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審除細惑 說二如來藏 第叁▪P9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地方,譬如說有一個居士,他說他是生長在這個島嶼,那島嶼統統是捕魚,他問師父說:我現在聽您的錄音帶,我想學佛,也想吃素,而我們這個島嶼沒有素食,沒有,不知道怎麼辦?他們要蔬菜,要坐船去大島補過來,他說很困難,這個就是很難的地方。在沙漠的地方沒有草菜;那麼,高原的地方也沒有草、沒有蔬菜水果;再來,南極跟北極,也很少這種東西。所以,能夠吃素,還得要有很大的福德因緣,還能接受,你去南傳看,他不吃這個的,所以,還得要北傳,想要成佛的《楞嚴經》,大家能接受。那現在吃素也很困難,爲什麼?水果有農藥、蔬菜有農藥,什麼統統是農藥!如果是有機的,那一天我還問一下,說有機的比無機的(有農藥的)、平常的蔬菜貴幾倍?貴叁倍,有的貴四倍,真的!現在景氣不好。本來我一開始也是想說:這個有機的弄給法師、工作人員吃,這不是很好嗎?可是一問,那個一把蔬菜,別人二十塊,他一百、八十,爸爸買不起,沒辦法,有機的四倍貴,沒辦法!

  底下,567頁,【已二 業債酬償】

  【汝負我命,我還汝債,以是因緣,經百千劫,常在生死。】

  剩下二頁就結束了,568頁,【上科明業果之本,此科論相續之因。首句約殺貪說,負者欠也。應有四句:汝欠我命,汝還我命;我欠汝命,我還汝命。二句約盜貪說,亦有四句:我欠汝債,我還汝債;汝欠我債,汝還我債。】現在人可不是這樣子,現在哪是這樣子念?對不對?你欠我命,你還是要還我命;我欠你命,是絕對不會還你命的,還要殺掉你!對不對?我欠你債,絕對不會還;你欠我債,是一定要還!現在哪有會這樣子,欠來欠去?那是講因果來講的。【以是命債,惑業爲因,現行爲緣,雖經百千劫,怨對相遇,酬償不已,】所以,夫妻有的吵得不可開交,這個就是怨偶,一對怨偶。所以,這夫妻很奇怪,太恩愛沒辦法修行,太愛他了!是不是?如果怨偶,二個夫妻吵到不行,也沒辦法修行,還真難拿捏!【由此相續,常在生死苦海,不能出離。】

  568頁,【汝愛我心,我憐汝色,以是因緣,經百千劫,常在纏縛。】

  諸位!有結婚的人,或者是年輕人談戀愛的時候,看看這一段真的不錯,不錯!你愛我心,我憐你色,這個“色”:女色。以是因緣,經百千劫,常在纏縛。所以,佛經講的、菩薩戒講的:甯近毒蛇,不近女色。這個就是!因爲女色害人百千劫,毒蛇咬人一生世,毒蛇咬人,死了就不過今生今世;女色害人;當然女的就是指男的,男的就是指女的,百千萬劫!所以,佛在菩薩戒裏面講:甯近毒蛇,不近女色。這個爲什麼?就是《楞嚴經》講的:你愛我心,我憐你色,以是因緣,經百千劫,常在纏縛。在座諸位!你現在如果沒有感情的這個問題,哇!恭喜你,我要去極樂世界,束縛不了我,纏不上,纏不上,(師父兩手作左右舞蹈狀)任何事都纏不上。二個夫妻分居了,很不恩愛,先生在臺北住,太太在高雄住,太好了!對不對?爲什麼?你不用憐我色,也不用愛我的心,對不對?纏縛在一起只有死路一條,有什麼好?修行重要!所以,有時候很難講,就是說福禍不定,有時候夫妻愈吵架,有時候變成好的修行因緣;有時候恩愛也變成修行的增上緣,就變成這樣子,很難講!

  底下,【此約欲貪說。首二句影略,亦應有八句:汝愛我心,我愛汝心;汝憐我色,我憐汝色;憐亦愛也。上二彼此心好,下二彼此色美,】像俊男啦、美女啦,現在就是這樣子,【更有四句,心好色美合論:汝愛我心,我憐汝色;我愛汝心,汝憐我色。以是愛憐,惑業爲因,現行爲緣,經百千劫,想愛同結,誓不分離,由此相續,常在愛欲纏縛,不得解脫。】諸位!你看小說,男女的這個小說,自古以來寫多少小說,都有關男女。你看電影,多少的電影都是爲這個,多少的愛情電影片,羨煞了多少的少男少女,多少!偶像劇都是這樣子。對不對?像韓劇或者臺灣的偶像劇,都是這樣子,生死的根本,生死因。

  568頁,倒數第叁行,【已叁 結成相續】

  【惟殺、盜、淫,、叁爲根本,以是因緣,業果相續。】

  【此承上,負還不休,常在生死;愛憐不舍,常在纏縛;並無他故,惟是殺、盜、淫叁種貪習種子,以爲根本。以是因緣:即種子爲因,現行爲緣,因緣相資,故有業果相續。若衆生聞此,力除貪習,則根本既盡,枝末自枯,有何業果之可言哉?】

  【《指掌》問:“業果相續,與衆生相續,有何差別?”答:“業果相續,即依衆生開出,】有衆生,他才有業果啊!【但衆生相續,惟約受生一念;】衆生相續是因爲有受生那一念,才會來衆生相續。【業果相續,統約曆劫積習,積習既深,而輪轉莫停,一念之差,而變易無定,若果能頓絕一念,】不生,【漸治積習,則變易可定,】可止,就是可以止息,【輪轉可停矣!要知衆生不離業果,業果不離衆生,爲成兩益,】成就兩種利益,所以,【故各言之。”合前衆生相續,即是詳明真有爲法。叁業果相續竟,並前四正明生續竟。】

  最後,【寅五 雙關結答】

  【富樓那,如是叁種,顛倒相續,皆是覺明,明了知性,因了發相,從妄見生,山河大地,諸有爲相,次第遷流,因此虛妄,終而複始、】

  富樓那!如是叁種,顛倒相續,皆是覺明,就是真覺而起妄明,“明”就是妄明。明了知性就是妄明的無明,起了妄明無明的了知性,妄有了知之性,而這個了知性卻是無明,就這麼簡單,就是無明不覺生叁細。因了發相,因爲妄有之性,就是無明不覺,妄明之無明,因了發相,因爲有無明的了知性發相,就妄見了,從妄見生,妄見就是粗惑。生山河大地,從妄見生,而生出山河大地的粗境。從妄見生,這個就是細惑;山河大地,這個就是粗境。從妄見生,細惑演變到粗惑,所以,從妄見生就變成了粗惑,變成粗境,是從妄見生。細惑是叁細,妄見就變成粗惑,那麼,山河大地就是粗境。諸有爲,有爲就是生滅,次第遷流,因此虛妄,終而複始。

  【此文蹑前叁種相續,結答相續無別法,即續彼叁種忽生;又蹑前叁種忽生,結答忽生無別法,即生此叁種相續,意乃雙關。但忽生中,先生虛空,次世界,後衆生,未曾明言業果,乃合業果于衆生中,具足叁種。相續中明言世界、衆生、業果,未曾明言虛空,乃合虛空于世界中,亦全無缺漏也。無論忽生相續,皆不出世界、衆生、業果叁法。】

  【首二句牒上相續,次四句推究妄因。山河等五句,以明忽生相續之現行。佛呼滿慈告言:如是前來所說,世界、衆生、業果叁種相續,乃是顛倒之相,從真起妄而有。故曰:“皆是覺明”。即于真覺而起妄明;明了知性:指妄明之無明,了知性即妄有了知之性。】不是真知。【因此妄了之無明,】意思就是:妄有了知性其實就是無明。【發生業轉現之叁相,此明了知性二句,即無明不覺生叁細是也。】

  【從妄見生者:乃從細向粗,而成粗惑粗境,妄見即粗惑,山河下即粗境。生字雙連上下,】如果【連上乃粗惑生,惑即事識見分;】事識見分不同于微細,這對外境,外境的分別。【連下由惑生則境生。汝問山河大地,諸有爲相,雲何發生?】就是由惑而生,【即由是而生也。】

  【次第遷流者:世界則成、住、壞空,衆生則更相變易,業果則彼此酬償,亦皆因此虛妄,妄有相續,終而複始,循環往複,無有止息。因此虛妄:此字乃指覺明明了知性,】覺上加明,妄爲明覺。此妄明了知之性,【意謂不獨叁種忽生,】就是世界忽然生、衆生忽然生、業果忽然生,就是【由是而生;即汝問雲何次第遷流,終而複始,】也是因爲妄覺妄明。【亦因此虛妄,而得相續也。】所以,總歸一句就是那一句,什麼?性覺必明,妄爲明覺,就是這一句。【初正答初問竟。】

  【楞嚴經講義第九卷終】

  【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第二冊終】

  今天耽擱了大家一點時間,因爲這個《楞嚴經》拖太久了,如果不定下一個段落的話,就會一直延長,也不曉得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講得完?所以,有時候,有時候會稍微時間拉長一點點,師父對不起大家!但是,如果有一個進度,就很好,很好!如果沒有進度,它就會一直停留,一直講題外的話也不行,所以,設定一個進度。因爲今天的文字很簡單,今天的文字、義理的發揮,除了叁細六粗比較困難一點,其他的這些地水火風的産生、世界相續、衆生相續、業果相續,這個文字其實都不是很困難,要自己看其實也看得來,何況我們在《義貫》裏面還有白話文,我們會再浏覽一遍。所以,對義理深的,我們發揮;對義理比較淺的、看得來的,就不需要用那麼長的時間,師父會斟酌。

  2009.07.02

  571頁,【醜二 兼釋轉難 (分二)  寅初 滿慈執因疑果  二 佛分真妄喻釋  今初】

  經文:【富樓那言:若此妙覺,本妙覺明,與如來心,不增不減。無狀忽生,山河大地,諸有爲相。】

  富樓那就說了:如果這個佛的妙覺,本來自妙自覺,也本明、也自明,意思就是:本來就自覺自明,跟如來的心是沒有什麼增減的,在聖不增,在凡不減;“無狀”就是沒有任何的原因,就突然生出了山河大地諸有爲相;這個有爲相也就是假相,就是生滅相、緣起相。說:我們的本覺,跟如來心是一樣沒有什麼增減,爲什麼突然跑出山河大地這種種的生滅有爲相?

  【當機執衆生因性有始,疑如來果德有終。乃言:若此衆生所具,妙明覺體,本來自妙,無有世界之礙;本來自覺,無有衆生之迷;本來自明,無有業果之昏;與如來返本還元之心,平等一如,佛心比生心,】就是比衆生之心,拿佛心來跟衆生心比一下,其實並沒有一絲一毫的增加,所以說:【並不增一絲毫;】佛心並沒有比衆生增加什麼。那麼,【生心比佛心,】衆生的心來比這個佛的心,【亦不減一絲毫。】也沒有減少一絲毫。

  【無狀忽生,山河大地,諸有爲相者:無狀即無因無故也。…
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審除細惑 說二如來藏 第叁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