦。一言也可以喪邦,你講錯一句話也可以喪邦!對不對?現在的科技發達,這個法師講了一句話,大家照著這樣子,死守那一句話去做,不會活用,不知道背後是充滿智慧的用,所以,可能會扭曲法師的用意,或者是語意,回去就照這樣做;可是,修了一陣子以後,沒什麼感應、沒什麼訊息,就開始牢騷、抱怨,對佛沒有信心。這個有時候法師度衆生,沒有講清楚的時候,會害死衆生,會害死衆生的!因此有一個法師上臺講《地藏經》,說:這個地藏王菩薩是屬陰的,要晚上才起來辦案,所以,你們誦《地藏經》的時候,最好是淩晨一點!我的天啊!說地藏菩薩是專門管理陰間事的,那陽間事又是歸誰管?所以,他教出來的徒弟,都是半夜一點起來誦《地藏經》,誦到她老公氣到不行,說:你們學佛的都是瘋子!有一次來請示師父說:您對這個見解怎麼樣?我希望地藏王菩薩加被我,所以,我就淩晨一點起來誦《地藏經》。我跟她講:那你白天呢?萬一發生什麼事情,白天地藏菩薩沒有辦的時候,你怎麼辦呢?這個老菩薩一聽,有一點善根、慧根、菜根、佛根、菩提根,聽了還滿順口的說:嗯!講得也對啊,白天發生事情,地藏菩薩怎麼保佑?佛突破時間、空間,哪有一定幾點誦什麼經的?對不對?

  所以,以前人家。。。師父沒有開示以前,大家都說誦楞嚴咒一定要早上五點到七點,多少的大乘的法師都跟他講,說超過早上八、九點、十點,下午更不能誦楞嚴咒!對不對?爲什麼?這法師一句話,徒弟也不懂,就聽。居士來問我說:師父啊!我上人講,超過早上七、八點說不能誦楞嚴咒。我就跟他講:你知道楞嚴咒幾點講的嗎?那是午齋完了,佛敕文殊師利菩薩持楞嚴咒去救阿難,那個時候是下午講的啊,超過八點不能念,爲什麼佛自己念?他才:啊?這樣子喔!所以,這個不知道那個典故、不知道它的淵源,就亂說一通!佛教會倒就是倒在這樣子,想到什麼,自己講什麼;想到什麼,完全不管佛的感受是什麼,說法也不合佛義,不符合佛義,把無量衆生帶進自己的知見裏面。所以,師父重複講說:講經說法是不是一定有功德呢?那不一定!把無量無邊的衆生,帶到自己的陷阱的知見裏面,沒有一個出得來!對啊!所以說:本來法師要救人的,因爲經教不通,心性不明,結果是害人!講這一句話什麼意思?就是所有的法師上臺要弘法,要非常的謹慎,一句都不能講錯,你底下你怎麼樣的去幽默、放輕松,那是你個人的行爲舉止;可是上臺,你就代表佛,要十足的准備,你才可以上來的,沒有十足的准備,是不能上臺講經說法的,這個說法可不是開玩笑的!

  底下說:語雖有序,而意須圓活,不宜拘泥。

  諸位!把《表解》請出來,六〇頁,叁細六粗,這個特別特別的重要,特別的重要!諸位!看六〇頁的右上邊,(一)依真起妄

  

  依真起妄——(如圖——錄入者注)覺非所明,因明立所,所既妄立,生汝妄能,無同異中,熾然成異,異彼所異,因異立同,同異發明,立無同異。

  覺非所明,真如絕對不是你能明的境界,真如是絕對;所以,畫那一條虛線就是沒有辦法,只要有能所,就緣不到真如。

  因明立所,因爲妄明,而立一個所明,因此在這個真如緣不到的時候,突然非明不行,就造成一個妄明,就是無明,這個無明就産生微細的業相,業相就是八識相分。這個時候還不是粗的境界,我們稱爲混沌未開的那個時候,用中國話來講:混沌未開,懵懵懂懂,陰陽還沒有分開的時候,就是這個時刻來談的,非常非常的微細。

  再接著:所既妄立,生汝妄能,這個叫做能見相,就是所謂的轉相,轉相就是八識的見分。

  無同異中,熾然成異,就是世界相;異彼所異,因異立同,就是虛空相;同異發明,立無同異,就是衆生相,而這個世界、虛空、衆生加起來,就叫做現相;那麼,業相、轉相、現相加起來就叫做叁細。

  爲什麼叫做細?不爲凡夫所覺察,叫做細,凡夫根本無法覺察,凡夫是對粗糙的境界,就是底下:

  (二)依真起妄

  

  這個依真起妄,粗糙的境界,凡夫都可以對治得到。

  如是擾亂是境界,相待生勞,就是心境對立而生勞相,這個就是智相;勞久了就是七識的思量,叫做相續相;發塵——六識著境,就是執取相。自相渾濁,就是妄生計度,就是計名字相。由斯引起塵勞煩惱,就是由惑造業,就是起業相,有業因、業緣,那你苦果就一定逃不掉的。起爲世界底下至真有爲法,叫依業受報,就是業系苦相。所以,由斯引起塵勞煩惱,這個是起業相,其實塵勞煩惱就是業系苦;但是,它後面就發揮得更多。由斯引起塵勞煩惱,底下是敘述什麼是塵勞煩惱?

  

  諸位!無明不覺生叁細,叁細就是:業相,二、轉相,叁、現相。

  什麼是業相?無明的業相怎麼來?覺非所明,因明立所,覺非所明——性本之真覺,非是所明之境(以自具妙明故)。因明立所——因明——因欲加明之故,遂轉妙明而爲能明之無明。立所——由無明故,遂將真覺,立爲所明之妄境, 無明妄覺合之爲業相。

  二、轉相——所既妄立,生汝妄能——所明之業相,既已妄立,複由無明妄力,遂將本有智光,轉生汝能見之妄見,是爲轉相。

  第叁、叫做現相,現相有現出世界相、虛空相、衆生相,所以,世界加虛空加衆生等于現相。

  這個世界,說:無同異中,熾然成異,“同”是指虛空,“異”是世界。看左邊的虛線,以世界之異相未成,虛空之同相是不顯的,所以稱爲無同異中。看右邊,同是虛空,異是世界,諸位!無同異中就是業相之中,就是業相。什麼是業相?就是第八識的微細相。世界相的底下,熾然成異——熾然——火盛貌,此處是顯現之義(無明薰動的力量)。二、左邊,成異——轉相之能見,複以業相爲所見,看到的,能見是妄,所見也是妄。其奈業相晦昧空中,把真空轉爲晦昧的空,所以,不是真空。無物可見,而此能見,定欲見之;爲什麼定欲見之?動念,一定就會化現境界,能所不斷。如是顯現境界,而成世界之異相矣。

  虛空——異彼所異,因異立同,“異”就是不同,不同彼所異的世界。因異立同——因爲不同的世界,而立有一個相同的虛空。好!諸位看,異(不同)彼所異(世界)——不同彼熾然所成之異相世界。因異,因爲不同的世界,而立一個相同的虛空,因對異相之世界,而立同相之虛空。

  諸位看左邊,衆生——同異發明,因此複立,無同無異。同異發明——虛空之同,世界之異,一同一異,形顯發明。有了虛空、有了這個世界,人類就會演化出來。因此複立無同無異衆生之境——衆生形貌各異,故曰非同。衆生知覺本同,故曰非異。

  在這裏,你不得不承認,佛是一個大覺悟、大智慧的人,在這個世界的形成也是這樣子,我們這個地球,不是一開始就是這麼大,地球在這個宇宙的循環當中,噴出來的這個區塊一塊一塊。。。它是撞擊在一起的,那麼,撞擊在一起,金屬會往下沈,重的會往下沈,然後那個密度比較沒有那麼微密的,就會往上浮。所以,這個地球的創建,它是一直撞擊。。。撞擊以後一直很大,慢慢慢慢加大,這個地球慢慢慢慢加大。慢慢加大的時候,那個撞擊因爲是高溫之下,高達二、叁千度,所以,那個時候沒有人,而地球的形狀也不是這樣子,撞擊的時候,地球的形狀絕對不是像我們這樣,繼續撞擊、繼續旋轉。。。繼續撞擊就繼續旋轉。然後那個地球在高溫之下,岩石、岩漿一直噴出來,整個地球全部都是熱的,慢慢慢慢的冷卻,慢慢的冷卻。岩石本身它就有水氣,因爲地水火風遍布整個宇宙。所以,岩石撞擊以後,它會産生這個熱氣,水氣就會慢慢上升,慢慢上升以後,經過幾百萬年,這個水氣慢慢慢慢凝聚,飄到外太空,因爲地球有引力,引力就把它引住、扣住,也就是攝受住。所以,地球一開…
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審除細惑 說二如來藏 第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