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三▪P8

  ..续本文上一页,附合不离而感;【化生即以厌故喜新,离此托彼而应。四生具缘,有多寡之不同,卵生具足四缘,父缘、母缘、自己业缘、】再加上温度,(【再加暖缘。】)这个卵生没有温度不会活的,你到北极去,这个就很难了,要受胎就很难,但是,一定要有妈妈的温度,没有温度不能活。【胎生具父、母、己业三缘。湿生但业、暖二缘。必假日光暖气之缘也。化生惟业缘矣。】

  564页,【巳三 结成相续】

  【情想合离更相变易。所有受业,逐其飞沉,以是因缘,众生相续。】

  这个是讲结成相续,说:情想合离,更相变易,不是永远做人的,胎生;也不是永远想的卵生;也不是合感;也不是永远是离化,不是这样子的,胎、湿、卵、化会变化的,更相变易。

  所有受业,逐其飞沉,飞就是善业,善业往上飞,灵魂往上飞。所以,诸位!你行善,学佛以后,纵然你没有念佛,因为一心行善,你临命终的时候,灵魂一直往上飘,因为业很轻。所以,人还是善良比较有底子,如果你想要死后,你的灵魂到一个快乐的地方,就千万不能造业,一点都不行!所以,逐就是随其飞沉,“随其”底下加二个字:业因,逐就是随其业因,善业就飞,恶业就沉,以是因缘,众生相续。

  底下注解:【情想合离:有情皆具,各从多分,而先受报,皆依业因感召,而应之以四生也。更相变易者:更字平声,或情变为想;或想变为情;或合易而为离;或离易而为合,】四生变来变去,【互相更改,彼此变易,种种不定。】

  【所有受业,逐其飞沉者:论四生所受业报,并非另有主宰。逐即随义,其指业因,皆随业因,所以应之业果,若善业则飞升,恶业则沉坠。情想合离,皆有善恶之分,是以升沉之果,必随善恶之因。末二句因缘有远近,远则无明为因,业识为缘;近则情想合离为因,父母己业,暖、湿为缘。四生转换,三界升沉,生死长缚,轮转不休,故有众生相续。二众生相续竟。】

  所以,诸位!六道轮回转来转去,谁也没有永远的赢家,暂时生天,有一天就会下来,所以,不究竟。因此记得!好好的念佛、好好的行善、好好的求生极乐世界。

  

  【辰三 业果相续 (分三)  已初 业果指本  二 业债酬偿  三 结成相续  今初】

  【富楼那,想爱同结,爱不能离,则诸世间,父母子孙,相生不断。是等则以,欲贪为本。】

  富楼那!同想成爱同结,爱,执着在一起就不能离。则诸世间,父母子孙,相生不断。是等则以,欲贪为本。欲就是男女。

  【此明业果,本于自心之贪。贪惑为烦恼领袖,亦即诸业根本,贪之范围虽广,以贪欲为最。吴兴曰:欲贪通乎四生,】意思就是:四生都有贪欲。【今正约胎生言之。又胎生复通,今多就人伦辨之,】就是这一段是讲人。【以其易见故也。】

  【想爱同结,爱不能离者:谓同想成爱,】同想就是我想你、你想我,我多么的想念你,你有多么的想念我,二个纠结在一起,就是这样,想来想去,纠缠不清成爱。【乃为结缚之因。何以故?由想爱既深,如胶似漆,不能舍离,所以深结生缘;】你会转世投胎,就是如胶似漆。所以,我告诉你:在佛教、佛经里面讲的,就是夫妻太恩爱的,不好修行,太恩爱的,实在爱到死去活来的,然后,我希望下辈子再嫁给你、我希望下辈子再娶你的,那就很难,很难解脱生死,因为太爱对方了,太爱对方了!有的人爱到实在是。。。她这个先生老到额头上都有星星了,上将也没有长那么多;这个女孩子八、九十岁了,哇!脸上都是地图,一看,台湾、台湾海峡都在这里,都可以找得到,脸上都是地图(斑),还是很爱很爱很爱!这众生不学佛,很难!所以,深结生缘,【则诸世间,父母子孙,递代相生不断,是等皆以欲贪为本。欲贪即指受生时之想爱;因同想则成爱,因爱则生欲,因欲则受身也。】所以,诸位!这一句是重点,因为有男女的欲望,你就一定去受生,转世你逃不掉!所以,贪着于男女,换句话说:你下辈子一定回来投胎!所以,学佛的人,要把这个男女的欲看淡一点,看你的时间跟空间,如果你有家庭,那你就要衡量一下,比较不会变成怨偶。是不是?【举世之人皆然。】

  【贪爱同滋,贪不能止,则诸世间,卵、化、湿、胎,随力强弱,递相吞食,是等则以,杀贪为本。】

  诸位!贪爱,就一定会有身命,有这个身命,都一定要滋养这个色身。贪不能止,则诸世间的卵生、化生、湿生、胎生,随力强弱,递相吞食,是等则以,杀贪为本。

  【由有贪爱,必有身命;既有身命,必同滋养。彼此皆欲滋养身命,所以贪不能止,但知滋养,不顾残忍,势必杀害生灵,食彼身肉。则诸世间四生之类,随其力量,以强欺弱,弱肉则为强食,大鸟吃小鸟,大兽吃小兽,大鱼吃小鱼,大虫吃小虫。递相吞食者,】更相吞食。【如夏天蛇吃老鼠,】冬天蛇在睡觉,这老鼠就吃蛇。【冬天老鼠吃蛇之类。是等则以杀贪,为其根本。】

  566页,【以人食羊,羊死为人,人死为羊。如是乃至十生之类,死死生生,互来相啖,恶业俱生,穷未来际。是等则以盗贪为本。】

  【温陵曰:“不与而取,】不与就是没有允许,你就拿,杀生害命也是一样。【及阴取皆盗。”】阴取就是私下取,不经他人允许就取。【故以人食羊,不与取也;羊死为人,互来相啖,阴取也,】阴取就是非理而取。【皆为盗贪。吴兴谓:“杀贪未论酬偿先债,盗贪约过去于身命财,非理而取,故互来相啖,以责其盗也。”】

  解释一下:吴兴谓:杀贪,在杀贪这一段里面,还没有论及果报如何来酬偿,以及到底是什么业因;“先债”就是先前的业因,“债”就是以前的债命,先前的业因。杀贪这一段,还没有论及未来的果报,以及前世的业因,“先”就是前世的业因、前世的命债。而盗贪是就过去于身命的财产等等,非理而取,非理就是没有经过他的允许。所以,互相来啖,以责其盗也。

  【以人食羊:承上贪求滋养,则以人食羊。羊岂甘心,为人食乎?而宿业既毕,则死而为人,食羊之人,人岂世世得为人乎?而恶业既成,则死而为羊,而人羊转换,征偿旧债,互来相食。所谓吃他八两,还他半觔。何独人之与羊如是,乃至十生之类,死而复死,生而又生,展转报复,互来相啖。由斯恶业,与生俱生,冤对相值,穷未来际,报复不已,是等则以盗贪为本。】

  诸位看底下,567页,【《正脉》问:“世教论杀,惟以忿争杀人为重;】就是世间教化人家的圣教;这指世教,不是佛教。世教要讲到这个杀,只是说因为忿怒或者争夺,而杀人为重。【论盗,惟劫窃财命为重,】窃就是盗,财,或者盗命为重。【而食肉不与焉,】不与就是并没有说、说明得很清楚,【似得轻重之宜;】好像世间法讲的轻重恰到好处;得宜就是恰到好处。【今经何独论其轻,】为什么这个《楞严经》只论到吃肉这个轻,而反而遗漏了杀人的重罪呢?(【而反遗所重乎?”】)【答:“此有二义:一以轻况重义:盖此方世教,急于止乱,且图养民,故惟断现乱,而不禁食肉;今经欲绝生死,】诸位!《楞严经》是要成佛的,所以,他讲得特别的严格。所以,欲绝生死,【须断生缘,】就是需要断到六道轮回的生——受生之因缘。【故极至食肉,】连微细的食肉,【皆并断焉。】一并断除吃肉。【若悟轻者,】如果说体悟到吃肉轻,【尚为生死之缘,则重者】就是杀人,或者是为财卖命,譬如说:我给你钱,你去杀人!主谋拿钱、拿金银铜铁给你:你去杀人!那么,这个是重罪。所以,重者就杀人,【不言可知,】不必讲,当然就是比吃肉的罪更重了!【非反遗于重也。】并不是说反过来杀人重的没有讲。【况真慈平等,均为夺命,有何轻重,且约现生食肉,似不为祸乱,若约隔生酬债,则祸乱亦均,更待下义详之。】

  【二者绝本止末义:盖凡一切杀盗,究其深本,多起于食肉,如八万释种,遭琉璃之杀,】这是波斯匿王的太子。它这个过程是这样子,琉璃王他是波斯匿王的太子,有一天回到释迦族的地方,那里准备给佛讲经有师子座,而琉璃王就跑去坐在佛要讲经的那个座位上,就被呵斥了,因为他的母亲是婢女,所以就呵斥他说:你这个婢女所生!因为他的母亲是婢女,假冒公主嫁出去波斯匿王,所以,其实她是个婢女。就骂:你婢女所生之子,如何可以坐如来的师子座?这个一呵斥,他(王)愤怒,这个琉璃王就记恨在心,就说:如果我有一天继承王位,就把你杀到片甲不留!因此他父亲传位给他以后,琉璃王就带兵攻打释迦族,在经典里面记载是杀到血流成河,把释迦牟尼佛那一族统统灭掉,还把五百个宫女占为己有,还玩弄她,这个宫女不从的时候,统统把她断手断脚,丢到粪坑里面去,断手断脚!后来世尊就为这个宫女。。。这是后来说法,大家都得天眼净,五百个宫女都生天。那么,这个琉璃王因为残暴无道,杀了释迦族很多很多、好几万人,就像经典记载,就血流成河,把五百个宫女断手断脚,很残忍的!后来佛陀就授记他,说经过七天以后,这个琉璃王会死,然后他这个军队、国家会灭亡。结果有一天,他开这个像庆祝会那一种快乐,跟士兵开这个类似同乐晚会慰劳,那一天暴风雨又急又大,又来得快,这琉璃王当天就死了,全部的士兵统统被池水淹死了,这个就是琉璃之杀。知道吧!这是简单讲的,就这样子,这故事讲得还满长的。【世人但知近缘骂詈,不知远因,起于食鱼之冤。故此方不长太平,缘太平恣意食啖,人之享福者,福终祸起;畜之酬报者,报尽为人,皆带杀冤,遂成乱世,乃至杀人无量。故佛断食肉,乃圣智深远,拔本塞源之意。经云:“世间欲免刀兵劫,须是众生不食肉。”外教】就是外道。【君子,】非佛弟子。若是对佛法未能深信通达者,(【未能信达者,】)【勿轻非毁矣!】千万不要轻视佛所说的道理,也不要毁谤圣人的言论。那么,在这里就有其困难度的…
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三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