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三▪P5

  ..续本文上一页没有山河大地、没有日月星辰,统统是这五大在变化而已;从佛的角度来讲,而这五大统统是如来藏性,你妄执、你妄明、你妄着,这四大就变成好像真实的,看不破,看不破;看得破,所有的地水火风空,都是你的本体;你所有的本体,就是地水火风空,而本体所显现的相,其实是没有东西可以执着,你不知道,地水火风空是你的本体显现出来的假相,那你拼了老命在地水火风空所转变的日月星辰、山河大地、花草树木,一直转变、一直攀缘,而忘了你的本觉;这个就是由本觉引发的无明业相,就是这样子来的。相待转生,【俱带无明妄心之相。应按本宗发明,勿取外教所说,反晦经旨。】我们要用佛的角度来解读这个《楞严经》。

  556页,中间经文,底下是讲水大,水大怎么产生的?【宝明生润,火光上蒸,故有水轮,含十方界。】

  这个宝就是金宝,金宝之体是明净的,这明它就能够生润,譬如说五金碰到热的时候,我们炼金的时候,高温加下去,金块就变成液体的。现在也是一样啊,任何东西、有色法的东西,加热,统统变成熔化了。你像那个岩浆,岩浆碰到空气,对不对?它就变成坚硬的,冷却就变成坚硬的。这个岩浆在高温之下,你看,地底的岩浆,火热的岩浆就变成液态,液态就是水大。所以,这个金宝之体是明净的,明就能够生润,润就是水的开始。所以,五金一碰到热气,它就出水。火光上蒸就是火大上蒸,往上蒸,就变成有水轮,含有十方界,这是地大。

  【此水大,依前金、火之所转生。文虽不带心相,义亦无明,妄力所致。宝明生润者:金宝之体明净,明能生润,如五金之属,遇热气而出水也。火光上蒸者:即火大之光,上蒸于金。郁以成气,气以成水。】升华、蒸发以后,叫做郁以成气,蒸发以后形成了一个气,气多了就变成水。【如南风之天,万物多蒸】这南风是指南方吹来的风,就是北半球的南风温暖和煦;又称为薰风,薰习的薰;或者是叫做凯风;薰风,或者是凯风,或者叫做南风,那南风吹来清凉~~~(师父唱)大概在讲《楞严经》,我随便讲的,(笑)你姑且听一听就好,我也是猜的,不然“夜来香”怎么会这么唱?那“南风”吹来,是不是?大概是引用《楞严经》的吧!如南风之天,万物多蒸【而出水也。以宝明映以火光,蒸润为水。世间诸水,不离气积所感。可见水大之种,乃是无明妄心中,金、火二妄,】金、火二妄,是不是?就是世界初成。【蒸润所成耳。蒸润不息,积而成轮,故有水轮,含十方界。如《华严经》所明,诸世界刹种,】刹种就是无量三千大千世界,诸世界无量三千大千世界。【皆依香水海住是也。】

  【按本经,世界地大依水轮,水轮依金轮,金轮下有火轮,火轮下有风轮,风轮下有空轮。空轮依无明妄心,晦昧所成;无明依本觉,无明是不觉之相,】诸位!你回去以后,自己拿一支笔写一下:最上面,世界地大,最上面写:地大,画一个圆弧线,底下又写水大;再画一个圆弧线,是金大;再画一个圆弧线,火大;再画一个圆弧线,风大;再画一个圆弧线,底下:空大,火底下是风,再底下就是空;空,再画一个圆弧,就是无明的妄心,无明的妄心再画一个圆弧,最下面写个:本觉。好!那么再看下来,你就知道什么轮什么轮,看得很清楚了!世界初成——地大,再来水,再来金,再来火,再来风,再来空,再来无明妄心——本觉,这个就是按照本经所成的,画一下,自己了解一下。【究竟不离本觉之性。足见世界始于真妄和合之心,而识藏不离如来藏,若离如来藏,悉无自体故。】所以,【前会四科,融七大,一一无非如来藏性,此四大,即为能成世界,万法之本,无明又为能成四大之本也。】

  557页,讲【巳二 生所成四居】

  【火腾水降。交发立坚,湿为巨海,干为洲潬。】

  火腾就是火性,火性是上腾的,我们看火在烧,它是这样往上的(师父双手拟火上腾之势)。水降,水性是下降的,你喷水当然是往下降。火性上腾,水性是往下降的,这二种一交叉,交发立坚,立坚就成为器世间了,器世间。立坚,诸坚硬的成为器世间。那么,低洼处,湿为巨海,低洼处有水的地方,湿处为巨大的海,这是低洼的地方。那么,干燥的地方、凸出来的地方高处,干为洲潬,这个“洲”就是比较。。。以我们现在的来讲,就是比较大的岛、陆地,“潬”就是现在所讲的小岛,用沙组成的一个小岛,或者是岩石,一个小岛,水中的小块的陆地,叫做渚,也叫做潬,或者叫做“洲”。所以,这个“洲”就是比较大的陆地,“潬”就是比较小的。有的人认为,洲潬是讲同一种东西,其实就是陆居,陆居的地方。

  【上文依无明而成四大,此科依四大而成四居。四大之性,虽各相违,实则相济,如火性本属上腾,水性本属下降,一腾一降交互发生,立诸坚碍,而成器界。卑】就是低洼,【湿之处,积水而为巨(大也)海;】巨大的海。【干燥之处,环水而为洲潬。】这个洲潬,这个“潬”字其实是水边的沙渚;这个渚就是三点水,再一个者。这沙渚就是等于沙滩,“渚”就是水中的小块陆地。所以,这个洲潬就是海中的小陆地,四面环水,所以,环水而为洲潬,简单讲就是海中的岛,直接讲就是这样子。【盖海非独目于水,】海不是独见于水;“目”就是见,不只是看到水。为什么呢?【以注水】怎么样?【之巨坎,】“坎”就是低洼地。【为水居众生所依处。】你这个海看下去是水,把这个低洼地方注满了水;“坎”就是低下处,那个是水居众生所依处,所有的鱼类啊,大鱼、小鱼、虾,全部都住在那个地方。【《灌顶》云:“浮土可栖曰洲,】这个地方,浮出来的土地;可栖就是可以住人的,这个栖,曰洲。这个不只是住人,一切动物、植物都所依靠这个。【聚沙堪住曰潬。”】水中的小陆块,由沙或者是岩石构成的。【即四大部洲,为陆居众生所依处。】

  558页,【以是义故,彼大海中,火光常起,彼洲潬中,江河常注。】

  这个在告诉你水跟陆,这个水陆二居,水火交互发生。先解释一下:

  以是义故,彼大海中,这海水本来是水,为什么?海水,水性里面有火,火光常起。彼洲潬中,这个地,怎么样?江河常住,这地中有水,你看!水中有火,这地中有水,表示二种不相碍,并不是你富楼那讲的水火不相容;佛陀讲的:这水跟火是同时存在的,地跟水也是同时存在的,但看时空。

  底下,注解,【首句以水陆二居,是水火交互发生之故,可以验其气分。彼大海本注水之处,不应有火,以不忘火之气分,故火光常起;彼洲潬本质碍之地,不应有水,以不忘水之气分,故江河常注(流也)。】就是常流。

  【水势劣火,结为高山,是故山石,击则成焰,融则成水。】

  佛真是了不起,这个水的势如果劣于火,就是火比较强,怎么样?结为高山,就喷出岩浆,岩浆冷却就是高山了,太厉害了!水势如果劣于火势,就是火势比较强,就是推出岩浆,冷却以后就变成高山。是故山石,击则成焰,山石击就是有火焰产生,岩石二个一击,它就有火焰,因为它是岩浆,带有火;可是,你把它融化又变成水,融则成水,你只要把高山岩石加温,它就变成水,岩石加高温,三千度、四千度,它全部都变成岩浆,你看佛这种智慧真是惊人!

  【此山居处。山亦水火交发之坚相。水势若劣于火势,火势若胜于水势,则水随火之力,结之而为高山,如熬水为盐,堆积如山,足证水亦可结。是高山亦水火所成之故,下亦验其气分,所以山石,击之则成火焰,】为什么?【不亡火之气分;】这个“亡”就是不忘。【融之则成为水,不忘水之气分。】也是不亡水之气分。【如炼五金之矿,悉皆成汁。】哪一种金银铜铁,高温统统变成水、变成汁。

  【土势劣水,抽为草木,是故林薮,遇烧成土,因绞成水。】

  这个你不得不承认佛是大智慧的人,真是一针见血,都是地水火风在转变而已。这土势若劣于水势,抽为草木,“抽”就是长高,有这个因缘,草木因为借重水抽高,就变成草、变成木。是故林薮,这个念薮sou三声,诸位!这个木聚集了很多就叫做林,木多,多木叫做林,我们称为森林森林,森林就是很多树木。这个“薮”是草原地带,很多的草聚在一起叫做薮,sou三声,林薮。遇烧成土,这个草木烧了就成灰,如果加一个“灰”更清楚,烧成灰土,那你就更清楚了。放一把火烧了,就变成灰土,草木都是这样子,变成灰土,又回归到地大。这个草木因为含有水,一绞,绞就是扭紧,我们喝的药草就是这样,一绞碎就变成水,因绞成水,要不然你喝那个青草怎么来的?一绞,青草的水就跑出来。

  【此林居处。林薮亦水土交互所成。土势劣于水,土随水而成润,抽拔而为草木。以是草木不忘水土气分故,林薮遇烧,便成灰土,因绞则成汁水。此即不忘水土气分之明证也。木多为林,草多曰薮。】

  559页,【已三 结成种相续】

  【交妄发生,递相为种,以是因缘,世界相续。】

  “交”就是交互,“妄” 就是妄心、妄觉、妄境,这个交互妄心、妄觉、妄境发生了,递相为种。以是因缘,世界相续。

  【此结成相续。交是交互,妄即妄心、妄境。】有能见的妄心、所见的妄境,这个麻烦就大了,能所不断。【以心、境互妄,辗转相生。】从妄生妄。【初以妄明,而成空昧,明昧相倾,】第一个“明”是妄明;第二个“昧”是空昧,就是晦昧。妄明空昧,空昧就是不是真空,是顽空。妄明加上空昧,妄明就是妄觉,相倾,【摇动而生风大;】接下来,因为坚固的执着加上妄明,(【次以坚执妄明,】)【而生地大;次以风金相摩,】摩擦。【而生火大;】所以,人相摩擦也会产生火大,嗓门一变大,火气就上来了,也是火大。二个人摩擦,一摩擦,嗓门大起来,火气就上升,讲不到几句就开始火冒三丈了,就是这样。【再以金火相蒸,而…
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三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