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所,】諸位!這個就是目的,叫你認識能所,不是叫你著能所,是叫你頓絕能所,這個“絕”就是斷,但有能所,皆是戲論。【可以把定萬有,】當體即空,【坐還清淨本然,】這樣你《金剛經》就不會誤會了,《金剛經》你就看得懂了。爲什麼講:離一切相,即名諸佛?如來者,即諸法如義。衆生也是如來,衆生,你如果遇到那種很不講理的人,他會一直“如”(無理取鬧)又一直來,一直來又一直“如”,他也是“如來”,他就是一直來一直“如”,一直“如”又一直來,講也講不聽,搞不定他,難道不是“如來”嗎?一直“如”又一直來,一直來又一直“如”,那種人也是“如來”,只不過那種“如來”實在很嚴重!【所謂:“但離妄緣,即如如佛”矣。初初之忽生竟。】
【卯二 後之相續 (分叁) 辰初 世界相續 二 衆生相續 叁 業果相續】
相續。那麼,一開始講世界相續,這宇宙的形成,科學家有科學家的解讀,有自己的一套思想理論;那麼,我們佛經也有一些佛陀的說明,【 (辰初又分叁)巳初 生能成四大】的原因,怎麼來的。還有,【二 生所成四居】怎麼來的。最後就【叁 結成種相續 今初】
諸位看經文,554頁,第一個講風大怎麼來的:【覺明空昧,相待成搖,故有風輪,執持世界。】
科學家講的風,是認爲地球轉動;或者是熱、冷所引起的轉動,也産生風;溫度差也會引起冷、熱的轉動,所以,這個風。所以,我們最清楚的,這個地球的風,就是由地球的轉動所産生的風。那麼,佛所講的這個風,會歸到我們的心。底下看佛怎麼講風怎麼來的?我們有一首歌是:風從哪裏來~~~(師父唱)現在看看這個風從哪裏來?
說:覺明空昧,第一個“覺”就是真覺,真覺之體;這個“明”就起這個妄明。所以,這個《楞嚴經》,它每一個字都有解釋。“明”是起妄明,變真空成爲頑空,而且是晦昧,晦昧就是昏暗之相,叫做晦昧。意思就是:真覺之體起妄明,變真空成頑空晦昧之相。
底下說:相待成搖,這個妄相,就是妄明,前面講的:妄明以晦昧,我們想要能明,就妄明,以晦昧,怎麼樣?明昧相待,互爲傾奪,就是妄明與晦昧相待成搖,就互爲傾奪,所以,搖就是變成搖動的風。所以,佛陀把這個風大歸結到無明,無明就像一陣風,來無影又去無蹤,這個就是佛講的:無明從哪裏來?就是從覺性妄動來,覺性妄動來。
故有風輪,所以,成爲搖動的風輪,來執持這個世界。爲什麼執持世界?你沒有風輪來鼓動,地球不會轉的。知道嗎?你沒有風,地球它不會轉的。地球由這個太陽引力跟拉力達到一種平衡了,沒有辦法飛出去,也沒有辦法靠近太陽,那就一直循著一定的軌道自轉還有公轉,加上這個風助緣。所以,諸位!地球當時候轉動,一天六個小時,速度很快,慢慢慢慢的轉動,地球的形狀慢慢慢慢成爲橢圓形。以前的地球的形狀是很不規則的,我們地球形狀,你要觀想一下,那是很不規則的岩石,你去爬山看到很多岩石;你不要以爲地球是圓的,地球以前不是圓的,就是臺灣話講的有棱有角的,國語我不會講,就是圓的、扁的,呈不規則形狀,然後轉動,再繼續風化,轉動,再繼續風化。。。是經過風的雕刻,才變成今天地球的形狀,經過幾十億年的風化,轉動、風的雕刻,就變成今天;風的雕刻、雨的雕刻、雨水的雕刻,是這樣子一直轉動的。
底下,【上依真覺,妄起無明,而成輾轉虛妄之十相;】十相。【此由無明妄力熏變,而成地、水火、風之四大。世界雖由衆生業感,推究根源,亦由無明妄心而起,】所以,佛講的是究竟義,風就是由無明妄心而來的;而世間講的,站在相上裏面講的,爲何有相,他不知道,無明的業力,這科學家他根本就不懂!所以,科學仍然有不究竟、不圓滿的地方;但是,可以解釋某一種時空所演化出來的知識性,讓人更容易了解。所以,佛法借重著科學,讓人家會覺得佛法的偉大。【四大依無明而有,世界由四大所成,故交師科爲能成四大。】
【此風大。覺明空昧者:乃由真覺之體,已起妄明,遂將真空變成頑空晦昧之相。相待成搖:即明昧相待,】這個第一個“明”是妄明,第二個是晦昧相待,【互爲傾奪,而成搖動之風。世間諸風,不出妄心蕩動所感,可見風大之種,乃是無明妄心,一念之動相耳!】所以,佛講的才是究竟。
555頁,【動蕩不已,積而成輪,故有風輪,執持世界。而世界最下,全依風輪,而得住故。風力極大,而有執持之功能,如海上輪船,重而不沈者,因有風鼓之力所持故。《俱舍論》雲:“謂諸有情,業增上力,世界最下,依虛空,空輪之上,有風輪”是也。】
底下是講地大,555頁中間這段經文,是講地大;風大産生了;地大的産生,也是離不開堅固的執著心。諸位!風大是由無明的妄心來的,而地大是什麼?地大是由堅固執著來的,堅固執著來的。來看底下這個經文:【因空生搖,堅明立礙,彼金寶者,明覺立堅,故有金輪,保持國土。】
因空生搖,因爲這個空昧覺明,怎麼樣?明昧互相的傾奪,生搖,“搖”就是風,這四個字是形容前面那一段的風。因爲空昧覺明,而且明昧相傾,而生搖動的風。
底下要講這一段,堅明立礙,“堅”就是堅固的執心;“明”就是堅持的妄明,還是離不開妄明。這個執心還有妄明,立地大的堅礙之相。所以,這個地大的堅礙之相,就是沒有智慧心所産生的;有了智慧心,你會洞徹色即是空,就無所謂的地大,所有的色、地大,全是堅固的執心,堅執的妄明,一定要看;但是,卻透不過去,又不用智慧看,所以,只好看表相,結暗就變成色。
彼金寶者,金寶者是指地最堅硬的,金寶就是如同地了,這金屬的意思,土跟金,這個就是地大種,這地大形成了。我們這個金寶,像我們這個地上挖下去,都是金銀財寶,這個金寶者就是堅硬的地,金寶者就是地大種。
明覺立堅,依無明還有妄覺所立堅礙之相。故有金輪,因爲堅執不休,積而成輪,故有金輪,保持國土,這個金輪就是地,地大。
所以,這個地大怎麼形成的?再講一遍,底下先解釋一下:因空昧的覺明,明昧相傾,而生搖動的風,這個堅固的執著心,還有堅執的妄明,因此立地大堅礙之相,比喻地大種之金寶,依無明妄覺所立堅礙之相,因爲心堅執不休,積而成輪,所以有金輪保持國土,這個是地大,還是由堅固的無明來的、執著心來的。
【此地大。孤山法師曰:】孤山法師是宋代僧,爲天臺宗山外派大師,以師隱居孤山,位于浙江杭州西湖西北隅之島嶼,一個島嶼;世稱爲孤山智圓。這叫孤山法師。法師曰:【土與金皆堅性,俱屬地大。因空生搖者:因空昧覺明,明昧相傾,】妄明晦昧相傾。【巳生搖動之風,此牒風大。】這一段,這四個字是講風大。【堅明立礙:乃屬地大;此大由堅固執心所成,堅執妄明,欲明晦昧之空體。其奈空體,卒不可明,由執心故,遂乃結暗爲色,而立地大堅礙之相。世間地大,不出妄心,堅執所感,可見地大之種,乃是無明妄心,一念之堅相耳!】
【彼金寶者,又爲地大之精,地性堅礙,莫過于金。明覺立堅者:則指依無明妄覺,所立堅礙之相,如癡情化石之類。】意思就是:一個人太過癡情,愛到死去活來,愛到幾乎兩眼無神,每天都是想他,梨山癡情花,癡情。這個癡情,將來就像死人一樣的,每天都想他,心中唯一的是他,後來就化成石,叫做癡情化石之類的。所以,在《楞嚴經》裏面,一切植物也是由動植物所轉化而來的,有時候,在《楞嚴經》裏面講:那樹木也是由有情可以轉化過來的。底下,【堅執不休,積而成輪,故有金輪,保持國土。而世界一切國土,皆依金剛輪,而得住故。如密部所說:“地大最下,有金剛際”是也。】金剛際,就是金剛邊際是也。
底下講556頁,這一段是講火大,而火大是風跟金相擦,擦出火花,你們聽過“擦出火花”嗎?擦出火花,就是風吹過金輪,風金相擦,摩擦産生火光,很好記!是不是?很好記。說:二個人感情不錯、印象不錯,擦出火花。所以,你這樣就記住,記住這個火大種是互相摩擦的。
【堅覺寶成,搖明風出,風金相摩,故有火光,爲變化性。】
“堅”就是堅執妄覺所立的金寶;既然已經成了,這講前面的,前面這個是指地大。前面的堅執妄覺所立的金寶——就是地大,既然成了,那怎麼樣?再接著呢?
搖明風出,就是搖動妄明之風大又出、複出。前面是地大,堅覺寶成是地大,搖明風出是風大,地大、風大二個一摩擦,叫做風金相摩,風是動性的,金是堅性的,相摩,故有火光爲變化性。
【此火大,依前風、金之所轉生。堅覺寶成者:堅執妄覺,】所以,佛把地水火風,仍然會歸心性的妄覺妄明,統統由這個而來。意思就是:如果你有智慧,你透視過地水火風其實就你的本體,根本就沒有什麼山河大地。堅執妄覺,還是妄覺所産生的火大。【所立之金寶既成;此句牒前地大。搖明風出者:搖動妄明,所感之風大複出;此句牒前風大。風金二大,則爲生起火大之因。】
【風金相摩者:風性屬動,金性屬堅,一動一堅,相摩相蕩,故有火光之功能,而爲變化之性質。變起世間,一切萬有,世間諸火,不離妄心,摩蕩所成。可見火大之種,乃是無明妄心,一念之熱相耳!火無持含之輪用,但有變化之功能。】這個很重要!所以,你看到這個火,它就到處都變化,所以,哪裏有因緣,哪裏火就現!是不是?【至後所成四居,】就是四種居住之處,有山啊、林啊等等,後面有講,四種居住的地方,還有洲啊、潬啊等等。【功方顯著,與前後叁輪,】前就是風輪跟地輪,後面就是水輪,那麼,這裏講的是火輪。前後叁輪,【相待轉生,】意思就是:地水火風它是相待,就是這些在變化,用現在的名詞就是說:整個宇宙,其實就是地水火風在轉變而已,沒有真實性,沒有我相、人相、衆生相、壽者相;…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審除細惑 說二如來藏 第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