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三▪P2

  ..续本文上一页真未成粗境之前,】哪里是真的说未成粗境之前,【而绝无身口哉?细境中既有根身,当有身口,且论】而且《大乘起信论》,【亦约从初起,】初起就是业相,无明业相。【亦须于第六中,方成身口。】到第六方成身口,就是执取相。【疏释起业,】起业相。【明用身口,】说明是用身口才能够造业。【若必执第六】就是执取相,【方有身口,则前相凭何起业?而执取等,凭何计我我所哉?】这个“我所”就是我所拥有的,只要有“我”,就一定有我所拥有的,一定的!所以,我所是一定附带在一个我执上面。所以,凭何计我我所?而这个我我所谈最多的就是《阿含经》,《阿含经》打开,到处都是我我所。【语虽有序,】讲话虽然有次第,是为了解释方便,解释方便,当然由次第来解释。就像师父昨天画的那一张图表一样,解说一定要这样子,能所一定要有一二三四,要不然怎么解释啊?对不对?绝对真如,绝对真如没东西可以谈,就像禅宗上台:什么是禅?(师父拿起醒木敲一下)双手一摆,下课!为什么?没有东西可以谈啊,没有能所,谈什么东西?绝对真如。所以,语虽有序,【而意须圆活,】而我们这个意需要圆活,不可以拘泥,【不宜泥也。”】“泥”就是不可以拘束。

  看佛经、看注解也必需要活;不过这个活的先天条件,就是要真实的智慧,要不然活得太过了,那不行!活得不如法,那个不是真活,那就活得变成死掉了。所以,那个“活”字背后要充满智慧。所以,现在的人没开悟,这个时候讲经说法,他就认为:我讲法很活!就讲得统统让大家掉入那个知见坑里面,统统不知道,大家跟着这样做,就死得很惨!所以说:讲经说法一定有功德吗?这可不一定,要看你怎么讲?所以,有时候这个法师,一句话可以救一个人、可以救一个家庭、可以救一个社会,甚至可以救一个国家。因为如果大师级的、大智慧的人讲话,以前的皇上听到这个高僧的一句话,他就会改变政策的,对人民爱物慈悲,他本来很暴躁、很愤怒的,听了高僧一句话会转变方向,这一句话可以救整个国家,叫做一言以兴邦。一言也可以丧邦,你讲错一句话也可以丧邦!对不对?现在的科技发达,这个法师讲了一句话,大家照着这样子,死守那一句话去做,不会活用,不知道背后是充满智慧的用,所以,可能会扭曲法师的用意,或者是语意,回去就照这样做;可是,修了一阵子以后,没什么感应、没什么讯息,就开始牢骚、抱怨,对佛没有信心。这个有时候法师度众生,没有讲清楚的时候,会害死众生,会害死众生的!因此有一个法师上台讲《地藏经》,说:这个地藏王菩萨是属阴的,要晚上才起来办案,所以,你们诵《地藏经》的时候,最好是凌晨一点!我的天啊!说地藏菩萨是专门管理阴间事的,那阳间事又是归谁管?所以,他教出来的徒弟,都是半夜一点起来诵《地藏经》,诵到她老公气到不行,说:你们学佛的都是疯子!有一次来请示师父说:您对这个见解怎么样?我希望地藏王菩萨加被我,所以,我就凌晨一点起来诵《地藏经》。我跟她讲:那你白天呢?万一发生什么事情,白天地藏菩萨没有办的时候,你怎么办呢?这个老菩萨一听,有一点善根、慧根、菜根、佛根、菩提根,听了还满顺口的说:嗯!讲得也对啊,白天发生事情,地藏菩萨怎么保佑?佛突破时间、空间,哪有一定几点诵什么经的?对不对?

  所以,以前人家。。。师父没有开示以前,大家都说诵楞严咒一定要早上五点到七点,多少的大乘的法师都跟他讲,说超过早上八、九点、十点,下午更不能诵楞严咒!对不对?为什么?这法师一句话,徒弟也不懂,就听。居士来问我说:师父啊!我上人讲,超过早上七、八点说不能诵楞严咒。我就跟他讲:你知道楞严咒几点讲的吗?那是午斋完了,佛敕文殊师利菩萨持楞严咒去救阿难,那个时候是下午讲的啊,超过八点不能念,为什么佛自己念?他才:啊?这样子喔!所以,这个不知道那个典故、不知道它的渊源,就乱说一通!佛教会倒就是倒在这样子,想到什么,自己讲什么;想到什么,完全不管佛的感受是什么,说法也不合佛义,不符合佛义,把无量众生带进自己的知见里面。所以,师父重复讲说:讲经说法是不是一定有功德呢?那不一定!把无量无边的众生,带到自己的陷阱的知见里面,没有一个出得来!对啊!所以说:本来法师要救人的,因为经教不通,心性不明,结果是害人!讲这一句话什么意思?就是所有的法师上台要弘法,要非常的谨慎,一句都不能讲错,你底下你怎么样的去幽默、放轻松,那是你个人的行为举止;可是上台,你就代表佛,要十足的准备,你才可以上来的,没有十足的准备,是不能上台讲经说法的,这个说法可不是开玩笑的!

  底下说:语虽有序,而意须圆活,不宜拘泥。

  诸位!把《表解》请出来,六〇页,三细六粗,这个特别特别的重要,特别的重要!诸位!看六〇页的右上边,(一)依真起妄

  

  依真起妄——(如图——录入者注)觉非所明,因明立所,所既妄立,生汝妄能,无同异中,炽然成异,异彼所异,因异立同,同异发明,立无同异。

  觉非所明,真如绝对不是你能明的境界,真如是绝对;所以,画那一条虚线就是没有办法,只要有能所,就缘不到真如。

  因明立所,因为妄明,而立一个所明,因此在这个真如缘不到的时候,突然非明不行,就造成一个妄明,就是无明,这个无明就产生微细的业相,业相就是八识相分。这个时候还不是粗的境界,我们称为混沌未开的那个时候,用中国话来讲:混沌未开,懵懵懂懂,阴阳还没有分开的时候,就是这个时刻来谈的,非常非常的微细。

  再接着:所既妄立,生汝妄能,这个叫做能见相,就是所谓的转相,转相就是八识的见分。

  无同异中,炽然成异,就是世界相;异彼所异,因异立同,就是虚空相;同异发明,立无同异,就是众生相,而这个世界、虚空、众生加起来,就叫做现相;那么,业相、转相、现相加起来就叫做三细。

  为什么叫做细?不为凡夫所觉察,叫做细,凡夫根本无法觉察,凡夫是对粗糙的境界,就是底下:

  (二)依真起妄

  

  这个依真起妄,粗糙的境界,凡夫都可以对治得到。

  如是扰乱是境界,相待生劳,就是心境对立而生劳相,这个就是智相;劳久了就是七识的思量,叫做相续相;发尘——六识着境,就是执取相。自相浑浊,就是妄生计度,就是计名字相。由斯引起尘劳烦恼,就是由惑造业,就是起业相,有业因、业缘,那你苦果就一定逃不掉的。起为世界底下至真有为法,叫依业受报,就是业系苦相。所以,由斯引起尘劳烦恼,这个是起业相,其实尘劳烦恼就是业系苦;但是,它后面就发挥得更多。由斯引起尘劳烦恼,底下是叙述什么是尘劳烦恼?

  

  诸位!无明不觉生三细,三细就是:业相,二、转相,三、现相。

  什么是业相?无明的业相怎么来?觉非所明,因明立所,觉非所明——性本之真觉,非是所明之境(以自具妙明故)。因明立所——因明——因欲加明之故,遂转妙明而为能明之无明。立所——由无明故,遂将真觉,立为所明之妄境, 无明妄觉合之为业相。

  二、转相——所既妄立,生汝妄能——所明之业相,既已妄立,复由无明妄力,遂将本有智光,转生汝能见之妄见,是为转相。

  第三、叫做现相,现相有现出世界相、虚空相、众生相,所以,世界加虚空加众生等于现相。

  这个世界,说:无同异中,炽然成异,“同”是指虚空,“异”是世界。看左边的虚线,以世界之异相未成,虚空之同相是不显的,所以称为无同异中。看右边,同是虚空,异是世界,诸位!无同异中就是业相之中,就是业相。什么是业相?就是第八识的微细相。世界相的底下,炽然成异——炽然——火盛貌,此处是显现之义(无明薰动的力量)。二、左边,成异——转相之能见,复以业相为所见,看到的,能见是妄,所见也是妄。其奈业相晦昧空中,把真空转为晦昧的空,所以,不是真空。无物可见,而此能见,定欲见之;为什么定欲见之?动念,一定就会化现境界,能所不断。如是显现境界,而成世界之异相矣。

  虚空——异彼所异,因异立同,“异”就是不同,不同彼所异的世界。因异立同——因为不同的世界,而立有一个相同的虚空。好!诸位看,异(不同)彼所异(世界)——不同彼炽然所成之异相世界。因异,因为不同的世界,而立一个相同的虚空,因对异相之世界,而立同相之虚空。

  诸位看左边,众生——同异发明,因此复立,无同无异。同异发明——虚空之同,世界之异,一同一异,形显发明。有了虚空、有了这个世界,人类就会演化出来。因此复立无同无异众生之境——众生形貌各异,故曰非同。众生知觉本同,故曰非异。

  在这里,你不得不承认,佛是一个大觉悟、大智慧的人,在这个世界的形成也是这样子,我们这个地球,不是一开始就是这么大,地球在这个宇宙的循环当中,喷出来的这个区块一块一块。。。它是撞击在一起的,那么,撞击在一起,金属会往下沉,重的会往下沉,然后那个密度比较没有那么微密的,就会往上浮。所以,这个地球的创建,它是一直撞击。。。撞击以后一直很大,慢慢慢慢加大,这个地球慢慢慢慢加大。慢慢加大的时候,那个撞击因为是高温之下,高达二、三千度,所以,那个时候没有人,而地球的形状也不是这样子,撞击的时候,地球的形状绝对不是像我们这样,继续撞击、继续旋转。。。继续撞击就继续旋转。然后那个地球在高温之下,岩石、岩浆一直喷出来,整个地球全部都是热的,慢慢慢慢的冷却,慢慢的冷却。岩石本身它就有水气,因为地水火风遍布整个宇宙。所以,岩石撞击以后,它会产生这个热气,水气就会慢慢上升,慢慢上升以后,经过几百万年,这个水气慢慢慢慢凝聚,飘到外太空,因为地球有引力,引力就把它引住、扣住,也就是摄受住。所以,地球一开…
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三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