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生水大。故有能成四大,乃交妄發生也。】
【遞相爲種者:指所成四居,以水火既滿,而爲洲海之種;更降水勢以從火,結爲高山,而水火複爲山石之種;複降土勢以從水,抽爲草木,而水土乃爲草木之種。故有所成四居,乃遞相爲種也。】因緣具足就是這樣子,互相爲父母、子女、孫子,下輩子換過來,換他父親,換你變成是他兒女,就互相爲因緣。
【以是因緣者:即以是四大,交妄發生,遞相爲種之因緣,則有依報世界,成、住、壞、空,終而複始,相續不斷。此之相續,即相續初之忽生,起爲世界,靜成虛空之粗境耳。一自忽生之後,輾轉相續,若不破迷成悟,返妄歸真,永無清淨之日也。初世界相續竟。】諸位!佛在經典裏面講,這個只要沒有碰到佛出世,沒有一個人可以停止痛苦,沒有一個!唯除佛出世,才有辦法讓衆生止息痛苦、止息輪回。所以,諸位!你聽到這個正法以後,了解萬法都是地水火風所構成的,均是生滅,沒什麼東西可以執著,當體即空,放下生滅、放下假相,用那一顆真心,就解脫!也沒有解脫的執著,說:我已經解脫!又變成束縛,解脫,知道就好,能感受,知道就好。所以,諸位!學佛有多麼的重要!初世界相續竟。
好!今天因爲師父有定,定位到570頁,所以,需要有一點稍微進度。諸位!難的部分,我們就把它解釋得清楚,那麼,這一些文字上比較簡單的,就不需要用太長的時間。那麼,我們明天因爲沒有課,所以,今天就必需告一個段落,要告一個段落。所以,今天稍微辛苦一下;但是,也不會很長,很快就放你們回去,放心!
559頁,上面講的是世界相續,底下講的是【辰二 衆生相續 (分叁)】
【已初 六妄成就 二 四生感應 叁 結成相續 今初】
翻過來,560頁,【複次富樓那,明妄非他,覺明爲咎。】
富樓那!“明”就是:你想要了解衆生相續嗎?妄,就是性覺必明這個原因來的,並非他物,意思就是:富樓那!你想要明了衆生相續的原因,並沒有他,完全出自于覺變成妄覺,就是性覺必明這個問題,這個妄就是性覺必明,妄爲明覺,並非他物,就是妄覺。所以,覺明爲咎,就是妄覺妄明,這個就是衆生,爲衆妄的根本。無論是前面所說的世界相續,它也是妄覺妄明而起;無論是後面所說的業果相續,還是妄覺妄明所引起的,都是由性覺必明,妄爲明覺,才引起世界相續、衆生相續、業果相續。所以,整句的意思就是說:富樓那!你想要明了衆生相續,並沒有其他的原因,統統來自于性覺必明,妄覺妄明,這個就是一切的過錯。就是在真覺上加一個明字,這個爲咎,問題就是出在這個地方。
看注釋:【此先標妄本。于已說世界相續之後,重複次第告滿慈雲:欲明衆生,亦從妄起,並非他物,此妄亦是性覺必明,以爲過咎耳。因此妄覺妄明,乃爲衆妄根本,前之世界,後之業果,】相續,前之世界相續,後面的業果相續,【均由此忽生,】就是妄覺妄明,【由此相續也。】諸位!若見性,萬法歇即是菩提,沒有任何的生滅,體全部都是空,沒有任何的能所,佛性顯露出來,山河大地應念化爲無上知覺。
諸位!560頁,中間經文:【所妄既立,明理不踰;以是因緣,聽不出聲,見不超色。】
這什麼意思呢?因明立所,所既妄立,這個明理不逾,這個“明” 就是能見的見分,轉相的意思;“理”就是業相,無明的業相。能見的見分緣不到,緣不到真如,卻緣到無明的業相,能見的見分緣到無明的業相,這個“理”就是無明的本體。這個業相現前,爲能見見分所緣,變成怎麼樣?不逾,“逾”就是沒有辦法超過這個業相的範圍。意思就是:你只要是業力轉來的,那麼,你絕對束縛在業力的範疇裏面,超越不了它。以是因緣,因就是業相爲因,緣就是轉相爲緣,以這個業相爲因,以這個轉相爲緣,因此你的聽的覺知,無法超出幻化的業感的音聲;見,眼睛的見,無法超越幻化所認識的業感的色、色塵。
再講一遍:所既妄立,明理不逾,這個所既已妄立,就是無明的業相既然成立,能見的見分與無明的業相這個理就無法超過,意思就是:能見、所見就完全被束縛在業力。以是因緣,以是業相爲因,又以這個轉相爲緣,那麼,所見的,也沒有辦法超過業力所幻化出來的色塵。簡單講:一個無量無邊的智慧,如來藏性,就變成很小的範圍讓你活,讓你過日子,就是業力卡住。
【首句承上,因有覺明之無明,】因有覺上加一個明的無明。【遂立業相之妄所,】就是妄處。【同前因明立所。所妄既立,明理不踰,同前生汝妄能;明即轉相能見分,】加一個“之”,語意更清楚,轉相之能見分。【理猶體也,即業相之本體。】業相其實沒有體性,是方便說,是假體。【以見分欲明業相本體,業相本不可見,見分定欲見之,終不能超越業相之範圍。此二句俱屬妄心,以見分所見,但是業相晦昧空,】不是真空,【尚未涉境。】境的前面加一個“粗”就更清楚。尚未涉及到粗境,這意思就是:仍然在細境裏面。
【以是因緣:是業相爲因,轉相爲緣,以此因緣,自心取自心,】爲什麼自心取自心?能緣的心是你的心,諸位!所緣的境還是你的心啊!【非幻成幻法,】本來是實法,究竟解脫;現在把這個幻。。。本來是沒有幻,變成幻法了,虛幻。【遂結暗爲色。】爲什麼叫結暗爲色?因爲不曉得空,不曉得色即是空,所以,把這個暗處誤認爲它就是實體的色法。【所聽不出聲塵,所見不超色塵,此二句即現相,隨其五塵,對至即現;見聽屬心】眼見、耳聽是屬于心。“該”就是包含,【該覺知,即轉相;聲色屬境該香等,】當然這包括鼻子的香。耳朵的聲、眼睛的色,當然就包括鼻子的香。【即屬現相。不出不超,俱是心被境局之相。】一切衆生都是這樣子,活在相上;活在小小的範圍內;活在自己生命的觀感內;活在自己的感受內;活在自己的無知的圈圈內,這個就是衆生!【此之聲色,唯是惑現,尚非業招,猶是本識中境界相也。】
底下,561頁,
【色、香、味、觸,六妄成就,由是分開,見、覺、聞、知。】
外面的六塵出現了,所緣的這個境出現了,能緣的心就一定會産生。
【色、香、味、觸,該攝聲法,】色、香、味、觸,六妄成就,由是分開,見、覺、聞、知。那麼,色、香、味、觸,該攝聲法,當然也包括聲音。【六種妄塵,成就粗境,不同上二句,聲、色之細境也。】聲、色是描寫叁細裏面的細境。【由是粗境已成,即法生故,】法生【種種心生,遂于一精明之體,】本來是同一個精明之體,現在【分開】了,眼只能【見、覺、聞、知(該嘗嗅二精)六用。】“該”就是包括、兼,就是見、聞、覺、知、嘗、嗅六用。【如下文所雲:“由明暗等,二種妄塵,黏湛發見。”見精映色,結色成根(眼根),乃至第六,由生滅等,二種妄塵,黏湛發知,】黏住了光明體,發出了妄知。【知精映法、】我們本來的清淨心就映在這個法。【攬法成根】就變成【(意根),故曰分開。元依一精明,分成六和合也。】本來是同一個本性,現在因爲帶有少分妄的見精,卻變成分開來,見有見精、聞有聞精、嘗有嘗精、嗅有嗅精、觸有觸精、知有覺知精,就變成六精,又變成六和合。元依一個精明,就是本來是同一個本性;但是,因爲帶了妄,又由境界——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引開來見、聞、覺、知、嘗、嗅等等,分成六和合。
底下是【巳二 四生感應】
【同業相纏,合離成化。】
同業相纏就是相類的聚在一起,這一定的道理。人生人,不會人生畜生、人生昆蟲,同業當然就相纏,有人類的業感,投胎成人類;有畜生的業力,就變成畜生,叫同業相纏。合離成化,“合”是對“成”講的,這個是濕化類的,由濕,濕度的濕。那麼,“離”是對“化”講的,這個“離”最主要是脫離舊,而變成新,這是厭舊喜新,脫離舊有的,變成新的。所以,這個同業相纏就是物以類聚;合離成化,合對成,離對化。
【此總標。由上根塵既具,引起四生系縛。】胎、卵、濕、化,胎生、卵生、濕生、化生,系縛就捆住了。【溫陵戒環法師曰:】這是宋代的僧,越人,越南的那個越。越就是浙江紹興人,住在溫陵開元寺,世稱爲溫陵大師。溫陵戒環法師曰:【同業即胎卵類,因父母己】“己”就是自己。【叁者業同,】就是類似,沒有業同,沒有辦法聚在一起。【故相纏縛而有生,合離即濕化類,】就是濕生還有化生之類的。【不因父母,但由己業,】不必借重父母。【或合濕而成形,即蠢蠕也。】就像蟲一樣,或者是蠕動,身體會屈伸扭動那一類的。【或離舊】離開原有的。【而托化,】他處,就變成新的,就像天,或者是下地獄。(【如天獄等。】)諸位!往生天道,一刹那之間就轉現天人身;如果你造十足的惡業,一刹那之間到地獄,立刻就受苦,沒有停止的。在經文當中,【成對合言,化對離說。】
底下講這個人道的投胎,
經文:【見明色發,明見想成。異見成憎,同想成愛,流愛爲種,納想爲胎,交遘發生,吸引同業,故有因緣,生羯羅藍,遏蒲昙等。】
解釋一下:人道,見有光明,見明色發的意思就是:在人道要去轉世投胎的意思是什麼?是見有跟自己有緣的光線,其他沒有緣的父母都是暗的,有緣的就有一點光線,見有光明這個光線;色是引起你發就去投胎的心。見有光線;所以,這個明色就是光線,見有光線,而引發投胎之心。
明見想成,這個光線顯現這個妄境,顯現的時候,因爲就起了妄惑,這個想就産生了,你只要動念,就去投胎。這個父母親有因緣了,亮光一現、妄境一現,就起惑,想就成,動念就到,去投胎轉世。
異見成憎,異:女對母親是恨的,子對父親是成恨的,同類是相恨的。如果是子對母就愛,女對父也是愛,異性相吸的。所以,來到這個世間,不是感恩來,要不然就是抱怨而來。所以,這個…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審除細惑 說二如來藏 第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