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德堂
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審除細惑 說二如來藏 第一▪P11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打住了,還是兄弟!有時候還父母親呢,父母親講他二句,跑出去了!有一個小女孩十七歲,媽媽罵她說:你一天到晚網咖,交那個不叁不四的男朋友!no three no four不叁不四。好!就跑出去呢,讓她爸爸、媽媽到現在四年喔,媽媽一句話,四年還恨她媽媽,外面傳達回來:我恨我媽媽!到現在二十一歲還恨她媽媽,媽媽才講她一句呢!你看,現在的小女孩沒辦法教了!對不對?所以,以前人家:棍棒出孝子!對不對?現在不一樣,現在要改變一下:棍棒出逆子!做父母的人拿棍子要打小孩,你拿那支棍子能做什麼?現在的小孩都拿刀了,做父母的還得向他下跪:拜托你不要殺我!現在顛倒了,天地顛倒了。恚心所,恨,就是愛心所,貪愛,他就會糾結,見結,這九結之一;第二叫做恚心所,就是恨。

  第叁個就更難改了,第叁個叫做慢,慢就是倚仗自己的優點,很少那個漂亮的女孩子不會我慢的;也很少說那一些有才幹的男孩子不會我慢的,這個不太可能!你去公司行號看看,你就會知道,那些有才幹的主管,大部分都是對部屬呼來喚去的,都是這樣子。爲什麼?因爲他最大啊,你若不想看他的臉色,你只有辭職,沒有辦法!那個慢,慢就是只要他有才幹的,他一定罵你:你是不是豬啊?你那個頭腦、腦筋,還敢來這裏上班?你看,只有我們這裏最慈悲,你看,那個法師來這裏幾年,我絕對不會罵他,一句都不可能!對不對?我這裏發生事情,只有二條路,一個是出去,一個是進來,我也不會跟你講太多,你看我這個人的臉,方正臉、國字臉。你法師有一些紛爭,私下能解決的是最好,到我這裏叫做最高法院,我的撫尺一拍,不是出去就是進來,出去聽你的,進來要聽我的。我都跟法師講清楚:我這個戒律很簡單,不要太過分,適可而止就好。他看到我這個臉色,就會收斂一些了。所以,當他在發脾氣時,看到我嚴肅的臉,他就知道要靜下來了,這樣就好,就這樣子而已。所以,這裏好管理!你如果不修行,不修行不要吵到別人,你要爲了這個僧團,你慈悲,不修,不要吵到別人,出去;要修,我們特別的歡迎,打開這個文殊講堂的大門,歡迎比丘好好的住,所有的供養一律平等,完全用平等心,不管你在哪個道場出家,不管你是哪個法師剃度,入我門中,文殊講堂一律平等對待你,衣食住行,全部師父跟你負責,好好修行,將來有因緣出去,要好好的弘法利生,要做一個有品德的一個出家人領導,當一個好好的佛教的一個弘法者,這個就是師父的期盼而已,要好好的教育他。現在的法師就是有聰明的多,有智慧的、有品德的少,很有品性很好的,所以,要加強這個品德的管理。底下,這個就是慢,慢就是很難。所以,你聽人家講二、叁句話,他就:你算什麼!一下子就:你算什麼!這個就是語帶傲慢。所以,我慢高山,不留德水,就是這樣子。

  第四、叫做無明結,就是沒有智慧,既不聽經,也不聞法,他老婆已經到這兒了,他就是不進來;偶爾進來,坐不下;這要等到慢慢的因緣,善根慢慢的因緣。兒子載媽媽來了,媽媽就說:跟媽媽進去聽經!媽媽!你進去自己聽就好!無明就是不知道,哇!這個是智慧的泉源,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人生的哲學,是徹底解脫的,而不知道!所以,這個無明,不但沒有智慧,又不想求智慧,也不接近善知識,也不聽經、也不聞法,每天要過什麼?他就是要過這樣子。就像我們大學的同學一樣,我跟隔壁的講說:喂!我們去聽佛學講座。我不相信有來世啦,你自己去聽就好!講六道輪回,誰看到啊?對不對?我現在日子過得很好,我爲什麼要去聽佛學講座?打死不聽!只有我這個很有善根的,大一一聽到這個佛學講座:哇!這個怎麼會這麼好?很好!對不對?前二天我們大學同學陳中興打電話來說:要請您去逢甲大學演講。我就跟他講:我現在在講《楞嚴經》!他就說:不行!不可以拒絕,不可以拒絕!爲什麼?沒有人啊,逢甲大學現在這個學弟、學妹沒有人了!這種東西,這遲早的事情,從臺灣大學一直上到去清華大學、交通大學,包括東海大學、包括高醫、包括臺大醫科徐州路,這樣上。。。大學每一年都在遞減,差不多了,去了叁十個大學,所有的演講,答案都差不多。爲什麼?沒有興趣,引不起興趣,大家比較喜歡興趣的是什麼?是外面那個名牌打折的時候,他興趣這個!如果外面炒一盤蚵仔煎免費的試吃,就一堆人跑去了,沒有人要聽這個佛法啦,誰要跟你聽這個東西?所以說:現在大學的佛學社沒人了!我們那個同學打電話來,給我一個很好笑的名詞,慧律法師!您不知道啊,現在我們逢甲大學普覺佛學社,叫做留校查看!什麼?留校查看是什麼意思?就是剩下二個啊,不曉得到底要不要結束,叫做留校查看,哇!這很慘了!所以,無論如何,法師啊,您要救苦救難,一定要回逢甲大學來演講啊!我第一個就想到“少康中興”!真的!所以,這個無明,衆生活在無明,有佛法,他也不希望來聽,無明!

  第五、叫做見結,見就是身見、邊見、還有邪見,這叁個,心就會打結。什麼都爲這個色身忙,這個色身有一天要死亡,要把生命交出來,他不知道,就一直很忙,爲誰辛苦爲誰忙?邊見就是外道的斷見、常見;邪見就是沒有因果,這個是信奉其他的宗教的,只信上帝的,或者信他自己的,而沒有因果的觀念的。

  第六、叫做取結,取是貪的一種,就是見到什麼就取什麼,這是指見取見,這個“取”就執以爲最勝,叫做取見。這個“取”就是一個耳朵、一個又,意思就是:執著自己看到的是最殊勝的,這個修學佛道就最可怕的!我們這個見地是最高超的!諸位!連佛弟子都沒有辦法超越這個,見取見,親近這個師父,他就執著這個師父的見解,其他的法師一律不看、一律不聽,其他的道場絕對不會親近,這個就是見取見,很可怕的!外道尤其可怕,佛教也逃不掉,分黨、分派,就是這個:見取見。

  第七、叫做疑結,懷疑的心會令心打結。所以,在座諸位!直心是道場,內心裏面不要有疑惑,要對佛有信心。這個疑是很可怕的,先生懷疑老婆,老婆懷疑先生,很可怕的!師徒之間互相疑惑, 也很可怕的;對經教疑惑,也很可怕!這個疑心是生命當中最大的裂縫,我不相信你,你不相信我,諸位!人格就會蕩然無存。所以,這個疑心,對這個真理沒有辦法下定決心去信心的時候,這個疑就是信心的殺手。一個人對叁寶:佛、法、僧沒有信心,疑惑,就會裹足不前,就沒有信心了。所以,這個疑心病是很可怕的,疑心疑鬼,疑到最後就會困住自己。所以,你有什麼事、有什麼話就直說,最好不要一直醞釀在裏面,我對你不滿,又很懷疑、又不信任你,那這樣的話,人與人之間就沒有真誠了,這個疑就是生命的絆腳石。所以,夫妻之間,無話不說,坦誠相見;朋友之間,無話不說,坦誠相見。所以,佛告訴我們:直心、深心、菩提心,這叁心就是成佛的心,所以說直心,也就是我們內心裏面充滿著信心、慈悲心、喜舍心,這個就是“直”。在佛經裏面,戒律學裏有一個比喻,直心,他說,就像樹木一樣,直心就像樹木梗直,諸位!梗直,一直往上長,樹木很直的時候就會往上長,當你去山頂上看到那個直的樹木的時候,你會遠遠的就看到它!對不對?那個彎曲的人,就像那葛藤,你知道嗎?葛藤,樹的旁邊會長那個。。。有的樹長一半,彎到旁邊去,知道嗎?諸位!在一大片的森林裏面,你最先看到的是什麼?最直的那一棵樹木,知道嗎?最高、最直的樹木。佛經裏面這個比喻,比喻得很好!直心的人易出煩惱,直心、坦誠的人、誠懇的人,不會拐彎抹角的,容易出煩惱。爲什麼?就像你去山林裏面看到一棵大樹一樣,哇!長得高高的,從頭,從發菩提心,一直到成佛都是用這個心——直心,直心通達佛心。不要一直彎曲,這樣一直彎。。。彎來彎去,你這樹木統統看不到,到森林裏面看不到!爲什麼?你就一直彎啊。。。彎了就長不高、長不直!所以,這個直心容易出煩惱、容易成就佛道。因此修學佛道跟修養有很大的關系,所以,待人以誠,有話直說。

  底下這個,八是嫉,這個是最可怕的,嫉妒絕對不是女人的專利品,男人如果一講到嫉妒,也會!爲什麼?怕這個位子被占走啊!對不對?你比我強,我就嫉妒你!哎呀!我告訴你:這個嫉妒,你注意看,任何一個公司行號、一個大團體,這個嫉妒的心,是逃不掉的。這個嫉妒,在佛經裏面講:嫉心爲賤之因,這一句話可是非常。。。賤:下賤的賤。一個人一輩子他會下賤,就是強大的嫉妒,嫉令賤,就是嫉爲賤之因,所以,嫉妒心強的人,是下賤的人,這個是佛經講的,強烈的占有欲,強烈的排外性,這個人一輩子都是下賤。爲什麼?沒有辦法有很好的品德,男女之間占有會嫉妒;在公司行號爲了這個地位,也會互相嫉妒;在官場上、在商場上、在工業方面、銀行界,不管哪裏,尤其是政治的,那個是很慘的,很慘的!嫉。

  所以,嫉爲賤之因;悭爲貪之因,第九、叫做悭,悭叫做不肯施舍,就是有錢一點都不慷慨,不慷慨!是不是?諸位!這個“悭”不一定是有錢,出家人悭法也是悭;在家人悭財也是悭,“悭”就是悭貪,就是不肯施舍。諸位!有因緣,法師應當起來弘法利生,所以,出家人不應當悭法,你懂多少講多少。在家人不應當悭財,有多少能力布施多少,錢財要布施出去,就是你的;錢放在口袋裏面,不一定是你的,因爲你今天在,明天會不會死不知道!我舉一個例子,以色列,這個新聞不曉得你有沒有看到?以色列有一個媽媽,她把那個叁千萬臺幣,折合臺幣是叁千萬,放在哪裏呢?放在那個彈簧床,縫起來,彈簧床的底下,跟彈簧床緊密,她每天就是睡在那個叁千萬的上面,叁千萬臺幣,鋪起來,她不告訴任何人,是不是中大樂透、中馬票,我們也不知道,它就報紙這樣報。因爲老舊了、汙染了、不幹淨,她女兒…
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審除細惑 說二如來藏 第一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