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審除細惑 說二如來藏 第一▪P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,自心相的意思是什麼?就誤認爲那一些煩惱、執著、分別的影像是你的真心,就是你平常在運用的心。記得!起貪心的時候,記得!這個不是你的真心,你的真心是無貪的。當你起嗔恨心的時候,記得!告訴自己:這個不是我們的真心,這個是妄心。【乃爲六根所局,】“局”就是限製住,爲什麼?生命觀看不出去,宇宙觀放射不出去,我們的生命就完全拘束在我執、法執的小範圍裏面,而就這樣過一生,就這樣過一生。【六識所锢,】六種分別心,“锢”就是束,全部都束在裏面。【皆成挂礙。】皆成挂礙。【今者了達妄身、妄心,本自空寂,蕩然(如大水漂蕩)無存,故得無礙,解脫自在也。】

  【二、知真本具:】知道這個真心本來就具足的,叫做知真本具。諸位!修學佛道它重點就出來了:達妄本空,知真本具,妄心本來就空,所以,你只要動到執著的念頭,你就是修行錯誤,當你很用功的時候,你說:哇!現在很有修行!這個念頭就錯!這對法上的執著。第二、知真本具,【昔在迷時,將本有法性身,妙明心,埋沒于塵勞煩惱之中,幻妄身心之內,今者知法身清淨,遍一切處,則身蕩然;妙心圓明,遍周法界,則心蕩然;無形無相,蕩然寬廓,】“廓”就是大。【得無挂礙,得大受用也。】諸位!小心眼就不受用,大心則大用,你一定要記住這個!師父一直告訴你:盡管度量放大,上蒼會二倍福報奉還給你的,胸量放大,絕不會吃虧的。也許你現在好像有一點吃虧,我今天做了幾個鍾頭,對不對?領一樣的薪水;這個人做幾個鍾頭,做得比我少,也是領這樣的薪水!內心憤憤不平!有一個男孩子很善良、很乖,大家都說他很笨,工作八個鍾頭以後,他繼續工作,大家都下班了,他覺得:我應該完成的事情,我應該把它工作完。所以,領一樣的薪水,他繼續再加班。大家都說他笨,他(同事)說:老板也沒有給你薪水啊!他說:哎呀!我多多學習啊!雖笨,他還有自己的哲學,他很認真的。結果這個老板、老板娘非常的欣賞,就把這個技術傳給他,後來這個老板還有老板娘因爲沒有生,結果經過了二十年,他還是這樣子認真,因爲他也不計較這個薪水。後來他們都沒有生,有一天,突然二個夫妻發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,先生檢查,癌症,這個老婆又認爲說她也沒有能力處理這個工廠的事情,後來就請他起來當廠長,全部負責,二十年來,他就是沒有任何的怨恨、沒有任何的抱怨、沒有任何的計較,最笨的人結果升到廠長!經過了十年,後來這個老婆也快死掉,說:我財産統統給你,統統給你!因爲沒有兒子,除了繳稅以外。你看,傻人有傻福。不是每一個人都碰到這種因緣;但是,這個世間還是要誠懇、老實的人,沒有牢騷、沒有抱怨,肯做的人,默默的做,能夠修忍辱,不怕吃虧的人,也不計較的人,這個人路走得很長遠,漸漸的,人家就會私下很贊歎你,很信任、信得過你。所以,修行貴乎實踐,就是這樣。這個跟修行一樣,你今天默默的這樣修行,拜佛、念佛,不誇張、不比較,這樣真實的聽經聞法,諸位!佛菩薩正會器重你、會加被你,世間人看起來,你好像受盡了委屈、吃虧,錯了!佛菩薩正在加被你,那一些往生極樂世界的,絕對不會是貪小便宜的人;絕對不會是一天整天傷害別人的人,佛來接引這些人,絕對不會!而這些人對淨土也不會有信心,佛接引的都是那一些肯吃虧的人、肯吃苦的人、肯受盡委屈的人、埋頭苦幹的人,佛欣賞的是這個。因爲什麼?他符合佛的教義。

  底下,517頁,【是諸大衆,各各自知,心遍十方者:以既蒙如來,微妙開示,不獨當機阿難得悟,是諸同聞大衆,亦多各各自知;自知即悟也。其中大衆,位有淺、深不同,悟有解、證不等,所悟爲何?乃悟真心,遍滿十方,包含萬法。較之昔日,】認妄識心、妄識,【認識爲心,】就是認妄識爲心。【執心在身內;】不知道這個心並沒有內、外,凡所有相,都是如來藏性所顯現出來的假相。【舍妄求真文雲:“不知寂常心性。”】寂常就是不生不滅。【不失科中雲:“不知色身外洎山河,虛空大地,鹹是妙明真心中物。”】我再解釋更清楚,諸位!不知色身外洎山河,虛空大地,皆是什麼?皆是一合相,大的一合相、小的一合相,只要一合相,一個顆粒微塵也是一合相,杯子是一合相,是不是?然後一朵花是一合相,山河大地、日月星辰,沒有一樣不是一合相,只是大相、小相而已,大相、小相統統是非相,統統是心性當中的真心物,妙明真心中物。【不雜科中則曰:“雲何得知,是我真性?”不分科中又謂:“茫然不知,是義終始!”四科總標文雲:“殊不能知,生滅去來,本如來藏,常住妙明,不動周圓,妙真如性。”】這一句話重點在哪裏?重點在:生滅、去來,本不可得,當體即空,生者無生,滅者不滅,去者實不去,來者亦不來,沒有生滅、去來,當體即空,全是如來藏性,就是永恒。所以,佛陀真正的得到永恒的法身慧命,就是佛;而秦始皇找錯了,秦始皇派人要去找這個不會死的仙藥、妙藥,秦始皇找錯了,佛陀找對了;秦始皇找相,那個藥丸、不死藥,認爲服用某一種藥,可以讓你長生不死,不老長生,秦始皇找錯了!佛陀找對了,佛陀找心性。所以,只要有相,沒有一樣不會敗壞,只有如如不動的心性,是我們所有的依歸;自依止,法依止,莫異依止,自依止是什麼?自己依靠自己的心性;法依止,依靠佛陀所講的正法;莫異依止,千萬不要依靠其他的,誰都靠不住,因爲哪裏都是生滅的東西。這個就是我們的故鄉,用這個心念佛,沒有煩惱心念佛,馬上進入叁昧,信、願、行具足,即心就是佛。師父已經強調過了:對心性不了悟的人,要念到一心不亂,很難!不了解佛的心性的人,對淨土法門也很難理解,講東,西就矛盾;講西,東就矛盾;講南,北不通;講北,南邊不行,東西南北講來講去都是矛盾!爲什麼?相說嘛!【此皆不自知也。】

  【今聞四科,全事即理,七大全相皆性,到此雲散月明,瓜熟蒂落,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。心遍十方,見十方虛空,乃依報世界之最大者。在真心中,如觀手中,所持葉物,此則觀大同小也。】爲什麼?念本身並沒有大小,諸位!“觀”就是念頭,你觀大,不是那個念頭嗎?觀小,不是那個念頭嗎?大是心性的大,小是心性的小,諸位!請問你有大小嗎?師父已經講了:東邊不作東邊解,西邊不作西邊解,東方是指心性的東方,西方是指心性的西方;在這裏更強調,大是心性的大,小是心性的小,大小是相,心性並沒有大小,若悟此,萬法都是平等。【葉即貝葉,物如庵摩羅果。】

  經文:【一切世間,諸所有物,皆即菩提,妙明元心。】

  【此悟萬法唯心。妙明元心,即如來藏心。一切包括之詞,世間即情、器二世間,身心世界是也。此皆領】“領”就是依據。【上顯見科中,第四顯見不失文雲:“色心諸緣,及心所使,諸所緣法,唯心所現;汝身汝心,皆是妙明,真精妙心中所現物。”】這前面都講過了。【又領】就是又依據。【第八顯見不分文雲:“此見及緣】就是見以及見所緣。【(即身心世界),】這個能見的見性,及外在所緣的身心世界,【元是菩提,妙淨明體。”】只是你妄動,妄動就變成無明;不妄,真心就顯。【又領陰等四科,】就是陰、入、處、界四科。【皆即如來藏性,而成此悟,至此則斥破妄心,顯示真心之旨,方以極領,更不再認緣塵分別爲心矣。】方以極領就是究竟處,“領”也可以當作悟。

  經文:【心精遍圓,含裹十方。】

  就是真心,真心的這個心精,怎麼樣?周邊圓滿,含裹十方,意思就是:一切時空盡在真心。所以,一切萬法都是佛法,爲什麼?一切萬法都是真心所現的;如果沒有開悟,那一切萬法都是識心所現,識心所現就是妄,妄體空,就是真。所以,爲什麼剛學佛的時候,叫做看山是山,見山是山,見水是水?爲什麼?這個時候就站在相的角度、識心的角度來講,剛學佛的時候,見山是山,見水是水;學佛一陣子以後,了悟本體是空的,會發現法法本空,會發現見山不是山,見水不是水。諸位!爲什麼見山不是山?山本空,水也是空。悟到究竟處的時候,見山還是山,見水還是水。爲什麼?這時候真心顯現出來了,見山,是真心影現出來的山,山本來空,空就是我的真心;見水,水也是空,空就是我的真心,就是這樣。所以,學佛知道說:喔!這叁段原來是講這個。

  【此悟心包萬法。向者誤認妄想爲真心,惑在色身之內,】身在器界當中,(【身在界中,】)【界在空中,重重含裹,遺真認妄,】遺這個真心,認這個妄心。【迷己爲物,】這個字打錯了,(原誤植爲己,新版已更正)不知惟心,【曾無超越;】把這個色身當作。。。妄認這個四大:這個就是我!這個“物”就是我,這個四大構成的這個色身就是我,不知道它是惟心,曾無超越。

  【今者圓悟真心,惟精惟一,惟是一真法界,純一無雜,周遍圓滿,】這個一真法界就是什麼?就是絕對的真心、絕對的心性。諸位!沒有能所的境界就是絕對;有言語就有能所,有能說、所說;有相就有能所,能緣、所緣;有討論的東西,它就有能討論、所討論的。所以,一切世間的學者,不能離開能所,就不可能悟到真心。惟是一真法界,純一無雜,周遍圓滿,【故曰:心精遍圓。】

  【含容萬法,包裹十方,無往而非常住真心,】“無往”是指時間,“往”用我們現在的名詞叫做一時一刻,沒有一時一刻不是我們常住真心。【無處】這個是指空間,沒有一個空間,哪裏【不是性淨明體,此則轉小成大也。乃領上七大文中,性真圓融,皆如來藏,而成此悟。以上正敘心蕩然,得無挂礙。】諸位!爲什麼講“轉”?在沒有悟的時候才這樣講;悟的時候大跟小都是一樣的。大跟小一樣有什麼好處?那就是身上你只有小小的錢、少少的錢,你心還是如如不動,窮,但是,窮得很知足、很快樂,也不貪…
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審除細惑 說二如來藏 第一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